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平原人群移居高海拔地区后,急、慢性高原病及慢性高原适应不全症关系到移居人群的身心健康及高原生存能力。作者医院每年派专人定期到西藏边防、牧区为广大官兵、群众及僧尼免费进行体检、巡诊和建立健康档案,作者通过对其中常住海拔4500米以上的部分平原移居人群的体检资料进行回顾,  相似文献   

2.
目的高原地区慢性胃炎高发病率发病机制。 方法检测高原与平原地区汉族人群慢性胃炎胃组织内一氧化氮(NO)含量。 结果高原地区世居与移居汉族人群胃粘膜组织中的NO含量显著低于平原地区世居汉族人群。相同海拔高度地区(高海拔地区)世居与移居汉族人群胃粘膜内NO含量无明显差异。 结论高原地区慢性胃炎高发机制之一是因为长期持续处于慢性缺氧状态下胃组织保护性NO显著降低,削弱了其扩张血管,改善胃粘膜微循环的生理功能所致。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不同海拔高度下健康人群肺功能指标的变化,为低氧环境对人体肺功能损伤的机理与发病规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选择平原对照组(西安,海拔356m)建筑工人93名、中海拔组(西宁,海拔2260m)’76名、高海拔组(拉萨,3650m)65名、特高海拔组(唐古拉山,海拔5072m)55名,测定其肺功能指标,观察不同海拔高度下肺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高海拔组与特高海拔组MVV、VC较平原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高海拔组的FVC、FEVl、FEVl/FVC、FEVl/VC值较平原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而FEF25%~FEF75%、Vmax25%、Vmax75%VT、ERV、PEF等指标则明显高于平原对照组(P〈0.05),MV值高于平原对照组(P〈0.05),ERV低于平原对照组(P〈0.05)。高海拔组、特高海拔组的ERV、MV、FVC、FEVl、FEVl/FVC、MVV、PEF、Sa02值较中海拔组明显升高(P〈0.05)。血氧饱和度(Sa02)随海拔升高呈逐渐下降趋势。结论:高海拔低氧环境下人的肺通气指标多数低于平原对照组,肺功能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居住在青海地区的高血压病患者及其亲属患病情况作了调查,并对青海三个民族高血压患者的亲属患病率进行了计算,与平原地区作了比较。表明:青海高原高血压病亲属患病率为10.9%,显著低于平原地区(P<0.001),且男女间无显著差别(P>0.05);世居汉族亲属患病率虽高于世居藏族、回族,低于移居汉族,但三个民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低氧环境在高原高血压发生上起重要作用。还发现高血压患者中冠心病患病率为11.84%;慢支炎13.74%、肺气肿10.4%、肺心病5.69%,明显高于人群中的患病率(P<0.001)。可能低氧环境对高血压合并上述疾病起一定的促发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目前深圳市15岁以上常住居民代谢综合征(MS)及其相关疾病的患病情况,为进一步改善和实施社区人群MS的综合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深圳市8782名15岁以上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人体测量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调查人群MS患病率为7.62%,男女分别为9.71%、6.00%(P〈0.0001)。MS及各组分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高而增高,女性MS患病率到65岁左右赶上并超过男性。结论深圳市15岁以上人群MS患病率已达7.62%,血脂异常情况较为显著。应加强对MS及相关疾病的综合防治以降低其患病率,促进健康。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进不同海拔高度地区,不同居住时间、低氧环境对血管内皮细胞(VEC)的损害。方法:从平原进驻海拔3500m和4500m地区的第7天和半年的180名新兵,进行循环内皮细胞(CEC),内皮素(ET),6-酮-前列腺素Fia(6-kto-PGFia)和血栓素2(TXB2)等测定,并与平原健康新兵作对照。