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不同时机实施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程的长短及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将愿意接受硬膜外分娩镇痛的足月初产妇180例随机分为两组:潜伏期组(A组,宫口〈3 cm)和活跃期组(B组,宫口〉3 cm)。硬膜外穿刺成功后,两组首剂给予0.125%罗哌卡因和0.5μg/ml舒芬太尼混合液10~15 ml,30 min后连接镇痛泵,背景剂量2 ml/h,追加剂量2 ml,锁定时间15 min。连续监测呼吸循环情况,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并观察记录产程进展及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缩宫素使用情况、副作用及产妇满意度。结果两组镇痛后VAS评分均降低,与B组相比,A组潜伏期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器械助产率升高(P〈0.05),镇痛满意度升高,下肢麻木发生率升高(P〈0.05)。两组产程、剖宫产率、催产素使用量、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分娩早期实施椎管内麻醉镇痛不影响产程和剖宫产率,可提高孕妇对分娩镇痛的满意度,但器械助产率有所增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镇痛分娩的镇痛效果,对产程、母儿的影响。方法:比较镇痛分娩组(观察组)159例与传统分娩组(对照组)160例产妇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产程、产后出血、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两组产妇产后出血及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显著差异,观察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活跃期时间、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腰-硬联合镇痛分娩安全有效,可以减轻产妇疼痛,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潜伏期罗哌卡因硬膜外镇痛辅助共振音乐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300例分娩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处理)、观察Ⅰ组(潜伏期罗哌卡因硬膜外镇痛)、观察Ⅱ组(潜伏期罗哌卡因硬膜外镇痛辅助共振音乐),每组各100例,对各组疼痛分值、产后2 h出血量、第一和第二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以及血中皮质醇及β-内啡肽含量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两观察组疼痛分值明显减少,镇痛有效率明显升高,产后出血量、产程时间均明显缩短,自然分娩率明显升高,剖宫产率显著降低(P<0.05);与观察Ⅰ组比较,观察Ⅱ组疼痛分值和镇痛程度均有明显改善,产后出血量、产程时间均明显缩短,明显改善了分娩结局(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给药20 min后,血中β-内啡肽含量明显降低,并且观察Ⅱ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而皮质醇含量变化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潜伏期罗哌卡因硬膜外镇痛辅助共振音乐治疗具有镇痛效果佳、缩短产程、改善分娩结局等诸多优点。  相似文献   

4.
李文秀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8):1414-1415
目的:探讨罗派卡因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对三产程时间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罗派卡因对198例产妇实施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与同期未接受硬膜外麻醉的产妇230例对照,比较两组产妇的疼痛程度、分娩方式、产程时间、新生儿窒息等。结果:两组的剖宫产率、器械助产率、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均无明显差异,P〉0.05,第一产程活跃期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第二、三产程时间无明显差异。结论:罗派卡因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是安全可靠的分娩镇痛方法,对母婴均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和左旋布比卡因分别联合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足月阴道分娩产妇170例,分为罗哌组(61例)、左旋组(55例)及未予镇痛的对照组(54例),观察并记录各组镇痛效果及对产程和母婴的影响.结果 罗哌组、左旋组均取得良好镇痛效果(P<0.05);罗哌组第一产程(496.6±196.5) min,总产程时间(552.8±184.2) min;左旋组第一产程(503.1±201.7) min,总产程时间(569.3±182.0) min.两组均长于对照组(373.1±159.2) min、(429.0±126.4) min(P<0.05);产后出血量罗哌组(270.5±62.6 ) ml、左旋组(259.3±73.1 ) ml均高于对照组(228.8±55.0)(P<0.05).结论 罗哌卡因和左旋布比卡因分别联合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可取得良好的镇痛效果,但可延长产程时间及增加产后出血量,对新生儿结局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分析使用分娩镇痛仪的效果及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进行无创性镇痛分娩的初产妇200例为观察组,同期分娩无镇痛分娩的初产妇20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缓解疼痛效果、产程长短、出血量、新生儿情况、分娩方式的影响,总结镇痛分娩的护理体会.