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谢宇  代涛  朱坤  栗成强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5):1621-1624
目的 了解居民对社区首诊制的认知、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就医行为以及对社区首诊实施后的感受.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对南京市某社区397名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16.0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对社区首诊概念的知晓率为72.80%,对社区首诊政策知晓率为42.57%,有69.77%的居民有社区首诊意愿,55.42%的居民首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社区首诊实施后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总体评价变好的比例为57.43%、变差的比例为7.30%;单因素分析结果 显示,文化程度、距家最近的医疗机构、对社区首诊政策的知晓、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技术满意度与居民是否愿意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首诊有关联(P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 显示,对社区首诊政策的知晓、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技术满意度是影响居民社区首诊的因素.结论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仍需提高,社区首诊政策的宣传力度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2.
武汉市居民社区首诊就医行为意愿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影响武汉市居民首诊行为的影响因素,为改善居民首诊就医行为的政策制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入户调查武汉市硚口、江汉区3个社区年龄≥15岁,且在本社区居住半年及以上的居民。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实际完成调查的有效人数483人。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社会经济学状况、健康状况、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认识以及社区首诊就医行为意愿。结果:居民社区首诊意愿指标显示:很愿意和比较愿意的占50.5%;一般、不大愿意和很不愿意的占49.5%。对居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首诊就医行为意愿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是:在本社区居住年限、居民认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疾病防治上的作用、认识本社区医生或护士的数量。结论:通过本研究分析,建议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考虑影响居民社区首诊的前提条件,即居民对首诊医疗服务的需求与社区医疗机构服务提供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需要社会通过多渠道的沟通使居民了解社区医疗服务的功能定位以及所提供的可及性服务。  相似文献   