结果:海拔3500m第7天组较平原组CEC,ET,TXB2有不同程度各项高(P<0.05-0.01),居住半年后上述指标同平原组比较无显改变,海拔4500m第7天组较平原组CEC,ET,TXB2均有显升高(P<0.01),半年后上述指标较平原组无显改变。6-kto-PGFia两组第7天,半年均无显差异。结论:高海拔低氧环境对VEC的损害主要在早期,海拔愈高损害愈明显,预防进驻高海拔地区心血管疾病关键在早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不同海拔地区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西宁地区(海拔2200m)1079名常住居民和果洛玉树各县[海拔(3600 ~5000)m]1052名常住人群尿素14C呼气试验检测结果.对两组中HP检测结果阳性例数进行统计,比较分析不同海拔地区常住人口HP感染阳性率.结果:3600m以上海拔环境下常住人群HP检测阳性率(81.65%)明显高于2200m海拔环境下常佳人群(60.52%),两海拔之间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2200m海拔环境下常住人群中HP检测阳性率,男女性别间无差异(P>0.05).3600m以上海拔环境下常住人群中女性HP检测阳性率(90.67%)明显高于男性(75.71%).两者之间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 <0.001).结论:高海拔地区环境恶劣、食品卫生和水源条件差以及高原缺氧导致胃黏膜损伤性改变,修复能力减弱,从而为幽门螺杆菌的入侵创造了条件.HP感染诱导细胞增生,胃黏膜改变,胃酸分泌减少,致慢性胃炎、胃癌发病几率增高.  相似文献   

8.
高原性心脏病是发生于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地区,本地平均海拔3800米,多见于双亲移居高原的汉、回族小儿及出生在平原地区小儿移居到高原地区,还有本地小儿,但患病率低。常年可患病,但以冬春季,每年12月翌年2月份,高原气温最低,空气稀薄,氧分压低,患儿年龄越小,对缺氧耐受力越差。主要是上呼吸道感染,腹泻等为诱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海拔地区成人血红蛋白与海拔高度的变化关系。方法在不同海拔地区随机挑选居住时间为3~5年的健康官兵检洲其HGB水平,并以平原(海拔1100m)健康官兵的HGB水平做对照。拉萨、纳赤台(海拔3000m~3900m)为第1组,当雄、沱沱河、昆仑山口、安多(海拔4000m-4900m)为第2组,五道粱、唐古拉山(海拔5000m-5900m)为第3组,在组内做差异性分析。结果平原地区与高海拔地区比较HGB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处于同一海拔水平的地区HGB水平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海拔高度与HGB水平呈正相关,人HGB水平随海拔升高而升高,高原低氧环境是影响HGB水平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海拔高度的高原驻训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比例百分率的变化,分析驻训时间和海拔高度对淋巴细胞百分率和淋巴细胞脆性的影响。【方法】以3个月为界将驻训人员分为常驻高原人员和急进高原人员,按不同海拔高度将驻训人员分120例不同海拔高度血液进行淋巴细胞脆性实验,分析海拔高度对淋巴细胞损伤的影响。【结果】不同海拔高度和不同进驻时间的驻训人员,其淋巴细胞百分率都不同程度的代偿性升高,都明显高于内地人员(P<0.001,)急进高原人员淋巴细胞百分率明显高于常驻高原人员(P<0.001);海拔3 300 m的常驻高原人员淋巴细胞百分率处于正常人群平均水平,急进高原人员的淋巴细胞百分率则显著升高;海拔3 700 m的驻训人员无论是常驻还是急进高原人员,其淋巴细胞百分率均显著代偿升高,明显高于3 300 m和4 100 m海拔高度的驻训人员。随驻训海拔高度的升高,不同组别人群的淋巴细胞百分率差异逐渐缩小,表现急进高原人员高常驻高原人员下降的特点。淋巴细胞脆性实验结果显示,在海拔3 700 m和4 100 m的急进高原人员和常驻高原人员脆性显著高于3 300 m的人员(P<0.01)。【结论】高原环境下驻训人员淋巴细胞百分率显著代偿性升高现象,急进高原人员淋巴细胞代偿性升高显著高于常驻高原人员,并与海拔高度关系密切,海拔在3 700 m高度的人员其淋巴细胞脆性最大。  相似文献   

11.
