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了解大连市流动人口伤害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2006-2017年大连市6家伤害监测医院流动人口伤害病例数据,回顾性分析其伤害流行特征。结果 收集流动人口伤害病例38 808例,男性27 445例,女性11 363例,性别比为2.42:1,年龄主要集中在21~50岁之间,占69.98%;伤害病例的职业多为专业技术人员(23.98%)和商业服务人员(22.54%);伤害发生原因前3位依次为钝器伤(28.21%)、跌倒(23.93%)和锐器伤(20.61%);伤害发生地点主要为工业/建筑场所(23.58%),其次为公路/街道(18.23%);伤害发生时的活动以休闲活动(36.77%)和有偿工作(30.18%)为主;伤害意图以非故意伤害(79.69%)为主;上肢是最常见的受伤部位;伤害严重程度轻度占75.12%,中度占23.41%,重度占1.47%。结论 伤害对大连市流动人口健康造成一定威胁,应对该人群开展有针对性分类干预,减少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米易县15024名伤害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使用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统一制定的《全国伤害监测报告卡》,调查2006—2007年在哨点医院就诊被诊断为伤害的首诊患者15024名。结果伤害总发生率为3664.39/10万,男性是女性的2.26倍;主要职业是农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7159例(47.7%;伤害原因主要有跌倒/坠落4757例(31.7%)、钝器伤3322例占22.1%、机动车车祸2518例(16.8%);伤害部位头部(30.7%)、上肢(21.7%)、下肢(21.2%)。结论米易县伤害发生率较高,伤害发生职业、原因、地点与城市监测结果有所不同,应当围绕重点伤害开展危险因素研究。  相似文献   

3.
鄞州区2005-2006年急诊室外来人口伤害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鄞州区内急诊室外来人口伤害发生特征及分析其原因,为该人群伤害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层抽取3家哨点医院,对急诊室伤害就诊病例情况进行统一登记,建立数据库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监测急诊室外来人口伤害病例6431例,男女比为3:1。意外伤害占79.4%(5106例),自伤占2.4%(152例),他人故意伤害占18.2%(1173例),所有伤害中死亡15人,死亡率为0.2%。伤害发生的主要原因依次为钝器伤、跌或坠落伤、刺或割伤、交通伤,分别占33.2%、23.4%、19.8%、15.5%。饮酒和工厂做工是伤害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外来人口急诊室伤害发生严重,应加强健康宣教和针对重要危险因素实施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黑龙江省伤害监测病例分布特征,为制订黑龙江省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SPSS 20.0软件分析黑龙江省2014—2018年在哨点医院就诊的伤害首诊患者。结果 2014—2018年共收集伤害病例29 479例,男女性别比为2.0∶1;年龄构成主要集中在25~54岁(59.02%)之间;伤害发生的原因以机动车车祸(45.62%)和跌倒/坠落(25.40%)为主;伤害主要发生公路/街道(52.55%)和家中(23.94%);伤害发生时活动主要是驾乘交通工具(37.15%)、家务(18.78%)和休闲活动(16.76%);伤害性质以挫伤、擦伤(69.84%)为主;伤害部位主要在头部(36.09%)、上肢(28.77%)和下肢(21.39%)。结论黑龙江省伤害监测的病例主要集中在社会主要劳动力的青壮年,该人群是应该在伤害预防控制中最先关注的人群,应针对不同人群制定相关综合干预措施,以减少伤害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肥西县伤害发生的特点及流行规律,为制订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肥西县2006~2010年开展伤害监测3家医院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年共上报伤害34621例;25—44岁者最多(35.28%);男性多于女性,男性伤害数是女性1.78倍;伤害发生原因居前三位依次为跌落(31.43%)、机动车车祸(22.56%)、钝器伤(16.03%);伤害发生地点主要在公路街道(34.63%)、家中(30.59%)、工业和建筑场所(10.06%);伤害发生时的活动主要为驾乘交通工具(23.19%),其次是有偿工作(19.47%)和休闲活动(16.60%);农民与学生是伤害主要受害者;8—10时(28.24%)和15-16时(16.42%)为伤害发生的高峰时段。结论2006~2010年伤害监测病例男性多于女性,主要伤害原因为跌落、机动车车祸和钝器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不同职业人群伤害发生的原因、地点等特征,为有针对性地开展伤害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年张家港市伤害监测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6年张家港市报告伤害19542例,其中男性12559例,女性6983例;本地户籍11640例(发生率为13.18‰),外地流动人口7902例(发生率为13.78%0)。伤害发生最多的前5位职业是生产设备操作人员(占44.43%)、从事家务(占11.04%)、学生(占8.48%)、办事人员(占6.37%)、商业服务人员(占6.10%)。除学龄前儿童、学生和军人外,其他职业人群发生伤害的首位原因均为交通事故。发生伤害时所从事的活动主要是工作、娱乐和驾乘交通工具。[结论]不同职业人群发生伤害的主要原因、地点和发生伤害时所从事的活动均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7.
