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观察Ⅱ型糖尿病并发视网膜病变患者甲襞微循环情况, 对其意义进行探讨. 方法: 153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均为住院病人, 男性72例, 女性81例. 年龄57.0±10.0岁, 病程8.2±7.5年. 所有病例均由眼科医生散瞳查眼底, 部分行荧光造影检查, 确诊有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 采用放免法检测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 确诊有无尿病肾病(DN), 同时测定患者的血糖、血压及血液粘度并观察其甲襞微循环情况, 包括微血管形成、微血管流态和微血管周围状态. 所有资料用SPSS6.0计算机软件进行分析. 结果: 152例Ⅱ型糖尿病患者中并发DR者90例. 在这90例中并发DN者80例, 占88.9%, 非DR组63例中并发DR者38例, 58.5%, 二者有非常显著差异(P<0.001); 与非DR组相比, DR组中SBP、全血粘度指标高切变率和低切变率均显著增高; (P<0.05, P<0.001, P<0.001); 甲襞微循环重度异常组合并DR者明显高于中、轻度异常组(P<0.05); DR组甲襞微循环总积分值、微血管血液流态积分、袢周积分均显著高于非DR组, 而血液流速显著低于非DR组, 并有明显的细胞聚集和袢周渗出(P<0.05). 结论: Ⅱ型糖尿病并发DR和DR中并发DN与非DR组相比其SBP, 全血高低切粘度和甲襞微循环积分值均有显著性差异, 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我们对32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了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胆固醇,甘油三酯的测定,并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如下:冠心病患者在低切变率及高切变率下全血比粘度分别为男性10.90±2.42、6.72±0.96,女性18.83±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发病三天内48~79岁急性脑梗塞患者33例和健康人63例进行了血液流变学四项指标的测定。对主要指标的临床意义做了简要说明。结果显示:患者与健康人相比,男性以低切变率全血粘度、高切变率全血粘度、平均血浆粘度三指标的增高统计学改变非常明显(P<0.001);女性以低切变率全血粘度,高切变率全血粘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肠病患者的血液流变性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肠病患者的血液流变性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对糖尿肠病组 (DE)、糖尿病组 (DM )、健康人组 (NS)进行了低切变率下全血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沉、纤维蛋白原、甘油三酯及糖化血红蛋白指数的检测。结果 :糖尿病肠病组的以上各项指标均显著增高 ,且全血粘度与纤维蛋白原、糖化血红蛋白 (HBA1C)呈显著正相关 ,与血清白蛋白呈负相关。结论 :糖尿病肠病患者存在高粘血症并有高血小板聚集及微血管病变 ,因而采用抗凝活血化瘀治疗 ,对糖尿病肠病患者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糖尿病肠病患者血液流变性改变及抗凝活血化瘀对糖尿病的临床意义. 方法: 临床确诊糖尿病肠病组(DE组), 共30例. 糖尿病组(DM), 共32例. 对照组为健康人组(NS), 共30例. 观察对象在取血前2周停用消炎药、阿司匹林等对血液系统有影响之药物. 血液流变性检测, 在25 ℃温度下用NXE-1型锥板粘度计测高切变率(230.4 s-1)及低切变率下(5.74 s-1)全血粘度; 用电子计算机自动分析毛细血管粘度计测血浆粘度, 血沉测定采用温化法, 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测定采用酶法. 白蛋白测定采用血浆分离法, 糖化血红蛋白指数测定采用酯化硝基唑兰比色法. 结果: DE、 DM组低切变率下, 全血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沉等明显异常, 显示高粘、高聚; 血中白蛋白减少时, 显示血红细胞间交联的能力减弱; 糖化血红蛋白指数增高间接反映了红细胞膜蛋白质非酶糖基化增加, 后者可使红细胞膜负电荷减少, 又使红细胞间的电斥力减弱. 蛋白质非酶基化过程中可产生自由基, 使红细胞膜蛋白质变性而粘度增加, 即红细胞膜表面产生粘着性物质. 结论: 糖尿病肠病患者存在高粘血症并有高血小板聚集、微血管病变, 因而采用抗凝及活血化瘀治疗对DE的治疗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及甲襞微循环改变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及甲襞微循环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对糖尿病肾病组 ,糖尿病组 ,健康人组进行了高低切变率下全血比粘度 ,血浆比粘度 ,红细胞压积 ,红细胞电泳时间及甲襞微循环的检测。结果糖尿病肾病组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显著增高 ,主要表现在全血比粘度 (低切变率 ) ,血浆比粘度 ,红细胞压积 (P<0.01)。甲襞微循环主要表现在管襻及流速异常 (P<0.01~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存在着高粘血症及微循环障碍 ,因而 ,采用抗凝活血化瘀治疗 ,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1998~1999年 ,我院对经高压氧治疗的27例心肌梗塞者血液流变情况进行了治疗前后的监测 ,现报告如下。心肌梗塞病人共27例 ,男18例 ,女9例。50~59岁11例 ,60~69岁15例 ,70岁以上1例。心肌梗塞诊断以病史 ,临床表现及心电图为依据。高压氧治疗前后采用LG -R80 -A血液流变仪进行血液流变监测 ,监测时间与治疗时间同步 ,定为4周。监测指标 :全血粘度值 (mpa.s) ,全血低切相对粘度 (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 ) [1],切变率 (1/s)为100。其监测结果为 :全血粘度值 (mpa.s) :治疗前3…  相似文献   

8.
