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总结应用走动式管理于护理管理的具体方法,探讨实施走动式管理模式在护理质量控制中的效果。方法:在护士长的带领下,对工作任务进行分配,各级护士每天不定时巡查病房以实行走动式管理及现场管理,在走动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严格按照护理质量标准进行质量控制,实施走动式管理模式1年后,对护理质量控制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实施走动式管理模式后,护理质量控制中基础护理、护理文书书写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等较之前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护理工作中实施走动式管理模式可促使护理工作中的问题和隐患及时发现并改正,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2.
医技科室质量监管体系对于医院整体水平的提高意义重大。监管指标可以从内容与时序两个层面设定,即应用基于绩效管理的医疗指标监管体系和采用的时序性的监测方法。绩效管理目标可以保证对内容的监管,时序性监管行为可以体现对医技科室监管整体节奏的调控,二者必须有机结合。对于特别重要的项目需要设立专项进行监管。医技科室质量监管指标体系的建立及应用,是实现优良医技质量管理的必要条件。各科室为达到这些指标也制定了相应措施,从而使各医技科室的医疗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且能稳定在较高的水平上。  相似文献   

3.
医务科是对全院医疗工作和医务行政工作实施组织管理的职能部门,是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的核心部门.临床医技科室主任轮转医务科增强了对管理工作的依从性,有效地提高医院管理的执行力;同时在科室管理、医疗风险防控和纠纷处理、科室间的协调等方面发挥了更大的作用,使医疗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在重症医学科实施走动式管理模式的方法与效果.方法 设立两名高年资的护士,制订工作职责,适度的分权,授权,要求每天在病房中实施走动式管理,实施现场管理,在走动中寻找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结果 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护理质量、增加收入、节约开支.结论 设立现场管理人员在重症医学科实施走动式管理是护理细节管理中提高护理质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正> 医技科室的管理是医院管理中的重要部分。医技科室和临床科室关系密切,在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医技科室在医院中仍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存在着重临床轻医技的现象,在人员素质方面,无学历人员偏多,人材培养,继续教育不够,造成整体素质偏低,直接影响了临床医疗质量。加强医技科室的科学管理是个迫切的任务。随着改革开放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医院医技科室设备得到迅速扩充。为了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必须加强医技科室的管理,使其在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人民对医技科室优势的认识不断加深,医技科室在医疗工作中的重要性日趋突出,许多地市级医院医技科室仍然存在医技人员学历低,高职称医师少,固定资产比重大,效益矛盾突出等问题;因此,必须加强思想作风建设,摆正自身在临床医疗工作中的位置;领导重视,有目的地进行人才培训和学术梯队建设;加强规范化管理,提高诊疗质量,形成惯性运转;重点发展与-临床配套的医技科室的设备建设。  相似文献   

7.
随着医院的不断建设和发展,“质量建院”思想成为医院管理者的共识,医疗质量管理形成了三级管理、四级控制模式,在组实施等方面趋于科学化。但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对医疗质量的稳定与提高具有不利影响。本文仅就部队医院医疗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阐述一些看法。 1 问题 1.1 重视临床科室质量管理,轻视医技科室质量管理。 从医院领导到机关质控部门,对临床科室的质量控制十分重视,基本做到了组织严密、内容全面、经常检查,问题处理及时有力。对医技科室的质量控制在全面性、严密性及经常性等方面抓得不够深入、细致和扎实,致使医技科室质量不稳定的现象比较突出。  相似文献   

8.
随着医技科室在综合性医院医疗活动中作用的变化及其比重的不断扩大,医技科室在医院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医技科室的诊疗质量直接影响着医院的整体医疗质量;医技科室的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医院整体水平和医疗技术的发展。因此,科学、合理地设立医技科室的质量控制指标体系,不断提高医技科室医疗质量,就成为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笔者从医技科室的工作特点、质控工作现状、设立质控指标体系的原则、质控指标体系的内容范畴及其实施和监督检查等方面,就科学、合理地设立医技科室的质量控制指标体系进行探讨。1 工作特点1.1 科室专…  相似文献   