3.
北京月坛社区试行家庭医生“首诊制”可行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北京月坛社区实施家庭医生"首诊制"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月坛社区试行家庭医生"首诊制"服务的200户536名居民进行现状调查.结果 居民平均年龄(56±18)岁,其中60岁以上者占52.9%;39.55%的居民患高血压,24.07%患糖尿病,15.49%患心脏疾病,14.55%患慢性关节病;过去1年中,89.0%居民首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87.0%和84.0%的居民对家庭医生诊断、治疗疾病表示满意或非常满意,86.0%认为目前实行的"一站式报销"政策方便;参加"一站式报销"政策的患者2007年在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花费占全年医疗总费用的42.62%;68.5%的居民表示愿意接受在目前情况下全面实行家庭医生"首诊制".结论 月坛社区的居民愿意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技术水平较高,有医保"一站式报销"优惠政策支持社区卫生服务事业的发展.因此,在月坛社区推行家庭医生"首诊制"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1+1+1”签约下居民的社区首诊意愿,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7年10—12月,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法在上海市浦东新区潍坊街道抽取社区居民600例。采用本课题组自行设计的问卷对纳入居民进行调查,主要内容包括居民的基本情况、对“1+1+1”签约的知晓和签约情况、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就诊情况、患病后首诊选择的医疗机构。共发放问卷600份,有效回收58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6.7%。结果 580例社区居民中,有社区首诊意愿的居民463例(79.8%)。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居民的社区首诊意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知晓“1+1+1”签约居民的社区首诊意愿高于不知晓的居民,已签约居民的社区首诊意愿高于未签约的居民,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有固定就诊医生居民的社区首诊意愿高于无固定就诊医生的居民,对就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生技能水平感到满意居民的社区首诊意愿高于一般/不满意的居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是否签约、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否有固定就诊医生是居民社区首诊意愿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1+1+1”签约模式有助于提高居民的社区首诊意愿,进而促进有序就医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北京市朝阳区居民社区首诊意愿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4年10-11月,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北京市朝阳区根据地理位置和城乡差异抽取的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18岁及以上的常住居民518人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居民一般人口学资料、是否患有慢性病、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满意度、首诊行为、对社区首诊制的认知、意愿及影响因素。结果 共发放问卷518份,回收有效问卷512份,有效回收率为98.8%。72.5%(371/512)的居民有社区卫生服机构就诊经历,其对医护人员服务态度的满意率最高,为86.5%(321/371);而对药品的满意率最低,为57.7%(214/371)。49.8%(255/512)的居民选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首诊机构,主要原因为就近方便(93.7%,239/255)、服务态度好(45.5%,116/255)、价格便宜(44.3%,113/255)、病情较轻(39.6%,101/25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是否患有慢性病、步行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时间的居民首诊医疗机构选择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居民对社区首诊制的知晓率为46.3%(237/512),接受率为56.8%(291/512),不愿接受的主要原因为医疗设备(65.0%,143/220)和药品(59.5%,131/220)不能满足要求;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地理位置、婚姻状况、步行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时间、首诊行为和社区药品能否满足要求、是否了解社区首诊制及对就诊过程的方便程度、报销比例、诊疗环境、医疗费用、报销比例是否满意的居民社区首诊意愿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地理位置、首诊行为和对报销比例是否满意是居民社区首诊意愿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居民社区首诊意愿较高,但知晓率偏低,社区首诊政策的宣传力度有待加强,社区卫生服务能力有待提高。地理位置、首诊行为和对报销比例是否满意是居民社区首诊意愿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北京市朝阳区居民的社区首诊制信访风险。 方法 于2014年9—11月,采用目的性抽样法根据城乡区别、地理位置、区域内医疗资源分布情况在北京市朝阳区抽取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用方便抽样法在该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抽取非患者居民518例。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居民进行调查, 主要内容包括居民的基本情况、健康状况、社区卫生服务可及性、是否知晓社区首诊制、是否接受社区首诊制及不接受原因、就诊体验、卫生服务重要性认识,以及对实施社区首诊制的建议。 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511份,居民的社区首诊制信访风险为43.1%(220/511)。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年医疗支出、医保类型居民的社区首诊制信访风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婚姻状况居民的社区首诊制信访风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自评健康状况及两周内是否患病、是否患慢性病居民的社区首诊制信访风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离家最近医疗机构居民的社区首诊制信访风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步行至相应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所需时间居民的社区首诊制信访风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社区首诊制认知情况居民的社区首诊制信访风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就诊过程方便程度、医疗设备、就诊环境、报销比例、药品种类满意度居民的社区首诊制信访风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服务态度、就诊时间、离家距离、医务人员技术水平、医疗费用、药品费用、治疗效果满意度居民的社区首诊制信访风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交通便利性重要性认识居民的社区首诊制信访风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服务态度、就诊过程方便程度、就诊时间、医务人员技术水平、医疗设备、就诊环境、医疗费用、药品费用、报销比例、转诊过程、与医生熟悉程度、治疗效果重要性认识居民的社区首诊制信访风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居民认为社区本身能力建设和服务水平有待改善,转诊机制有待完善。 结论 朝阳区居民的社区首诊制信访风险较高,相关政策和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尚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7.
社区卫生服务是健全城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关键。海南省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在机构覆盖面、人员数量、服务能力等方面取得一定进展的同时,面临着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管理、人员素质、健康管理等方面的困难。为此,本研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健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体系;加强资金管理;稳定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和内涵;推行社区首诊和双向转诊制。  相似文献   

