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赵敏  涂惠芳  许荣 《国际眼科杂志》2014,14(11):2091-2093
目的:探讨眶周肌肉切除术与A型肉毒毒素治疗眼睑痉挛的选择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3/2014-05来我科诊治的特发性眼睑痉挛患者100例,根据眼睑痉挛的程度将其分成0~Ⅳ级,按分级分为两组:A 组为眼睑痉挛I~Ⅲ级患者60例,行A型肉毒毒素治疗;B组为眼睑痉挛>Ⅲ~Ⅳ级患者40例,采用眶周肌肉切除术治疗。术后随访3~24 mo。结果:A组60例患者行A型肉毒毒素注射后,57例患者眼睑痉挛分级为0级,完全矫正,2例注射后残留部分痉挛,但分级均明显下降,1例无效。 B组40例患者中有25例患者行肉毒毒素治疗已耐受,属复发性并伴有眉下垂和上睑下垂症状,均改行眶周肌肉切除术,患者行眶周肌肉切除术后,30例患者痉挛分级为0级,7例为I级,3例为Ⅱ级。
  结论:根据眼睑痉挛的临床分级,正确选择特发性眼睑痉挛的治疗方法可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全眶周闭眼肌群切除术治疗特发性眼睑痉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全眶周闭眼肌群广泛切除治疗特发性眼睑痉挛,以特发性眼睑痉挛临床分级(EBCG)评价患者眼睑痉挛的严重程度,并以眼睑痉挛残疾指数 (BSDI)作为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情况的自评依据。回顾分析2015年7月~2019年11月在我院行全眶周闭眼肌群切除术的18例特发性眼睑痉挛患者术后眼睑痉挛严重程度和日常生活及工作改善程度,并观察术后并发症。结果 在随访期内,所有术眼(36眼)术后EBCG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降低,其中完全缓解11眼(30.56%)、明显缓解15眼(41.67%)、部分缓解10眼(27.78%),总有效率达100%。BSDI评分则从术前的(2.73±2.51)分降至(0.24±0.26)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3个月内,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前额部麻木,3个月后前额部麻木开始逐步减轻,于术后10个月左右基本消退。所有术眼术后早期均有不同程度的眼睑水肿,并于术后半年开始逐步消退,5眼长期存在不同程度的眼睑水肿。眼睑闭合不全3眼、下睑外翻4眼。未见复发病例。结论 全眶周闭眼肌群切除术可以安全、有效治疗特发性眼睑痉挛。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A型肉毒素注射与眶周全肌切除术治疗特发性眼睑痉挛的疗效。
  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10-12/2015-06间在我院实施A型肉毒素注射治疗的特发性眼睑痉挛患者30例60眼,同时选取年龄匹配的眶周全肌切除术治疗的特发性眼睑痉挛患者30例60眼,随访观察6mo,比较两组的疗效和复发率。
  结果:A型肉毒素注射治疗组完全缓解、明显缓解、部分缓解和无效的眼数分别为36眼(60.0%),20眼(33.3%)、2眼(3.3%)和2眼(3.3%)。眶周全肌切除术治疗组为16眼(26.7%),24眼(40.0%)、12眼(20.0%)和8眼(1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68, P=0.003)。治疗6mo后两组的复发率为93.3%和2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851, P<0.001)。
  结论:A型肉毒素注射治疗对于特发性眼睑痉挛疗效好,但6 mo后容易复发。眶周全肌切除术疗效确定且长期疗效稳定,可作为A型肉毒素注射治疗后复发的有效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神经环路阻断术治疗Meige综合征所致眼睑痉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18年4月至2020年1月在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诊断为Meige综合征并接受神经环路阻断术的患者资料, 总结患者的一般资料、Meige综合征分型既往治疗情况、术前及随访的痉挛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手术前后对眼睑痉挛程度进行分级, 并采用Burke-Fahn-Marsden肌张力障碍运动评分量表(BFMDRS)对手术前后眼部、口部肌张力障碍的症状进行评分, 根据评分计算术后眼睑痉挛相对于术前的改善程度。主要采用Wilcoxon秩检验和Mann-WhitneyU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199例患者, 其中男性64例(32.2%), 女性135例(67.8%);年龄58(51, 64)岁(22~79岁);术后随访时间为24(21, 28)个月。