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安全性、成功率、并发症及护理经验.方法 观察我院2004年1月~2006年6月行冠状动脉造影的221例患者,按入路途径不同分为桡动脉组(87例)和股动脉组(134例).分别比较手术成功率、血管径路并发症、舒适性、平均住院时间及费用.结果 股动脉组手术成功率高于桡动脉组分别为100%、9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血管径路并发症、术后的不适主诉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及费用明显优于股动脉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是安全可行的,血管径路并发症少、舒适度高、平均住院时间短及费用低等优点,更易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2.
3.
胡青  黄安文  陈集祥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9):4050-4051
目的:研究比较经桡动脉和股动脉两种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的优缺点。方法:择期行CAG患者268例,按途径分为桡动脉组138例(包括1例股动脉途径CAG失败改为桡动脉途径);股动脉组130例(包括8例桡动脉途径CAG失败而改为股动脉途径),比较两组CAG的手术操作成功率和并发症。结果:CAG手术成功率桡动脉组92%,股动脉组9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周血管并发症桡动脉组3.6%,股动脉组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桡动脉途径与传统的股动脉途径相比,能减少外周血管并发症,但手术操作的难度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4F造影导管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优缺点。方法:同期224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随机分成经桡动脉组108例和经股动脉组116例,对比观察其穿刺成功率、造影成功率、更换导管率、操作总时间、X线透视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经桡动脉组的造影成功率、操作总时间、穿刺时间、X线透视时间、造影剂用量与经股动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穿刺成功率上低于经股动脉组,但并发症少于经股动脉组。结论:使用4F造影导管经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造影安全有效,具有止血容易、不需卧床、痛苦小、并发症少和住院时间短的优点,患者更易接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初期开展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学习方法,并比较经桡动脉与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两种途径的优劣。方法:选择两组基线特征相似的病人,分别选择股动脉途径或桡动脉途径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结果:两组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无差异。而手术成功率、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有差异。经股动脉途径手术成功率较高,但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也较高。结论:初学者无论经股动脉途径还是经桡动脉途径各有优缺点,具体应该先学哪一种途径取决于学习时的带教者对哪种途径掌握的更好。  相似文献   

6.
经股动脉和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东方  苗云江  杨波 《海南医学》2002,13(11):61-62
目的 :比较经股动脉和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优缺点。方法 :我院 2 0 0 0年 5月到 2 0 0 2年 10月住院、择期冠状动脉造影的病人 3 0 0例 ,按股动脉途径或桡动脉途径分为两组 ,比较其使用导管数、X光照射时间、手术操作时间、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 ,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导管使用条数分别为 2 .3条和 1.3条 (P <0 .0 1) ;X光照射时间分别为 5 .3 2± 3 .5 8min和 4.64± 3 .2 5min(P <0 .0 5 >;手术操作时间分别为 2 1.6± 10 .5min和 15 .1± 10 .2min(P <0 .0 1)。成功率分别为 98.1%和 97.9% (P >0 .0 5 ) ;血管并发症分别为 13 .1%和 3 .5 7% (P <0 .0 1) (不包括疼痛和导尿等非血管并发症 )。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不需卧床 ,病人损伤小 ,止血方便 ,血管并发症少 ,节省费用 ,减少X光照射时间。安全、可行、便捷、经济。作者推荐使用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经桡动脉与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优缺点。方法同期116例临床拟诊冠心病拟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随机分成经桡动脉组58例与经股动脉组58例,对比观察穿刺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X线曝光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桡动脉组的平均X线曝光时间、穿刺成功率分别为(5.86±4.50)min与98.27%,经股动脉组为(4.73±4.20)min与100%,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桡动脉组的术后住院天数为(3.50±1.20)d,少于经股动脉组的住院天数(5.02±3.09)d,(P〈0.01);手术操作时间分别为(31.04±13.08)min与(25.01±8.26)min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桡动脉组动脉痉挛发生率为10.34%,经股动脉组无动脉痉挛发生,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经路行冠状动脉造影是安全有效地方法。具有止血快,不需卧床,痛苦小,并发症少和住院天数少的优点,患者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8.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实验旨在对桡动脉、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可行性、安全性进行比较研究,证实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是可行的。