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脏盛乃能泻《素问·上古天真论》:“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五脏盛,指五脏之精气盛。五脏之精气来源于水谷化生之精微,其主要脏腑在脾胃;泻,指肾精外泄。如此,肾精来源于五脏六腑之精,五脏六腑之精来源于脾胃化生之水谷精微,只有脾  相似文献   

2.
一、益火生土法的涵义: 祖国医学所谓“益火生土”,其火应包括两种意义:首先是指命门之火以生脾胃之土;其次是指脾胃本脏腑之火。脾胃主受纳和腐熟水谷。人身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皆赖脾胃生化之水谷精微以灌溉滋养之。而胃的腐熟,脾的运化,又赖命门之  相似文献   

3.
郭有琴 《世界中医药》2007,2(3):156-157
小儿脾虚易感证,即小儿脾胃虚弱,容易感受外邪而发生的一种病症。在古典医籍和现代教科书中均无此病名。近几年临床报道中,多是由于饮食不节,妄加营养或过食生冷等,致使脾胃功能失调,久则虚弱,水谷精微亏虚,肺卫失于营养,卫外功能低下,外邪侵袭而发病。但临床常见的脾虚,非脾阳虚,而是脾气不足,运化功能失调。1病理机制小儿脾常不足。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同时脾与肺为母子关系,脾主运化赖肺气敷布以滋养,肺之气化赖脾之精微而充养。小儿脾胃薄弱,运化未健,若饮食不节,或由于家长缺乏喂养知识,盲目增加过多的营养物…  相似文献   

4.
<正> 一、解释名词:1.疳——古人解释有两种意思:①疳者“甘”也。认为小儿每食肥甘生冷,损伤脾胃,积久成疳。②疳者“干”也。认为小儿气液耗伤,营养障碍,形体消瘦,而成疳症。2.稚阴稚阳——是指小儿无论在物质基础和生理功能方面均未臻成熟的意思。3.脾常不足——是指小儿生机旺盛,对水谷精微的需要特别迫切,脾胃功能尚未完善,常易为乳食所伤,而出呕吐、泻泄等脾胃功能不足的症状。  相似文献   

5.
升麻枳壳相须为伍在脾胃病治疗中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脾胃病是以脾胃消化功能障碍为基础的疾病。脾胃是消化系统的主要脏器,人体的消化功能主要依靠脾胃的生理功能。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运化、升清和统摄血液,关键在于脾气的升发畅达。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受纳与腐熟水谷,关键在于胃气的和降通顺。《素问·五藏别论篇》云:“所谓五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也,故实而不能满”。脾为脏、胃为腑,通过经脉相联而为表里。脾主升、胃主降,胃主受纳、脾主运化,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及精微输布。脾气升,则水谷之精微得以输布;胃气降,则水谷及其糟粕得以下行。反之,脾…  相似文献   

6.
小儿生理病理有其独特之处。明代医家万密斋首次提出了“脾常不足”说,此精辟地概括了小儿脾胃的基本特点,正确认识和掌握这一特点,对于小儿的预防保健及临床诊治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脾常不足是小儿的一个重要生理特点所谓脾常不足,是指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脾胃薄弱的生理状态而言。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小儿的生长发育有赖于后天水谷精微的不断补充。由于小儿时期生机蓬勃,发育迅速,对营养物质的需求量大,而小儿的脾胃功能尚未健全,所以相对地感到不足,正如万全所说:“脾常不足者,脾司土气,儿之初生,所  相似文献   

7.
小儿积滞化热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滞是指小儿由于内伤乳食 ,积而不化的一种脾胃病证。积者有积蓄、堆积之意 ;滞者则为停滞不畅之意。临床以不思乳食 ,脘腹胀满 ,食而不化 ,嗳腐呕吐 ,大便酸臭或便秘为特征。《证治准绳·幼科·宿食》云 :“小儿宿食不消者 ,胃纳水谷雨脾化之 ,儿幼不知撙节 ,胃之所纳 ,脾气不足以胜之 ,故不消也”。脾胃之不足为积滞形成的内因 ,而小儿年幼无知 ,乳食不知自节 ,喂养稍有不当 ,或调护不周 ,即成为产生积滞的外因。1 积滞化热的病理机制  脾主运化 ,运化水谷精微和运化水湿 ;脾为后天之本 ,四季脾旺不受邪。胃主受纳 ,腐熟水谷 ,为水谷…  相似文献   