观察了原发性肺癌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变化,采用血液比粘度计检测正常组(42例),肺癌组(58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组(76例)患者的血沉降率、血球压积、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及全血还原比粘度。结果:1 COPD组血球压积、低及中切变率时全血比粘度较正常组、肺癌组显著升高(P<0.05).2 肺癌组血沉降率较正常组、COPD组显著升高(P<0.05).3 肺癌组的血球压积、低及中切变率时的全血比粘度较正常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4 3组高切变率时全血比粘度、全血还原比粘度与血浆比粘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5正常组与COPD组血沉降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肺癌患者血沉降率增高提示其红细胞聚集力增强,而其血粘度无明显改变,可能与红细胞压积无明显改变有关。COPD患者血球压积、血粘度明显增高,可能与长期缺氧有关。  相似文献   

9.
小儿肺炎时血液流变学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对17例小儿肺炎患者进行了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检测。结果表明:肺炎组高切变率(2oos-1)下校正全血粘度(correctwholebloodviscosity,CWBV)和相对全血粘度(relativewholebloodviscosity,RWBV)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低切变率(10s ̄(-1))下CWBV和RWBV也高于正常对照组,校正ESR值下降,血沉方程K值减小,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含量与高、低切变率下CWBV和RWBV显著相关,与血浆粘度(ηp)也显著相关;红细胞聚集指数(redcellaggregationin-dex,RAI)与高、低切变率下CWBV也显著相关。提示小儿肺炎时全血及血浆粘度均增高,红细胞刚性增加,聚集性增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水平及其血液流变特性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对50例单纯糖尿病患者,58例合并微血管病变的糖尿病患者和40例健康成人进行血清TNF-α、PAI-1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结果:单纯糖尿病组TNF-α、PAI-1比正常对照组增高,有微血管病变的糖尿病组TNF-α、PAI-1比单纯糖尿病组显著增高(P<0.01),单纯糖尿病组全血粘度、血小板粘附率比正常对照组增高,而有合并症的糖尿病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及血小板粘附率比单纯糖尿病组显著增高(P<0.01)。结论:TNF-α、PAI-1的增高以及血液流变性改变在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的发生与发展机制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的血液流变性改变与其微循环障碍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糖尿病血液流变性与微循环的关系。方法:检测35例糖尿病患者甲壁微循环、血液流变指标,与35例正常人对照。结果:(1)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组全血高、低切粘度和高、低切还原粘度及血浆粘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0.001),而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IDDM)组上述各粘度指标仅轻度增高(P>0.05);(2)糖尿病各组及不同并发症组均有微循环血流减慢,红细胞刚性增高、电泳率降低、聚集性增强,白色微血栓等指标显著异常(P<0.05~0.001);(3)NIDDM组及并发症组微血管畸形数增多,管袢长度增加,微血管周围有明显渗出及出血等形态和管周指标的改变(P<0.05~0.001)。结论:(1)各型糖尿病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微循环障碍及血液流变性异常。(2)甲襞微循环障碍与血液流变性异常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对张家口地区125例正常人血液流变学有关指标进行了测定,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显示全血粘度值随切变率的递增而逐渐减低,二者呈负相关关系。不同性别之间、总的均值之间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正常值经统计学处理存在着明显差别。全血粘度、血液屈服应力及红细胞压积等有极显著性差异,血浆粘度有显著性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不同切变率血浆粘度测定在血液流变学分析中的作用。方法: 18名健康青年作5 km越野运动,用 UANG细管式粘度仪在30℃±0.5℃条件下测试运动前后切变率分别为10 S-1、20 S-1、40 S-1、70 S-1、和110 S-1的全血和血浆粘度,并用垂直细管式血浆粘度计常规方法测试血浆固定粘度。结果:在30℃条件下测试的运动前后血浆粘度随切变率的降低而增高,呈现与全血相似的非牛顿流体粘度曲线。运动前和运动后血浆切变率10 S-1、20 S-1及40 S-1粘度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切变率40 S-1、70 S-1及110 S-1粘度间无明显差别。