方法:同期365例病人拟行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经桡动脉组(244例),经股动脉组(121例),对比观察其成功率、手术时间、暴光时间、造影剂用量、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等。结果:两组暴光时间、手术时间、造影剂用量、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手术成功率等均无明显差异。而并发症则股动脉组高于桡动脉组(4.9%,1.23%)血管痉挛发生率桡动脉组高于股动脉组(8.6%,0%)。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止血容易、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小易于接受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3月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148例,其中87例经桡动脉途径,61例经股动脉途径,比较两组的穿刺成功率、造影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平均X线曝光时间、造影剂用量及并发症。结果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成功率97.7%,与经股动脉组(1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穿刺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平均曝光时间、造影剂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经桡动脉途径组并发症发生率(2.3%)较经股动脉途径组(22.9%)明显降低,住院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股动脉途径相比,经桡动脉途径冠脉造影安全有效,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成为冠心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其穿刺途径常经股动脉穿刺,但是此法需要24h卧床并采取被迫体位,易发生尿潴留、腰痛、穿刺部位出血等并发症[1-3]。而桡动脉由于周围没有重要的神经和血管,穿刺成功率高,近年来在临床上已逐步应用,避免了经股动脉穿刺术后长时间卧床引起的多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术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对心脏瓣膜病患者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心脏瓣膜病患者72例,依据入院时间单双数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进行心脏瓣膜术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非同期手术治疗;研究组进行心脏瓣膜术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期手术治疗。比较两组心肌损伤指标水平、术后相关指标、不良事件发生状况及术后心功能指标水平。结果?两组T0、T1、T2时的心肌肌钙蛋白I(cTnI)、血清肌酸激酶同功酶MB(CK-MB)及N末端B型脑钠肽(NT-proBNP)在不同时间、不同组间及变化趋势上有差异(P?<0.05)。两组体外循环前cTnI、CK-MB、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运重建后cTnI、CK-MB水平均持续升高,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同时两组T0、T1时的NT-proBNP水平无变化,研究组T2时的NT-proBN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呼吸机应用时间、重症加强护理病房监护时间及住院时间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少。两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低。两组术前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前后径及心胸比等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受损程度低于对照组。结论?心脏瓣膜术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是心脏瓣膜病患者治疗的有效方式。2种术式同期进行,有利于降低对患者心肌损伤的影响。术前积极改善患者心肺功能能够加强心肌保护,缩短心肌缺血时间,避免术后感染,有利于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提升患者心功能指标水平,对促进患者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126例心脏瓣膜病患者外科术前冠状动脉造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重庆地区近年来心脏瓣膜病患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患病率以及预测指标。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126例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前临床资料以及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心脏瓣膜病中104例为风湿性心脏病,所占比例为82.3%,并发冠心病的患病率为5.55%。心脏瓣膜病患者合并冠心病的阳性预测指标为年龄。结论心脏瓣膜病的病因仍以风湿性心脏病为主,合并冠心病的患病率较低。无多项冠心病危险因素合并存在时,选择年龄大于或等于60岁的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前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可能更符合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骨骼化双侧乳内动脉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使用经验和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日本顺天堂大学医院60例接受了骨骼化双侧乳内动脉血管桥进行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冠心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结果 左右乳内动脉长度分别为(20.3±1.2)和(20.5±1.3)cm,远端吻合口平均(4.1±1.5)个.组合Y或I血管桥19例,序贯吻合34例,升主动脉不接触技术45例.术后并发严重心律失常2例,脑梗塞合并败血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各1例,肺部感染2例,手术死亡2例.术后随访(15.6±3.2)个月,远期无死亡或心脏性事件患者.结论 骨骼化双侧乳内动脉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中具有良好的早期效果.骨骼化法采取的乳内动脉长度更长,可以安全地利用双侧乳内动脉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相似文献   

14.
