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Ig A肾病中医虚证与西医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收集Ig A肾病患者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遵循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确定证候类型,分析313例Ig A肾病患者中医虚证分型与西医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尿检异常型以气阴两虚证较多;肾病综合征型以气虚证最多;慢性肾炎型合并高血压者以阴虚证、阳虚证居多。阴虚证高血压发生率最高;气阴两虚证重度血尿发生率较高。气虚证和阳虚证尿蛋白定量明显高于气阴两虚证和阴虚证、血白蛋白明显低于气阴两虚证和阴虚证;阳虚证和阴虚证血肌酐明显高于气虚证和气阴两虚证、估计肾小球滤过率明显低于气虚证和气阴两虚证;气虚证和阳虚证血胆固醇高于气阴两虚证和阴虚证、凝血酶原时间明显低于气阴两虚证和阴虚证;阳虚证纤维蛋白原明显高于其他3证、部分凝血酶原时间低于其他3证。气虚证慢性肾脏病(CKD)1~2期居多,气阴两虚证CKD1期、3期较多,阴虚证CKD4期最多,阳虚证CKD4~5期较多。结论 Ig A肾病中医虚证与西医临床及实验室指标具有一定相关性,相关指标对弥补中医"四诊"信息不足,提高辨证准确率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Ig A肾病五型辨证与肾脏病理的相关性,探索Ig A肾病中医微观辨证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广兴医院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原发性Ig A肾病患者373例,收集患者一般情况,中医四诊及辨证分型、肾病理资料,分析比较Ig A肾病五型辨证与肾脏病理的相关性。结果:373例原发性Ig A肾病患者常见证候是肾虚证、肾虚证+瘀痹证、单独瘀痹证、单独风湿证、风湿证+瘀痹证和肝风证+风湿证6种。免疫荧光提示单独风湿证、风湿证+肝风证均和C1q沉积具有一定的相关性。Katafuchi评分可作为Ig A肾病五型辨证的微观辨证参数,积分高低可以反映病机的演变与发展。含有风湿证的Ig A肾病牛津分型积分高,提示肾脏病理活动性大,病情易进展迅速。结论:Ig A肾病五型辨证分型与免疫荧光C1q沉积、Katafuchi评分及牛津分型等大部分肾脏病理指标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运用中医方法对糖尿病肾病分型,观察并分析中医分型治疗的疗效。方法根据临床症状的不同将收治的84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先进行西医辨病分期,再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别给予相应治疗,观察所有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燥热阴虚型(A组)、气阴两虚型(B组)、脾肾两虚型(C组)和湿浊瘀阻型(D组)中医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6.7%,92.9%,75.0%,57.1%。其中气阴两虚型的总有效率92.9%,明显高于其它各组,进行卡方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药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最明显,临床期次之,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疗效最差。  相似文献   

4.
叶任高治疗以肾病综合征表现的IgA肾病3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g A肾病是我国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约占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 1/3,多以反复发作的血尿为主要表现 ,但 Ig A肾病中约有 7%~ 16 %患者以肾病综合征表现为主 ,此类患者单纯西医治疗效果不佳。多年来 ,叶任高教授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36例 ,男 2 0例 ,女 16例 ;平均年龄 32 .6岁 ,均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大量蛋白尿 (>3.5 g/d)、低白蛋白血症 (<30 g/L ) ,肝肾功能正常 ,经肾穿活检确诊为Ig A肾病、按中医辨证分为 3型 :1脾肾气虚型 2 0例 ,主证腰酸腿软、头晕耳鸣、食欲不振、面…  相似文献   

5.
聂祯祥 《国医论坛》1998,13(4):29-29
笔者自1988年6月~1996年10月接诊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37例,采用目拟益肾方结合西医激素疗法进行治疗,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37例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9例;年龄30岁~56岁;病程2年~7年;西医根据1985年第二届全国肾病学术会议讨论修订的临床分型意见进行分型,37例患者中普通型20例,高血压型13例,急性发作型4例;中医根据1986年第二届全国中医肾病学术会议讨论修订的辨证分型方案辨证分型,肺肾气虚型11例,脾肾阳虚型13冽,肝肾阳虚型8例,气阴两虚型5例.2治疗方法2.亚激素疗法强的松片40mg~60mm/天,分3次日…  相似文献   

6.
