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颜蓉  王亚男  许来  吴峥  王秋贺  甘莉 《中国药学杂志》2021,55(24):1993-1999
纳米晶组成简单、毒副作用小、可延长药物眼表滞留时间、促进药物角膜透过、从而提高眼部生物利用度。纳米晶作为眼部药物传递系统的研究已成为新的趋势,其有望成为一类成熟的眼部药物传递系统。笔者广泛查阅近年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新型眼用纳米晶制剂的特点,综述其作为眼部药物传递系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聂青  刘妍  陈晶 《中国中药杂志》2016,41(2):340-344
中药基本药物是我国基本药物目录的特色所在,应充分发挥中药基本药物的独特优势,发挥其"保基本"的重要作用。中药基本药物具有特殊性,同时也具有药品的两重性,不良反应不可避免,但可以通过控制某些条件来尽量减少其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在基本药物制度框架下,针对中药基本药物遴选,中药基本药物自身及其生产、流通和使用环节等分析有可能增加其不良反应发生的各种因素,提出减少其不良反应发生的对策将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中药基本药物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对普通中药也具有适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治疗脑病常用民族药成方制剂所含药物的归经规律,及其分别治疗中风、眩晕、头痛、不寐、癫狂的用药归经规律。方法:通过文献查找收集脑病常用民族药成方制剂,建立数据库,运用频率描述统计对其所含药物进行频数及频率分析,总结其用药归经规律。结果:纳入制剂所含药物使用频率最高者为归脾经药物。在分别治疗中风、眩晕、不寐、癫狂时,使用频率最高者均为归脾经药物;在治疗头痛时,归心经及归肝经药物的使用频率最高,其次为归脾经药物。无论是总体分析还是细分而论,使用频率最高的药物均为木香、丁香、沉香、诃子、肉豆蔻等芳香药物。结论:民族医药在治疗脑病时有其独特的用药归经规律,可为遣方用药提供参考。且其对芳香药的重用不仅提供了用药思路,也赋予了"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以民族医药色彩,提示了民族医药发展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论成方中药物作用方向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文潮 《陕西中医》2005,26(11):1227-1227
中药的绝大多数药物都具有多重作用,而影响其作用趋向的主要因素包括药物的配伍关系、药物的剂量、机体的内环境以及药物炮制、用法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药物毒理学是根据药物的理化特性,运用毒理学原理和方法,对药物进行系统的安全性评价并阐明其毒性作用机制,降低药物对机体危害的一门学科,其主要目的在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及减少因药物毒性导致的新药开发失败[1].近年来国内外重大药害事件,尤其是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更加凸显了药物毒理学在药物安全性评价、毒性作用机制研究以及新药早期发现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基于药物受体及转运体介导的靶向药物传递系统已被广泛研究,靶向药物传递系统增强药物在病变部位的浓度和疗效,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药物毒副作用。人体不同细胞表面高表达的特异性凝集素受体及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瘤细胞高表达的葡萄糖转运体亚型Ⅰ,可与其相应的糖基配体产生特异性识别。将糖基配体分子如甘露糖、半乳糖、葡萄糖等,键接在药物传递系统上,可赋予其靶向性。这些糖基配体具有无毒、无免疫原性、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良好等诸多优点,可广泛用于对药物传递系统的糖基化修饰。本文综述了近5年来糖基化修饰药物传递系统的靶向机制、合成方法及靶向特性,并对其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用气味与归经的结合说明药物功效是中药的基本特点,但是有众多的药物难以用气味与归经的结合解释药物功效,其气味不完全体现其用、其归经不足以说明其效。这是因为在气味、归经这一重要性能之外,还有许多决定药物功效的因素,这些因素常常自成体系,以致构成不受药物气味、归经影响的功效概念。笔者加以总结,主要方面有以下数种。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妊娠期妇女常用皮肤外用药物处方集及说明书情况。方法:对当前皮肤外用药物处方集、说明书进行分析,对其透皮能力进行评估,通过数据库对药物动物毒性实验结果进行查询,对其妊娠危险剂量进行评估。结果:当前处方集及说明书当中有16种妊娠期禁用药物,14种慎用药物,8种不推荐使用药物,7种在医师指导下使用的药物,16种尚不明确的药物。在避免使用或者是非禁用药物当中,透皮能力最强的为布替萘芬、舍他康唑,其中有14种药物妊娠危险人体等效剂量为10mg.kg-1。结论:当前临床上关于妊娠期妇女常用皮肤外用药物处方集及说明书的数据有限,结合其自身理化性质、动物毒性实验可以为其临床应用提供良好的药学支持。  相似文献   

9.
本文总结了中药配伍中药物功效发挥的因素和规律,认为在诸多影响因素中,最重要和直接的有:一、药物环境。多功效的单味中药,其功效的发挥受到配伍的药物所形成的药物环境的影响。二、剂量环境。配伍中不单只考虑到其单味药物的剂量,更要注意各药物用量之间的比例。三、机体状态。因病人的年龄、性别、体质等不同,机体的状态常常决定着药物作用的发挥方向。  相似文献   

10.
四、药物不良反应的流行病学研究从群体水平上研究药物不良反应,将能更好地认识其危害和正确判断药物与药物不良反应的因果联系,同时也是对其实施监测的必要手段。(一)药物不良反应的危险性;1.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前者是衡量药物危险性较理想的指  相似文献   

