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职业卫生达标环境铅作业人员血铅(PbB)和血锌原卟啉(ZPP)的变化。方法选择金华市某蓄电池厂149名铅作业人员为研究对象,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空气中铅烟和铅尘的浓度,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PbB的浓度,用ZPP-3800型血液锌卟啉仪测定ZPP的浓度。结果经蓄电池行业整治后该生产车间岗位铅烟、铅尘的超标率为0,149名铅作业人员的PbB浓度为53μg/L~593μg/L,超标19人,超标率为12.8%;ZPP浓度为0.09μmol/L~9.95μmol/L,超标36人,超标率为24.2%。女性工人的PbB和ZPP超标率男性工人。不同工龄铅作业工人的PbB和ZPP超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铅作业工人的PbB浓度和ZPP浓度有相关性,而女性工人无相关性。结论职业卫生达标环境铅作业人员的健康监护也不容忽视,建议对铅作业工人开展PbB和ZPP的联合检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铅作业工人血铅和血液锌原卟啉水平.方法 采集常熟市2家小型蓄电池厂148名铅作业工人静脉血,用石墨原子吸收法测定血铅,用AVIV206D锌原卟啉仪测定红细胞锌原卟啉.结果 148名铅作业工人血铅检测水平为0.65 ~ 3.61 μmol/L,超标者102人,超标率为68.92%;红细胞锌原卟啉检测水平为0.54~ 19.7 μmol/L,超标者66人,超标率为44.59%.铅作业男工人血铅和红细胞锌原卟啉含量有相关性,女工无相关性.结论 该市小型蓄电池厂由于铅污染严重,作业工人血铅和血液锌原卟啉检超标情况严重,监督部门要督促企业改进生产工艺和定期进行职业健康监护.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新会区铅接触工人血铅和血锌原卟啉(ZPP)水平。方法选择新会区2家蓄电池厂253名铅作业人员作为研究对象,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血铅,用ZPP-3800型血液锌原卟啉测定仪测定ZPP,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作业车间空气中的铅烟及铅尘的浓度。结果 A蓄电池厂空气中铅烟和铅尘含量不超标,铅作业工人血铅浓度平均值为223.9 g/L±86.31 g/L,ZPP浓度平均值为1.43 mol/L±0.47 mol/L;B蓄电池厂空气中铅烟和铅尘含量超标率分别为20%和30%,铅作业工人血铅浓度平均值为323.17 g/L±96.77 g/L,ZPP浓度平均值为1.80 mol/L±0.60 mol/L;两蓄电池厂铅作业人员血铅和ZPP检测的超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95、14.85,P0.05);两厂男性和女性铅作业工人Pb B浓度与ZPP浓度均存在相关性(r值分别为0.970、0.929,P0.01)。结论建议铅作业工厂改进生产工艺,改良作业场所的工作环境,对铅作业工人进行定期职业健康体检。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鹤山市某塑料制管厂作业工人的血铅和红细胞ZPP水平,为制定防止厂内铅污染、保护工人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鹤山市某塑料制管厂2014年的258名作业工人静脉血,血铅、ZPP分别用AA-630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ZPP-3800血液锌原卟啉测定仪进行测定。结果 258名作业工人血铅水平为6.2μg/L~658.3μg/L,中位数为144.2μg/L,超过400μg/L的有35人,超过600μg/L的有18人,超标率为6.98%;ZPP的检测水平为0.16μmol/L~3.87μmol/L,中位数为0.95μmol/L,超过2.91μmol/L的有24人,超标率为9.30%。随着工龄的增加,各工龄组血铅水平和ZPP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男、女铅作业工人血铅和红细胞ZPP含量均有相关性(r值分别为0.916、0.824,P0.01)。结论鹤山市某塑料制管厂作业工人职业性铅中毒检出率不算高,但不能太乐观,企业必须采取有效的职业病防治措施,预防控制铅中毒发生,改善作业环境,革新工艺,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红细胞锌原卟啉(ZPP)应用于人群接触环境铅污染筛查指标的可行性。方法以紫金县某电池厂附近常住居民为调查对象,采集被调查者静脉血2~3 mL,采用血液锌原卟啉测定仪测定ZPP、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血铅。儿童以血铅含量≥100μg/L、成年人以≥400μg/L为慢性铅中毒判定标准。结果共调查946名居民,其中1~13岁儿童174人、16~87岁成年人772人。儿童血铅含量超标率为14.9%(26/174),儿童ZPP含量中位数为0.780μmol/L,血铅中位数为47.675μg/L,儿童ZPP含量与血铅含量的相关关系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人血铅含量超标率为9.5%(73/772),成人ZPP含量中位数为0.740μmol/L,血铅中位数为69.572μg/L,成人ZPP含量与血铅含量呈弱相关关系(r=0.344,P〈0.05)。