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刘谦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23):2956-2957
目的了解临产孕妇的凝血功能,探讨孕妇临产时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30例临产孕妇与100例健康非妊娠妇女的PLT、PT、APTT、Fib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临产孕妇与正常非孕妇女相比较,P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T、APTT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时检测各项凝血指标,对预防和治疗产妇异常出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肝病患者多项凝血指标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将军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19):2337-2338,2340
目的探讨146例不同肝病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及血小板(PLT)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病情的关系。方法分别检测146例不同肝病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者的PT、APTT、TT、Fib、D-D及PLT水平。利用SPSS14.0统计软件对各项指标进行组间t检验分析。结果肝病各组PT、APTT、TT、D-D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Fib、PLT水平则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肝病各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T、APTT、TT、Fib、D-D及PLT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轻度慢性肝炎组与急性肝炎组比较差异不显著;中、重度慢性肝炎组与急性肝炎组比较PT、APTT、TT、Fib、D-D及PLT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轻度慢性肝炎组比较,除PT水平差异不明显外,其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肝硬化组分别与其他肝病组比较,除TT水平与中、重度慢性肝炎组差异不明显外,PT、APTT、TT、Fib、D-D及PL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肝病各组PT、APTT、TT、D-D与肝细胞的受损程度呈正相关,Fib、PLT呈负相关。PT、APTT、TT、Fib、D-D及PLT的检测对评价肝脏的受损程度和了解肝病患者不同病程时期的凝血功能状况,对临床诊治及其病情预后等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卵巢癌患者凝血功能异常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ACL-TOP测定43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和114例卵巢癌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采用Beckman Coulter机计数血小板(PLT)。结果卵巢癌患者Fib及PLT水平均明显高于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PTT、PT、TT水平与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癌Ⅲ~Ⅳ期患者Fib及PLT水平均高于卵巢癌Ⅰ~Ⅱ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TT、PT、TT水平与卵巢癌Ⅰ~Ⅱ期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功能的测定对卵巢良、恶性肿瘤的鉴别及监测血栓的形成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骨折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方法将2008年2月至2011年6月期间本院住院骨折患者167例作为实验组,同期门诊体检健康人群167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PLT),两组之间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骨折患者与健康人群比较PT、APTT、PLT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T、Fib指标骨折患者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折患者早期检测凝血功能变化,可以有助于及早发现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异常情况,对于预防骨折术中及术后出血及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肝豆状核变性(HLD)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和血小板(PLT)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对128例HLD患者和40例正常对照组用血凝仪检测PT、APTT、TT、Fib;血球仪检测PLT;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胆碱酯酶(CHE)。结果 HLD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T(s)20.91±8.18、APTT(s)49.21±15.85、TT(s)17.98±3.18均明显延长,ALT(U)73.59±72.38明显增高,但Fib(g/L)1.68±0.68、PLT(×109/L)58.71±33.23和CHE(U)4 934.61±2 161.81明显降低,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LD患者的PLT和血凝指标均有异常,可从多方面评价HLD患者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6.
本院自2002年开始用ACL200全自动血凝仪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APTT测定作为内源性凝血系统、PT测定作为外源性凝血系统的过筛试验较玻片法测凝血时间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肺癌患者凝血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了解肺癌患者5项凝血指标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美国BeckmanCoulter公司ACL-9000全自动凝血/纤溶分析仪测定206例肺癌患者和166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和D-二聚体(D-D)水平,同时计数血小板(PLT)。结果206例肺癌患者中35例(17%)血小板升高,PT延长8例(4%),APTT延长37例(18%),Fib升高115例(56%),D-D升高128例(62%)。血浆的D-D水平与肿瘤分期有关,肺癌Ⅳ期的D-D值显著性高于Ⅰ~Ⅲ期D-D值(P<0.01)。不同病理分型患者的凝血指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5项凝血指标PLT、PT、APTT、Fib和D-D在肺癌患者均增高,肺癌患者存在凝血功能紊乱。