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了解合肥市疾病监测点居民 1990~ 2 0 0 0年死亡变化趋势。方法 采用趋势X2 检验和计算潜在寿命损失年数 (YPLL)。结果  10余年死亡率年平均下降 3.17% .男性平均下降 2 .2 5 % ,女性平均下降 10 .74 % ;6 0岁以前各年龄组下降明显 ;死因顺位一直是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损伤与中毒、呼吸系病和消化系病交替位于其后 ;恶性肿瘤的YPLL率 1990年、1995年、2 0 0 0年均保持首位 ,损伤中毒的YPLL构成顺位较之死因顺位明显提前 ,呼吸系病明显退后。结论 合肥疾病监测点 1990~ 2 0 0 0年死亡率下降趋势明显 ,女性死亡率下降较男性明显 ;主要威胁居民健康的疾病是恶性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四川省疾病监测点传染病的流行趋势 ,提供科学依据以评价卫生工作成效 ,进行卫生抉策 ,现将我省疾病监测点 1985~ 1997年甲、乙传染病资料分析如下。1 资料来源1985~ 1997年四川省疾病监测点人口和传染病资料来自各疾病监测点上报资料 ,由省站审核后统一汇总而成。2 结果2 1 发病与死亡的一般情况  1985~ 1997年四川省疾病监测点报告甲类传染病 1种即霍乱 2 81例 ,无死亡 ,年平均发病率 0 6 8/ 10万。报告乙类传染病 19种 (性传播疾病从 1989年开始上报 ,以下简称性病 ) 1795 93例 ,死亡15 0 2人 ,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 433 98…  相似文献   

3.
贵州省1994年居民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世文  杨洁 《中国公共卫生》1995,11(12):565-565
贵州省1994年居民死亡原因分析贵州省卫生防疫站(贵阳550001)许世文,杨洁,陶沁,沈晓融,潘家秀,陈策为了解我省居民病伤死亡的主要死因,现将1994年城乡疾病监测数据分析如下。资料:来源于贵阳南明区、安顺、遵义市、湄潭、玉屏、独山、施秉、松桃县...  相似文献   

4.
贵州省农村监测区居民死亡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省疾病监测系统隶属中国疾病监测点系统,所收集资料可靠,并具有一定代表性,2003年监测区居民总人口数为458681,占全省总人口的1.22%(458681/37564918)。其中农村监测区人口占69.11%(316974/458681),因此掌握该人群的伤病死亡变化趋势,有利于制订有针对性的防制策略。  相似文献   

5.
笔者通过对三峡库区监测点3年居民全死因资料进行分析,以了解监测点内居民的死亡顺位,分析导致死亡的疾病谱、流行病学特征以及变化趋势,从而针对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主要病因,确定防治策略和干预措施,并作为三峡成库前的本底资料。  相似文献   

6.
湘潭市城区居民1990~1998年意外死亡原因及其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湘潭市城区自1983年起建立居民死亡原因登记报告制度,至今已有一套可靠的死亡资料和人口资料。本文对1990~1998年的意外死亡原因进行分析,以了解我市城区居民意外死亡特点及死亡趋势,以便为今后疾病防治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8.
大连市老年居民死亡原因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世界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1〕。 2 0 0 0年大连市区 6 5岁以上人口已占 9.0 2 % ,掌握老年人的根本死亡原因及其变动趋势 ,对老年人疾病的预防和控制采取相应措施 ,具有重要的实践和指导意义。1 材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采取并分析 1987~ 2 0 0 0年大连市居民病伤死亡原因年报表中年龄≥ 6 5岁者。包括中山区、西岗区、沙河口区、甘井子区、旅顺口区 ;死亡证明书均由防疫站专业医生逐一审核 ,并对死因不明等卡片进行复调 ,然后按 ICD- 9采用四位数编码微机处理 ;死亡数按月、年与公安部门核对相一致 ;人群资料…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六年来我省疾病监测点居民死因情况,死因中,恶性肿痛、心脏病和脑血管病占前三位。传染病由于防治上取得显著成效,其影响程度已下降,但结核病的死亡仍相当严重。不同人群其死因不同,婴幼儿以先天心、畸形为主,青壮年以意外死亡为主,老年人以恶性肿瘤、心血管病为主,提出应根据不同的地区、年龄组有重点地防治工作的必要。  相似文献   