术前眼睑痉挛分级:3级12例(6.0%), 4级187例(94.0%);术后末次随访时眼睑痉挛分级:0级100例(50.3%), 1级64例(32.2%), 2级31例(15.6%), 3级4例(2.0%)。199例患者BFMDRS眼部评分术前为8....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开眶术后斜视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回顾分析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自1998年3月至2003年7月期间住院行开眶术后斜视的诊治病例9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4例;年龄12~柏岁,平均26.4岁;右眼4例,左眼5例.全部病例随访1~3年(平均1.4年).常规行远、近标准E视力表检查.眼前后节行裂隙灯显微镜和眼底镜检查.眼位检查包括角膜映光法、同视机检查法和视野弧检查法等.结果 开眶术后发生的斜视需手术矫正者共9例.大部分为瘢痕粘连引起的限制性斜视,占66.7%.9例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术式包括受累肌瘢痕松解术、后徙术+缩短术、Jensen术等.术后眼位完全矫正6例,轻度欠矫2例,明显欠矫1例.4例术前有复视者,术后2例自觉复视消失,2例仅向某个方位有轻微复视,可耐受.所有患者眼球运动均较术前明显好转.结论 眼眶术后发生的斜视需手术治疗者多为瘢痕粘连引起的限制性斜视,松解并后退粘连的眼外肌联合对抗肌缩短术或直肌联结术或肌移位术,术终用固定缝线将眼位固定于过矫位可获得理想的矫正效果.  相似文献   

6.
特发性眼睑痉挛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特发性眼睑痉挛的疗效.方法 手术切除睑板前、眶隔前及上、下眼睑的眶部轮匝肌、皱眉肌及降眉间肌治疗严重的特发性眼睑痉挛.结果 本组病例共7例,均不同程度明显减轻睑痉挛的程度,所有病例睑皮松弛、上睑下垂、眉下垂、睑裂横径缩小等现象均消失.功能性视力障碍消失.结论 手术切除眼轮匝肌、皱眉肌及降眉间肌是治疗眼睑特发性痉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眼睑肌切除术(Anderson法)对特发性睑痉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6例特发性睑痉挛患者,行下睑成形术、眉提高术、眼轮匝肌、皱眉肌、降眉间肌切除术,3例行上睑下垂矫正术,6例行外眦韧带修复术,12例行上睑成形术。术后随访6个月~3年。结果16例患者中,仅1例出现单侧下睑外翻,经旋转皮瓣修复后痊愈。2例复发,但程度较术前减轻。余14例视功能恢复,容貌改善。结论肌切除术复发率低,并发症少,对于那些对肉毒杆菌毒素治疗不再有效或不愿反复注射的患者,肌切除术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眼睑外侧眶缘面神经终末支划切术治疗睑痉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眼睑外侧眶缘面神经终末支划切术治疗眼睑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 32例(60眼)眼睑痉挛作眼睑外侧眶缘面神经终末支垂直划切术。结果 32例(60眼)患者第1次术后治愈28例(52眼),一次性治愈率87.5%,未愈者4例经第2、3次术后3例治愈,1例好转,无明显并发症。结论 眼睑外侧眶缘面神经终末支划切术治疗眼睑痉挛疗效良好,操作简单,无明显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手术前后的视功能变化。方法收集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0月行矫正手术的间歇性外斜视患者78例,根据外斜视类型及斜视度大小选择手术方式,分别行双眼外直肌后退缩短术、单眼外直肌后退缩短加内直肌缩短术与双眼外直肌后退缩短加内直肌缩短术,所有患者进行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2个月三级视功能测定,检查双眼同时视、融合视及立体视Ⅲ级视功能,观察术后1周及12个月时眼位。结果术前无双眼视功能者40例、具有Ⅰ级视功能者38例、具有Ⅱ级视功能者22例。术后1周无双眼视功能者、具有Ⅰ级视功能者、具有Ⅱ级视功能者分别31例、47例、32例,术后12个月分别为14例、64例、40例;术后1周、12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前具有远立体视者19例,近立体视者19例,术后1周分别为25例、22例,术后12个月分别为38例、34例;术后1周、12个月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周正位64例,轻度欠矫8例,轻度过矫6例;术后12个月正位65例,轻度欠矫7例,轻度过矫5例,明显欠矫1例。结论及时行矫正手术对间歇性外斜视患者双眼视功能的恢复至关重要,尤其是立体视觉。  相似文献   

10.