结果 观察组产妇地第一产程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产程和第三产程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疼痛明显减轻(P<0.05),镇痛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的剖宫产率、产后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创性镇痛分娩可使疼痛减轻,缩短产程,增强产妇采用自然分娩的信心,降低剖宫产率和产后出血发生率,从而提高阴道分娩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全程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对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自然分娩结局及应激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全程分娩镇痛组(A组),活跃期分娩镇痛组(B组)行分娩镇痛,两组操作过程完全一致.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记录镇痛前及镇痛后直至宫口开全时的疼痛评分,以及产程潜伏期、活跃期、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持续时间、宫缩药使用情况、分娩结局、产时出血量.产妇满意度及新生儿评分.两组分别于规律宫缩(T0),宫口开大3 cm(T1),宫口开全(T2)胎儿娩出(T3)抽取产妇静脉血,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肾上腺素(adrenaline,ADR)皮质醇(cortisol,COR)的浓度,同时测定产妇血压,计算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asure,MAP).结果 镇痛前的VAS评分,A组低于B组(P<0.05),行分娩镇痛后两组VAS评分及产程各阶段持续时间,分娩方式,产时出血量,缩宫素使用率,新生儿Apgar评分胎儿窘迫发生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缩宫素使用时间,A组高于B组(P<0.05).B组T1 ADR、COR的浓度及MAP高于T0及A组,同时点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程硬膜外分娩镇痛应用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全产程中ADR、COR没有进一步升高,降低了剧烈产痛产生的应激反应,故可以阻止妊娠高血压疾病的病情恶化,且不增加剖宫产率,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使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阴道分娩更加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配伍芬太尼用于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程和母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在西南医院妇产科分娩的568例初产妇,其中接受0.15%罗哌卡因+芬太尼(1 mg/L)硬膜外镇痛的315例产妇为镇痛组,条件相似未行镇痛的253例产妇为对照组,记录两组的镇痛效果、活跃期时间、各产程时间、催产素使用情况、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和新生儿Apgar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宫缩时疼痛,MBS评分评估下肢运动阻滞。结果镇痛满意率达96.2%。第1产程、第3产程和总产程时间两组间无差别。镇痛组第2产程延长、阴道顺产率和阴道助产率均高于对照组,活跃期更快,催产素使用率高于对照组,新生儿窒息率无增加。结论罗哌卡因配伍芬太尼用于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可降低剖宫产率,提高顺产率,缩短活跃期,且不增加母婴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值得推广的分娩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拉玛泽分娩法联合硬膜外分娩镇痛在产程不同时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正常足月妊娠初产妇600例,按孕妇分娩意愿镇痛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0例,观察组在孕妇第一产程潜伏期运用拉玛泽呼吸法进行减痛疗法,并在宫口开大2-3 cm时进行硬膜外分娩镇痛穿刺,对照组采取传统分娩方法、不采用任何减痛方法干预,分别观察两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产后2 h出血量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痛程度明显减轻,总产程时间缩短,新生儿Apgar评分及两组产后2 h出血量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护士指导孕妇掌握拉玛泽分娩法并联合硬膜外分娩镇痛在产程不同时机中的应用,能有效减轻产痛,镇痛效果显著,缩短产程,提高自然分娩率,对产妇和新生儿无明显不良反应,能提高产科医疗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高海拔地区笑气吸入性分娩镇痛的疗效和对母婴的影响 ;方法 :将2 5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除不给笑气吸入外 ,其它产科措施与观察组相同 ;观察比较两组的产痛程度、产程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产时出血量和产后出血率等 ;结果 :观察组的阵痛强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 ,观察组的活跃期和总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 (P值均 <0 .0 5) ,差异有显著性 ;结论 :高海拔地区产妇笑气吸入性分娩镇痛效果良好 ,产程时间短 ,对母婴均无不良影响 ,是一种理想的分娩镇痛方法 ,值得产科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无肌松药全麻下行鼻内镜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将12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鼻内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常规肌松药组(Ⅰ组)及无肌松药插管维持组(Ⅱ组)各60例。