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从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环节, 探讨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n-3 PUFAs)对肥胖状态下瘦素表达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方法 3~4周龄C57BL/6J雄性小鼠30只, 随机被分为3组(每组10只), 分别给予高脂饲料、鱼油n-3 PUFAs高脂饲料(脂肪含量均为34.9%, 供能比为40%)以及正常脂饲料(脂肪含量为4.3%, 供能比为10%)喂养4个月以诱导肥胖。喂养结束时取性腺周围脂肪组织, 应用RT-PCR检测脂肪组织瘦素mRNA水平;应用亚硫酸盐修饰直接测序(bisulfite sequencing-PCR, BSP)法检测瘦素基因启动子区CpG甲基化程度;应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荧光定量PCR(CHIP-RT-PCR)技术测定瘦素基因启动子区结合的DNA甲基化转移酶(DNMTs)、甲基化CpG结合蛋白2(MECP-2)以及RNA聚合酶2(Poly II)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脂饲料组小鼠相比, 脂肪组织中瘦素mRNA 表达在高脂饲料诱导肥胖小鼠明显增加, 而在鱼油高脂饲料组肥胖小鼠无变化。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结果显示, 高脂肥胖小鼠瘦素基因启动子区CpG位点甲基化程度、DNMT1、DNMT3a、DNMT3b和MECP-2含量均较正常饲料组显著升高, 并伴随Poly II含量减少;而鱼油高脂饲料组瘦素基因启动子区结合DNMT3a、DNMT3b and MeCP-2增加, 但启动子区MECP-2含量与高脂饲料组比缺有显著降低, DNMT1和Poly II以及CpG位点甲基化程度无改变。结论 肥胖状态下瘦素表达变化可能与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以及结合的相关调控蛋白、RNA聚合酶等有关;n-3 PUFAs对瘦素基因表达的调节也可能是通过对这些蛋白的影响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程翌  郑国荣 《实用预防医学》2011,18(6):1164-1166
DNA甲基化是重要的表观遗传修饰之一,它在基因表达调控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DNA甲基化异常与肿瘤发生关系密切。启动子区域CpG岛高甲基化导致抑癌基因表达失活是目前肿瘤研究中的热点课题。本文就DNA甲基化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予以综述,旨在为揭示胃癌发生机制、寻找胃癌早期诊断的分子标志物及干预治疗的靶点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DNA甲基化(DNA methylation)是哺乳类动物体内极为重要的自然化学修饰方式,能调控体内基因的表达,影响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与动植物生长发育关系密切,是目前表观遗传学研究的热点,重金属镉(Cd)被美国毒理学会认为是人类致癌物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肥胖儿童瘦素、瘦素受体及促阿片-黑素细胞皮质素原(proopiomelanocortin,POMC)基因启动子区CpG位点的甲基化改变。方法 选取北京酒仙桥地区45例4~6岁单纯性肥胖儿童及按性别、年龄1∶1 配对的45例正常儿童为研究对象。利用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然后应用亚硫酸盐修饰直接测序法(BSP)和半巢式PCR检测儿童瘦素基因启动子区(324 bp,-228到+96)25个CpG位点、瘦素受体基因启动子区(271 bp,-411到-141)20个CpG位点及POMC基因启动子区(275 bp,-341到-67)18个CpG位点的甲基化状态;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测定血浆瘦素含量。结果 单纯性肥胖儿童血浆瘦素含量(21.24±4.02) μg/L显著高于正常儿童(2.95±0.53) μg/L。肥胖儿童瘦素基因启动子区CpG位点的平均甲基化程度(0.43±0.13)显著低于正常儿童(0.52±0.15);对该启动子区单个CpG位点比较发现,9个位点的甲基化程度在肥胖组低于对照组。瘦素受体基因启动子区各CpG位点在两组儿童中均呈现完全去甲基化状态。POMC基因启动子区各CpG位点甲基化程度在肥胖与正常儿童之间均未见显著差异。结论 肥胖儿童瘦素基因启动子区CpG位点存在甲基化改变,可能与瘦素表达增加、瘦素抵抗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5.