《辽宁中医杂志》2015,(10):1932-1936
目的:观察四蚕加味方治疗Ig A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1例气阴两虚型Ig A肾病(CKD1-3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1例采用四蚕加味方联合固本通络方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固本通络方治疗,疗程2个月。结果:治疗组临床总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24 h尿蛋白定量、补体C3、T细胞(CD4、CD8、CD4/CD8)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尿沉渣红细胞、免疫球蛋白(Ig G、Ig A)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蚕加味方能够显著改善气阴两虚型Ig A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血尿和蛋白尿,改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体现了"从风论治"慢性肾炎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Ig A肾病是以肾小球系膜区存在着 Ig A或以 Ig A为主的免疫复合物沉积为特征的肾小球疾病。自 196 8年 Berger首次报告以来 ,国内外已有大量的文献报道 ,而我国 Ig A肾病的发病率竟高达 2 6 %~ 34% [1 ] 。医学界对该病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特别是近年以来祖国医学在诊疗 Ig A肾病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 ,本文现就 Ig A肾病的中医辨证现代化研究以及治疗学的现状作一个总结。1 中医辨证分型1.1 分期论治 :多数学者主张将 Ig A肾病分期论治 ,在分期的基础上 ,再进行辨证分型。如时氏 [2 ]将本病分为早、中、晚期 ;谢氏 [3]则分为初…  相似文献   

8.
冠心病心绞痛辨证分型治疗118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锋 《中国中医急症》1994,3(4):153-154
笔者自1985年以来,对住院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经临床观察,疗效较好.现将118例进行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本组118例,其中男性87例,女性31例.年龄28~78岁,平均53岁.1.2 病程 6个月~2年者6人;3~5年者67人;6~27年者45人.1.3 辨证分型 阴寒凝滞型21例,心血瘀阻型46例,痰浊壅塞型19例,气滞不通型7例,食积闭阻型3例,阳气虚衰型7例,心脾气虚型5例,阴虚肾亏型8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肾小球肾炎与检验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根据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将60例患者分为脾肾气虚证型(20例)、肝肾阴虚证型(20例)、气阴两虚证型(20例),比较中医辨证分型与肾小球肾炎病理之间的关系。结果:脾肾气虚证型Lee分级主要集中在Ⅱ级和Ⅲ级上,肝肾阴虚证型Lee分级主要集中在Ⅳ级和Ⅴ级上,气阴两虚证型Lee分级则比较分散;同时,肝肾阴虚证型Ig A病理损伤程度明显高于其他两个证型,差异显著(P0.05)。结论:肾小球肾炎中医辨证与检验指标具有相关性,检验指标可提示肝肾阴虚证型疾病发展程度比脾肾气虚和气阴两虚证型高的事实。  相似文献   

10.
桑健 《江苏中医药》2001,22(4):18-19
我院自 1 990年以来 1 0年内运用中医辨证治疗2 5例经肾穿刺活检证实为 Ig A肾病的血尿患者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病例选择  2 5例患者均经肾穿刺活检 ,肾组织免疫荧光检测 ,其中南京军区总医院肾穿结果 2 1例 ,上海瑞金医院肾穿结果 4例 ,确诊为 Ig A肾病 ,从未接受过中医中药治疗。并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体检、实验室检查 ,排除了过敏性紫癜等疾病 ,其临床表现均为无症状性血尿 (隐匿性肾炎 )。1 .2 一般资料  2 5例患者中 ,男 2 0例 ,女 5例。年龄 4~ 1 3岁 8例 ,1 4~ 1 5岁 1 0例 ,2 5~ 40岁 5例 ,40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研究IgA肾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临床的相关性,以推断病情及预后,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5 3例临床病例,根据《2 0 0 2年中药新药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中医证候诊断标准进行辨证分型,分为脾肾气虚、肝肾阴虚、气阴两虚三型,兼证外感风热、湿热内蕴、瘀血内阻。观察以上各证型与性别、发病年龄及病程、诱发因素、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结果显示5 3例病人中以气阴两虚型最为多见,诱发因素以外感为主,兼证以湿热内蕴最为多见。脾肾气虚型、肝肾阴虚型、气阴两虚型三种证型比较,脾肾气虚型临床表现最轻,气阴两虚型临床表现最重,P <0 . 0 5。结论:IgA肾病病性多属本虚标实,本虚主要是肝肾阴虚和气阴两虚,标实主要是外感、湿热、瘀血等。其病机演变规律多为气虚-阴虚-气阴两虚,且随病机演变,其临床表现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12.
