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和彪 《吉林医学》2013,34(7):1235-1236
目的:探讨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的手术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收集45例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的病例,均采用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结果:所有患者都治疗成功,无严重并发症。术后1周患者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的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安全性高、创伤小、成功率高,降压效果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和分析经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抢救高龄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减少高龄患者的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手术风险。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08年11月-2010年11月来我院就诊的高龄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20例,采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先减轻高龄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胆管内的压力,在施行二期手术,解决胆管的阻塞问题。结果通过采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手术风险减少,患者的病死率下降。结论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用于抢救高龄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3.
张德明 《新疆医学》2008,38(7):32-33
本院于1999年~2007年采用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lnyionraphy draiage,PTCD)治疗24例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acute obstructive suppurative cholangitis,AOSC),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诊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治疗合并感染性休克的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我院68例急诊 PTCD 治疗的合并感染性休克的 AOSC 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8例患者超声引导下 PTCD 穿刺成功率为10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62例(91.2%)患者 PTCD 置管后2-7d 感染性休克症状消失,梗阻症状明显好转,胆红素明显下降。6例(8.8%)患者住院期间死亡。其中22例患者在病情稳定后根据梗阻病因行手术治疗后疗效满意;不能手术的40例患者带管生存,带管时间1~18个月,平均8个月。结论:对合并感染性休克的 AOSC 患者进行急诊 PTCD 治疗不仅能及时退黄,同时有助于休克的改善,并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比较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和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PTCD)对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cute obstructive suppurative cholangitis,AOSC)患者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AOSC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4年1月间,共93例老年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临床资料,其中ERCP+EST+ENBD(A组)42例,PTCD(B组)51例,对比2种方法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93例患者均成功施行介入术及内镜治疗,PTCD耐受性更好,引流效果更确切,ERCP+EST+ENBD在控制性损伤最小化的前提下提供了解决胆管结石梗阻的方案。结论 PTCD用于治疗AOSC,成功率较高,引流效果可靠,能充分降低胆道压力,降低风险,为二期手术治疗创造了机会和条件,ERCP+EST+ENBD在微创的前提下提供了解决结石梗阻的机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经皮肝穿胆管引流术(PTCD)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59例AOSC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所有患者在DSA引导下行PTCD治疗,观察治疗后的效果情况。结果59例患者共穿刺成功57例,总有效率为96.6%。2例穿刺失败的病例中,1例为反复穿刺引起出血和胆漏中转开腹手术治疗,另1例患者因引流不畅,继发感染性休克和呼吸衰竭死亡。穿刺成功的患者每日平均引流量为(85±150)mL,治疗前后比较血象、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磷性磷酸酶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SA引导下VFCD治疗AOSC简单有效,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高龄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ENBD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龄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实施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BD)治疗的术后护理对减少并发症、促进恢复的作用.方法:对5例急诊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和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治疗的高龄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术前积极做好心理护理,评估病史,做好术前准备;术后监测生命体征,加强体位和饮食指导,关注引流管护理,并预防并发症发生.结果:5例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加强高龄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ENBD治疗前后的护理对患者术后康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PTCD在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穿刺胆道造影及引流术(PTCD)在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2例(男15例,女7例)行PTCD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胆管癌9例、胆囊癌4例、肝癌及肝转移癌6例、胰头癌3例。结果21例患者成功实施PTCD,其中3例行胆道内支架置入,1例患者PTCD未成功。全组技术成功率95.5%,术后患者黄疸、皮肤瘙痒等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并发症有胆道少量出血、发热、肝区疼痛,经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未见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结论PTCD姑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采用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PTCD)能否有效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至2012年收治的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25例.在DSA引导下行经皮肝穿置入引流管至扩张胆总管内引流,术中行甲硝唑冲洗.结果 2例患者无好转,中转开腹手术行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术.1例患者术后因心脏功能衰竭死亡.其余22例患者体温恢复正常,血压平稳,黄疸逐步消退好转,胆管引流管通畅引出胆汁.