大量研究显示表观遗传变化,尤其是DNA甲基化是砷致癌的关键。砷引起基因甲基化状态改变,能够激活癌基因表达或使抑癌基因沉默,导致控制细胞转化的基因活性长期变化。研究表明体内或体外砷暴露与不同基因位点低甲基化或高甲基化均相关,但存在分歧。本文重点讨论DNA甲基化变化是砷致癌作用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Rich.  B Yung  R 《中国医师杂志》1999,1(10):9-10
DNA甲基化是唯一发生在哺乳动物细胞内DNA合成后的修饰作用,是调节基因表达的机理之一。尽管DNA在调节细胞功能中的作用尚处在研究之中,但已被证明,甲基化状态的变化与细胞分化、癌症及自身免疫等多种情况有关。本报告旨在复习目前所了解的DNA甲基化的生物化学及与之有关的正常与异常的细胞变化,并对以前了解甚少的几种遗传和病理学改变提出最新见解。1 DNA甲基化的生物化学在哺乳动物细胞内,DNA甲基化是指DNA合成后,其脱氧胞嘧啶碱基甲基化形成甲基脱氧胞嘧啶(dmc)。DNA甲基化状态至少受三组酶调控:…  相似文献   

7.
电离辐射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危害因素,不仅存在于自然环境中,随着工业和医学上的应用,人们接触电离辐射的机会也越来越多。电离辐射不仅直接导致细胞损伤,也具有遗传毒性,可引起多种远后效应,包括基因不稳定性、辐射致癌等。表观遗传可以调节基因活性和表达,而DNA甲基化是研究较多的表观遗传修饰方式,DNA甲基化在电离辐射所致损伤中也发挥着作用。从电离辐射与基因组甲基化、与重复序列DNA甲基化、与特定基因甲基化,以及电离辐射致甲基化改变的可能机制等方面,综述了电离辐射对DNA甲基化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砷所致的氧化损伤与其所引起的基因启动子区高甲基化的关联。方法于2013年12月,在贵州省燃煤污染型地方性砷中毒病区招募74名常驻居民为研究对象,检测尿砷、发砷及尿中8-羟基脱氧鸟苷(8-OH-d G)的水平以及p53、p16启动子区CpG位点甲基化的情况。结果在控制年龄、性别、吸烟、饮酒后,尿砷与尿中8-OH-d G水平间呈正相关(P0.05)。p16基因启动子区+248位和+317位CpG位点甲基化率与尿砷水平呈正相关(P0.05),+248、+261、+314、+317、+320、+391位CpG位点甲基化率与尿中8-OH-d G水平呈正相关(P0.05)。p53基因启动子区-9位、-127位CpG位点甲基化率与尿中8-羟基脱氧鸟苷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0.05),+80位CpG位点甲基化率与尿砷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砷介导的氧化应激与砷所致基因异常甲基化间存在一定关联,其相关机制需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9.