李馥  王淑萍  李美兰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23):4559-4561
[目的]了解暴雪期间交通事故伤害发生特点,为制定灾害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2006年威海市12月份的交通伤害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3年的12月,2005年交通事故发生率(1.24次/万辆)最低,但致死率最高(42.35%)。1日内事故好发时段在17:00~、6:00~8:00,2006年在20:00多1个高峰。事故发生率与事故伤亡率2005年环翠区最高,2006年荣成市最高;2004年4市(区)相近。2004和2006年伤亡人员年龄集中在30~45岁,职业集中在工人与农民,交通方式以骑乘摩托车占第1位,为40.80%、37.17%。2005年伤亡人员的年龄、职业、交通方式较2004与2006年相对分散,交通方式为骑乘摩托车和步行并列第1,占30.59%,第3位是骑自行车,3者占77.65%。3年的伤亡人员的性别以男性为主,占75.22%~80.00%,且主要肇事人群均以机动车驾驶人为主,占92.55%~96.16%。[结论]晴朗天气以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为主,雪天以预防交通事故的死亡为主;提高机动车驾驶人的综合驾驶素质,开展全民性的交通伤害现状、伤害预防知识宣传,加强雪天交通伤害的急救措施,提高救治水平,降低交通伤害致死率是冬季预防交通伤害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小学生伤害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 0 1年 9月在杭州市区对随机抽取的 3所小学进行有关伤害的调查和流行特征分析 ,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 :采用分层、多阶段抽样方法 ,随机抽取 3个城区 ,每城区抽取 1所小学 ,再从每个年级抽取 1个班。共抽取 3所学校 ,18个班 ,96 4人。采用一人一表的问卷调查方式 ,询问 2 0 0 0年 9月至 2 0 0 1年 9月期间的伤害发生情况。在向学生和家长讲清调查目的、填表方法及注意事项后 ,由经过统一培训的防疫医师、校医及班主任在家长的协助下指导学生完成。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纳入伤害统计范围 :①到医院或校医务室诊治 ;②由家长或老师作过…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四川城市与农村老年人发生伤害事件的调查结果分析,了解城乡老年人群伤害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为制定相关政策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将2006-2008年因伤害首次就诊于哨点医院的老年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分析老年人伤害的三间分布、伤害情况及后果。结果共调查城市老年伤害病例4 176例(男女之比为1∶1.08),农村老年伤害病例2 319例(男女之比为1.12∶1);城乡老年人伤害发生场所前2位均为家中、公路(街道);伤害发生最集中的时段城乡均为清晨8~10点,10点达到最高峰值;城乡老年人伤害的主要直接原因均是跌倒/坠落,机动车车祸,(但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3.26,P0.01);城乡老年人伤害身体部位前3位均为头部、下肢、上肢;农村老年人中度伤害构成比(36.0%)高于城市(26.7%)。结论四川省城市和农村老年人发生伤害特点有相同和不同之处,可结合相关影响因素和规律,通过提高老年人的健康防范意识,以及政府对公共设施的合理建设来开展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四川青羊区和米易县2个城乡伤害监测点5年连续监测资料,探索当地伤害发生的特点及变化趋势。方法收集2006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到监测医院就诊且被诊断为伤害的首诊患者资料,分析伤害发生的特点和变化规律。结果 5年伤害病例115 279例,不同年龄段均有发生,男性多于女性(1.80∶1),25~44岁较其他年龄多,共计46 361例(40.22%),农村伤害发生的高峰时段为10—11时,累计发生6192例(13.21%),城市为10—11时和20—21时,累计发生4851例(7.17%)和5390例(7.96%)。青羊区伤害前两位是跌倒/坠落(20 128例,占29.74%)和车祸(10 716例,占15.83%),动物伤病例逐年增加。米易县跌倒/坠落、钝器伤、车祸病例较多,分别为16 459例(34.58%)、9639例(20.25%)和8654例(18.18%),男性车祸病例逐年增加。结论城市伤害防制的重点时段为20—21时,农村为9—10时;跌倒/坠落、车祸均为青羊区和米易县伤害防制的重点,青羊区要加强动物伤的防制;米易县还应关注钝器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米易县麻疹流行特征,为制定消除麻疹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米易县2001~2008年麻疹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1-2008年共报告麻疹104例,年均发病率为6.35/10万。2001年发病最高达22.72/10万。2006年发病最低为1.42/10万,不同年份间发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县城区发病率为29.85/10万;农村发病率为52.46/10万,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年龄为4个月至48岁。其中,1~14岁66例,〉20岁27例。25例(24.04%)有麻疹疫苗免疫史,61例(58.65%)无免疫史,18例(17.31%)免疫史不详。病例主要集中在每年2~4月,共68例.占65.38%。学生的发病数最多,共51例,占49.04%。[结论]米易县麻疹流行情况存在每隔4~6年出现一次流行高峰的特点,其间出现有2次发病高峰,峰值呈总体下降趋势。控制麻疹流行必须提高麻疹疫苗接种率、开展适龄人群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是消除麻疹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010~2014年攀枝花市米易县食物中毒的发生规律和流行特征,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米易县2010~2014年食物中毒统计报表及调查报告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米易县2010~2014年共报告发生食物中毒32起,中毒611人,死亡1例。