8.
按祖国医学理论,小儿面黄肌瘦是由于其脾胃虚损,运化失常消化吸收功能长期障碍而形成的一种慢性改变。主要原因有饮食无节、喂养不当以及疾病消耗等三个方面。小儿乳食无度,或食肥甘生冷,则易伤脾胃,胃伤则纳差,脾伤则运化失职,久之,则水谷精微无从消化吸收,致使脏腑、  相似文献   

9.
小儿泄泻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由于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这一生理特点,使之藩篱疏薄,易感外邪;脾胃不足,易伤饮食,均能导致小儿脾胃的消化功能紊乱而产生泄泻。  相似文献   

10.
脾与胃合,居中焦。胃主受纳,脾司运化。受纳,是指承受、容纳水谷;运化,是指转运、变化,包括了消化水谷,化生营血,输布精微,运化水湿等功能。脾胃受纳和运化的水谷精微,是人体后天生长发育和维持生命活动  相似文献   

11.
许纪全 《河北中医》2000,22(5):363-364
小儿腹泻是儿科常见疾病之一,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节多见。由于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脾胃功能尚未完善健全,若外感风寒暑湿邪气或内伤乳食,或脾胃虚寒等原因,均可致脾胃运化功能失调,而引起腹泻。正如沈金鳌所说:“小儿吐泻,皆因小儿幼稚,脏腑脆弱,外部易侵,兼以护理失调,乳食不节,清浊相干,蕴作而然。”说明本病的发生与乳食、外邪有关,且由于小儿发育未全,而易得本病。故而在临床上治疗小儿腹泻,必须时时注重小儿脾胃之气。盖小儿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生机蓬勃,对水谷精微的需要超过成人,这就依赖脾胃后天之本…  相似文献   

12.
<正> 脾胃疾患是常见病。轻者,食养即可。若迁延日久,水谷的腐熟、精微的输布受到影响,最易连同他脏腑并病。数疾纷至,成为难治之疾。我根据祖传经验,顺脾胃的性能,采取分步骤的方法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胃为戊土,属阳,司降浊;脾为己土,属阴,司升清。综观脾胃性动喜通,顺其性能治之——补其不足,损其有余,疾易瘳;反之,逆其性能治之——补其有余,损其不足,病难愈。掌握的要领是“通”,而“通”的方法必须灵活。不能单纯的理解为“通”即是“泻”。《医学薪传》:“通法各有不同,调血以和气,通也;上逆者使之下行,通也;中结者使  相似文献   

13.
君主之官指心。《素问·灵兰秘典论》:“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君主,是古代国家元首的一种称呼。由于心主血脉,藏神,为五脏六腑之大主,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故称。将军之官指肝。《素问·灵兰秘典论》:“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肝主谋虑,好比统帅军队的将军而运筹谋划,故称。仓廪之官指脾胃。《素问·灵兰秘典论》:“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仓廪,为贮藏粮食的仓库。脾胃好比粮食仓库一样的器官,胃主受纳水谷,脾主运化水谷精微,  相似文献   

14.
韩雪  葛国岚 《光明中医》2012,27(3):564-565
脾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小儿生机旺盛,发育迅速,对水谷精微的需求较成人为多,脾胃负担比成年人相对较重.而小儿形气未充,“脾常不足”,运化功能不足,加之乳食不知自节,择食不辨优劣,寒温不能自调,易致积滞,伤及脾胃,正如《素问·痹论》讲“饮食自倍,脾胃乃伤”.脾胃乃中焦枢纽,主运化水湿,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受伤,运化失司,气血生化无力,继而累及他脏,诸病丛生.清代沈金鳌强调:“小儿之病,多由乳食未化,即或六淫相干成疾,亦必兼宿食”.万全在《幼科发挥》中强调:“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脾胃壮实,四肢安宁,脾胃虚弱,百病蜂起,故调脾胃者,医中之王道也”.笔者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发现诸多儿科疾病的发病均与食积有关,从食积论治一些儿科疾病可收良效.  相似文献   