抑癌基因RIZ1启动子区甲基化与卵巢癌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RIZ1启动子区甲基化与卵巢上皮性癌发生的关系。方法:以卵巢癌组织及卵巢癌细胞系为研究对象。MSP检测RIZ1基因甲基化状况;RT-PCR、蛋白印迹分别检测RIZ1mRNA及蛋白表达;细胞增殖实验检测5-杂氮-2'-脱氧胞苷处理卵巢癌细胞前后细胞的增殖状况。结果:卵巢癌组织、卵巢癌细胞系、良性卵巢肿瘤组织及正常卵巢组织中的甲基化率分别为25.8%、40%、0%和0%。5-杂氮-2'-脱氧胞苷处理RIZ1基因发生甲基化的卵巢癌细胞系后,RIZ1基因重新获得表达;且去甲基化处理后,卵巢癌细胞生长均减慢。结论:抑癌基因RIZ1启动子区甲基化与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有关,DNA甲基化是其表达缺陷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许多物理或化学因子具有潜在的对基因组引起不利的遗传变化,导致基因型遗传上的不利改变,通常认为会导致突变的结果.然而,致突变作用并不是遗传改变的唯一机制,表观遗传基础对此也具有重要作用.DNA甲基化成为外遗传的基础机制已经倍受关注.基于甲基化异常与疾病之间的关系及近年毒物对DNA甲基化研究的基础,我们指出DNA甲基化改变在许多化学物毒性中起重要的作用,DNA甲基化状态评价对于全部安全性评价具有重要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与多基因、多步骤的致癌因素相关的复杂过程,包括了原癌基因及肿瘤抑制基因的改变、错配修复基因的突变、DNA甲基化和微卫星不稳定性。癌基因的低甲基化与抑癌基因的高甲基化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基因表达调控、基因结构的稳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DNA甲基化是指生物体在DNA甲基转移酶的催化下,以S-腺苷甲硫氨酸(SAM)为甲基供体,将甲基转移到特定碱基上的过程。甲基化异常被认为是肿瘤的一个特征,是基因组中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修饰,与肿瘤的发生、浸润及转移相关。基因局部甲基化模式的改变已成为令人瞩目的研究领域。本文就DNA甲基化及肿瘤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研究的相关进展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外周血全基因组DNA甲基化在甲基供体(叶酸、蛋氨酸、总胆碱、甜菜碱)与乳腺癌发病关系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共纳入300例乳腺癌病例和300例对照。采用食物频数问卷调查研究对象的膳食摄入并计算甲基供体的摄入量。采集研究对象外周血提取DNA,使用MethylFlashTM Methylated DNA Quantification Kit(Colorimetric)进行全基因组DNA甲基化分析。运用路径分析表现甲基供体摄入、全基因组DNA甲基化程度和乳腺癌发病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病例组和对照组外周血全基因组DNA甲基化率分别为0.46% ± 0.25%和0.53%±0.34%,病例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路径分析结果显示,蛋氨酸摄入与外周血全基因组DNA甲基化程度呈正相关(β=0.065,P< 0.05),而外周血全基因组DNA甲基化程度与乳腺癌发病风险呈负相关(β=-0.027,P< 0.05)。结论 乳腺癌病例外周血全基因组DNA甲基化程度低于对照组人群。外周血全基因组DNA甲基化在蛋氨酸摄入与乳腺癌发病风险之间起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3.
砷甲基化代谢产物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年来 ,饮水中的砷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很多国家都报道了水砷致病的病例。如 ,阿根廷、孟加拉国、中国、智利、凶牙利、印度、墨西哥、泰国及美国 ,砷污染已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在许多生物体中 ,五价的无机砷被有效地还原为三价 ,然后被甲基化为甲基胂酸 (MMAA)和二甲基胂酸 (DMAA)。在哺乳动物 ,还原反应在血液中进行 ,甲基化是在肝脏进行。无机砷通过甲基化代谢产生的甲基化砷易于从体内清除 ,对组织亲合力降低。就无机砷而言 ,几乎不直接致 DNA损伤 ,还未见如 :DNA链断裂、DNA蛋白质交联和 DNA加合物形成的报道 [1 ]。然而 …  相似文献   

14.