9.
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不断地运用于临床医学,促进了临床医学诊疗技术的高速发展,同时显示了医技科室在临床医疗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医技科室医疗质量对医院整体医疗质量影响日逐突出。如何提高医技科室医疗质量是现代医院管理的重要课题之一,我院进行了初步研究、探讨,并取得了良好效益。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走动式管理法在门诊护理质量监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门诊护士12名作为走动式管理法实施对象。比较走动式管理法实施前后的分诊护理质量、护理操作、护理礼仪、急救药物与器械管理等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患者的满意度评分。结果:实施走动式管理法后患者对就诊环境、医疗质量、就诊流程、便捷服务等满意度评分和分诊护理质量、护理操作、护理礼仪、急救药物与器械管理等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实施走动式管理法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诊护理质量监管中实施走动式管理法可有效提升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走动式管理在医院人事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霞  王文京 《中国医院》2012,16(5):54-55
走动式管理是在企业中广泛应用的一种管理方法,面对医疗矛盾频繁出现的医疗机构,职能部门和临床部门之间出现了新的管理格局。如何在医院职能管理中应用走动式管理理念,笔者根据医院人事管理中走动式管理的应用情况及效果进行分析,以推进走动式管理在整个医院管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三级护理查房在产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产科2个病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三级护理查房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查房模式,比较实施前、后两组护士专科知识掌握情况、患者满意度及护理质量.结果:实施三级护理查房前患者满意度、护士专科知识得分、护理质量评估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实施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护士岗位管理在基层医院临床一线科室的应用效果。方法:对医院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临床第一线科室采取护士岗位管理,包括护士岗位分层次管理及护士工作流程及岗位责任管理,观察对比护士岗位管理前后患者的基础护理质量、护士自身工作满意程度、医生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实施护士岗位管理后护士工作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P ﹤0.05),护士对自身护理工作满意程度优于管理前( P ﹤0.05),医生及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与管理前相比有明显的提升( P ﹤0.05)。结论:基层医院临床一线科室中采用护士岗位管理,优化了护士管理,稳定了临床护理队伍,提高护理质量与服务水平,推动了科室的发展,值得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柏拉图分析法在消毒供应中心(the central sterile supply department,CSSD)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及绘制柏拉图统计表图的方法对CSSD医院感染管理过程进行调查和分析,确定医院感染管理问题中的主要要因。把建筑布局、质量控制、奖惩制度、规章制度、管理体系、人员素质、环境管理作为医院感染管理的关键要因,进行重点管理。分析实施前后医院检查评分、一次消毒合格率及临床科室满意度评价的结果。结果与实施前相比较,改进后不满要因累计比率下降至16.7%;医院检查评分提高、一次消毒合格率及临床服务满意率较前显著提高(均P<0.05)。结论应用柏拉图分析法能有效提高CSSD消毒灭菌质量,保证医院感染控制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理组长主管负责制在普外科病房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方法:评选高资历护理人员轮流担任护理组长,实施护理组长主管负责制管理模式,充分利用护理人力资源的潜力,使整体护理的各项工作得以切实地落实。通过质控检查,比较实施前后护理质量的变化情况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施护理组长主管负责制管理模式后,科室护理质量状况、患者满意度较实施前均有明显的提高(P0.05);同时科室护理人员的理论和操作技能也有很大进步(P0.05)。结论:护理组长主管负责制充分调动了各级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保证了护理安全,是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李惜华 《河北医学》2011,17(8):1098-1101
目的:探讨小组责任制和护士分层级管理在临床护理实践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2月至2010年1月实施APN连续性排班、采用小组责任制和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的为实践组,2008年2月至2009年1月采用轮班制和传统功能制护理模式为对照组。比较二组护理服务质量的各项指标及护士、医生、病人满意度,尤其是高年资护士对职业满意评分。结果:实践组的护理服务质量各项指标及护士、医生、病人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尤其是高年资护士对职业成就感、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临床上应用小组责任制和护士分层级管理护理模式,对于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及医疗安全性,提高医护人员、病人的满意度,尤其是高年资护士对实现自我愿望、自我价值体现和职业成就感有着积极激励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层级管理与责任包干护理相结合的护理模式(以下简称:层级责任包干护理模式)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实施前采取小组责任制,实施后采取由护士长→护理组长→责任护士的层级管理与责任护士分管患者全面实施责任包干护理相结合的模式,比较实施前后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实施层级责任制护理后与实施前的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比较(P<0.01),前者明显优于后者,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实施层级责任制管理既可以提高护理质量,明显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密切医护关系、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及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理行政查房对持续改进护理质量和提高管理水平的作用。方法:2008年1月开始开展护理行政查房,在分管护理副院长领导下,由护理部主任、部分护士长和被查科室护士长、护士参加。根据上季度护理质量检查结果,对每个单项检查结果后三名科室现场进行检查,检查结果向被查科室护士长、护士通报,提出改进意见或解决方法,被查科室护士长制定整改计划,及时整改。护理部或质量委员会组织护理管理人员复查,对未整改科室给予全院通报批评并扣科室护理目标管理分。结果:2008年第一季度与2007年第四季度比较,护理行政查房前后,相关科室护理质量有明显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三基”知识掌握情况,患者、医生对护理工作质量满意度调查结果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行政查房可提高护理管理水平,提高护士整体素质,提高患者、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利于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何玉华 《河北医学》2011,17(8):1096-1098
目的:分析探讨护理层级管理在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门急诊部门全部护士按照实施护士长-责任护士-辅助护士-助理护士进行层级管理,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护理服务。在门急诊实施护理层级管理前后对护理质量及满意度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护理层级管理实施前后其护理措施落实良好率、基础护理落实良好率、护理差错率、患者满意度及医生满意度等经卡方检验,P〈0.01或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层级管理优化了门急诊护理管理的效果,能充分利用现有的护理人力资源,激发了各级护理人员的潜能及工作的积极性,改善了护理服务质量,提高了医生和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门急诊护理管理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20.
麦秀琴 《农垦医学》2014,(4):324-327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在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清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组建FEMA团队,在消毒供应室器械清洗过程中应用FMEA模式,并分析FMEA实施前后供应室管理质量评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科室护士及医生对器械清洗的满意度。结果:与实施前相比,实施后冲洗不彻底、器械生锈、清洗流程错误、器械处理不及时、精密仪器损耗、未按步骤消毒等失效模式的RPN值显著下降;科室护士、医生对器械清洗满意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MEA模式能有效提高消毒供应室管理质量,降低器械清洗过程中的风险,提高器械清洗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