8.
背景 实施分级诊疗、鼓励居民社区首诊,引导居民有序就医,是国家医疗改革(简称医改)的核心内容之一,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也把建立区域医疗联合体(简称医联体)、强化分级诊疗作为新医改政策之一。但社区居民对政府有关分级诊疗政策内容的知晓程度、是否愿意社区首诊及其原因,目前尚缺乏相关信息。目的 调研北京市石景山区居民社区首诊的知晓情况,并分析相关原因,以便发现分级诊疗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居民进行有序就医,达到首诊在社区的目的。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2015年12月—2016年10月于北京市3家核心医院和10家社区卫生中心(简称社区)就诊的居民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结构式调查问卷,由从事医联体管理工作的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月收入情况、医保类型、健康状况(是否有慢性病史),居民对社区首诊的知晓情况,社区首诊的选择情况,居民选择社区首诊与否的原因,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期望。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680份,回收调查问卷674份,回收有效问卷646份,有效回收率95.00%。646例居民中男336例(52.01%),女310例(47.99%);年龄:<40岁88例(13.62%),40~65岁264例(40.87%),>65岁294例(45.51%);健康状况:470例(72.76%)有慢性病史(分别为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等),176例(27.24%)无慢性病史。52.94%(342/646)居民知晓社区首诊,45.51%(294/646)居民选择社区首诊。有慢性病史居民对社区首诊的知晓率及社区首诊选择率均高于无慢性病史居民(P<0.05)。居民选择社区首诊的主要原因为慢性病在社区治疗更连贯(56.12%,165/294),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离家近、交通方便(39.46%,116/294),大医院挂号难、等待时间长(34.69%,102/294)。有慢性病史居民因大医院挂号难、等待时间长,社区就诊转至大医院方便,慢性病在社区治疗更连贯,认为自己是小病不用去大医院而选择社区首诊的比例高于无慢性病史居民(P<0.05)。居民不选择社区首诊的主要原因依次为社区医生医疗水平不高、有耽误病情的危险(68.47%,241/352),双向转诊不便捷(64.77%,228/352),社区检查、检验设备不全(48.01%,169/352)。有慢性病史居民因双向转诊不便捷,社区检查、检验设备不全而不选择社区首诊的比例低于无慢性病史居民,因社区药品不如大医院全而不选择社区首诊的比例高于无慢性病史居民(P<0.05)。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主要期望为:提高社区医疗水平,常见病、多发病在社区能治好(86.68%,560/646);加大社区首诊的宣传力度(69.66%,450/646);医联体内上、下级医院之间转诊方便、快捷(65.94%,426/646)。结论 目前北京市石景山区居民对社区首诊的知晓率和接受率较低,应加大社区对居民的宣传力度,提升社区卫生机构对疾病的诊疗能力和转诊服务能力,加快双向转诊信息系统和远程会诊系统建设。  相似文献   

9.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北京市方庄社区10000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居民就医去向、对社区卫生服务项目的利用情况、首诊选择社区的原因等。实际9497名受调查者中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就诊的主要目的是看病(2828例,29.8%)和开药(2677例,28.2%);居民愿意到社区首诊的原因前三位依次为:就近方便、收费低、解释病情清晰,最后一个原因才是信任医生(3729例,39.3%)。说明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功能认识不足,对社区医生的信任度不高。  相似文献   

10.
郭泓  梁小云  金承刚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31):3578-3580
目的评估收支两条线改革对居民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首诊的作用效果。方法分别于收支两条线改革前后进行居民入户调查,采取前后比较的类试验方法及安德森行为模型,利用多元Logistic回归控制其他因素的混杂,估计政策的净效应。结果基线调查中,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首诊的只有31人,社区首诊率为32.6%;终线调查中,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首诊的有89人,社区首诊率为61.0%。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经过收支两条线政策的实施,居民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首诊率提高了28.3%(P=0.000)。结论收支两条线改革对提高社区首诊率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医疗帮扶工作,总结了成立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签订帮扶协议书、开展人才培养、实施专科技术延伸、建立双向转诊关系、医院品牌传播等六个方面的做法与成效。指出了存在着认识不足、双向转诊不畅、帮扶效果难以评价等主要问题。体会到开展医疗帮扶工作,必须依靠卫生行政部门的指导和支持、必须是“三方”受益和政府满意、必须成立专门的机构、必须立足于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社区卫生服务站点就医人群年龄、疾病种类及医疗服务基本现况,为社区诊断、健康促进及制定社区卫生服务政策提供依据。方法2008年2月对前来站点就医的所有患者记录其性别、年龄、病种及接受医疗服务种类情况。结果调查显示,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对象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78.99%,女性比例较高,就医的疾病种类排序前三位为高血压、糖尿病及冠心病,医疗服务的主要内容为慢性病、多发病的诊治、监测、配药、咨询、健康指导以及急症、重症、疑难病症的甄别和转诊。结论明确基本医疗的范围,加强常见病、多发病的健康宣教,逐步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将会更好地发挥基层医疗的医疗、预防和保健职能,进一步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三级公立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的功能定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要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的目标,解决城市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卫生医疗服务,完善社区医疗服务功能是关键。在此前提下,作为医疗资源主要拥有者的三级公立医院,更应该积极支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与发展。本文通过医疗资源纵向整合的支援途径,从三级公立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的功能定位分析入手,介绍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的工作情况,为进一步推进该项支援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4.
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资源的需求,随着医疗改革的推进以及生活水平的提升而明显增加,需求种类也逐渐多元化。作为初级卫生保健影响性因素,社区卫生服务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繁荣、保证社会和谐具有关键意义。目前,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宣传覆盖率低、政府支持力底低、政策缺乏等,今后应扩大社区卫生服务的宣传,加大政府部门支持的力度等。  相似文献   

