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壮医毒论是壮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壮医药工作者经过不断实践和总结而逐步形成的,随着壮医药挖掘、整理与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关壮医毒论、毒病及治疗特色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壮医毒论得到了进一步的充实和完善,在此理论指导下的壮医毒病防治特色也进一步凸显,现将壮医毒论、毒病及其治疗特色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壮医认为,湿不仅仅是“邪”,更是一种“毒”,称为湿毒,是痧、瘴、蛊、毒、风、湿六“毒”之一。湿毒包括外湿毒和内湿毒,外湿毒主要为淋雨下水、居处潮湿、冒受雾露等所致,内湿毒因水道失运,水液不能正常输布而化为湿毒,或因多食油腻、嗜酒、饮冷等而形成。历代广西地方志对湿毒致病有所记载,壮族民间也有一些口传资料,  相似文献   

3.
壮族地区位于亚热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草木繁多,有毒的动植物不少,如毒草、毒树、毒虫、毒蛇、毒水、毒矿等等.由于特殊的地理和气候,使壮族先民对毒有更深的感受和认识,对因毒致病及其治疗解救方法高度重视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壮医把毒作为最重要的致病因素,开创了壮医病因学的先河.壮医认为,所谓毒,是以对人体是否构成伤害以及伤害致病的程度为依据和标志的.有的毒性猛烈,有的则是缓慢起毒性作用;有的为有形之毒,有的为无形之毒;有的损伤皮肉,有的则伤害脏腑和体内重要通道.  相似文献   

4.
壮医药是岭南民族的原创医药,同时也是我国医疗卫生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虚论”作为壮医药的核心理论思想,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然而,壮医“虚论”理论思想尚未得到深入阐明。基于此,笔者从“虚论”的角度,初步探讨壮医“虚”的病因病机、“虚”的类型及“虚”的辨证论治等,进一步完善壮医“虚论”的理论内容。经过梳理,笔者发现壮医认为导致人体“虚”的病因主要包括先天禀赋不足、外邪侵袭、久病失养、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及失治误治六大因素,壮医“虚”的病机包括三道(气道、水道、谷道)运化失常、两路(龙路、火路)不畅、天地人三气不同步、人体气血阴阳虚衰四大机理。壮医“虚”可分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四个类型,其辨证论治应当遵循“内补外扶,补之有节”的原则,注重内外兼治。通过对壮医“虚论”理论的阐述,笔者认为壮医“虚论”理论蕴含着丰富的“整体观”的思想,对疾病的辨证论治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当前,肿瘤依然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首要因素,人类对肿瘤的认识尚未完全清楚。壮医“毒论”是八桂庞氏毒病学术流派创始人庞宇舟教授的核心学术思想,对疾病的防治具有指导价值。本文基于“毒论”角度,从壮医对肿瘤的认识、病因病机、肿瘤的辨析、诊治原则、治疗方法及临床用药五个角度进行系统性探讨。为肿瘤的防治提供新的指导思想和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6.
水道疾病的病机主要为外感邪毒或邪毒内生、身体虚弱、过度劳累影响肾和膀胱功能,毒邪内阻使水道不畅,气机受阻,功能失调,或正气亏虚,对水道及其脏腑功能的调节能力下降,使天、地、人三气不能同步而发病。壮医认为毒虚致百病,毒、虚是慢性肾脏病致病的因素,两者贯穿于慢性肾脏病的整个疾病过程。运用壮医特色"三道两路""三气同步"的基本理论与"毒虚致百病"的病因病机,通过调气、解毒、补虚原则指导治疗慢性肾脏病。  相似文献   

7.
壮医毒论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毒”邪是我国传统医学一类重要的致病因素,毒的本义是指毒草。《说文解字》谓“毒,厚也,害人之草。”在古代,毒被作为致病之因引申运用到医学范畴,成为一种常见的病因。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因素,壮医对毒的认识源远流长并独具特色,壮医毒论蕴含于壮医病因病机、诊断、治疗和药物理论中,成为壮医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现结合古今文献,对壮医毒的内涵、分类、特点以及壮医毒论的基本内容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8.
9.
火路疾病的病机主要为外感邪毒或邪毒内生、情志不调、饮食不节等导致火路不通,或机体劳累过度致使脏腑正气虚弱而火路运行不及,使天、地、人三气运行失常而患病。壮医有“毒虚致百病”之论,毒、虚是中风致病的重要因素,采用壮医基本理论“三道两路”“三气同步”与“毒虚致百病”的病因病机,通过调气、解毒、补虚原则指导诊治中风。  相似文献   

