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胃肠减压减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恶心、呕吐等反应的效果。方法:将行LC后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胃肠减压I组(B组)、胃肠减压Ⅱ组(C组)和胃肠减压Ⅲ组(D组),每组各40例。A组术后拔除胃管,B、C、D组术后保留胃管行胃肠减压,减压时问分别为2、4、6h,观察术后24h内恶心、呕吐等情况。结果:恶心、呕吐等多发生在术后6h内,6h后发生率明显下降;A组发生Ⅱ、Ⅲ级术后恶心、呕吐者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5)。结论:胃肠减压能明显降低LC术后恶心、呕吐等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接受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切口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和术后心理应激状态。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引流量、肛门排气时间、卧床时间均以及HAMA评分、HAMD评分、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结论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有助于减小手术创伤、促进术后恢复、缓解术后心理应激,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原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报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370例中的中转开腹14例,中转开腹率3.78%.其中胆囊周围粘连、胆囊颈部结石嵌顿、胆囊三角区解剖不清11例,胆囊癌1例,十二指肠损伤1例,胆囊床出血1例,全组无并发症.讨论了中转开腹的原因、LC术前难易程度的判定和中转开腹的指征.指出正确掌握中转开腹的时机及开腹后的处理方法,是降低LC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原因。方法:对82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其中16例中转开腹的病例分析。结果:82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中转开腹16例,中转手术率1.95%,中转开腹的主要原因为:慢性萎缩性胆囊炎8例(50%);急性化脓性胆囊炎4例(25%);胆囊动脉出血2例(12.5%);与横结肠致密粘连1例(6.25%);副肝管损伤1例(6.2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主要原因为:腹腔内的严重粘连、急性粘症水肿、坏疽、血管损伤、胆管损伤。  相似文献   

5.
腹腔镜手术是近10年来应用于临床上的一项新技术,随着该项技术广泛开展和应用的深度和广度的不断拓展。所积累的病例的数目和所涉及的手术的范围也在不断地增加和扩展。目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不仅取得了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同样的效果,而且具有手术创伤小切口小、痛苦少、病情恢复快等特点。在术前准备及术后的观察和护理方面明显优越于开腹手术,现将我科从2003年9月至今1年间我科实施的开腹胆囊切除术30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常见中转开腹原因及其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2015年1-12月收治的472例胆囊良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LC治疗。结果本组患者共472例,手术均Ⅰ期完成,无严重术后并发症。其中,4例患者术中转为开腹治疗。结论 LC可能会因各种原因中转开腹,甚至出现并发症,但LC仍是胆囊良性疾病择期手术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7.
徐大华 《武警医学》1993,4(4):232-235
1987年法国医生Philippe Mouret首先在人体成功地施行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引起了世界外科界的关注。此后,这项技术在欧美等地迅速广泛开展应用,积累了大量经验。目前在美国约80%~90%的胆囊切除用腹腔镜完成,已成为治疗胆囊疾患的一种有效手段。此手术具有创伤小、痛苦小、胃肠道  相似文献   

8.
包小平  王勇 《西南军医》2012,14(2):261-262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中的效果。方法将185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93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B组92例采用开腹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成功率、术后整体疼痛程度、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以及切口美容效果。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成功率、并发症无明显差异;A组整体疼痛程度、切口美容效果及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方面明显优于B组。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同样安全,有效,切口局部疼痛程度轻,美容效果更好,恢复快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319例的并发症与中转开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建斌  于奇 《人民军医》1995,(10):32-33
作者结合我院近年来施行LC手术319例,就手术并发症和中转开腹作一探讨。1临床资料1993年9月至1994年12月我院共施行LC手术319例,其中男91例,女228例。平均年龄46.5岁(19~81岁)。病史最长25年,最短3d,均有程度不等的右上腹隐痛或绞痛,伴有胰腺炎病史1例,冠心病13例,高血压29例,糖尿病14例,甲状腺功能减退和柯兴病各1例。有上腹部手术史7例,下腹部手术史32例。术前行口服静脉用系造影226例,其中胆囊、胆道显影良好者106例,胆囊显影较淡者66例,仅肝外朋道显影22例,胆系不显影32例。诊断胆囊息肉26例,胆囊结石293例。其中…  相似文献   

10.