15.
重庆市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信任度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畅  周立 《医学教育探索》2009,8(5):600-602
社区卫生服务是缓解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有效措施,但是重庆市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并不多,究其原因是大家对它的信任度不高。针对当前这种现状,分析了影响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信任度的各个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健康老龄化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提供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龄化给卫生服务提供体系提出了挑战。社区是老年人最基本的生活领域,社区卫生服务是应对老龄化社会压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但目前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存在卫生服务水平不能满足老年人需要、宣传不到位以及老年人经济承受能力有限等问题,因此在构建社区卫生服务提供模式时,要拓宽筹资渠道,政府投入、社会保险、个人付费、社区筹资共同参与,并加强政府的准入和监管职能,促进基于健康老龄化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提供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家庭医生制模式下“送康复服务上门”为社区残疾人群的康复、完善“送康复服务上门”服务提供依据。方法 以社区残疾人群为研究对象,按照提供服务的主体不同分为康复医生组、普通全科医生组和医生助理组,采用自身对照干预研究方法,分析比较社区残疾人群接受“送康复服务上门”服务前后的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得分和研究对象接受服务的满意度以及家庭医生的康复知识背景对“送康复服务上门”效果的影响。结果 本次研究对象共207人,在接受家庭医生或医生助理“送康复服务上门”服务6个月后,SRHMS的总得分和生理、心理、社会健康三个子量表得分均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家庭医生的康复知识背景对“送康复服务上门”效果有差别,生理健康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家庭医生团队的“送康复服务上门”服务模式能有效提高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受到社区残疾人群的欢迎,但家庭医生康复专业知识不足,影响了“送康复服务上门”的效果,急需培训和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为满足儿童健康服务快速增长的需求,解决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健康服务综合能力薄弱的问题,总结成都、厦门两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健康服务能力建设的经验,为加强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儿童健康服务能力提供参考。  方法  2020年6—11月,采用方便抽样,对厦门、成都两市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健康服务相关工作者进行半结构性访谈研究,共纳入研究24人;应用MAXQDA软件,按照主题编码、归类,进行归纳性的描述、整理和分析。  结果  定性研究结果提示:(1)在资源投入方面,两市虽与全国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同,存在儿科医生数量少的问题,但注重现有儿科医生的能力提升,同时发挥全科医生在儿科中的作用,儿童相关设备设施及药品的投入较为完善。(2)在服务产出方面,儿童诊疗服务能力强,特色服务项目多元化使儿童家庭签约服务率高。(3)在服务效果方面,适宜的绩效分配方案使得工作人员收入水平高,综合全面的健康服务使得患儿家长满意度提高。  结论  厦门、成都两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健康服务能力强,得益于政策的大力支持、人员的充分利用以及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儿童健康服务。   相似文献   

19.
社区卫生建设是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服务模式,是我国新医改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介绍诸城市人民医院在融人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做法和效果,阐述了县级医院融入社区卫生建设,是发展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的有效形式;县级医院与社区医院建立集团化的协调机制,是解决三级医疗网内服务功能冲突的有效途径;县级医院的最大舞台在社区卫生服务,最大市场在农村。  相似文献   

20.
黄雷  鲍勇 《实用全科医学》2011,9(2):252-253
目的分析社区高龄独居老人健康状况、社区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和需求以及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方法以访谈形式,对五里桥社区80岁以上的独居老人进行问卷调查,获得有效问卷124份。结果61.3%的高龄独居老人患病后首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高血压和糖尿病的管理率分别为65.1%和67。2%。81.2%的高龄独居老人希望获得门诊诊疗以外的社区卫生服务项目。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总体满意率达95.2%,但部分项目满意度不足85%。突感不适时选择求助家庭成员或邻居的占67.0%。对社区初诊、分级医疗表示认可的占67.8%。结论高龄独居老人对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意愿较大,总体评价较高,但利用率仍显不足,应采取多种措施,增进医患互信,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力。提高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