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正> “神”作为祖国医学的基本概念,有广义和狭义的内涵。广义的神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神气”。狭义之神即心主神志,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等。其在一定条件下影响整个人体各方面生理功能的协调和平衡。无论广义和狭义的神,都表明一种功能性涵义。基于对神不同涵义的理解,我们不然看出“凡刺之法,必先本于神”在针刺治疗中的意义和作用。“凡刺之法,必先本于神”出自《灵枢·本神篇》,其基本涵义为针刺是否发生作用,取决于神气。它提示了在针刺治疗中,“神”的重要效用。  相似文献   

2.
“神”作为祖国医学的基本概念,有广义和狭义的内涵。广义的神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如人体的形象、面色、眼神、应答、肢体活动姿态等无不包含在神的范围内。简而言之,凡是机体表现于外的“征象”,都是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反映,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神气”。《素问·移精变气论》谓:“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就是这种广义的神。狭义之神,即心主神志,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等。其在一定的条件下,影响整个人体各方面生理功能的协调和平衡。无论广义和狭义的神,都表明一  相似文献   

3.
凡刺之法,必先本于神——《内经》中针刺"治神"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灵枢·官能》指出:“用针之要,无忘其神”。《灵枢·本神》也云:“凡刺之法,必先本于神”。就是说,针刺治疗要以神为本。所谓“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神,是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即对以精、气、血、津、液等物质为基础的脏腑、经络等全部功能活动的高度概括,当这些功能活动正常时,表现于外的征象均属“神”的范畴;狭义的神,是指心所主的神志,即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包括魂、魄、意、志、思、虑、智等[1]。中医学强调人的“形神合一”,认为形者神之体,神者形之用。无形则神无以生,无神则形不可活;“形体不敝,精神不散…  相似文献   

4.
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广义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 ,神就是生命 ;狭义的神 ,乃指人体的精神活动 ,可以说是精神。  神是机体生命活动的体现 ,神不能离开人体而独立存在 ,有形才能有神 ,形健则神旺 ,形衰则神惫。《素问·上古天真论》曾说 :“形神合一”、“形与神俱”。神来源于先天之精但神又靠后天之精的滋养。《灵枢·平人绝谷篇》曰 :“故神者 ,水谷之精气也”。可见神与后天之本脾胃至关重要。气是生命的动力 ,气能生神 ,神能御气 ,气载乎神 ,望神可知精气之盈亏。神也是五脏所生之外荣 ,《素问·六节脏象论》曰 :“天食人…  相似文献   

5.
1 神之函义 神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之神,泛指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是对人体生命活动现象的总称,如整个人体的形象以及精神意志、视听言动、喜怒悲恐等无不包含于神之中。简言之,神就是生命。神的产生以精气为其物质基础,如《灵枢·本神》所曰“两精相搏谓之神”,《灵枢·平人绝谷》所曰“故神者,水谷之精气也”;神在人体生命活动中至关重要,《素问·移精变气论》所云“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突出强调了神的重要性。狭义之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心所主的神志即是指狭义之神。  相似文献   

6.
治神在针灸临床中的应用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王克键(100091)神,是指人体的生命活动,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之神,是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狭义之神乃心所主之神志,即人的精神、思维活动。在针灸临床中,神,即人体的生命活动及精神思维活动具有重...  相似文献   

7.
精、气、神被视为中医的三宝。神是生命活动的总称。广义的神,指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即生命活动之神;狭义的神,指人体的精神、意识及思维活动,即心理活动之神。神以精气为物质基础,因此通过诊神、可以了解人体脏腑、精、气、血、津液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以及心理活动的正常与否。《素问·  相似文献   

8.
王汉裕 《陕西中医》2002,23(10):957-958
《素问·金匮真言论》曰 :“夫精者 ,身之本也。”《灵枢·决气》曰 :“两精相搏 ,合而成形 ,常先身生 ,是谓精。”《灵枢·经脉》曰 :“人始生 ,先成形。”《灵枢·本神》也说 :“生之来 ,谓之精。”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成、发育及各种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人体的各脏腑组织器官均由精这种物质构成。精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之精即肾精。广义之精指脏腑之精 ,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后天之精由脾胃化生 ,然后化生气、津液、血 ,输送灌注于各脏腑组织 ,成为各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余者由肾贮藏 ,成为肾精 ,即后天之精。故《素问…  相似文献   

9.
望诊 ,在中医诊断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居于四诊首位 ,而望神又居望诊之首。但是望神中神的内涵是什么 ?这个问题不是很明确 ,搞清楚其内涵对于我们进一步探讨中医诊断学具有重要意义。中医“神”的概念很多 ,在不同的书中解释也不尽相同。神的含义有三 :一是自然界物质变化功能 ;二是指人体的生命活动 ;三是指人的精神意识。而六版教材增加了神是人体内一切生命活动主宰者。《中医诊断学》五版中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之神是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 ;狭义之神是指人体的精神活动。六版则说神是机体脏腑组织功能活动和精神意识状态…  相似文献   

