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胃癌患者血清甲胎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血清甲胎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87例胃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甲胎蛋白阴性和阳性2组胃癌患者的生物学特征(浸润深度、肝脏转移、淋巴结转移程度、临床分期),生存率及预后因素。结果肝脏转移、多个淋巴结转移发生率,AFP阳性组均明显高于AFP阴性组(P〈0.01)。AFP阳性组l、3、5年生存率为57.1%、8.9%和近0,明显低于AFP阴性组的90.3%、62.7%、49.8%(P〈0.01),AFP表达为胃癌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与患者的生存期呈负相关(P〈0.01)。结论胃癌患者AFP高表达提示其易发生肝脏和淋巴结转移,且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2.
1.资料与方法:①广东省2000~2002年AFP病例所有资料均来自广东省AFP病例监测系统。由各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AFP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同时采集AFP病例粪便标本,冷藏送至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脊灰实验室检测。②所用检测细胞为RD、L20B细胞系,标准抗血清为脊灰Ⅰ、Ⅱ、Ⅲ型,均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脊灰实验室提供。按照WHO扩大免疫规划和传染性疾病部《脊髓灰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AFP、CEA和CA199联合检测对于肝癌患者的诊断价值,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对肝癌患者、肝脏良性疾病患者及健康体检者血清中的AFP、CEA和CA199水平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肝癌血清中的AFP、CEA和CA199含量高于肝脏良性疾病和健康对照组(P<0.05),而肝脏良性疾病组和对照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FP、CEA和CA199三者联合检测的特异性为92.43%,灵敏度为87.62%,均高于单独检测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患者血清中AFP、CEA和CA199含量升高,三者联合诊断其诊断价值较好,特异性及灵敏度均得到了提高,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张志华 《中国保健营养》2012,(18):4140-4141
探讨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联合甲胎蛋白(AFP)在原发性肝癌(PHC)诊断中的价值。收集65例PHC患者、41例为健康体检者和34例肝脏良性疾病患者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AFP-L3、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检测AFP。计算AFP-L3和AFP诊断PHC的敏感度、特异性、准确度以及阴、阳性预测值,并应用ROC曲线对各指标进行分析。PHC组AFP、AFP-L3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与肝脏良性疾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5.
为了在早期发现肝细胞癌(HCC),专家们建议对高危人群定期进行肝脏超声检查和血清甲胎蛋白(AFP)测定。当慢性肝病(如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AFP明显升高(>500ng/ml)时,高度提示存在HCC。肝脏没有恶性肿瘤但有AFP升高的病例在文献中只有零星报道,因此不为大家所熟知。本文报告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AFP高达3 956ng/ml但无HCC,旨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呼和浩特市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是否完整、高效、灵敏,以便确保及时发现和识别高危AFP病例,迅速采取有效控制措施,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方法 用Excel软件分析呼和浩特市2008-2011年AFP监测病例;并对全市AFP病例监测系统开展的主动监测和零病例报告以及采用卫生部《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实行定时、定点、按程序进行脊灰疫苗(OPV)预防接种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2008-2011年全市共报告AFP病例26例,非脊髓灰质炎AFP病例平均报告率为2.24/10万,4年共采集到的23例双份合格粪便标本的AFP病例,根据病毒学分类标准均排除脊灰病例,无粪便标本和标本不合格的3例AFP病例,经自治区级AFP病例分类专家诊断小组进行诊断分类,均排除脊灰.结论 呼和浩特市AFP病例监测系统2008-2011年以来,通过不断完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比较高效、灵敏的监测系统.为继续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应加强AFP病例监测和脊灰疫苗常规、强化免疫工作.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工作质量,对贵州省1997~2000年高危AFP病例及聚集性临床符合脊髓灰质炎(脊灰)病例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997~2000年全省共报告AFP病例948例,其中高危AFP病例76例,临床符合脊灰病例19例,聚集性临床符合脊灰病例1组.通过采取有效措施,高危AFP病例从1997年的22例降为2000年的9例,聚集性高危AFP病例和临床符合脊灰病例亦明显减少,且无聚集性临床符合脊灰病例.提示在无脊灰证实后,及时对高危AFP病例进行调查分析,是及时发现高危地区,迅速发现输入病例,防止脊灰野病毒传播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监测是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我国自 2 0世纪 90年代初开展消灭脊髓灰质炎活动以来 ,江苏省盐城市逐步建立并完善了AFP病例监测系统 ,各种指标历年达到了国家规定的要求 ,2 0 0 0年成为无脊髓灰质炎区。