补肾汤治疗原发性肾小球肾炎72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从1985年起我们用自拟的补肾汤治疗原发性肾小球肾炎72例,疗效较为满意,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男性46例,女性26例;年龄最大73岁,最小14岁,平均年龄38.6岁。根据全国第二届肾脏病学会诊断标准(1985.9.南京),其中急性肾小球肾炎12例;慢性肾炎28例,其中普通型18例、高血压型6例、急性发作型44例;肾病综合征Ⅰ型22例,Ⅱ型7例;隐匿性肾小球疾病3例。60例慢性肾炎(括包肾病综合征Ⅰ、Ⅱ型及隐匿性肾小球疾病)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按全国第二次中医肾病专题学术讨论会通过的“慢性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医辨证分型试行方案”(1986.南京),本证属肺肾气虚8例,脾肾阳虚42例,肝肾阴虚6例,气阴两虚4例;标证有外感21例,水湿41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辨证分型治疗IgA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患者依据其肾穿病理结果和临床表现,分为气阴两虚、脉络瘀阻型,脾肾气虚、湿浊内留型,肾气亏虚、三焦疏泄不利型进行辨证治疗。结果:完全缓解30例,基本缓解37例,有效1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1.30%。结论:辨证分型治疗IgA肾病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180例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肾活检病理类型与中医证型,旨在找出病理分型与中医证型及转归的关系。方法吉林大学第二临床医院肾病科2017年9月—2018年5月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肾穿刺活检患者病例180例,收集其病理类型、中医辨证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膜性肾病(MN) 82人,所占比例最高;Ig A肾病(IgAN) 56人,所占比例次之;其它,狼疮性肾炎(LN) 15人,肾小球轻微病变(GML) 13人,轻度系膜增生(MsPGN) 5人,局灶节段性硬化(FSGS) 3人,乙肝相关性肾病3人,高血压肾损害3人。各病理类型以膜性肾病和IgA肾病为主,所有入组患者病理类型由高到低所占比例分别为45.56%、31.11%、8.33%、7.22%、2.78%、1.67%、1.67%、1.67%。从临床资料看,中医证型中,慢性肾脏病以脾肾气虚证为主,其次为气阴两虚证,而血瘀证、湿热证常常伴随疾病始终。膜性肾病中医证型以脾肾气虚证居多;Ig A肾病中医证型以脾肾气虚与肺肾气虚居多,常伴有血瘀、湿热;狼疮性肾炎证型以气阴两虚为主;肾小球轻微病变证型以脾肾气虚为主;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分别为脾肾气虚、肝肾阴虚型;局灶节段性硬化以脾肾气虚多见,易兼血瘀与湿热;乙肝相关性肾病、高血压肾损害以肝肾阴虚型为主。结论膜性肾病(MN)所占比例最高;IgA肾病次之,其次为GML、MsPGN、 FSGS等。脾肾气虚证为慢性肾脏病主要中医证型,气阴两虚证次之,血瘀证、湿热证常常伴随疾病始终。  相似文献   

15.
