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调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社会功能状态,以及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核心症状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因注意力不集中或好动等症状,被温州市某医院疑诊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641例初诊患儿作为调查对象,按照DSM-IV ADHD诊断标准评估,符合诊断标准者纳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组,不满足诊断标准者纳入非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组。采用SNAP-IV评价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核心症状严重程度,采用Weiss功能缺陷量表评价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社会功能,比较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组与非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组社会功能状态,并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核心症状与社会功能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组在家庭、学习/学校、生活技能、自我观念、社会活动、冒险活动等维度的社会功能,均明显低于非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1);不同性别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各维度的社会功能,无统计学差异(P>0.05);注意力缺陷症状群评分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各维度社会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相关;多动冲动症状群评分与家庭、社会活动、冒险活动相关。结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存在社会功能缺陷,其核心症状与社会功能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了解ASQ在筛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时的可信性,我们采用ASQ、PSQ、DSM-Ⅳ诊断标准、感觉统合评定量表、注意力测试仪对260例疑诊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进行评价,分析Conners简明症状问卷运用的状况.  相似文献   

3.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自我意识 家庭因素及其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的自我意识及家庭环境特点,探讨二者的相关关系,为该症的干预提供指导。方法抽取济宁市2所小学四五年级学生为观察对象,以Conners简明症状量表和美国精神病学会出版的《精神障碍诊断及统计手册》第4版(DSM-IV)诊断标准分别用作筛查和诊断,筛选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47例,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同班级、同性别、同年龄段(相差<1岁)的正常儿童中抽取47例作为对照。分别评定患儿及对照组儿童家庭环境及自我意识,并分析家庭环境对自我意识的影响。结果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组和对照组相比,病例组儿童家庭环境差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组患儿自我意识明显受损,家庭环境特征某些因素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组患儿的自我意识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结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具有较低的自我意识和不良的家庭环境,不良的家庭环境影响患儿的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4.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在学龄儿童精神障碍中的息病率居于首位。70%的患儿的症状可持续至青少年,30%可持续终生,患儿在成年后发展为反社会人格障碍、犯罪行为和酒药滥用的风险是正常儿童的5~10倍。儿童时期核心症状为注意缺陷、多动和冲动,常伴有学习困难或品行障碍,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宜兴市小学生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流行情况和严重程度。方法 使用SNAP-Ⅳ量表对宜兴市4 185名小学生进行筛查。结果 205名小学生(4.89%)符合ADHD诊断标准,男女比为1.97:1注意缺陷型、多动-冲动型和混合型3类亚型流行率分别为2.9%、0.4%、1.7%;不同性别小学生在注意力缺陷、多动-冲动、对立违抗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ADHD各亚型和正常儿童的注意缺陷和多动冲动症状表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ADHD各亚型男女童的症状严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宜兴市小学生ADHD患病率较低,3类亚型儿童行为表现各有特点,在教育和临床治疗中同样需要得到重视。女童患病率虽低于男童,但二者症状严重程度相同,因此应重视ADHD女童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儿童困难问卷在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昆明市儿童医院儿保科2019年4月-2021年8月期间符合DSM-V诊断标准诊断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并且规律治疗的45例儿童,治疗前后分别填写儿童困难问卷(QC...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沙盘游戏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本院门诊治疗的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者共计40例作为研究资料,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有20例。全部患儿平时就按照常规的生活与学习就好,对照组患儿不给予任何的干预措施,观察组患儿给予的是沙盘游戏进行干预。比较分析两组患儿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核心症状、其他的症状和伴随问题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注意缺陷、多动/冲动与总分改善情况都比对照组患儿要好;在患儿的多动指数、多动冲动、学习问题方面,观察组患儿要好于对照组患儿。经过比较统计,差异显著(P0.05)。在品行问题、身心障碍等方面两组进行比较,差异是没有显著性的(P0.05)。结论儿童多动障碍疾病应用沙盘游戏进行治疗,效果是很显著的,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7-10岁小学生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诊断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广西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的1、2、3年级的7-10岁的智力正常的小学生79人,采用DSM-IV、Conners儿童行为父母问卷(CPQ)和视听整合持续操作实验(IVA-CPT)对抽取的儿童进行测试。结果平均来说性别和年龄对儿童注意缺陷障碍都没有明显影响得分,P>0.05;conners儿童行为父母问卷6的评分与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诊断影响明显,P<0.01,有特别显著性差异。结论 IVA-CPT和CPQ在辅助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诊断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3~7岁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发病情况,寻求一套适合学校、家庭共同早期干预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方法,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2005年对我校幼儿园和小学一年级的3~7岁儿童进行Conners父母用症状问卷(PRQ)调查。结果共调查309例儿童,男178例,女131例。其中有16例患有不同程度的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病率为5.18%,男13例,女3例,男女比例为4.33:1。经过6个月的行为干预,3例因家长不配合干预失败,3例行为量表总分下降明显,行为量表总分等于或小于20;10例行为量表总分下降不明显,行为量表总分虽有所下降但仍大于20。结论学校和家长应重视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是影响ADHD预后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儿童进行PRQ调查,可以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早治疗ADHD。ADHD的治疗必须由患儿、家长、教师、医师4方面互相配合,从药物、心理、行为干预等多方面综合治疗,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初步探讨益智凝神颗粒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临床症状和认知功能的疗效.[方法]对20例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4版中ADHD诊断标准,年龄在6~II岁的ADHD患儿,予连续服用益智凝神颗粒6周.治疗前后应用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评估临床表现,中国韦氏儿童智力量表(C-WISC)C因子评估认知功能.[结果]治疗后,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调查患儿行为因子、学习因子及多动指数评分明显降低(P<0.05).心身因子、多动因子及焦虑因子评分及韦氏儿童智测C因子改变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连续服用益智凝神颗粒6周对改善ADHD患儿的临床症状及认知功能有一定疗效,特别是在冲动控制、多动等方面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