特发性脸痉挛及其继发性改变的手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眼睑肌切除术(Anderson法)对特发性睑痉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6例特发性睑痉挛患者,行下睑成形术、眉提高术、眼轮匝肌、皱眉肌、降眉间肌切除术3,例行上睑下垂矫正术,6例行外毗韧带修复术,12例行上睑成形术。术后随访6个月 ̄3年。结果 16例患者中,仅1例出现单侧下睑外翻,经旋转皮瓣修复后痊愈。2例复发,但程度较术前减轻。余14例视功能恢复,容貌改善。结论 肌切除术复发率低,并发  相似文献   

11.
PURPOSE: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free orbicularis oculi muscle grafts in correcting volume deficit deformities after protractor myectomy in patients with essential blepharospasm. METHODS: Prospective case series. During the 13-month period from October 2000 through November 2001, all patients with essential blepharospasm undergoing primary eyelid protractor myectomy received an orbicularis oculi muscle graft to replace the volume deficit deformity created by the myectomy. Only patients who had at least 6 months of postoperative follow-up were included in the analysis. RESULTS: Forty-six patients underwent primary eyelid protractor myectomy and had a free orbicularis oculi muscle graft for volume replacement. All patients had significant functional improvement of their eyelid spasms after the myectomy. Of the 38 patients who underwent upper eyelid myectomy, 3 patients were overcorrected and no patients were undercorrected with the orbicularis muscle graft. Two of the overcorrected patients underwent surgical debulking of their muscle grafts. Of the 8 patients who underwent lower eyelid myectomy, no patients were overcorrected and 1 patient was undercorrected. None of the patients were observed to have any spasms, contractions, or other signs of muscular activity or aberrant innervation of the muscle graft.CONCLUSIONS: The orbicularis oculi muscle graft is a useful adjunct to protractor myectomy in improving the aesthetic outcomes for blepharospasm patients. Our study demonstrates the viability of the orbicularis oculi muscle graft and may lead to future applications of the graft in facial aesthetics.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重度特发性睑痉挛患者施行不同手术方法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 重度特发性睑痉挛20例40只眼,均为双眼发病,根据患者不同的临床表现,分别采取三种术式之一:次全肌切除术、全肌切除术、Anderson手术法.术后随访1年至1年半.结果 20例患者,均明显减轻睑痉挛的程度,所有病例眉下垂、上睑下垂、睑裂横径缩小、睑皮松弛等现象均减轻或消失.双眼睑外观基本对称,睑裂开闭自如,上睑缘位于上角巩缘与上瞳孔缘之间,功能性视力障碍消失.