[背景]探讨5F共用导管在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术中的应用可行性.[病例报告]采用5F共用导管给107例患者(Allen’s试验呈阳性)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其中桡动脉穿刺成功者为105例,改行股动脉穿刺者为2例;改用JL4.0者为1例,改用JR3.5者为3例,其余均采用5F共用导管获得成功.[讨论]5F共用导管应用于经桡动脉的冠状动脉造影术具有手术成功率高,创伤小,手术时间及卧床时间短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老年病人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1、对象 :10 4名病人 ,男性 80人 ,女性 2 4人 ,平均年龄 (74.2± 4.4)岁。临床诊断 :稳定性心绞痛 3 6例 (3 4.6% ) ,不稳定性心绞痛 2 2例(2 1.1% ) ,急性心肌梗死 2 7例 (2 6.0 % ) ,其它 19例 (18.3 % )。 2、方法 :(1)Allen试验 ;(2 )桡动脉穿刺 :置入 5F或 6F动脉鞘管 ;(4 )用药 :动脉鞘内注入 2 -5mg异搏啶或 2mg异舒吉 ;静脉注射肝素 5 0mg ;(5 )造影顺序 :右冠、左冠和左室造影 ;(6)造影完成后 ,立刻拨出鞘管 ,加压包扎 ,2小时后改为普通包扎。结果 :1、手术结果 :10 0例获得成功 ,成功率为 96.2 %。 4例失败的原因是 :2例因桡动脉穿刺和插管未成功 ,2例因锁骨下动脉硬化和迂曲而不能插管至冠脉开口处 ;2、造影结果 :13例冠脉正常 ,17例单支病变 ,3 3例双支病变 ,3 7例三支病变。 3、导管选择 :(1)右冠造影 :10 0例中 ,97例用Judkins右冠导管 ,2例用Amplatz右冠导管 ,1例用Amplatz左冠导管 ;(2 )左冠造影 :90例用Jud kins左冠导管 ,8例用Amplatz左冠导管 ,2例用Voda左冠导管。结论 :在老年病人经桡动脉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是一种安全可行的介入诊断新途径 ,具有止血容易、术后无须卧床休息、病人痛苦小和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本院1995 ̄1997年冠状动脉造影阳性患者153例,分为糖尿病组(33例)、糖耐量减低组(IGT,23例)和非糖尿病组(97例),观察其年龄、冠心病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和吸烟)、心肌梗死发生率和冠状动脉受累情况。结果:3组在年龄、性别、危险因素、 梗死发生率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糖尿病组冠状  相似文献   

17.
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可行性、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65例冠心病住院患者,其中145例经桡动脉途径、120例经股动脉途径行PCI,观察两组手术治疗时间、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桡动脉途径组与经股动脉途径组患者完成PCI操作时间分别为(62±9.6)min与(60±10.2)min,PCI成功率分别为96.5%与97.5%,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经桡动脉途径组并发症发生率(4.8%)则较经股动脉途径组(16.7%)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经和经股动脉途行PCI临床疗效相似,但经桡动脉途径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当日出院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及武警北京总队医院心内科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当日出院的患者200例作为试验组,另选取同期住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非当日出院的患者200例作为对照组.主要观察指标包括:造影成功率、不同直径造影导管使用率、术中不良事件(包括死亡,恶性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痉挛、夹层、穿孔和闭塞)及术后不良事件(包括死亡,急性心肌梗死,穿刺侧上肢血肿、假性动脉瘤、骨筋膜室综合征和桡动脉闭塞)等.结果 两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的成功率均为100%.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造影时间[(7.20±4.10)min vs (7.80±3.68)min,P=0.326)]及X线透视时间[(4.00±1.95)min vs(4.10±1.01)min,P=0.465)]没有显著差异.桡动脉痉挛和冠状动脉痉挛是造影术中常见的并发症,血肿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在试验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无其他不良事件.试验组总医疗费用(4 876±520)元较对照组(5 983±808)元显著降低,节省的费用主要包括造影前后的检查费用、药物治疗费、床位费、护理费及其他费用.结论 在病情相对平稳的患者中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当日出院是安全、可行的,同时能够节省医疗费用,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9.
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临床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和经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治的效果和优缺点。方法:在履行知情告知并尊重患者意愿的情况下,分别对98例和59例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途径(桡动脉组)和经股动脉途径(股动脉组)行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分别观察手术操作成功率和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的冠状动脉造影术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成功率分别为95.92%、98.31%和94.87%、96.15%,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1%、27.1%和7.7%、46.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桡动脉途径与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治的手术成功率相似,但经桡动脉途径的外周血管并发症相对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介绍同时应用左内乳动脉和桡动脉移植物行冠状动脉搭桥的早期效果和临床经验。[方法]同时应用左内乳动脉和桡动脉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21例。常规体外循环下搭桥18例,非体外下搭桥3例。平均每例搭桥(4.21±0.98)支,搭动脉桥2.6支。[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随诊未发现心绞痛复发,除1例心衰外,无其他心脏事件发生,无心电图缺血表现发生。无前臂缺血、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内乳动脉和桡动脉搭桥的近期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