徐州矿区亚临床甲状腺疾病的流行特征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徐州矿区人群亚临床甲状腺疾病的患病率及流行特征。方法应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调查徐州矿区常住(〉5年)成年居民共468人,采用问卷凋查、体格检查、甲状腺B超检查和功能检测方法采集数据。结果样本总人群、男性及女性亚临床甲状腺疾病的粗患病率分别为52.14%、37.01%和57.77%,甲状腺结节、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和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粗患病率分别为25.00%、4.06%和23.08%,亚临床甲状腺疾病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呈现上升趋势。女性甲状腺结节和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P〈0.05),而男性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病率高于女性(P〈0.01)。性别和年龄是亚临床甲状腺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徐州矿区成年人群亚临床甲状腺疾病患病率较高,应重视对矿区人群亚临床甲状腺疾病的筛查、治疗和随访。  相似文献   

12.
赵静  姜文浩  罗艳侠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7):1971-1973
目的通过对北京市某社区中老年居民进行健康状况与脑卒中患病风险调查,了解社区中老年人脑卒中的患病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社区制定脑卒中防治策略提供思路。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调查的方法对社区≥50岁(1961年12月31日前出生)的本市户籍居民605人进行问卷调查及体检。结果被调查人群中64人患脑卒中,患病率为10.5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卒中患病与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冠心病、高血压相关(P<0.05)。脑卒中患病风险随年龄增大而增加;脑卒中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文化程度越低患病风险越大;冠心病、高血压、腰围与脑卒中患病密切相关。结论社区中老年人脑卒中患病率较高,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制定适宜中老年人需求的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与慢性病防治的综合干预对策。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外来农民工和常住居民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为制定更有效的宣传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自行设计问卷,收回有效问卷2 018份,其中外来农民工1 606份,本地户籍人口412份;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及知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外来农民工艾...  相似文献   

14.
J G Regensteiner  L G Moore 《JAMA》1985,253(21):3124-3128
The reason for the reported decline in the proportion of elderly (greater than 60 years) persons at high (greater than 2,456 m) compared with low altitude (less than 1,376 m) in Colorado was unknown. We hypothesized that adverse effects of high altitude on the elderly, particularly those with heart and lung diseases, prompted their migration to lower elevations. Colorado census data indicated that selective out-migration occurred from high to low altitude among the elderly. Interviews (n = 833) in high- and low-altitude Colorado towns revealed that the elderly were unique in that they moved down for reasons of poor health and that for the majority (81%) ill health meant heart and lung diseases. Elderly migrants from high altitude reported heart and lung diseases more frequently than those remaining and cited improvement in symptoms at low altitude. We suggest that symptoms of heart and lung disease are exacerbated with advancing age at high altitude and influence choice of residence.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原作业疾病患病规律,为防治高原作业常见病、多发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将观察人群病人诊断治疗病历汇总,分析疾病分布,用对比研究方法比较疾病患病率间的差异。结果 2年疾病顺位前7位依次是上呼吸道感染、外伤、高原反应、支气管炎、胃炎、腹泻和高血压,前7位疾病合计占所有疾病的比例超过75%。前6位疾病2年患病率有统计显著性差异(χ2≥14.11,P〈0.01)。结论上呼吸道感染、外伤、高原反应、支气管炎、胃炎、腹泻和高血压是铁路筑路高原作业常见病、多发病,应作为高原施工疾病防治重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北京市朝阳区某街道的老年人常见疾病,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2 年11 月1 日-2012 年12 月31 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免费体检的老年人(65 岁以上常住居民)健康档案资料,均为常住该街道所辖14 个社区1039 老年人,其中男性392 人、女性647 人。对其体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辖区参加体检的老年人中主要诊断前三位的是高血压、冠心病、骨关节病,其现患率分别为48.89%、23.10%、21.85%。参加体检的老年男性中现患疾病前3 位的是高血压、脑供血不足、气管炎,其现患率分别为63.52%、31.89%、26.53%。参加体检的老年女性中主要诊断前3 位的是高血压、骨关节病、冠心病,其现患率分别为40.03%、25.50%、24.89%。社区老年居民患病基本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但不同性别老年人患病率有所不同。结论 社区健康档案对于监测社区居民疾病具有重要作用,应注重社区健康档案的建立和充分利用,改进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7.