血浆常规方法测试的固定粘度低于切变率为10 S-1和20 S-1的粘度(p<0.01),而与切变率40 S-1、70 S-1及110 S-1粘度无显著差异。与运动前比较,运动后血浆切变率10 S-1和20 S-1粘度显著升高(p<0.05),而切变率40 S-1、70 S-1和110 S-1粘度及常规方法测试的固定粘度无明显改变。结论:在30℃条件下测试,在较低切变率下的血浆粘度随切变率降低而升高。不同切变率血浆粘度测定符合血浆非牛顿流体特性的要求,有助于观察血浆粘度细微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利用毛细管测量血液粘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普遍使用的毛细管式血液粘度计一般只能给出两个切变率下的粘度值,而且高切和低切所对应的切变率的具体值又不确切.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解决毛细管粘度计测量非牛顿流体(如血液)的粘度时切变率不可知的问题的方法,提出了一种结构设计模型,并推导出了切变率-粘度-体积流量的关系,并以测量不同切变率下的粘度为例给出了仪器结构设计模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糖尿病肠病患者血液流变性改变及抗凝活血化瘀对糖尿病的临床意义。方法 :临床确诊糖尿病肠病组(DE组 ) ,共 30例。糖尿病组 (DM) ,共 32例。对照组为健康人组 (NS) ,共 30例。观察对象在取血前 2周停用消炎药、阿司匹林等对血液系统有影响之药物。血液流变性检测 ,在 2 5℃温度下用NXE 1型锥板粘度计测高切变率(2 30 .4s-1)及低切变率下 (5 .74s-1)全血粘度 ;用电子计算机自动分析毛细血管粘度计测血浆粘度 ,血沉测定采用温化法 ,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测定采用酶法。白蛋白测定采用血浆分离法 ,糖化血红蛋白指数测定采…  相似文献   

16.
锥板式粘度计测量血液粘度的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锥板式粘度计测定血液粘度的重复性及一些影响因素进行实验观察。方法:采用锥板式粘度计测定SD大鼠、金黄地鼠分别于不同温度及不同切变率下的血液粘度。结果:切变率在11.25~455s(-1)时,SD大鼠与金黄地鼠全血表观粘度随切变率的增加迅速下降,在150s(-1)以上时,两组粘度值都趋于恒定;金黄地民全血高切(225s(-1))粘度、低切(11.25s(-1))粘度在低于37℃时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加,高于43℃时则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37~43℃之间粘度随温度的变化较小,43℃的粘度则低于37℃之检测值;血浆粘度与温度变化呈负相关(r=-0.96,p=0.01);一些其它因素如测试过程中出现的血沉也对测试结果有影响。结论:使用锥板式粘度计测量血液粘度时,测量值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患者白细胞变形性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5例高血压患者和20例正常血压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的结果表明:高血压组白细胞滤过指数(IF)明显大于正常血压组(P<0.01),低切变率全血粘度与平均动脉压呈正相关(r=0.6274,P<0.01)。提示:高血压病程中全血粘度升高与白细胞变形性(LD)降低有关,高血压微血管病变可能是导致LD降低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肺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NXE-1型锥板式粘度计对29例肺心病患者进行了血液流变学测定,观察了血液流变学改变与肺心病病理生理的关系。结果显示:全部患者的全血粘度增高,以低切变率(5.75s~(-1))全血粘度增高更为明显。红细胞聚集性,血液屈服应力及红细胞压积增高与对照组之间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提示与患肺心病疾患有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肾病与血液粘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粘度的改变,对不同病程度的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粘度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大量白蛋白尿组患者高切变率(240s-1)和低切变率(48s-1全血粘度增多明显低于正常白蛋白尿组(P<005,P<001),其红细胞压积也显著低于正常白蛋白尿组(P<001)。微量白蛋白尿组血液粘度和红细胞压积与正常白蛋白尿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提示糖尿病肾病患者随病程进展出现肾性贫血而致红细胞压积减小,全血粘度降低。抗凝剂的使用也是影响血液粘度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208例风湿性关节痛患者和60例健康人的血液粘滞性改变。方法:用XN-5型血液粘度计测定低、高切变率、全血比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比粘度及红细胞比积并进行分析。结果:患者五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浆比粘度、全血比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显著相关,红细胞比积无明显增高。结论:血液粘滞性增高引起血液流变性异常是风湿性关节痛发生的病理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