中毒事件多集中在每年的第3季度。家庭型(聚餐)食物中毒起数和中毒人数最多,占总数的71.88%和82.0%。致病因素以有毒植物引起食物中毒起数最高,占总起数的50.00%,中毒人数占总数的16.53%;其次是微生物,占总起数的40.63%,占中毒人数的81.51%。结论:第3季度是米易县食物中毒的高发季节,中毒责任单位以家庭型为主,致病因素以有毒植物和微生物为主,建议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大型聚餐活动,同时加强对重点环节的监管,并有针对性的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有效控制食物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不同性别伤害病例在伤害发生时间、发生原因、发生意图以及伤害临床信息等方面的差异,为开展针对性的伤害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米易县2006-2007年监测哨点医院报告首诊的14993例伤害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2006-2007年合计报告伤害病例14993例。其中,男性10388例,占69.29%;女性4605例,占30.71%。不同性别病例伤害发生时间分布无差异(P〉0.05);不同性别伤害发生地点与发生时的活动不同(P〈0.01)。中毒、动物伤所占比例.女性分别为9.47%、8.17%,男性分别为3.56%、5.62%;自残/自杀所占比例,女性为5.80%,男性为1.31%。中度、重度伤害所占比例,女性分别为28.38%、3.28%,男性分别为30.78%、2.56%(P〈0.01)。伤后4h内就诊者所占比例,女性为66.34%,男性为70.42%(P〈0.01)。[结论]不同性别人群发生伤害的特点不同,开展伤害干预时应各有侧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描述目前农村环境卫生现状,为制定农村健康危害因素的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平顶山市宝丰县20个行政村100户家庭作为监测点和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及实验室检测等方法获得监测数据.结果 50%监测点以分散式供水为主,60%监测点生活垃圾随意丢弃,55%污水随意排放;监测点卫生厕所使用比例为64.49%,以沼气式为主.监测户庭院和室内环境干净的占36%;82%使用卫生厕所,20份土壤样品中铅、镉含量均未超标,6份检测出蛔虫卵.结论 该县农村环境卫生状况不容乐观,应加强宣传教育,使农民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并进一步普及垃圾、污水无害化处理知识.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卢湾区近10年急性乙型肝炎流行特征。方法由本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防保人员对在1997年至2006年间接报的常住户籍人口急性乙肝病例开展流行因素调查。结果近10年间累计报告急性乙肝病例442例,年均报告发病率12.76/10万,占急肝发病总数的23.62%。1997至2001年间20~29岁年龄组的急性乙肝发病率最高,为30.44/10万,后5年发病高峰退至30~39岁年龄组,平均发病率较前5年下降50.89%。其中,工人乙肝发病数占乙肝发病总数的26.70%。男女发病比为2.65:1。结论在重点人群中开展预防乙肝、提高自身防护意识的健康教育,对重点人群实施免疫接种、提高肝炎病毒分型能力是预防控制乙肝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滦南县农村生活饮用水安全与水质卫生现状,为改善农村饮用水水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调查滦南县居民供水方式、水源类型、覆盖人口、供水能力等资料,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原则抽取30处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为重点调查对象.每调查点按丰水期、枯水期分别采样1次.结果 共监测水样120份,合格97份,合格率80.8%.丰水期与枯水期监测结果的合格率分别是70.0%、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微生物学指标合格率较低是影响水质的主要因素;全县监测人口共39719人,饮用不合格生活饮用水共17 130人,占监测总人口的43.1%,高于全国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比例(34.3%).结论 滦南县农村饮用水卫生状况较差,微生物污染是滦南县农村饮水的主要卫生问题,除应加强对水源的防护与水质的净化消毒处理外,加强丰水期微生物指标的监测是保障饮用水安全的一种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疾控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6-2010年广东全省以及省级、地市级、县(区)级疾控机构人力资源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指标包括:每万常住人口配置疾控卫生人员数,疾控卫生人员学历,专业背景和技术职称构成。结果 2006-2010年,全省疾控卫生人员数从8 886人增加到9 261人;每万常住人口疾控卫生人员数从0.955人减少到0.887人。省级和地市级疾控卫生人员学历以本科及以上为主,县(区)级疾控以大专为主;各级疾控卫生人员专业以预防医学为主,其构成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地市级和县(区)疾控卫生人员技术职称以初级为主,各级疾控机构高级技术职称构成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结论全省疾控机构需进一步调整人才结构,培养高素质疾控人才。  相似文献   

18.
林强  刘爱军  刘勇  李美丽 《职业与健康》2013,(22):3020-3021
目的了解北京市延庆县农村饮用水卫生状况,分析影响延庆县农村饮用水卫生质量的因素,为全县农村实施改水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2009年北京农村饮水水质卫生监测技术方案》随机选取65个集中式供水点,分别在枯水期、丰水期采集出厂水和末梢水进行水质监测。结果枯、丰水期水质合格率均为43.8%,出厂水合格率为51.5%,末梢水合格率为3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5.02,P〈0.05)。结论延庆县农村饮用水卫生状况不容乐观,需进一步完善农村改水工作,加强农村饮用水消毒工作,有关部门应加强宣传和监测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