为了巩固消灭脊髓灰质炎成果 ,为加速控制其他计免针对疾病提供借鉴 ,对盐城市近 10年来消灭脊髓灰质炎监测系统报告的AFP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1 材料与方法1 1 AFP病例相关资料 来自盐城市 1994 - 2 0 0 3年AFP病例监测系统。1 2 实验室结果 由江苏省疾病预防控…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曲靖市2012-2016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情况进行分析,指导AFP监测.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对全市2012-2016年监测系统报告的AFP个案及监测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全市5年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AFP病例139例,<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年报告发病率分别为1.67/10万、2.68/10万、3.22/10万、2.21/10万、2.50/10万,年均报告发病率2.45/10万;AFP病例报告后48h内及时调查率98.60%,双份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87.8%;标本7天送达率、病例麻痹60~75天随访及时率均为100%.AFP病例主要集中在<5岁年龄组,占45.32%;AFP病例第一次到县级及以上医院就诊报告率51.80%,漏报率48.20%.结论 曲靖市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良好,各项监测指标均达要求标准之上,为维持无脊灰、阻断脊灰野病毒的输入和防止疫苗衍生脊灰病毒循环的发生奠定了基础;但病例首诊报告率低,漏报率高,应加强对临床医生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AFP病例的认识,增强报告意识,是减少AFP首诊漏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提高无脊髓灰质炎状态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敏感性的可靠程度及监测质量。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杭州市2001-2008年监测系统中的排除AFP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分析显示了被排除AFP病例的一些基本特征,AFP病例的诊断特异性为63.73%,以集体儿童为主,按月分布以10月为高,有记录3次免疫史占89.32%,排除AFP病例以调查时四肢肌力已经恢复正常及关节炎、滑膜炎、肌肉疼痛为主。结论:通过调查核实,监测系统中的非AFP病例被剔除,提高了AFP病例监测系统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合并无水乙醇注射治疗前后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Ⅱ、CA19-9和AFP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5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病例组)进行了血清IGF-Ⅱ、CA19-9和AFP含量检测,并设对照组(42例)进行比较.结果 病例组介入合并无水乙醇注射治疗前血清IGF-Ⅱ、CA19-9和AF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病例组介入合并无水乙醇注射治疗后1个月血清IGF-Ⅱ、CA19-9和AFT皆已接近正常,治疗后6个月再测,未复发者仍然属于正常水平,而复发者又恢复至介入合并无水乙醇注射治疗前水平.结论 测定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IGF-Ⅱ、CA19-9和AFP的变化对患者治疗效果和预后判定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蒋蔓  李卓  范刚  赵晶晶 《现代预防医学》2015,(10):1875-1875
摘要:目的 分析淮安市2008-2013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流行病学特征,评价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行情况,为维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提供工作经验。方法 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上报的AFP病例个案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并对排除病例进行特异性分析。结果 2008-2013年淮安市共上报15岁以下本地AFP病例 176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3.54/10万,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国家卫计委要求;未检出脊髓灰质炎野毒株。结论 维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需要长期不懈努力,继续保持高质量的AFP病例监测水平和高脊髓灰质炎疫苗服苗率,市级疾病控制中心严格把关是保证全市AFP病例监测工作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分析南昌市近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流行病学特点,掌握其流行规律,了解该市对AFP的监测情况.方法 对南昌市2008-2011年AFP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EPIinfo软件和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11年全市共报告15岁以下的AFP病例299例,报告该户籍地AFP病例78例,0~ 14岁儿童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94/10万.无明显的夏秋季发病高峰,发病以儿童为主,5岁以下占74.36%,AFP病例男女之比为2.55∶1,AFP监测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要求,AFP病例监测质量均处于较好水平.结论 该市AFP监测工作取得成效,但还应继续加强AFP监测力度,维持无脊灰状态.  相似文献   

14.
急性驰缓性麻痹(AFP)病例报告和流行病学调查是AFP病例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评价AFP病例监测系统敏感性和特异性的基础和前提.为了解我区AFP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评价监测系统状况,找出存在问题,进一步提高监测工作质量,现对我区自建立AFP监测系统以来的工作情况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5.