血浆D-D水平与疾病预后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后肝硬化的临床分期、疾病发展与血小板、凝血功能的关系和变化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0年123例慢性乙肝后肝硬化不同临床分期住院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血小板计数(PLT)的检测结果,并以健康体检者为对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慢性乙肝后肝硬化代偿组和失代偿组PT、APTT均较对照组显著延长,而Fib含量明显减低,PLT显著减少,差异也统计学意义(P<0.05);失代偿组较代偿组PT、APTT均显著延长,Fib及PLT则均低于代偿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功能和PLT与肝硬化患者的疾病进展程度密切相关,对了解其肝功能损害程度、判断预后具有一定诊断和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临产孕妇和正常妇女凝血四项和血小板参数变化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ACL-9000全自动血凝仪和COULTER AcT5diff AL血液分析仪分别对1 300例临产孕妇、200例正常妇女(对照组)血液标本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INR、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以及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检测。结果临产孕妇组PT、INR、PLT、MPV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Fib、PDW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临产孕妇APTT、TT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产孕妇PT、PLT、MPV明显低于正常对照妇女,而Fib、PDW明显高于正常对照妇女,均有明显差异;而APTT和TT较正常对照妇女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结合常规凝血功能检查对危重新生儿凝血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危重新生患儿,所有患儿均接受四项常规凝血功能检查[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血栓弹力图检查,评价两种方法在患儿凝血功能评价中的临床价值。结果血栓弹力图检查PT与MA值无相关性,PLT、PT、APTT存在相关性,其中又以PLT表现更为明显;PLT、R值无相关性,APTT、Fib、PT存在相关性,其中又以APTT表现更为明显;APTT、K值与PT无相关性,PLT与Fib存在相关性,其中又以PLT相关性表现更为明显;APTT、PLT、PT、Fib与Angle角均存在相关性,其中又以PLT相关性表现更为明显。结论血栓弹力图检查与常规凝血功能检查相关性明显,但一致性较差,灵敏度较低,且凝血功能异常反应侧重点不一,需将二者结合使用,以提高出血风险判断准确性,为疾病诊断及输血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和血小板(PLT)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ACL-ADVANCE全自动血凝仪检测94例肝硬化患者PT、APTT、TT、FIB,采用ABX-12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PLT,并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结果肝硬化组PT、APTT、TT均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延长,FIB及PLT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且肝硬化合并出血组PT、APTT、TT高于无出血组,FIB及PLT低于无出血组(P<0.05)。结论及时对肝硬化患者检测凝血功能及血小板有利于了解其肝功能损害程度,预防继发性出血,指导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凝血四项和血小板指标检测在重症肝病辅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该院门诊及住院收治的110例重症肝病患者[43例急慢性重症肝炎患者(A组),36例肝硬化患者(B组)和31例肝癌患者(C组)]、38例非重症肝病患者和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RBP、凝血四项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定量(Fib)]和血小板指标[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检测。结果重症肝病中A组、B组和C组RBP、Fib和PLT水平低于对照组和非重症肝病组,PT、APTT、TT、MPV和PDW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非重症肝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非重症肝病组RBP、Fib和PLT水平低于对照组,PT、APTT、TT、MPV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BP、凝血四项和血小板指标是重症肝病辅助诊断中的重要检测指标,临床应加强对重症肝病患者以上指标的检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7月南京市溧水区人民医院136例NSCLC患者和124例健康体检者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凝血酶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和D-二聚体(D-D)水平变化,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观察组PT、APTT、Fib、PLT和D-D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病理分型、不同分化程度NSCLC患者PT、APTT、Fib、PLT和D-D水平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Ⅳ期NSCLC患者Fib、D-D水平明显高于Ⅰ~Ⅲ期NSCLC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肿瘤转移的NSCLC患者Fib、D-D水平明显高于无肿瘤转移的NSCLC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SCLC患者凝血功能指标水平明显升高,其中Fib、D-D水平变化与患者预后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脓毒症休克患者凝血功能紊乱与病情严重度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脓毒症休克患者凝血功能紊乱与病情严重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2004-12~2007-01收住我院ICU和EICU的脓毒症休克患者,通过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血小板计数(PLT)分为凝血功能正常组和凝血功能异常组,追踪其预后情况判断凝血功能障碍与病情严重度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PT异常组、PT和APTT均异常组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其结果正常的对照组(P<0.05);而APTT异常组和PLT异常组分别与其结果正常的对照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T计数下降组和PT异常组APACHEⅡ评分均明显高于PLT正常组和PT正常组(P<0.05).结论 与凝血功能相关的主要指标 PLT、PT、APTT的检测对判断脓毒症休克患者的预后及评估病情严重度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胡敬  汪春莹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3):5621-5622
