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现代慢性伤口管理理论中的Bates-Jensen伤口评估与效果评价量表(BWAT)指导麻风复杂性溃疡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麻风患者知情同意原则下,选取复杂性麻风溃疡18处,观察组9处以现代慢性伤口管理理论为依据,对照组9处采取常规治疗护理,从2020年8月至2022年7月期间使用BWAT评价两组溃疡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2年时间的研究周期,观察组3例临床治愈,有效6例,对照组2例有效,7例维持现状,两组治疗结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000,P=0.00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组间伤口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8.126,P=0.001),治疗不同时段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91.660,P<0.001)。结论 BWAT为制订和实施复杂性麻风溃疡治疗方案提供支撑,使伤口获得连续统一的评估和治疗,有效促进患者伤口愈合,引导医患正确看待伤口管理目标,改善患者预后生活。 相似文献
2.
麻风复杂性溃疡恶变,十多年前在国内时有报道。但近几年来,由于国家加大了对麻风防治的干预,麻风复杂性溃疡恶变的报道有所减少。我们见到2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麻风足底溃疡是造成残废的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很高,约占30%,倘若得不到及时合理的治疗,最后可导致足的大部缺失,丧失站立和行走功能。因之,其治疗仍是当前亟待解决的课题。按照“治疗与康复并重”的防治原则,本文就手术治疗方法,复习有关文献,综述如下,仅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16岁。全身皮肤棕黄色丘疹、结节4年,近一年来曾在当地诊所按湿疹、银屑病等予强的松等药物(强的松剂量从每天10 mg到30 mg不等)治疗。近2周停用强的松后于1周前开始出现高热及红色斑片、结节、水疱、脓疱、破溃。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萎缩,皮突变平;真皮血管、附件周围大量泡沫细胞,大空泡团灶性浸润,淋巴细胞量少,皮肤附件减少。抗酸染色:5+(部分杆状,部分粒状),浸润面积:6/10。组织液涂片抗酸杆菌(5+)(6+)。诊断:瘤型麻风伴Ⅱ型麻风反应。 相似文献
5.
6.
患者男,44岁。躯干、四肢红色丘疹、斑块5年。皮肤科情况:躯干、四肢红色丘疹、斑块。皮损处温觉障碍,无明显眉毛脱落及浅表神经粗大。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萎缩,真皮内见由泡沫样细胞构成的结节状浸润,与表皮间有无浸润带。抗酸染色找到大量抗酸杆菌(4+)。诊断:瘤型麻风。 相似文献
7.
8.
9.
10.
患者男,46岁,全身红斑、结节10年,加重1个月。患者曾多次于外院就诊,以皮炎泛发性湿疹结节性红斑治疗,无明显好转。双侧眉毛、睫毛脱落,全身大小不一红斑、结节,两侧尺神经、左侧腓总神经轻度增粗。皮损组织病理:表皮增生,真皮浅层可见无浸润带,深部血管周围大量组织细胞浸润,其中可见泡沫样细胞抗酸染色阳性。诊断:瘤型麻风伴Ⅱ型麻风反应/麻风结节性红斑。 相似文献
11.
12.
13.
瘤型麻风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狄梅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6,20(8):503-504
患者女,24岁,面部浮肿8月,身起结节7月。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未见明显异常,真皮至脂肪层可见大量组织细胞为主的肉芽肿,内有多量泡沫细胞。病理切片抗酸染色发现大量抗酸菌,诊断为瘤型麻风。应用利福平、氨苯砜和氯苯吩嗪联合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15.
临床资料 在武汉市花山病区治愈留院的麻风康复者中筛选有兔眼和下眼睑外翻并发症的病人作为手术对象 ,共17例 ,其中男 13例 (76.5 % ) ,女 4例 (2 3 .5 % )。上下眼睑睑裂 10mm 9例 ,<10mm >5mm 8例。实施方法 为每个眼疾患者建立档案资料 ,定期观察和评价术后疗效情况。检查患者视力以及红眼、流泪、眼部疼痛等情况 ,并分为重、中、轻、无四级。重度 :结膜全部充血 ,流泪不间断、量多 ,眼部疼痛难忍 ,影响睡眠 ;中度 :结膜充血面积占1/ 2 ,流泪间断时间较长 ,量较少 ,疼痛略轻 ;轻度 :结膜充血面积占 1/ 3 ,偶有流泪量少 ,疼痛间… 相似文献
16.
17.
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性传染病,组织样麻风瘤常见于瘤型和界线类偏瘤型麻风。现报道1例如下。临床资料患者男,32岁。因面部、四肢多发性结节伴疼痛4个月余就诊。4个月前因角膜炎输液治疗时于左上肢发现一绿豆大小红色丘疹,自觉疼痛。皮疹逐渐增大,发展成淡红色 相似文献
18.
Ⅱ型麻风反应为首发症状的瘤型麻风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Ⅱ型麻风反应为首发症状的瘤型麻风临床上比较少见,且容易被误诊,现将笔者所见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62岁。全身反复起红斑、结节,伴高热2年,双足麻木、闭汗半年。2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全身散在出现红斑、结节,直径约1~3cm,无瘙痒、触痛及破溃,伴有疲乏、食欲减退及高热,体温有时可高达40℃以上。在当地医院按风湿热给予静脉滴注青霉素、地塞米松,1周左右体温降至正常,红斑、结节消退。但停药后10d左右上述症状再次出现,继续用抗生素、皮质类固醇及安痛定,病情再度缓解。2年内反复发作10余次。半年前双足出现麻木、闭汗,皮肤无破溃,在当地…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