Ⅰ组予维库溴铵0.08~0.1 mg/kg诱导,在患者有体动时,或每40 min静脉注射0.05 mg/kg维持肌松;Ⅱ组在复合气道充分表面麻醉后行气管插管,术中无肌松药维持。记录两组麻醉前(T0)、麻醉诱导后2 min(T1)、气管插管后2 min(T2)、手术开始后2 min(T3)、手术开始后20 min(T4)、拔管后5 min(T5)各时点的血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 CO2),比较两组术中体动次数、麻醉苏醒及拔管时间、不良反应、并发症,以及术中追加输注瑞芬太尼、丙泊酚的用药量。结果两组T1时点MAP、HR较T0均有下降(P〈0.05),T2与T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T3时点MAP较T0上升,与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组术后命令反应时间[(9.0±2.4)min vs(2.1±1.2)min]、拔管时间[(15.1±3.6)min vs(3.5±1.6)min]、离室时间[(25.5±8.2)min vs(5.6±2.7)min]比较,Ⅰ组长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无肌松药气管插管全麻下实施鼻内镜手术麻醉效果可靠,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量的万汶对初进高原失血性休克大鼠的复苏效果。方法:初进高原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n=10):Ⅰ组为1.5倍失血量乳酸林格氏液复苏组,Ⅱ、Ⅲ组分别为输注0.5、1.0倍失血量的万汶。检测生命体征及动脉气血,观察复苏后6h的存活时间。结果:复苏后MAPI、Ⅲ组较Ⅱ组明显升高,Ⅲ组较Ⅰ组维持时间长(P〈0.05)。PaO2、SaO2、BE和Lac在Ⅲ组明显优于Ⅰ、Ⅱ组(P〈0.05),Ⅰ组明显优于Ⅱ组(P〈0.05)。pH值及PaCO2在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Ⅰ、Ⅱ、Ⅲ组实验大鼠6h内存活时间分别为(243±90)min、(199±72)min和(333±40)min,Ⅲ组明显较Ⅰ、Ⅱ组长(P〈0.05);Ⅰ组存活时间较Ⅱ组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0倍失血量的万汶对高原失血性休克大鼠抗休克作用明显优于另两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局部麻醉镇痛系统与自控静脉镇痛(PCIA)用于胸科手术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取40例择期行开胸手术并术后镇痛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PCIA,B组使用局部麻醉镇痛系统持续滴注罗哌卡因。用VAS评价苏醒后、术后4、8、12、24、48 h患者静息和运动时的疼痛程度;观察术后恶心呕吐、头痛头晕、嗜睡、尿潴留、皮肤瘙痒、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切口有无炎性反应,渗液及愈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镇痛良好,静息时VAS评分〈3,运动时VAS评分〈4;术后8 h内静息时和术后运动时VAS评分,B组明显低于A组(P〈0.05);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B组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麻醉镇痛系统持续滴注0.375%罗哌卡因的用于胸科手术术后镇痛效果良好,副作用少,患者满意程度更高,是安全有效的术后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七氟烷吸入复合骶管阻滞麻醉以及静脉复合麻醉在小儿疝修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24例ASAⅠ-Ⅱ级择期手术患儿分为2组,各112例,Ⅰ组为七氟烷吸入复合骶管阻滞麻醉组,Ⅱ组为静脉复合麻醉组,观察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Ⅰ组患儿术中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变化不明显。Ⅱ组术中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较术前升高(P〈0.05),呼吸频率(R)明显低于术前。而且Ⅱ组患儿苏醒时间明显延长、苏醒期不良反应也多于Ⅰ组患儿。结论七氟烷吸入复合骶管阻滞与静脉复合麻醉在小儿疝修补术中相比,患儿更容易接受,麻醉过程平稳,苏醒快,苏醒期不良反应少,更适合在小儿疝修补术中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丙泊酚单独使用及与氯胺酮合用在小儿椎管内麻醉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我科40名腹部以下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Ⅰ组和Ⅱ组),分别以单独使用丙泊酚及联合氯胺酮给药的方式,记录术中生命体征及不良事件情况。术后记录恶心、呕吐等不适及疼痛评分。结果两组术中均无呼吸暂停等严重事件发生。手术开始及手术开始后各时段Ⅰ组的生命体征均有显著差异(P(0.05),Ⅱ组手术开始时的收缩压与手术前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术后恢复时间与不适发生无显著差异(P〉0.05),Ⅱ组术后镇痛效果优于Ⅰ组(P〈0.05)。结论丙泊酚合用氯胺酮能够提供更平稳的镇静效果,减轻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不影响苏醒时间,术后不良反应及疼痛发生率较低,是一种理想的小儿椎管内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6.