10.
浅谈对“心主神明”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的"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神",是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狭义的"神"则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即心所主之"神"。  相似文献   

11.
“神”,是中医基础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中医学院现行教材《中医基础理论》(1984年版本)说:“广义的神,是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又说:“心主神志,即是心主神明……”,笔者认为,此二种说法不妥。什么是“神”?《素问·天元纪大论》说:“阴阳不测谓之神”。不难看出:“神”与“变化”有不解之  相似文献   

12.
“心主神明”即心主神志,或心藏神,此理论是中医脏象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神明”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是指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是对生命活动的高度概括,如整个人体的形象以及面色、眼神、言语、反应等,无不包含在神的范围;而心主神明之神,是指狭义之神,包括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等,正如在汉字中凡与精神、思维、情感有关的字,如:思、怒、悲、惊、  相似文献   

13.
神在祖国医学理论中具有广泛的内涵,它包括广义和狭义两个层次.广义的神指人体整个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是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以及脏腑、气血、津液活动的外在表现的高度概括,如人体的形象以及面色、眼神、肢体活动、姿态等.<素问·移精变气论>说的"得神者昌,失神者亡"指的就是广义的神.狭义的神则指人的情志与神态,包括精神意识、情绪和思维活动.<素问·灵兰秘典论>对狭义的神曾有论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笔者所述是指广义之神,探讨审神、守神、治神与针刺治疗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中医基础理论》说:“神,广义是指人体生命活动外在表现的总称,狭义是指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当前,中医界大多宗此说法。此外,《中医诊断学》又提出:“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神就是生命”的看法。本文认为,在中医学中,就人体而言,广义之神是物质性的。谨此提出,与同道共研,纰缪之处,望同道指正。正本必须清源。  相似文献   

15.
祖国医学中的“神”包括了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及一切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为生命之主宰。神的得失存亡,反映了人体脏腑气血之盛衰,在临床上也是决断死生的重要关键。《素问·移精变气论》中所云:“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即为此意。笔者仅从针刺治疗的角度上,试论神的理论之运用。  相似文献   

16.
“神”在诊断、防治、预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是《内经》的重要内容之一。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之神是人体生命活动外在表现的总称 ,包括生理性和病理性的征象。狭义之神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素问·汤液醪醴论》中提到“神不使”这一术语 ,“帝曰 :形弊血尽而功不立者何 ?歧伯曰 :神不使也”,何谓神不使 ?歧伯是通过用针石治疗疾病时不效的缘由来解释“神不使”的。“歧伯曰 :针石 ,道也 ,精神不进 ,志意不治 ,故病不可愈。今精坏神去 ,荣卫不可复收。何也 ?嗜欲无穷 ,而忧患不止 ,精气驰坏 ,荣泣卫除 ,故神去而病不除也…  相似文献   

17.
中医学强调人体有“三宝”,即精、气、神,它维持着生命活动。形,指有形物质,指人体;神,指人体生命活动总的外在表现,还指精神意识活动。“形”与“神”关系十分密切。“神者,水谷之精气也” (《灵枢·平人绝谷》篇)。此言“神”以精气为物质基础的,是脏腑气血盛衰的外露征象,通过机体的形态动静、面部表情、语言气息等表现。  相似文献   

18.
<正>“形神学说”是历代哲学家及医学家所广泛论及的重要内容,《黄帝内经》对“形神一体”理论的论述将形神观与医学完美融合。“形”乃脏腑经络、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有形躯体及循行全身的气血津液等精微物质。“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之“神”是指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狭义之“神”是指人体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包括魂、魄、志、意、思、虑、智等各种心理思维过程和喜、怒、忧、思、悲、恐、  相似文献   

19.
<正>中医的"神"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神,是指人体的精神活动,可以说神就是精神;而广义的神泛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表现,是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以及脏腑、气血、津液活动的外在表现的高度概括。《素问·灵兰秘典论》载:"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素问·宣明五气》载:"心藏神"。心主神明,指出心具有产生和协调精神活动的作用。《灵枢·五色》载:"积神于心,以知往今",指出心的功能正常,才能正确思维,认识事物。单以"心主神志"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内经》"惊伤心神"的理论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问·宣明五气篇》云:“心藏神”。《素问·灵兰秘典论》云:“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藏神即心主神明,是指心具有主宰人体五脏六腑、形体官窍的一切生理活动和人体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功能。正如《类经·脏象类》所云:“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为一身之君主,禀虚灵而含造化,具一理而应万机,脏腑百骸,唯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