10.
随着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疾病死亡率在不断下降,而意外死亡的危害却呈上升趋势,给人民带来疾病死亡之外的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意外伤害死亡多发生于青壮年和少年,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群期望寿命带来巨大损失。尽管曾对车祸、工伤等意外伤害有一些流行病学调查,但我国的意外伤害防治研究尚未得到充分重视,而且遗憾的是,人们常认为意外事故是随机发生的,是不可预防的。为了解蓬莱市居民意外伤害致死的现状,将蓬莱市疾病监测点1999—2001年的死亡登记资料进行了分析,以开展有针对性的预防工作,把意外死亡降到最低程度。1 材料与方法 我市监测点属一类农村,是全国疾病监测点之一,点内有完整的市、乡、村三级信息网络,监测我市的出生、死亡等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湖北省秦巴地区农村居民的死亡水平和主要死亡原因,为疾病防治提供信患。方法应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对湖北省秦巴农村地区3个调查点1998年7月至2001年6月居民死亡情况进行现场调查。数据按IED-10分类方法进行统计描述,计算死亡统计结果。结果居民死亡率为617.77/10万,死因顺位居前5位的依次是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消化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占全部死因的88.38%。感染性疾病在死因顺位中居第6位。胃癌和食管癌死亡率达55.50/10万。结论心脑血管性疾病、恶性肿瘤、中毒是该地居民的主要死因。胃癌和食管癌死亡率较高,肺结核仍然是重要死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掌握2012年福建省居民的死因构成和主要疾病地区与人群分布特征。方法用ICD-10进行根本死因编码和分类,用SPSS 18.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 2012年福建省居民死亡率566.90/10万(城市526.48/10万,农村581.02/10万)。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占81.9%。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等前10位死因占91.9%。城乡居民前10位死因相同,但顺位有所不同。不同年龄段人群的主要死因不同。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当前福建省的疾病控制重点,应针对不同年龄段人群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2006-2016年宜昌市居民的死亡率、主要疾病死亡原因、寿命损失以及死亡率变化趋势,为政府制定卫生规划和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宜昌市2006-2015年居民死因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5年居民标化死亡率为673.78/10万,男性标化死亡率为778.61/10万,女性标化死亡率为563.39/10万.2006-2015各年度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10年间标化死亡率下降22.68%,死亡总数上升30.84%.居民主要死因死亡率前五位依次为:心脑血管病(241.72/10万)、恶性肿瘤(181.47/10万)、呼吸系统疾病(89.27/10万)、损伤与中毒(52.28/10万)和消化系统疾病(20.77/10万),占全死因构成86.90%.损伤与中毒导致的寿命损失最高(26.06人年).恶性肿瘤减寿率最高(11.54‰).结论 2006-2015年宜昌市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是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与中毒、消化系统疾病.总死亡人数逐年上升,标化死亡率逐年下降.要采取社区综合防控措施降低,重点降低主要慢性病死亡率,提高居民期望寿命,全面推进全国健康城市创建.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颍东区居民的健康状况和主要疾病死亡原因,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颍东区2010年死因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0年颍东区居民粗死亡率605.78/10万,标化死亡率为549.19/10万,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占全死因的86.21%,前五位死因顺序依次为: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及伤害。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为颍东区居民主要死亡原因,应加强和重视这些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 了解唐山市某地居民伤害死亡现状及疾病负担,为伤害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唐山某地居民2008-2014年伤害死亡资料,依据ICD-10进行伤害死因分类。结果 2008-2014年唐山市某地居民因伤害死亡3587人,居全死因第3位;伤害的潜在减寿年数(PYLL)为76265.8人年,减寿率(YPLLR)为17.7%,占全死因PYLL的34.6%,是全人群最主要的减寿原因。伤害死因中以机动车辆交通事故居首,占41.6%,其次是自杀。机动车辆交通事故是15~74岁人群的首要伤害死因,自杀是60岁以上人群的首要伤害死因。结论 伤害死因中,机动车辆交通事故是造成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成为唐山某地的防控重点。  相似文献   