11.
老年性痴呆的用药及组方规律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慎 《陕西中医》1993,14(8):374-375
本文综合分析了中医药治疗老年性痴呆的方剂47首,认为其病位主要在肾、肝、脾、心;其病机以痰、虚、瘀为主,以风、气、热为次;其治疗方剂的组方规律宜以化痰、活血、滋肾、健脾药物为主,以平肝、温肾、清热药物为辅,随证选择疏肝、养心和祛风解表药物,同时认为菖蒲、当归、茯苓、地黄、远志、甘草等32味药是治疗本病的重要选用药物。  相似文献   

12.
高通量药物筛选活性数据的计算机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论述高通量药物筛选生物活性数据处理过程中,为完成活性数据的处理所进行的数据采集、加工、存贮及其管理原则与方法。方法:以光诱导法筛选杭氧化剂为例,叶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国家药物筛选中心的高通量药物筛选的活性数据的处理过程及方法进行论述,阐述药物筛选活性数据的处理方法。结果:明确了处理药物筛选活性数据的着眼点及一 般过程,为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增加其科学性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措施。结论:生物活性数据的准确、快速处理是通过高通量药物筛选快速发现药物的需要,其正常进行解决了高通量药物筛选大量数据处理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3.
罗丕舵  王森  贾刘云  王倩  孟毅  刘志勇 《光明中医》2016,(22):3376-3378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原发性头痛,中医治疗偏头痛可分为中医药物疗法和中医非药物疗法。中医非药物治疗偏头痛作为中医药物治疗的辅助,其具有简、便、验、廉的优势,而且可取得不错的临床疗效,其临床价值日益凸显,得到更多医务工作者的重视。现就近五年偏头痛的中医非药物治疗相关研究做一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4.
"形气"效理是中医在自然整体层面,探究药物作用机理和功效的一种理论模式;是以药物为观察对象,以"象"为切入点,考察药物在自然状态下的呈现出的形象和气象,推理药物的性能与功效。内容包括:①审形:观其色、听其声、嗅其气、嚼其味、察其形、验其体;②求气:从外在气化环境及物性之殊能,求其禀气和禀性。形不违气,气不违理。药有以形气为用者,皆可据之为辨。  相似文献   

15.
药物在体内的作用常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从药物方面看,其因素有剂量、药物剂型、制药工艺、复方制剂几方面.从机体方面看,其因素有年龄、性别、营养状态、精神因素、疾病因素、遗传因素几方面.从环境条件方面看,有给药途径、时间药理学、连续用药、联合用药和药物的相互作用、吸烟、嗜酒与环境污染问题等.故应了解药物作用的各种因素,才能更好地用药,以保证临床有好的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下面主要从药物和机体因素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药物合并使用后,药物与药物、药物与附加剂等在体外和体内过程中均有可能发生相互作用,并进一步使其对受体的作用发生变化,致使其药理作用、作用强度、副作用、毒性等有所改变。本文对常见中药临床所使用的药物问的相互作用和中药配伍要注意的事项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人体是一个复杂的网络系统,疾病往往是多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发病机制可理解为多途径、多靶点的网络变化,单一靶点的药物治疗模式已不能满足复杂疾病的治疗要求.系统生物学、网络药理学等网络科学的提出,为组合药物的研制和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和技术支撑.该文将组合药物作为关键问题,介绍了现代组合药物的缘起、概念及目前中、西药物的发展趋势,明确指出组合药物的产生是人体复杂生命系统以及多致病机制的客观要求,其融合了中、西药物的优势特征,是现代药物发展的新趋势,具有广阔的开发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是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量占药物总浓度的百分率,是药物代谢动力学的重要参数之一。它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分布、代谢与排泄,从而影响其作用强度和时间,并往往与药物的相互作用及作用机制等密切相关。因此,  相似文献   

19.
赵叶 《气功》2010,(3):252-255
现代科学研究证明,人们的许多疾病是由于服用药物而引起的,即所谓药源性疾病。科学工作者认为凡药物都是利用其相互抵消、衰减内气而求得平衡;药物都是有一定偏味的,其所以可治疗疾病,就是利用其不同偏味、偏气去纠正病体气血运行的偏颇。  相似文献   

20.
《伤寒杂病论》"药对"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瑞震 《山西中医》2008,24(5):42-44
通过对<伤寒杂病论>方剂中所用药物及其用药技巧与规律的研究后发现,张仲景组方,首先是对"药对"的组合与确定,先有药对,而后才有方剂."药对",并非简单的药物拼凑,而是在对每种药物的气、味、性、归经、功能等特点与实质充分、熟炼了解与掌握之后,再按照药物七情原理而进行的一种高度的科学组合.其作用:通过气味的化合,更有利于发挥药物的特长,从而更好地提高临床疗效;激发药物本身所具有的潜能,催生出新的治疗功效,为药物的使用开辟新的途径和境域;第三,两种药物相互作用后,消除或抑制了其本身的一些不良反应与毒性,使其发挥专一的治疗作用;第四,优化了药物的效应,并大大节省了药物的资源.所以,遵照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利用"药对"进行组方,这应是<伤寒杂病论>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