高原大鼠实验性开放性颅脑创伤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建立模拟高原条件下大鼠实验性开放性颅脑创伤的动物模型.方法 用动物低压氧舱模拟高原环境,民用射钉枪射击建立大鼠实验性开放性颅脑创伤动物模型,分别于伤后各时相点观察动物行为学、病理学、听觉脑干诱发电位和脑含水量等结果,了解模型建立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结果 高原致伤组与平原致伤组均存在:①不同程度的颅脑创伤表现;②神经元细胞核、尼氏体和细胞器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及缺血改变;③脑水肿;④伤后早期存在脑干抑制.两组比较,高原致伤组上述结果更严重,持续时间更长,本实验制备的开放性颅脑创伤动物模型,伤情稳定,可重复性好.结论 本实验制备的动物模型,成功地模拟高原条件下大鼠低速低能投射物所致的开放性颅脑创伤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平原人员急进高海拔地区后血氧饱和度、心率的变化,为高原地区医学救援提供参考。方法受试者从平原地区(海拔400 m)出发,出发前测定血氧饱和度、心率,乘飞机到达海拔4300 m 地区时测定血氧饱和度、心率;之后乘车到达海拔3200 m 目的地后动态连续监测血氧饱和度、心率,分别在到达后第1~7天测定血氧饱和度、心率;受试者在海拔3200 m 地区适应1周后乘车复返海拔4300 m 地区,再次测定血氧饱和度、心率。结果进入海拔4300、3200 m 地区后血氧饱和度明显下降,与平原地区血氧饱和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入海拔3200 m 地区后第6、7天血氧饱和度与第1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乘飞机到达海拔4300 m 地区和乘车复返海拔4300 m 地区的氧饱和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海拔的增高,动脉血氧饱和度随之下降,平原人员急进海拔3200 m 地区第6天能初步适应,在较低海拔地区短时间适应后再进入高海拔地区人体能更好地适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高原和平原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ephrotie syndrome,NS)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的差异,为高原NS患者的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n=30),同期检测两藏军区总医院(高原组,n=30)和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肾内科(平原组,n=30) Ns患者凝血酶原(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imer)和血浆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等指标,并对各组凝血抗凝指标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两组NS患者的PT、APTT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Fib和D-D显著增高(P<0.01),AT-Ⅲ活性显著降低(P<0.01).两组Ns患者问相比,高原Ns患者的Fib和D-D均显著高于平原Ns组(P<0.01),而AT-Ⅲ活性明显低于平原NS组(P<0.01).结论 高原NS患者凝血活性较平原NS患者强,提示高原NS患者更需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20.
高海拔世居民能够很好的在缺氧、寒冷的环境下生存。从生理角度分析,高海拔世居民具有较低血红蛋白浓度、更高的一氧化氮水平等特点。近年来的研究显示这些适应性的改变是具备遗传学基础的,这些研究给我们提供了多个基因在高原人群中的特征,例如EPAS1、EGLN1、CBARA1,VAV3、PPARA、eNOS等,涉及缺氧诱导途径,缺氧诱导因子及其配体,红细胞的生产以及血管舒张性物质的产生。这些研究结果从遗传学角度给我们提供了新的线索,为我们揭示高原性自然环境选择的独特性、加深对高原疾病发生机制的理解、治疗和避免高原性疾病的发生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