DNA甲基化研究方法的回顾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DNA甲基化是表观遗传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持正常细胞功能、遗传印记、胚胎发育以及人类肿瘤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是目前新的研究热点之一.随着对甲基化研究的不断深入,各种各样甲基化检测方法被开发出来以满足不同类型研究的要求,这些方法概括起来可分为3类:基因组整体水平的甲基化检测、基因特异位点甲基化的检测和新甲基化位点的寻找.该文主要介绍目前应用的大部分DNA甲基化研究方法,并对其相关特性进行简要分析与总结.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文献综述分析DNA甲基化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研究方法和应用方向。方法:共计阅读50篇与DNA甲基化相关的科研论文,对文献中提到的研究方法、研究类型以及研究结果进行了归纳分析,最后将具有代表性的研究结果作为本文的引用内容。结果:抑癌基因的启动子甲基化研究是目前肺癌早期诊断的主要研究方法,并在肺组织、外周血、肺泡灌洗液等标本的监测中表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结论:DNA甲基化的样本检测技术虽然已经获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仍然存在灵敏度低、获取困难等问题急需解决,本文的一系列综述对后期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DNA甲基化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地西他滨在内异症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根据大鼠自体移植方法构建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4周后2次开腹判断造模是否成功,用游标卡尺测量记录异位灶体积后将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12只)、PBS组(12只)和对照组(11只)。同时选取未造模的正常大鼠作为空白组(10只)。实验组大鼠腹腔注射5-氮-2’-脱氧胞苷(2.5 mg/kg/d),PBS组注射等量PBS溶液,对照组未用药。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异位灶内DNA甲基转移酶1的表达情况。收集腹腔冲洗液用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含量。结果 50只大鼠根据大鼠子宫内膜自体移植方法成功35只,造模成功率为70%(35/50)。实验组大鼠经药物处理后异位灶体积明显缩小(P0.05),PBS组及对照组异位灶体积无明显改变(P0.05)。实验组用药后异位内膜组织上皮细胞体积缩小,腺体萎缩,囊液分泌减少;异位灶组织中DNA甲基转移酶1的表达低于PBS组及对照组(P0.05),PBS组及对照组间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大鼠腹腔冲洗液中TNF-α含量较PBS组及对照组降低,造模组(实验组、PBS组、对照组)较空白组均升高(P0.05)。结论 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能明显缩小异位灶体积,促进异位灶萎缩。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能抑制异位灶中DNA甲基转移酶表达,这可能是其抑制病灶生长的途径之一。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能抑制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腹腔环境中TNF-α的含量。  相似文献   

17.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导致的结核病仍然是全球公共卫生的重大挑战。结核病诊断新技术是提高结核病控制水平的关键。本文对全球基于DNA 甲基化诊断结核病新技术的相关进展进行综述,主要包括可能作为诊断靶标基因的甲基化,以及这些差异甲基化基因涉及的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18.
马魁  宋剑非 《临床医学工程》2012,(12):2277-2279
目前的研究表明,除基因突变或缺失外,表观遗传改变是肿瘤发生发展的另一重要原因。DNA甲基化是影响表观遗传的重要机制之一,其在基因表观遗传调控中起重要作用。研究表明,DNA甲基化在食管癌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并可能作为食管癌早期诊断标记物。  相似文献   

19.
胡建庭 《中国保健》2008,16(9):268-270
目的探讨RASSF1A(RAS association domain family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膀胱移行细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方法检测正常膀胱组织,BTCC组织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状态.结果在正常膀胱组织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未发生甲基化,在BTCC组织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频率为60.9%(14/23),两组间表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RASSF1A基因启动子在BTCC组织中发生异常甲基化导致RASSF1A基因失活从而引起肿瘤的发生,而与肿瘤的进展可能无关.  相似文献   

20.
卵巢癌是妇科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病死率居妇科肿瘤之首.因早期多无明显症状体征且缺乏敏感和特异的筛选手段,70%以上的患者发现时已为晚期,多伴有腹水、盆腹腔广泛转移,恶性程度高,预后极差,故卵巢癌的早发现早诊断在提高生存率方面显得尤为重要.近年表观遗传学的研究进展迅速,在卵巢癌发生发展治疗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卵巢癌的早期诊断、优化治疗、改善预后指明新方向.DNA甲基化是最常见也是目前研究最清楚的表观遗传修饰形式,能引起染色质结构、DNA构象、DNA稳定性及DNA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方式的改变,调控基因表达,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就DNA甲基化在卵巢癌表观遗传学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