钟渝  孙丹宁 《西南国防医药》2014,(11):1161-1163
目的:对比研究速眠新Ⅱ、戊巴比妥钠、水合氯醛对SD大鼠麻醉效果。方法将45只SD大鼠随机分成A、B、C 3组,每组15只,A组为速眠新Ⅱ肌肉注射组,B组为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组,C组为水合氯醛腹腔注射组,对比观察各组麻醉诱导时间、麻醉持续时间及麻醉期间心率、呼吸频率等生理指标变化。结果3组麻醉诱导时间为A组平均4.5 min,B组平均9.8 min,C组平均6.3 min,A、C组麻醉诱导时间均较B组短(P〈0.01),但前两者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在麻醉维持时间上,A组较B组、C组短( P〈0.01),但后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SD大鼠实验的麻醉方法较多,综合麻醉诱导时间、持续时间及麻醉期间部分生理指标等考虑,水合氯醛的麻醉效果较速眠新Ⅱ和戊巴比妥钠优越。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在依托咪酯脂肪乳全凭静脉麻醉中应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反馈调控依托咪酯脂肪乳输注速度,探讨依托咪酯脂肪乳快通道麻醉在临床应用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将ASAⅠ~Ⅱ级60例择期行全身麻醉患者以抽签形式随机分为实验组(Ⅰ组)和对照组(Ⅱ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持续泵注依托咪酯脂肪乳、瑞芬太尼、顺式阿曲库铵诱导和维持麻醉。Ⅰ组根据BIS值反馈调整依托咪酯脂肪乳速度维持麻醉深度,使BIS值维持在40~50;Ⅱ组以0.6~1.2mg·kg-1·h-1持续泵注依托咪酯脂肪乳。记录麻醉诱导前、切皮前、切皮时、术中探查时、缝皮时、拔管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BIS值、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记录麻醉时间(T1)、手术时间(T2)、BIS达90的时间(T3)、苏醒时间(T4)、拔管时间(T5)、PACU停留时间(T6);统计麻醉药用量;记录并发症。结果Ⅱ组切皮前、切皮时、术中探查时、缝皮时各时间点的BIS值均明显低于Ⅰ组(P〈0.01),两组麻醉诱导前和拔管时的BI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T3、T4、T5、T6均明显比Ⅱ组缩短(P〈0.01);Ⅰ组依托咪酯总用量明显少于Ⅱ组(P〈0.01)。结论 BIS监测下,依托咪酯脂肪乳用量少,麻醉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快,PACU停留时间短,能达到快通道麻醉要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芬太尼滴鼻用于人工流产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20~40岁,体重40~65kg,随机均分为两组,芬太尼稀释至2mL:观察组(A组)经鼻滴入芬太尼1μg/kg;对照组(B组)静注芬太尼1μg/kg。患者用药2min后均静注丙泊酚1.5~2mg/kg,患者意识消失即开始手术,酌情追加丙泊酚0.5~1mg/kg。记录用药前(T0)、用药后2min(T1)、静注丙泊酚后1min(T1)、2min(T3)及清醒时(L)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丙泊酚用量、诊疗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术后恶心、呕吐、嗜睡发生情况。结果MAP两组在T1~T4时均低于L时(P〈0.0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SpO2在T2、B时A组低于B组(P〈0.05),B组T1~T3时低于T0时(P〈0.05);丙泊酚用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μg/kg芬太尼滴鼻复合丙泊酚静注用于人工流产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联合利喜定控制性降压(CH)对手术患者出血量、输血量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下脊柱外科胸、腰椎内固定手术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Ⅰ组为对照组,Ⅱ组为AHH组,Ⅲ组AHH联合利喜定CH。分别于AHH前(T0,Ⅰ组为麻醉诱导后)、AHH后30min(T1,Ⅰ组为麻醉诱导后30min)、AHH后60min(T2)记录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等指标,记录术中出血量、尿量、输血量。结果组内及组间比较,3组患者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与T0相比,Ⅱ组CVP增高和Ⅲ组MAP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Ⅰ组、Ⅱ组相比,Ⅲ组失血量、输血量的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HH联合利喜定CH能减少术中患者失血量和输血量,不影响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睡眠紊乱对维和二级医院轮换交接效果的影响,探讨合理调整时差的方法。方法将先后机动的第七批维和二级医院24名健康男性官兵(观察组)分为两组,第1组不调整时差,第2组进行时差调整;再按照职能分工将每组各分为3个小组。以第六批维和二级医院专业对口人员为对照组,采用专家评分法,分别对轮换交接情况进行评分,各组的期望达标值预设为60分。结果第1组睡眠紊乱时间(32.0±0.56)h,第2组睡眠紊乱时间(12.0±0.22)h,分别占机动总时间的77.11%和28.92%;两观察组的得分均低于预设的期望达标值[第1组(42.83±6.72)分,第2组(56.17±4.87)分,P〈0.05],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各组均为勤务小组得分最高,医护小组得分最低(P〈0.05)。结论睡眠紊乱对黎巴嫩中国维和二级医院轮换交接效果影响明显,合理的调整时差方法有助于轮换交接的更好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