目的 分析妊高征患者凝血系列各指标及血小板水平的变化.方法 选择妊高征患者及正常孕妇各50例,分别检测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及血小板(PLT)水平的指标,并将两组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妊高征患者PT及PLT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孕妇组,APTT、TT、FIB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孕妇组.结论 妊高征孕妇可同时存在凝血异常及血小板减少,且二者变化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血栓弹力图(TEG)与常规凝血四项各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和一致性,评价两种方法指导临床输血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220例患者的TEG、凝血四项和血常规检测结果,将TEG的主要参数凝血因子激活时间(R)、血块形成速率参数(K)、弹力图最大切角(α-Angle)和弹力图最大振幅(MA)与凝血试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以及PLT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Kappa一致性分析,采用ROC曲线评价各参数预测输血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R与PT、APTT均呈正相关(P均0.01),K与Fib和PLT均呈负相关(P均0.01),α-Angle与Fib、PLT均呈正相关(P均0.01),MA与Fib、PLT均呈正相关(P均0.01);R与PT、APTT判断是否低凝的Kappa值分别为0.205和0.338(P均0.01),K与Fib、PLT的Kappa值分别为0.432和0.481(P均0.01),α-Angle与Fib、PLT的Kappa值分别为0.323和0.497(P均0.01),MA与Fib、PLT的Kappa值分别为0.510和0.587(P均0.01);R、K、α-Angle、MA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98、0.835、0.833、0.786,PT、APTT、Fib、PLT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3、0.855、0.736和0.855。结论 TEG与凝血试验及PLT检测结果相关,但一致性不强;凝血四项和PLT检测结果预测输血总体优于TEG,但应结合患者临床症状指导临床输血。  相似文献   

17.
夏存玉  文进 《临床医学》2023,(10):44-46
目的 分析颅脑损伤患者凝血功能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计数(PLT)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九〇医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76例为试验组,另以1∶1比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76例为健康组。所有人员均进行凝血功能[凝血酶时间(TT)、部分凝血活酶激活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CRP、PLT检测,对比各组TT、APTT、PT、FIB、CRP、PLT水平。结果 与健康组相比,试验组TT、APTT、PT、FIB、CRP、PLT水平较高(P<0.05);与轻型患者相比,重型和中型患者TT、APTT、PT、FIB、CRP、PLT水平较高,与中型患者相比,重型患者TT、APTT、PT、FIB、CRP、PLT水平较高(P<0.05);与预后良好患者相比,预后不良患者TT、APTT、PT、FIB、CRP、PLT水平较高(P<0.05)。结论 颅脑损伤患者凝血功能及CRP、PLT水平较高,且与病情程度和凝血功能及CRP、PLT水平存在明显关联性,病情越严重患者凝血功能及CRP、PL...  相似文献   

18.
对620例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与凝血功能相关指标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1)探讨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及其参数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关系。(2)探讨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相关指标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SF-3000)和全自动血凝仪(ACL-200)测定620例肝硬化患者和45例健康对照的血小板及其参数和凝血功能相关指标。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肝硬化患者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血小板比率(P-LCR)增多(P<0.01);不同肝功能分级检测结果显示,A、B、C级之间,其PLT、MPV、PDW、PT、APTT、TT相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LCR依次显著增加(P<0.01)。结论血小板与及其参数和凝血功能的相关指标(PT、APTT、TT、Fig)可作为临床判定肝硬化损害程度及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儿童重症肺炎患者血小板计数(platelets,PLT)、凝血功能及纤溶功能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诊断为肺炎的儿科住院患者132例.按照肺部感染的程度将其分为普通肺炎组84例和重症肺炎组48例,选择同期门诊健康体检儿童7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进行凝血和纤溶功能检测,包括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凝血酶原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D二聚体(D-Dimer,D-D)、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 III,AT3)和血小板计数.结果:普通肺炎组和对照组比较,PT、APTT、Fib和PLT四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者D-D、AT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另外两组比较,重症肺炎组AT3、PLT水平均低于普通肺炎组和对照组,PT、APTT、Fib和D-D则高于另外两个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肺炎患儿容易发生凝血纤溶功能障碍,监控凝血纤溶功能指标对临床诊治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孕中期孕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抗血酶Ⅲ(ATⅢ)、蛋白C(PC)、蛋白S(S)、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和D二聚体(DD)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PT、APTT、TT、Fib测定均为凝固法,所有指标均由SYSMEXCA-1500全自动血凝仪进行测定。结果对55例孕中期孕妇(实验组)与55例正常非妊娠妇女(对照组)的凝血功能进行比较分析。孕中期孕妇组PT、APTT、TT、Fib、ATⅢ、PC、PS、FDP和DD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在妊娠中期孕产妇凝血功能发生了显著变化,表现为妊娠相关的高凝血状态和存在血栓并发症风险,孕产妇需要监测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