王艳  刘燕  张镇芳  周建英 《武警医学》2007,18(3):237-238
我院自1999年1月~2006年5月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1 431例.其中中转开腹210例,现将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腹腔镜探查的价值。方法研究近3年来本院进行的521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例,在术中均进行详细的腹腔镜探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除胆囊本身病变外,探查出腹腔内其他病患79例,探查阳性率为15.16%。其中男性阳性率为10.68%(22/206);女性患者探查阳性率为18.10%(57/315)。男女探查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χ2=5.324,P〈0.05)。将所有患者按年龄分组,39岁以下探查阳性率为7.14%(7/98),40~59岁年龄组的患病率为16.23%(37/228),60岁以上年龄组患病率为17.95%(35/195),39岁以下年龄组患病率与其他两组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846和6.202,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仔细的探查十分必要。且女性患者探查阳性率大于男性患者,40岁以上患者探查阳性率大于39岁以下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单孔法与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疗效。方法 2013-01至2013-12我院按单孔法手术适应证收治胆囊良性疾病68例,按患者意愿分组后分别行经脐单孔多通道法(n=36)和三孔法(n=3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取胆囊时间、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进食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术后切口满意度,以及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结果 单孔法组有4例因胆囊三角解剖困难改行三孔法完成手术,其余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并发症发生,无中转开腹手术。两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进食时间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其他指标方面,单孔法和三孔法手术时间分别为(50.7±25.4)min和(25.4±8.5)min,疼痛评分分别为 (1.2±0.5)分和(2.7±0.6)分,术后切口满意度分别为(4.4±0.6)分和(3.1±0.8)分,住院费用分别为(6998.9±489.7)元和(8013.4±229.6)元,两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常规器械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一种疼痛轻、美容效果确切、经济和安全可行的手术方法,但操作相对困难,需具备相当的技术条件及选择合适的病例进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使用超声刀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手术技巧及体会。方法对500例胆囊良性疾病使用超声刀行LC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经脐部、剑突下及右上腹肋缘下戳孔行三孔法手术,必要时改行四孔法或中转开腹手术确保手术安全。结果 486例成功施行三孔法LC,9例中转四孔法LC,5例中转开腹胆囊切除手术;全组患者均痊愈出院,3例剑突下切口轻微感染,1例脂肪液化,经换药治疗均痊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刀LC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4.
B超检查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难度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术前B超检查预测LC手术难度。方法:通过B超检查与术中观察,将胆囊结石与胆囊良性病变分为Ⅵ型,并将各型Calot三角粘连率及手术时间延长发生率进行相互比较,得出结果。结果:I型为LC最佳手术适应症,而Ⅱ、Ⅲ、Ⅳ、Ⅴ、Ⅵ型为困难的LC手术。结论:术前B超检查可以预测LC手术难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回顾性分析老年腹胆镜胆囊切除术(LC)围术期抗菌药的应用。方法 2009年1月—2012年6月因慢性胆囊炎胆结石在西京医院行LC的老年患者200例中男110例,女90例,年龄60~79(69.2±10.5)岁。将200例患者分为抗菌药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抗菌药组于术中取胆汁做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LC前30 min静脉注射头孢呋辛钠,术后预防性使用青霉素等抗菌药3 d。如果术中发现胆囊炎性反应较重,则术后静脉给予甲硝唑,头孢哌酮等抗菌药4 d;对照组手术患者未使用抗菌药。每例患者门诊或电话随访1个月,观察术后感染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同时于术前和术后1周进行血生化指标测定。结果抗菌药组发生术后感染并发症者3例(3.0%),包括切口感染2例和尿路感染1例;对照组发生术后感染并发症者12例(12.0%),包括切口感染8例,肺部感染4例,抗菌药组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ALT和总胆红素(TBIL)均显著下降(P<0.01),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老年LC围术期合理使用抗菌药可减少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曲马多切口局部浸润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83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ASAⅠ或Ⅱ级的患者,随机双盲分成4组,在缝皮前均进行切口局部浸润。N组:生理盐水;T组:曲马多2mg/kg;B组:0.25%布比卡因;TB组:曲马多2mg/kg+0.25%布比卡因,各组均稀释至5ml。记录术后0、5min和2、6、24h的VAS、BCS评分,离床时间、排气时间、肩背疼痛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T、B、TB组VAS、BCS评分明显优于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离床时间T组最短,排气时间B组短于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mg/kg曲马多切口局部浸润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镇痛效果,与0.25%布比卡因作用相当,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7.