张宏  林艳  郑高 《实用预防医学》2002,9(5):555-556
目的 了解我市标本不合格 AFP病例发生原因及其特点 ,探讨如何提高我市 AFP病例双份粪便标本合格率。 方法 对福州市 1995~ 2 0 0 1年 AFP主动监测报表及相关资料 ,采用 EPI Info和 SPSS9.0软件进行分析。 结果1995~ 2 0 0 1年共报告标本不合格 AFP病例 19例 ,五区不合格病例报告率和八县相近 ;由于首诊医院漏诊、漏报 ,导致采便不及时、标本不合格的有 13例 ;多发生于 0~ 5岁低年龄组儿童 ;1995~ 1996年标本不合格率高 ,分别为 2 1.7%和2 9.2 %,且预后较差。 结论 应加强 0~ 5岁低年龄组儿童 AFP病例主动监测 ,并通过宣传培训 ,提高 AFP病例诊断水平和报告意识 ,提高我市 AFP双份粪便标本合格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吉安市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状况,促进维持无脊髓灰质炎(脊灰)状态工作.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吉安市2007-2011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运行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吉安市2007-2011年AFP监测系统共报告AFP病例74例,排除AFP病例2例,确认AFP病例72例,均为(番)脊灰AFP病例.2007年报告15例,2008年17例,2009年10例,2010年15例,2011年15例,1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分别为1.37/10万、1.55/10万、1.085/10万、1.61/10万、1.61/10万.结论 2007-2011年吉安市1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连续5年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家卫生部的指标要求(≥1/10万),保持了AFP病例监测系统较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7.
325例残留麻痹AFP病例临床及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了解引起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肢体致残的主要原因。方法 对江苏省1993-2000年残留麻痹AFP病例进行临床及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引起我省AFP病例致残疾病的病因顺位为:格林巴利综合症、创伤性神经炎、临床符合脊灰、脑病和非脊灰肠道病毒感染。其临床及流行病学特征近年来主要变化为:四肢麻痹病例增多,单肢麻痹减少;有发热及腹泻症状病例养活,伴感觉障碍者增多;病例集中在苏北地区、年龄有增大趋势。结论 针对当前引起AFP病例致残的主要疾病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在实现无脊灰目标后,应结合AFP病例疾病谱的变化,进一步加强监测工作,以便及时发现和防止脊灰野病毒的输入。  相似文献   

18.
520例残留麻痹的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发病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省消灭脊髓灰质炎(脊灰)后仍残留麻痹的AFP病例发病状况,为有效地控制麻痹病例的出现提供有价值的基础资料,巩固无脊灰成果. [方法]分析河北省2001~2006年520例残留麻痹的AFP病例病原学监测状况、流行病学特征,免疫史及疾病谱. [结果]2001~2006年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AFP病例2 516例,其中520例AFP病例在60 d后仍残留麻痹,年平均发病率为20.7%,病例集中在小年龄组,<5岁的病例占60.0%,男性高于女性,夏秋季节流行高峰,6~8月份占病例总数的47.7%,520例AFP病例中不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未免疫或未全程免疫病例、脊灰病毒(PV)分离率均高于未残留麻痹的AFP病例,引起残留麻痹的疾病格-林巴利综合征(GBS)占48.3%,临床符合病例1例. [结论]加强残留麻痹的AFP病例监测,进一步提高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和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PV)的免疫覆盖率.  相似文献   

19.
邓于  杨永钦 《职业与健康》2005,21(12):1995-1996
目的通过对无锡市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评价,进一步采取措施,巩固无脊髓灰质炎(脊灰)成果.方法根据AFP病例监测系统监测资料,分析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及时性,对AFP病例监测系统进行评价.结果该市AFP病例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和及时性各项指标完成较好,国家卫生部公布的需要报告的AFP病种,该市有10种,占71.42%,其中GBS(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30例,占23.07%.AFP病例报告无季节性差异.农村报告病例多于城区,4岁以下AFP病例占48.87%.病原监测表明,未发现脊灰野病毒,说明儿童已建立起预防脊灰的免疫屏障.结论目前向我国输入脊灰野病毒的可能依然存在,有效识别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DPV)病例,是AFP病例监测工作面临的新课题.因此,提高AFP病例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及时发现VDPV病例,并采取应对措施,才能有效地巩固无脊灰成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贵港市急性弛缓性麻痹(AFP)残留麻痹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疾病谱。方法对各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防疫站)的AFP病例个案调查表和有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94~2004年贵港市共有AFP残留麻痹病例45例,多发生在〈3岁低年龄组儿童,其中不全程服苗17例。麻痹以单下肢为主,其次为双下肢。引起残留麻痹的疾病以脊髓炎和创伤性神经炎最多,其次是临床符合病例、格林巴利综合症。结论应加强AFP监测和脊灰免疫工作,并采取有效的防治AFP致残措施,减少残留麻痹病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