16.
2012年青海省疾病监测点死因监测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掌握青海省2012年死因监测系统报告质量,了解本地区居民的死亡原因和死亡水平,为制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2年青海省监测点死因网络报告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2年青海省疾病监测点居民死亡率为377.05/10万,其中男性为469.31/10万、女性为283.32/10万.根本死因编码不准确率为3.10%.前5位死因为循环系统疾病(205.60/10万)、恶性肿瘤(132.35/10万)、呼吸系统疾病(78.47/10万)、伤害(31.26/10万)及消化系统疾病(24.09/10万),其中城市、农村前5位死因顺位相同,牧区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伤害、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及消化系统疾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死亡病例漏报率为9.17%、卡片填写完整率为97.66%、迟报率为7.03%、错填率为16.16%、错录率为5.62%; 2009-2011年漏报率为37.85%,校正死亡率为699.41/10万.结论 通过对各单位定期开展死亡病例的督导和查漏补报工作,掌握本地区死亡水平,并不断完善和提高监测系统工作质量,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可靠数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泰安市泰山区居民的2010-2012年主要死亡原因和减寿情况,为制定有效预防控制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卫生部指定的死因专用软件"DeathReg2005"、SPSS 13.0和Excel 2003软件,对2010-2012年泰山区居民死因监测数据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分析指标包括: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顺位、潜在减寿年数(PYLL)、减寿率(PYLL‰)和平均减寿年数(AYLL)。结果 2010-2012年泰山区居民平均死亡率为505.70/10万,标化死亡率为480.14/10万,呈逐年递增趋势。男性死亡率为603.93/10万,女性死亡率为406.04/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01,P〈0.01),前5位死因依次是恶性肿瘤(145.06/10万)、心脏病(136.36/10万)、脑血管病(94.63/10万)、呼吸系统疾病(42.27/10万)、损伤和中毒(30.61/10万);对泰山区居民寿命损失影响最大的前5位死因是恶性肿瘤(12.35‰)、损伤和中毒(7.58‰)、心脏病(5.87‰)、脑血管病(5.19‰)、呼吸系统疾病(0.94‰)。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伤害是造成泰山区居民死亡和减寿的主要死因,应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控。  相似文献   

18.
2000~2005年太原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掌握太原市5岁以下儿童死因分布状况。方法对2000~2005年太原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6年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8.02%o,农村(11.55‰)高于城市(6.41‰),死因前五位依次为先天畸形(38.39%)、窒息(13.34%)、早产低体重(12.57%)、肺炎(11.13%)和意外(4.70%)结论制定相关措施,不断提高预防监测和早期诊断技术,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石家庄市居民死亡水平及主要死因,为制定预防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综合某市5个监测点上报的居民死亡资料,按照居民病伤死因归类和国际疾病分类(ICD-10)编码分类后,输入Death Reg2002、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监测点居民年均粗死亡率为361.20/10万,标化死亡率320.94/10万;男性年均粗死亡率444.21/10万,标化死亡率409.72/10万,女性粗死亡率268.34/10万,标化死亡率235.73/10万。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是女性的1.66倍。循环系统疾病居全死因首位,年均死亡率142.37/10万。结论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是威胁该市监测点居民健康的主要原因,治理环境,加强社会人群的健康教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
周伟  方益荣  马岩 《现代预防医学》2015,(24):4421-4423
摘要:目的 了解绍兴市居民的主要死因流行特征。方法 从《浙江省慢性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导出数据,运用描述性统计进行分析。结果 2013年绍兴市居民报告死亡率为684. 66/10万,中标率为228.59/10万。婴儿报告死亡率为4.66‰,居民期望寿命为80.33岁。按死亡率排序的前五位死因依次恶性肿瘤(193.11/10万)、脑血管病(127.17/10万)、呼吸系统疾病(107.57/10万)、心脏病(89.67/10万)、损伤和中毒(66.74/10万),按减寿率排序的前五位死因依次为恶性肿瘤(12.25‰)、损伤和中毒(6.43‰)、循环系统疾病(4.16‰)、围生期疾病(1.17‰)、先天异常(0.99‰)。恶性肿瘤报告死亡率为193.11/10万,循环系统疾病中脑血管病的报告死亡率最高(127.17/10万),损伤和中毒报告死亡率为66.74/10万。结论 慢性病仍是今后疾病防控的重点,要加大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筛查,加强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和中老年人群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