儿童血铅高水平组(血铅≥100μg/L)ZPP含量与血铅含量呈较强的相关关系(r=0.530,P〈0.05),儿童血铅低水平组(血铅〈100μg/L)ZPP含量与血铅含量的相关关系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人血铅高水平组(血铅≥400μg/L)和低水平组(血铅〈400μg/L)的ZPP含量与血铅含量均具有相关关系(r分别为0.566、0.142,均P〈0.05)。结论成人血铅或儿童血铅水平较高时,ZPP可以作为环境铅污染人群筛查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有人在高度接触铅的工人中发现铅接触时间与游离甲状腺素浓度有显著负相关。本研究旨在确定一般城市环境接触的儿童是否存在出现在成人中的那种血铅水平与甲状腺功能的负相关。 方法首先以手指采血测定锌原卟啉(ZPP)。若ZPP增高[>0.51μmol/L(30μg/d1),再以静脉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δ 氨基乙酰丙酸脱水酶 (ALAD)基因多态性对职业铅接触工人血铅 (PbB)和锌原卟啉 (ZPP)的影响。 [方法 ]采集 170名上海市某蓄电池厂职业铅接触工人外周静脉血样 ,多聚酶链式反应 (PCR)和限制性内切酶 (MspⅠ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RFLP)方法进行ALAD基因分型分析 ,用PE 80 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和ZPP 3 80 0型血液锌原卟啉测定仪分别测定PbB和ZPP含量 ,并分析其与基因型的关系。 [结果 ]①ALAD11纯合子基因型者有 15 4名 ,占90 5 9% ;ALAD12杂合子基因型者有 16名 ,占 9.41% ;未检出ALAD2 2纯合子基因型者 ;②ALAD1和ALAD2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分别是 95 .2 9%和 4.71% ;③在同等外暴露条件下 ,ALAD12杂合子基因型组工人血铅水平 ( 1.0 4± 0 .48μmol/L)明显高于ALAD11纯合子基因型组工人血铅水平 ( 0 .78± 0 .3 4μmol/L)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④ALAD12基因型工人锌原卟啉(ZPP)含量比ALAD11基因型者稍低 ,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前者为 ( 0 .42± 0 .2 4) μmol/L ,后者为 ( 0 .46± 0 .41) μmol/L。[结论 ]ALAD2等位基因频率与文献报道的亚洲人群的结果相近 ,符合Hardy Weinberg平衡 ,在同样职业铅暴露环境下 ,具有ALAD2等位基因的工人血铅水平增高 ,ALAD2等位基因可加重工人体内的铅  相似文献   

8.
管敏娅  庄月云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6,16(9):1112-1112,1118
目的:了解椒江区非铅作业工人血液锌原卟啉(ZPP)水平。方法:对本区9家企业287名非铅作业工人采集静脉血(EDTA-2K抗凝),采用表面荧光法测定ZPP,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87名工人ZPP均值为(0.346±0.135)μmol/L,男性209人,均值为(0.336±0.130)μmol/L,女性78人,均值为(0.371±0.147)μmol/L,不同性别间ZP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ZPP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职业铅暴露者与非铅作业工人总体ZPP水平有非常显著差异(P<0.001)。结论:椒江区非铅作业工人ZPP均值处于较低水平。铅作业工人在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ZPP升高,排除缺铁性贫血因素,较易判断铅暴露的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锌原卟啉(ZPP)作为铅作业工人的健康损害效应筛查指标的意义.方法 对某铅酸蓄电池厂478名铅作业工人(接触组)和112名上岗前工人(对照组)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包括测定ZPP、血铅(PbB)和血红蛋白(Hb),并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和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铅烟、铅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TWA).结果 工作场所铅烟、铅尘检测点超标率分别为62.5%和37.5%.接触组工人PbB质量浓度中位数(M)为186.4 μg/L,ZPP浓度M为0.69μmoL/L,与对照组(分别为48.9 μg/L、0.58 μmol/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接触组Hb水平[(138.08±15.53) g/L]与对照组[(138.00±14.69) 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选用ZPp≥1.57 μmol/L(本实验室正常参考值上限)作为指标确定进行诊断性驱铅试验的比率高于以PbB≥400μg/L作为指标的比率(P<0.05),21名ZPP≥1.57 μmol/L人员经诊断性驱铅试验后慢性铅中毒和观察对象检出率为38.1%(8/21).结论 ZPP作为早期筛查铅作业人群职业健康损害指标有重要意义,建议将ZPP作为铅作业人群职业健康检查的必检项目.  相似文献   

10.