15.
小儿慢性泄泻是指泄泻迁延不愈,病程常超过1个月。小儿“脾常不足”,消化功能未臻完善,脾胃功能尚未健全,而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谷精微又尤为迫切,加上乳食不能自制,饥饱无度,容易损伤脾胃,以致升降失司而造成泄泻。治疗上也以健脾利湿止泻为基本大法。笔者认为:治疗泄泻,尤其是久泻应紧扣升阳之法。补土派宗师李东垣强调“人以脾胃之气为本”,认为:“清气在阴者,为人之脾气衰,不能升发阳气,故用升麻柴胡助辛甘之味,以引元气上升,不令餮泄也。”主张:“如餮泄及泄不止,以风药升阳……。”他治疗泄泻,一用升阳汤,一用升阳除湿汤,离不开升阳二…  相似文献   

16.
小儿"阴常不足、脾常不足",小儿便秘多因脾阴不足所致,脾阴不足则脾之运化功能不足,使脾主运化水湿及水谷精微的能力失调,水湿津液得不到正常的输布,使肠道干涩及肠道内容物艰涩难下而致便秘,同时脾主升清的功能失调,脾不升清则胃失和降,脾胃气机升降失调,加之脾之运化功能不足,气机无力推动肠道内容物的正常运行而致便秘。所谓治病求因,故小儿便秘当从"脾阴虚"论治。同样便秘的治疗也在于调理脾胃,脾健则便秘调。在临床中通过滋阴健脾、行气通便治疗小儿脾阴不足型便秘常常能收到较为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正蛋白尿是肾脏疾病的一种重要临床表现,同时也是加重肾脏疾病的因素之一。蛋白来源自于水谷精微,由脾胃化生,通过脾的健运,将水谷精微物质上输于肺,经由肺宣发输布于脏腑经络,营运周身,最后贮存于肾~([1])。其中某一脏腑的功能失调,如肺失通调、脾失布精、肾失封藏、膀胱气化不利都会造成精微不固、精气下泄而成蛋白尿~([2]),故临床多主张从肺脾肾论治肾性蛋白尿,但大量的临床实践表明单纯补益脾肾治疗肾性蛋白尿效果不尽如人意,而在补  相似文献   

18.
正之本,无不由于脾胃。”(《幼幼集成·泄泻论治》)脾胃为后天之本,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小儿脏腑娇嫩,行气未充,脾常不足,易为饮食所伤,脾胃虚弱,运化失司,水谷精微不得化生,水聚为湿,谷不化为滞,水谷不分,清浊夹杂而下,成泄泻。治疗当健脾和胃、利湿止泻。健脾止泻合剂药用炒白术益气健脾、燥湿利水,补气以复脾运,燥湿以除湿邪;茯苓味甘,健脾渗湿止泻;炒白芍缓急止痛;陈皮行气止痛、健脾和中;白扁豆补脾和中化湿,补而不滞,且无温燥助热伤津之嫌;山药补脾益气兼以养阴,为调补虚弱之体、脾胃不健之佳品;党参补脾益气养血;砂仁化湿行气、健脾止泻;芡实健脾除湿、收敛止泻,尤宜于久泻不愈者;几药相合,共奏健运脾  相似文献   

19.
<正> 概说脾胃病,泛指不欲食,痞满(月真)胀,噫气等临床症状。它包括胃肠功能紊乱、消化性溃疡、胆囊炎、肝炎等疾病的某种表现。祖国医学历来十分重视脾胃功能的调复,前人谓:“脾胃为后天之本,”阐明脾胃在人体的重要作用。脾和胃的配合,使水谷精微资生不乏,以灌溉四肢百骸,充荣脏腑肌肉,濡润皮毛血脉。然脾胃又各有所主,脾屑脏,胃属腑。脏者藏而不泻,腑者满而不实,所以脾胃病,古人有“虚则太阴(脾),实则阳明(胃)”之论。  相似文献   

20.
张吉仲  郭瑜 《河南中医》2003,23(2):19-19
脾胃乃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 ,机体生命活动的持续与气血津液的化生 ,都有赖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脾胃升清降浊 ,相辅相成 ,润燥相济 ,阴阳相和。得宜则谷食得消 ,精微得布 ;失宜则疾病丛生。读万全之《育婴家秘》 ,万氏谓小儿脾常不足 ,因而在临证及护养上时时注意护惜不足之脾胃 ,尤其在饮食护养、临证用药及用药途径方面有其独到的见解。现简述如下。1 节其乳食万氏认为调理脾胃 ,当适其寒温 ,节其饮食 ,饱则伤胃 ,饥则伤脾 ,热则伤胃 ,寒则伤脾。因而主张小儿饮食 ,要适其寒温 ,宜吃七分饱。“小儿肠胃尚脆而窄 ,若稠粘干硬 ,酸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