胃肠起搏在胃肠动力紊乱性疾病治疗中的作用已引起人们的关注。Cajal间质细胞(ICC)是胃肠道的电起搏细胞。ICC自发发放的节律性慢波决定着胃肠蠕动的方向、节律和速度。目前胃肠起搏已应用于胃轻瘫综合征、病态肥胖症、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和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本文介绍了胃肠起搏的原理及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右美托咪定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罗哌卡因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80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患者,随机分为FTS组(n=40)与对照组(n=40)。对照组在FTS理论指导下行LC,术后缝合戳口时给予0.50%罗哌卡因切口注射处理; FTS组在FTS理论指导下行 LC术[1],且在术后缝合戳口时,使用0.50%罗哌卡因+0.50 μg/kg右美托咪定行切口注射。记录两组患者术后2、4、6、8、12、24 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AS评分、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睡中痛醒人数,并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FTS组术后6、8、12 h的 VA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术后2、4、24 h的VAS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的住院总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的术后住院时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FTS组睡中痛醒2例,对照组睡中痛醒7例,无法睡眠2例,两组数据差距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FTS 组均未出现腹腔感染、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镇痛以及加快患者术后康复中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SLIPA喉罩麻醉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麻醉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将本院2010年1月—2012年6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8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40例,采用SLIPA喉罩麻醉;对照组40例,采用气管插管麻醉。比较两组患者围麻醉期的相关时间、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的麻醉时间、苏醒时间、移罩/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置入喉罩/插管、术后苏醒时、移开喉罩/拔管时段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明显较对照组稳定(P<0.05);术后躁动、恶心呕吐、呛咳、咽喉痛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SLIPA喉罩麻醉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0.
马启刚  陈卓 《武警医学》2017,28(11):1104-1106
 目的 比较腹腔镜胆囊手术喉罩(laryngeal mask airway,LMA)全身麻醉3种不同方法置入效果。方法 将择期腹腔镜胆囊手术使用喉罩全身麻醉患者90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30 例,分别采用常规法(A组)、逆转法(B组)、双手托下颌法(C组)。记录3组一次性就位成功率、置入时间、置入难易程度、术毕拔出喉罩表面是否有血迹、术后24 h咽痛等,同时对3种喉罩置入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3种方法置入喉罩,C组一次性就位成功率为93%,高于A组(60%)和B组(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喉罩置入时间(40±4.5)s,与A组(61±8.7)s和B组(60±9.3)s相比较,时间明显缩短(P<0.01);C组喉罩置入难易程度评分(1.2±0.37),明显低于A组(1.8±0.70)和B组(1.7±0.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毕拔出喉罩表面血迹发生率(3%),低于A组(27%)和B组(20%)且术后咽喉痛发生率C组为6%,低于A组(23%)和B组(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双手托下颌法置喉罩更加简便、有效,避免反复置入过程中引起意外损伤,减少术后并发症,在临床麻醉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