锌原卟啉(ZPP)水平做为一项铅接触的生物学指际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对ZPP动力学的了解甚少。作者对停止接触并接受治疗的慢性铅中毒工人的ZPP水平的降低进行了为期2273天的纵向观察。 慢性铅中毒的诊断标准为:铅接触职业史≥6个月;有慢性铅中毒症状;血铅和血ZPP浓度分别超过60和45μg/dl。51名(女2人)病人符合上述标准列为研究对象。年令21~35岁。6名患者血清铁<50μg/dl。 上述对象脱离职业性铅接触直至连续二个月血铅和血ZPP浓度分别低于40和45μg/dl后,进行驱铅试验(1克EDTA肌注),凡尿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铜冶炼企业铅作业工人铅接触情况并探索铅职业接触人群健康损伤效应的敏感生物指标,为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昆明市东川区某中型铜冶炼生产企业448名铅作业工人为铅接触组,以200名不接触铅的管理、行政、营销、后勤等非接铅作业者列为对照组。检测工作场所空气中铅烟(尘)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_(TWA)),检测2组人员尿铅、红白细胞锌原卟啉和血红蛋白水平分析相关性。结果尿铅检测648人,超标7人,浓度范围为1.0~220μg/L,工人工龄均值7.2 a,年龄均值40.2岁,平均尿铅浓度为(22.3±19.66)μg/L。接铅组工作场所空气中定点铅烟(尘)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_(TWA))超标率为16.7%,个体接触铅烟(尘)C_(TWA)超标率为15.2%。尿铅升高、ZPP升高和Hb下降检出率与对照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铅中毒观察对象和疑似职业性慢性轻度铅中毒检出率为0.5%和0.6%;心电图的异常检出率最高(19.60%);尿铅、Hb与ZPP间不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结论该厂应加强作业场所的监测评价和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对于铅超标岗位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护措施,在职业健康体检建议选择合适的铅检测指标,结合红细胞锌原卟啉检测,能更好地反映铅对人体的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某蓄电池厂铅作业工人的职业危害情况。方法对该厂工作场所空气中铅浓度进行检测,对接触铅作业的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包括尿铅和血锌原卟啉(ZPP)测定。结果部分工作场所空气中铅浓度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铅作业工人中,具有不同程度的神经衰弱症状和消化系统症状。160名铅作业工人中19人尿铅含量超过职业接触限值(≥0.34μmol/L),属于铅中毒观察对象,7人尿铅≥0.58μmol/L,ZPP≥2.91μmol/L,达到慢性轻度铅中毒水平。结论该蓄电池厂的铅作业工人存在明显的职业危害,企业必须采取有效的职业病防治措施,预防控制铅中毒发生。  相似文献   

13.
毕洁 《职业与健康》2007,23(14):1197-1198
目的 了解威翔蓄电池厂铅污染对工人健康的影响,以预防和控制职业中毒的发生。方法 对该厂9名铅作业工人进行血常规、红细胞锌原卟啉(ZPP)、尿铅、血铅和丙氨酸转氨酶(ALT)检测。并进行临床问诊、B超等项的检查。结果 9人中,ZPP检查有2人超正常值,ZPP值达4.17、6.16μmol/L,尿铅浓度为0.097-0.274mg/L,血铅平均浓度达513mg/L,均超出正常值范围。B超检查有3人检出异常,出现脂肪肝、肝囊肿等病变。结论 该厂铅作业岗位的铅危害已对工人健康造成损害,企业要进行工艺改革,并落实卫生防护措施,加强对工人的防护意识教育;定期体检,以及时发现问题和得到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探讨职业性铅暴露对作业工人铁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铅暴露工人,采集血尿测定铅负荷和铁代谢指标;分析铅负荷与铁代谢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729名研究对象血铅为(344.28±156.54)μg/L,尿铅为52.64(12.00,72.00)μg/L,锌原卟啉(ZPP)水平为8.56(3.00,10.20)μg/g Hb。各组铁代谢相关指标均值在正常范围内,相关性分析和偏相关分析发现工人血清铁、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和血红蛋白等与血铅和(或)尿铅和(或)ZPP呈负相关(P<0.05)。结论铅暴露作业工人机体铁代谢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5.
王庆丰  顾庆华  沈美枫 《职业与健康》2011,27(10):1103-1104
目的了解铅作业工人体内铅含量水平。方法采用石墨原子吸收法测定血铅含量,采用希斯美康1000 i血球仪测定血红蛋白含量。结果 293名铅作业工人中血铅超过1.9μmol/L有192人;超标率为65.53%;男工和女工的血铅水平和血红蛋白水平都存在负相关。结论 293铅作业工人血铅水平较高,企业应改进生产工艺,增强防护措施,对血铅超标者进行驱铅治疗,定期对工人进行体检。  相似文献   

16.