10.
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一种获得性免疫功能缺陷综合征,传染性极强,死亡率极高,极难治愈。从壮医学角度来说,毒是艾滋病发生发展的重要致病条件,虚是艾滋病发生发展的内在原因。在艾滋病的防治上,壮医强调调畅人体的三道、两路,调理脏腑气血骨肉的物质和功能等,使人体的天地人三部之气同步运行,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来预防艾滋病的发生发展;在治疗上,壮医根据调气、解毒、补虚的原则来进行防治。深入探讨壮医毒虚论在艾滋病防治中的作用,对于防治艾滋病及促进壮医药学的发展都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中医学术体系中,湿邪是六淫之一,对许多疾病都可以从湿论治,包括芳香化湿、利水渗湿、温化燥湿等。在壮医学术体系中,认为湿不仅仅是"邪",更是一种"毒",称为湿毒,是痧、瘴、蛊、毒、风、湿六"毒"之一。湿毒是南方常见的致病因素,历代广西地方志对湿毒都有所论及,壮族民间也有一定的认识及经验,对壮医湿毒理论进行挖掘并整理提高,对充实壮医理论体系内涵,细化壮医理论内容,提高壮医理论学术水平有积极的意义。广西历代地方志对湿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中医药在病毒性肝炎防治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壮医药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尤其广西自古就是"瘴疠"之地,是病毒性肝炎等传染病的高发区,壮族先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和同该类疾病的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医疗经验和知识,形成了独特的"毒虚致病"病因病机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3.
壮医“毒论”思想是以从毒求因、以毒论病、辨毒设法、解毒施治四位一体为应用体系,倡导“内去外引”解毒法。火针作为一种传统的针灸疗法,在治病防病中具有重要价值。因此,从壮医“毒论”思想概要、基于“毒论”视角下壮医对乳腺癌的认识、火针疗法在乳腺癌中的应用进展、火针疗法治疗乳腺癌的潜在作用机制四个方面,系统探讨火针疗法防治乳腺癌的价值,为乳腺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亚健康是介于健康与疾病间的"第三种"状态,在生理与心理上均出现不适,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壮医认为,"毒"是引发亚健康的外在因素,"虚"是引发亚健康的内在因素,"毒""虚"的相互作用导致了亚健康的发生发展.文章在壮医"毒虚致病"理论的指导下,根据调气、解毒、补虚的原则灵活运用壮医未病先防的方法,从"调摄饮食,顾护'三道'...  相似文献   

15.
《辽宁中医杂志》2016,(1):65-67
文章旨在探讨血脂异常浊毒的成因与防治。通过文献分析,结合临床实践,总结浊毒的形成与演变贯穿于血脂异常始终。浊乃津液不归正化而有痰饮水湿之异,毒有外来之毒与内生之毒之别。血脂异常浊毒形成与生活方式、自然因素、社会心理因素有关。浊毒黏滞,易阻滞气机,痰瘀互结;浊毒流注,致病广泛,变化多端;浊毒伤正,易损肝脾;浊毒秽浊,易蒙闭清窍;浊毒易从化,兼夹他邪。防治以调摄生活,防浊毒之生;调节脏腑,杜浊毒之变为原则。这些观点可为血脂异常、脂肪肝的防治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1壮医毒理论概况壮医药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和浓厚的地方特色,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因素,壮医对毒的认识源远流长并独具特色,壮医毒理论蕴含于壮医学病因病机、诊断、治疗和药物理论之中。壮医认为,所谓毒,是以对人体是否构成伤害以及伤害致病的程度为依据和标志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之毒泛指一切对人体构成伤害的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17.
论艾毒伤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以长期临床实践、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查和系统文献为基础,提出了艾滋病艾毒伤元的病因病机假说。认为艾滋病是一种新发疫病,艾毒是其直接病因。艾毒是一种疫疬之邪,其性质兼有湿、热、毒、疠等病邪特征,以湿热为主;艾毒直接损伤并渐进性地消耗人体元气,最终导致元气耗竭而死亡,伤元是艾滋病的基本病机;培元解毒是艾滋病的基本治则。  相似文献   

18.
由于气候和地理环境的特点,壮族地区成为多毒盛产的地区,毒和虚不仅成为壮医致病的重要因素,毒虚致病也成为了壮医重要的病因病机。本文就壮医毒虚致病的因素及致病特点、临床应用作一初步的探讨,对不断完善壮医毒虚致病学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癌毒病机理论探讨癌症恶病质的辨治.根据该理论,癌症恶病质的病因是癌毒,为本虚标实之证.从脏腑论以脾胃虚弱为主,从气血言是气血亏虚,阴阳亏损的程度与患者体质、癌症恶病质的病程有关."毒、痰、湿、瘀"是其邪实因素,气机阻滞为其继发病机.治疗需结合不同瘤种癌症恶病质,参考具体瘤种的病机特点,详辨癌症恶病质的不同病期,灵...  相似文献   

20.
毒论——壮族医药学的重要理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毒论为壮医药重要的核心理论之一,从壮医药的病因病机,诊断学,药物学,治疗学等方面对毒的认识加以论述,并认为毒论是壮族医药区别于其它民族医药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