结论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患者采用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PTCD)是一种简便、创伤小、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比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biliary drainage, PTCD)与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对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老年患者炎症反应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就诊的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老年患者74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PTCD组和ERCP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血乳酸等炎症指标以及炎症因子水平和肝脏生化指标,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临床疗效和短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前炎症指标以及IL-1、IL-2、IL-6与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两组上述指标均较前显著下降(P<0.05),且ERCP组显著低于PTCD组(P<0.05);两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于手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均较前显著下降(P<0.05),且ERCP组也均显著低于PTCD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发热缓解时间和寒战消失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CP组腹痛缓解时间显著短于PTCD组(P<0.05),ERCP组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短于PTCD组(P<0.05)。ERCP组与PTCD组的临床疗效、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CD 与ERCP均能有效治疗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但是ERCP在改善炎症反应和肝功能以及减轻肝脏损伤方面更具优势,且能够更快地缓解腹痛症状并减少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导丝引导法在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BD)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2021年12月萍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7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置管方式分为传统穿刺组(48例)与导丝引导组(39例)。其中传统穿刺组患者行传统PTBD,导丝引导组患者行导丝引导PTBD。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的情况,术前与术后1周肝功能及胆红素水平变化,术前与术后1周血清与胆汁细胞因子水平,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引流手术时间、一次性置入成功、每日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引流术前后的TBIL、DBIL和ALT的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导丝引导组引流术前后血流、胆汁IL-1、IL-4、IL-10和TNF-α上升或下降程度大于传统穿刺组(P <0.05)。两组患者胆道出血、胆漏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穿刺组急性重症胆管炎、脓毒症发生率高于导丝引导组(P <0.05)。结论 传统PTBD与导丝引导法PTBD的一次性置入率相当,...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诊内镜治疗高龄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6年12月51例高龄AOSC患者(≥70岁)急诊內镜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51例高龄患者急诊内镜胆汁引流成功率100%,取石成功率91.6%,治疗后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结论急诊内镜是高龄AOSC患者的安全、快速、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内镜治疗体会(附4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镜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8例结石性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进行急诊内镜治疗,包括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鼻胆管引流(ENBD),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及取石术。结果:AOSC内镜引流治疗有效率100%,取石成功率为85.4%(41/48),余7例经内镜引流后择期手术。与内镜操作有关的并发症2例(4.17%),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结论: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应首选急诊内镜胆道引流或、和加上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现代微创技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伴多器官衰竭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5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伴多器官衰竭的患者采取以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经鼻胆管冲洗及灌注抗生素为主的非手术综合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B超下胆总管内径变化,并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5例患者除2例需转外科急诊手术治疗外,其余23例内镜下胰胆管造影、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成功,胆汁引流通畅,多器官衰竭得以纠正,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伴多器官衰竭治愈率为92.0%。结论对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伴多器官衰竭患者采取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静脉应用和经鼻胆管冲洗及灌注抗生素为主的综合治疗是有效、安全的。  相似文献   

16.
103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手术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手术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103例行手术治疗的AOSC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并发切口感染6例,胆总管结石残留3例,胆汁漏2例,多器官功能衰竭(MOF)6例,死亡8例(死于MOF及脓毒血症),其他患者均痊愈。住院天数为12~31d,平均19.5d。结论 AOSC首选手术治疗,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及合适的手术方式是提高治愈率和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患者的有效临床治疗措施。方法:对我院2009年2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收治28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中,手术治疗26例,其中25例痊愈,1例死亡,2例保守治疗中1例痊愈,1例死亡,2例患者死亡原因为全身多器官衰竭和严重的全身感染,总有效率92.3%,住院天数14~42天,平均23.5天。结论: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明确诊断后应及时手术,解除胆道梗阻充分引流,控制感染抗休克,严密监测肝、肾等全身脏器多功能状况,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吴微庆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16(7):907-908,914
目的:探讨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在内镜(ERCP)下行乳头切开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0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随机分为ERCP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外科手术治疗,术中胆总管切开,并常规放置T管引流;ERCP组,术中判断乳头情况,采用针状刀电切。结果:ERCP组手术时间、平均住院天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镜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安全、有效,是首选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胆管穿刺引流术(PTCD)在阻塞性黄疸外科手术前准备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82例患者分为介入治疗与保守治疗两组,介入治疗组38例在实时超声引导下行PTCD术,保守治疗组44例采用常规保肝支持治疗。结果介入治疗全部穿刺成功,10天后复查肝功能显示介入治疗组总胆红素(TBI)及直接胆红素(DBI)显著下降,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保守治疗组。结论超声引导下PTCD是阻塞性黄疸外科手术前准备的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