结论 手术治疗重度特发性睑痉挛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重度特发性睑痉挛患者施行不同手术方法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 重度特发性睑痉挛20例40只眼,均为双眼发病,根据患者不同的临床表现,分别采取三种术式之一:次全肌切除术、全肌切除术、Anderson手术法.术后随访1年至1年半.结果 20例患者,均明显减轻睑痉挛的程度,所有病例眉下垂、上睑下垂、睑裂横径缩小、睑皮松弛等现象均减轻或消失.双眼睑外观基本对称,睑裂开闭自如,上睑缘位于上角巩缘与上瞳孔缘之间,功能性视力障碍消失.结论 手术治疗重度特发性睑痉挛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重度特发性睑痉挛患者施行不同手术方法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 重度特发性睑痉挛20例40只眼,均为双眼发病,根据患者不同的临床表现,分别采取三种术式之一:次全肌切除术、全肌切除术、Anderson手术法.术后随访1年至1年半.结果 20例患者,均明显减轻睑痉挛的程度,所有病例眉下垂、上睑下垂、睑裂横径缩小、睑皮松弛等现象均减轻或消失.双眼睑外观基本对称,睑裂开闭自如,上睑缘位于上角巩缘与上瞳孔缘之间,功能性视力障碍消失.结论 手术治疗重度特发性睑痉挛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重度特发性睑痉挛患者施行不同手术方法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 重度特发性睑痉挛20例40只眼,均为双眼发病,根据患者不同的临床表现,分别采取三种术式之一:次全肌切除术、全肌切除术、Anderson手术法.术后随访1年至1年半.结果 20例患者,均明显减轻睑痉挛的程度,所有病例眉下垂、上睑下垂、睑裂横径缩小、睑皮松弛等现象均减轻或消失.双眼睑外观基本对称,睑裂开闭自如,上睑缘位于上角巩缘与上瞳孔缘之间,功能性视力障碍消失.结论 手术治疗重度特发性睑痉挛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重度特发性睑痉挛患者施行不同手术方法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 重度特发性睑痉挛20例40只眼,均为双眼发病,根据患者不同的临床表现,分别采取三种术式之一:次全肌切除术、全肌切除术、Anderson手术法.术后随访1年至1年半.结果 20例患者,均明显减轻睑痉挛的程度,所有病例眉下垂、上睑下垂、睑裂横径缩小、睑皮松弛等现象均减轻或消失.双眼睑外观基本对称,睑裂开闭自如,上睑缘位于上角巩缘与上瞳孔缘之间,功能性视力障碍消失.结论 手术治疗重度特发性睑痉挛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重度特发性睑痉挛患者施行不同手术方法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 重度特发性睑痉挛20例40只眼,均为双眼发病,根据患者不同的临床表现,分别采取三种术式之一:次全肌切除术、全肌切除术、Anderson手术法.术后随访1年至1年半.结果 20例患者,均明显减轻睑痉挛的程度,所有病例眉下垂、上睑下垂、睑裂横径缩小、睑皮松弛等现象均减轻或消失.双眼睑外观基本对称,睑裂开闭自如,上睑缘位于上角巩缘与上瞳孔缘之间,功能性视力障碍消失.结论 手术治疗重度特发性睑痉挛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重度特发性睑痉挛患者施行不同手术方法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 重度特发性睑痉挛20例40只眼,均为双眼发病,根据患者不同的临床表现,分别采取三种术式之一:次全肌切除术、全肌切除术、Anderson手术法.术后随访1年至1年半.结果 20例患者,均明显减轻睑痉挛的程度,所有病例眉下垂、上睑下垂、睑裂横径缩小、睑皮松弛等现象均减轻或消失.双眼睑外观基本对称,睑裂开闭自如,上睑缘位于上角巩缘与上瞳孔缘之间,功能性视力障碍消失.结论 手术治疗重度特发性睑痉挛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重度特发性睑痉挛患者施行不同手术方法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 重度特发性睑痉挛20例40只眼,均为双眼发病,根据患者不同的临床表现,分别采取三种术式之一:次全肌切除术、全肌切除术、Anderson手术法.术后随访1年至1年半.结果 20例患者,均明显减轻睑痉挛的程度,所有病例眉下垂、上睑下垂、睑裂横径缩小、睑皮松弛等现象均减轻或消失.双眼睑外观基本对称,睑裂开闭自如,上睑缘位于上角巩缘与上瞳孔缘之间,功能性视力障碍消失.结论 手术治疗重度特发性睑痉挛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