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食管胃结合部肿瘤外科治疗的最佳手术径路。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2010年9月48例经腹膈肌开窗治疗食管胃结合部肿瘤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48例中,切缘无癌残留,切除淋巴结372枚,转移率为52.18%(194/372),其中腹腔淋巴结转移率为64.26%(31/48),胸腔淋巴结转移率为26.48%(13/48),未发生吻合口瘘、狭窄、肺部并发症,切口感染2例,腹腔淋巴瘘3例,左侧胸腔积液1例,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经腹膈肌开窗治疗食管胃结合部肿瘤是一种较理想的手术径路。  相似文献   

2.
经腹贲门癌切除术3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腹行贲门癌切除的利弊和手术适应证及要点。方法 经左上腹旁正中切口,开腹后游离肿瘤和胃体、游离食管腹段,沿膈肌的食管裂孔向上游离食管下段,然后切断迷走神经主干,可将游离的食管下段牵至膈下,最后利用吻合器将残胃与食管下段在纵隔内进行端侧吻合(或空肠与食管下段行端端吻合)。结果 30例经腹切除贲门癌并吻合成功,3例开腹后又开胸。随访29例,逐年生存情况与经胸贲门癌切除术大致相同。结论 经腹贲门癌切除术扩大了贲门癌切除术的适应证,但不可替代经胸贲门癌切除术。术前宜将腹段食管受侵在1.5cm以下为主选适应证。术中宜加幽门成形术以避免术后出现幽门痉挛。膈肌食管裂孔上缘应常规切开,可以避免术后膈肌痉挛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贲门癌累及腹段食管的手术方式及其疗效。方法2008年5月-2009年10月共56例浸润腹段食管贲门癌患者接受手术治疗,胸腹联合术式32例,术中经腹膈肌切开24例,分析其临床资料和病理结果。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与胸腹联合切口组相比,经腹膈肌切开组的切口长度短,手术时间短,哌替啶用量少,吸氧时间短,动脉血氧饱和度高,术后胸管引流量少,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清扫淋巴结组数,术后住院时间,肺感染,切缘阳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经腹膈肌切开组心律失常发生率高(P〈0.05)。结论贲门癌侵润腹段食管应视具体情况实施不同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胸入路与经腹入路手术治疗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对96例SiewertⅡ型AEG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入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其中经胸组62例(经左胸入路行AEG根治术治疗),经腹组34例(经腹膈肌食管裂孔入路行AEG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恢复及生存情况.结果:经胸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上切缘间距、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多于经腹组(P<0.05);淋巴结清扫数目、阳性淋巴结个数、切缘阳性数与经腹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胸组和经腹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胸组和经腹组3年总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SiewertⅡ型AEG,经腹入路相比经胸入路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势,且不影响淋巴结清扫效果及手术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不同手术入路方式治疗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的生存影响。方法方便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在该院治疗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72例,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取经腹食管裂孔入路方式治疗,对照组采取经胸入路方式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过程及术后的一些基本情况、淋巴结清扫数目以及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231.5±29.1﹚min、手术过程中的输血量(312.39±30.12)mL以及住院时间(13.21±0.35)d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0.023、0.031﹚;试验组淋巴结清扫数目(12.13±0.23)枚,而对照组淋巴结清扫数目(11.78±0.23)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6﹚;试验组的术后并发症:①肺功能不全;②心功能不全;③切缘阳性;④吻合口瘘总发生率8.33%(3/36)低于对照组的38.89%(14/36﹚,(P<0.05)。结论在治疗食管胃结合部腺瘤患者的手术入路方式上,应优先选择经腹食管裂孔入路方式,大大减少了手术时间、手术中输血量以及术后康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正>1999年2月至2003年12月,我们采用右侧剖胸经膈肌裂孔行中段食管癌切除1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中男性16例,女性2例,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56岁,病变长度2-5cm,病理检查均为鳞癌,全组均行胸顶吻合。1.2手术方法:右后外侧剖胸,切断奇静脉,游离肿块及胸段食管清扫胸段食管周围淋巴结,在膈肌裂孔上方食管下三角区切开纵隔胸膜,下至膈肌裂孔缘,手指经膈肌裂孔至胃后侧无血管区探查贲门部及胃左淋巴结,如无肿大,则在裂孔平面解剖,逐层切开膈食管膜和腹膜返折,注意保护肝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经胸入路与经腹食管裂孔入路根治术治疗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自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60例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入路差异将其分为A组(经胸入路组,n=28)与B组(经腹食管裂孔入路组,n=32)两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观察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B组手术时间为(2.17±0.02)h,术中输血量为(212.48±21.12)ml,住院时间为(10.34±0.12)d,均明显少于A组(P<0.05);B组淋巴结清扫数目为(11.12±0.21)枚,明显多于A组(P<0.05);B组肺功能不全1例,心功能不全1例,吻合口瘘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38%,均低于A组(P<0.05)。结论在食管胃结合部腺瘤患者的手术治疗中,取经腹食管裂孔入路,手术操作时间短,患者术中出血量少,术后住院时间短,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贲门癌经腹手术的新手术入路及手术方式。