蓄电池厂铅作业工人的生物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某蓄电池厂铅作业工人的尿铅、血红蛋白(Hb)和血锌原卟啉(ZPP)进行生物监测分析.方法 检测电池厂工作场所空气中铅浓度,对接触铅作业的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包括尿铅、血红蛋白和血锌原卟啉测定.结果 部分工作场所空气中铅浓度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铅作业工人中具有不同程度的神经衰弱症状和消化系统症状.162名铅作业工人中15人尿铅含量超过职业接触限值(≥0.34 μmol/L),7人ZPP≥2.91 μmol/L,15人Hb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接触组浓度>0.05 mg/m^3及接铅工龄在2 a~者,生物监测指标明显异常.结论 蓄电池厂的铅作业工人存在明显的职业危害,定期进行尿铅、血红蛋白和血锌原卟啉生物监测十分必要,可以早期发现职业健康损害,预防铅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铅冶炼企业对周边儿童血铅水平的影响。方法于2011年9—11月对居住于某铅冶炼企业周边6个自然村的0~15周岁常住儿童进行调查,将自然村分为3个地区,即位于企业主导风的下风向(A区)、侧风向(B区)、上风向(C区),共252人。用MP-2溶出分析仪和血液荧光测定仪进行血铅值和血锌原卟啉含量测定。结果该企业周边儿童血铅值中位数为95.29μg/L,P25~P75为66.41~165.43μg/L,血铅超标率为46.83%。其中A区血铅水平(136.15μg/L)高于B区(90.02μg/L)及C区(82.62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性别儿童血铅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0~7岁儿童血铅水平(122.45μg/L)高于8~15岁儿童(85.33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506,P0.01)。血锌原卟啉与血铅值水平呈正相关(rs=0.404,P0.01)。居住地位于企业主导风的下风向、年龄相对较低(0~7岁)是儿童血铅超标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230(95%CI:1.164~4.272)和0.831(95%CI:0.777~0.890)。结论铅冶炼企业可能对周边儿童体内血铅水平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8.
铅对甲状腺功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铅对作业工人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暴露于铅环境下作业工人为对象 ,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作业工人血铅(PbB)浓度、用血液锌原卟啉测定仪测定血锌原卟啉(ZPP)浓度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中促甲状腺素(TSH)、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游离T3(FT3)、游离T4(FT4)5项甲状腺功能指标。结果血铅高浓度组(3.38~4.83μmol/L)T482.88±14.86nmol/L、T31.72±0.42nmol/L、FT34.61±0.91pmol/L ,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 (T495.66±15.69nmol/L、T35.12±0.94nmol/L、FT35.12±0.94pmol/L,P<0.05)。结论高浓度血铅可能抑制了T4 的合成及脱碘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长沙地区职业性铅危害的现状,为今后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长沙地区涉铅企业39家的作业场所空气中的铅进行检测;以3 975名铅作业工人作为接触组,不接触铅的250人作为对照组,并对其进行健康检查。结果作业场所空气中铅烟、铅尘几何均数浓度分别为0.358、0.255mg/m3;蓄电池制造业铅烟、油漆使用业铅尘超标率分别为32.4%、40.5%,明显高于其他组和对照组(P0.01);工人血铅平均浓度为0.07mg/L、红细胞锌原卟啉(ZPP)平均浓度为2.86μg/gHb;手颤、窦性心律过缓检出率分别为0.5%、3.6%,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该地区铅危害较大,重点是蓄电池制造业;油漆铅危害不同于蓄电池铅尘、铅烟危害,处于可接受水平;定期驱铅治疗可有效防治铅对密切接触工人健康的损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人类着色性干皮病基因D(XPD)Asp312Asn、Lys751Gln基因多态性与铅毒性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326名铅作业工人为研究对象,检测血铅、尿铅、红细胞锌原卟啉(ZPP)和XPDAsp312Asn、Lys751Gln单核苷酸多态性,根据基因分型分为Asp312Asn GG组与GA+ AA组、Lys751Gln AA组与AC+ CC组,分析铅作业工人不同XPD基因型与铅毒性易感性的关系.结果 Asp312Asn GG与GA+ AA组之间、Lys751Gln AA 与AC+ CC组之间铅作业工人血铅、尿铅、ZPP水平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以血铅≥1.90μmol/L、尿铅≥0.34μmol/L、ZPP≥2.91 μmol/L为界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高水平组)与对照组(低水平组),经x2检验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sp312Asn GG与GA+ AA组之间、Lys751 Gln AA与AC +CC组之间工人高血铅、高尿铅、高ZPP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XPD Asp312Asn和Lys751 Gln基因多态性可能与铅毒性易感性不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