蔡忠钦  蔡凛等 《中医杂志》2000,41(3):169-170
为探索小儿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医辨证的客观指标。对78例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患儿进行中医辨证分型与临床、病理关系的分析研究,中医辨证分5型;气虚、阳虚、阴虚、气阴两虚和湿热型,西医临床分型;肾病综合征(肾病)和肾炎型,病理类型系根据1979年和1982年WHO公布的肾小球疾病的分类方案。结果肾病型51例和肾炎型27例中,分别有气虚型36例、10例,阳虚型3例、2例、阴虚型2例、0例,气阴两虚型8例、5例,湿热型2例、10例。辨证分型与病理类型的关系,气虚为系膜生性紧sPGN)和MsPGN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阳虚为硬化性肾炎(SGN)、FSGS、MsPGN FSGS和MsPGN,阴虚为MsPGN,气阴两虚为MsPGN、MsPGN FSGS和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EPGN),湿热为局灶性肾炎(FGN)、EPGN和MsPGN。表明肾组织病理检查可为中医辨证提供客观指标。并可指导临床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肾实质性高血压的中医证型同肾脏病理损害等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于2011年11月-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98例肾实质性高血压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中医证型分布、肾脏病理及高血压分级等因素之间的相关性进行讨论。结果:98例肾实质性高血压患者中以虚证最为常见,共计79例(80.6%),其中最多为脾肾两虚型,其次为肾气阴两虚型;在Ig A肾病患者中,多为肝肾阴虚型(90.5%),其次为脾肾两虚型(26.5%)和肾气阴两虚型(26.5%);膜性肾病中,以肾气阴两虚型最为常见(55.6%);肥胖相关性肾小球病中,以肾气阴两虚型最为常见(44.4%)。结论:不同的肾脏病理损害同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结果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是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加减固冲汤对脾肾气虚型Ig A肾病患者临床疗效。方法:以活检为诊断标准收集活动性Ig A肾病脾肾气虚型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25例,治疗组以加减固冲汤常规治疗,对照组以常规治疗为主,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法,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疗效以及尿ɑ1-微球蛋白(ɑ1-MG)、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 P)、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 A G)、β2微球蛋白(β2-MG)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上述指标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结论:加减固冲汤对脾肾气虚型Ig A肾病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的中医辨证治疗方法以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2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5例糖尿痛肾病患者,根据其不同的辨证类型分为四组,分别为气阴两虚型、肝肾不足型、脾肾两虚型和湿浊瘀血型。其中气阴两虚型患者35例,肝肾不足型患者27例,脾肾两虚型患者33例,湿浊瘀血型患者30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四组患者不同的中医疗法。治疗结束后,观察每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气阴两虚型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6.3%,肝肾不足型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6.3%,脾肾两虚型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3.9%,湿浊瘀血型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63.3%。治疗总有效率为87.2%。气阴两虚型、肝肾不足型以及脾肾两虚型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湿浊瘀血型患者,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医结合中医辨证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气阴两虚型、肝肾不足型以及脾肾两虚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吴继萍  石朝玉  冯妮  李晓晨 《光明中医》2010,25(10):1755-1757
对105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中医证型学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根据中医辨证分型设计表格观察纳入病例的分布情况,发现乳腺癌患者主要涉及脾肾肝三个脏器,中医辨证本虚多见脾肾气虚型、脾肾阳虚、肝肾阴虚、气阴亏虚四种证型,其主要集中在脾肾气虚与气阴亏虚两个证型,在本虚的基础上兼夹有血瘀、气滞、痰湿、热毒;肝脾肾正气不足是本病主要发病的内在因素。分析认为辨证分型能够较好的反映乳腺癌的临床特点及其演变规律。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临床进展的相关性,以此推断病情与预后,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研究105例女性患者,按中医辨证分型,分为脾肾气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气阴两虚四型,表实分为血瘀、气滞、痰湿、热毒。观察以上各证型与年龄,病程,有无放化疗,转移(淋巴、血行、骨转移),有无内分泌治疗,临床进展等的关系。结果 :显示105例女性患者中以脾肾气虚、气阴亏虚最为多见,兼以进行内分泌治疗为最多,脾肾气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气阴亏虚四种证型进行比较,显示内分泌治疗的患者常见气阴两虚型,晚期患者气阴两虚常合并热毒证。结论 105例入组患者出现远处转移的共计31例,集中分布在气阴两虚型,显示其病机演变规律为气虚到气阴两虚,且随阴虚证的加重病情逐渐进展。分析认为辨证分型能够较好的反应乳腺癌的临床特点及其演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拟行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中医证型。方法选择拟行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386例,在术前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结果386例患者中医辨证分型比例:心血瘀阻型(262例,67.88%)〉痰阻心脉型(51例,13.2l%)〉气阴两虚型(47例,12.18%)〉心肾阴虚型(26例,6.74%),男性以心血瘀阻型和痰阻心脉型多见,女性以气阴两虚型和心肾阴虚型多见;年龄〉165岁与气阴两虚型和心肾阴虚型相关;吸烟量与痰阻心脉型相关。结论拟行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术前中医辨证分型以心血瘀阻为主,性别、年龄≥65岁、吸烟量与证型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