方法:经腹切口,使用悬吊拉钩,切开膈肌脚或食管裂孔弓形部,纵隔内应用浆肌瓣覆盖-食管胃黏膜吻合术治疗老年贲门癌178例。其中,根治性切除140例(78.7%).姑息性切除38例(21.3%),根治术中联合脏器切除18例(10.1%)。对照组老年贲门癌患者170例采用常规经胸手术切除,并行胃食管胸腔吻合。结果:两组所有患者术后均无吻合口漏,切缘均无癌细胞存留,无一例死亡。治疗组术后发生并发症15例(8.4%),对照组术后发生并发症31例(18.2%),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经腹切开膈肌脚,纵隔内行胃浆肌瓣覆盖一食管胃黏膜吻合术,操作在腹腔进行,创伤及生理干扰较小,可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减少老年贲门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和总结膈肌脚在贲门食管区疾病手术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1998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腹腔镜和开腹手术治疗贲门食管区疾病的临床资料,选取符合入组条件的住院贲门食管区疾病手术患者140例.将所有患者按手术路径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经胸组31例,经胸腹组9例),治疗组经腹100例。通过切开膈肌脚、扩大食管裂孔、膈肌成形重建食管裂孔,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贲门癌、胃上部癌112例;缝合、收紧、修补膈肌脚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胃食管反流病、食管裂孔疝28例;分析膈肌脚、迷走神经等解剖标志的识别方法。结果:本组贲门食管区疾病手术,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少,部分患者避免了经胸手术,无严重手术并发症,术后长期疗效确切。结论:膈肌脚是贲门食管区的重要的解剖结构,通过切开膈肌脚,扩大食管裂孔,缝合、收紧膈肌脚,腔镜手术,解剖标志膈肌脚的正确识别,比较合理、准确、有效的手术治疗贲门食管区疾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右侧剖胸经膈肌裂孔"骨骼化"食管癌根治手术及其在胸中上段食管癌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 右侧剖胸一或二切口,应用"电凝锐性解剖"将食管周围组织(包括局部区域淋巴结和结缔组织)连同食管整块切除,使食管周围不能切除的解部结构"骨骼化",经膈肌裂孔游离胃,使用吻合器作食管胃胸顶或颈部吻合.结果 共有26例胸中上段食管癌采用本项技术完成手术治疗,无手术死亡,术后并发症2例(7.7%).结论 该术式切口少,保留膈肌的完整性,既达到减创的目的 ,同时应用"电凝锐性解剖",强调食管周围不能切除的解剖结构的"骨骼化",遵循无瘤原则,以提高术后长期存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腹腔镜辅助近端胃切除和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治疗Siewert 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实施腹腔镜手术的112例Ⅱ、Ⅲ型AEG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腹腔镜辅助近端胃切除术患者45例(LAPG组),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患者67例(LATG组)。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失血量、肿瘤大小、肿瘤距上切缘距离、TNM分期、近期并发症及3年生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ATG组清扫的淋巴结数目(22.9±6.7)枚,较LAPG组(19.7±4.6)枚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PG组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40.0%),远较LAPG组(3.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近端胃切除和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治疗SiewertⅡ、Ⅲ型AEG均是可行和安全的,考虑到术后并发症发生及生存质量,建议尽量选择LATG术式。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胃上部癌切除手术的彻底性和安全性,作者行经腹下胸段食管胃(空肠)机械吻合术97例.全组无手术死亡和吻合口瘘,近期并发症5例(5.15%),食管切缘病检癌残留率为0.术后随访74例,生存5年以上28例,无1例吻合口重度狭窄或癌复发,5年生存率37.83%.该术式便于腹腔内区域性淋巴结清扫和足够长度的胸下段食管切除,且不必开胸或切开膈肌,具有对病人心肺功能影响较小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曾春辉  赵豹 《安徽医学》2011,32(2):174-175
目的探讨经腹经膈改良近端胃大部切除术治疗胃底贲门癌的处理方法。方法对54例经腹经膈改良近端胃大部切除术治疗胃底贲门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根治性近端胃大部切除47例,姑息性切除4例,根治性近端胃大部切除术联合脾脏、胰尾切除3例。结论经腹经膈改良近端胃大部切除术治疗胃底贲门癌减少了吻合口瘘、吻合口癌残留的几率,扩大了下纵隔淋巴结清扫,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胃上部癌切除手术的性和安全性,作者行经腹下胸段食管胃(空肠)吻合术97例,全组无手术死亡和吻合口瘘,近期并发症5例(5.15%),食管切缘病检癌残留率为0。术后随访74例,生存5年以上28例,无1例吻合口重度狭窄或癌复发,5年生存37.83%。该术式便于腹腔内区域性淋巴结清扫和足够长度的胸下段食管切除,且不必开胸或切开膈肌,具有对病人心肺功能影响较小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贲门位于膈肌之食管裂孔处,贲门癌大多为腺癌,多起源于胃的腺上皮,少数为鳞癌,起源于食管的鳞状上皮。对于贲门癌的手术入路,不同医院、不同手术科室有着不同的手术入路,分别是经胸、经腹和胸腹联合切口。统计我科自1999年3月~2006年1月贲门癌手术188例,均采取经胸和经腹两种手术入路,如果经腹手术发现食管受侵超过3cm,无法保证切除范围时,改用胸腹联合切口。  相似文献   

16.
近端胃癌191例手术范围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近端胃癌合理的切除范围。方法: 分析191例近端胃腺癌根治手术临床资料,评价各组淋巴结清扫效能。结果: 淋巴结清扫效能指数从高至低依次是:贲门旁、胃左动脉旁、脾动脉旁、左肾静脉上旁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侵犯食管时,下段食管旁和膈上淋巴结清扫指数较高。结论: 淋巴结清扫范围应根据肿瘤部位来定,进展期近端胃癌应清扫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肿瘤侵犯食管时应清扫低位食管旁和膈上淋巴结。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食管胃交界部腺癌合理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2010年5月86例食管胃交界部腺癌经腹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人全部经腹手术,食管切缘癌残留10例.结论:食管胃交界部腺癌容易浸润食管下段,术前应重视食管的梗阻程度,术中探查要仔细,根据siewert分型采取合理的手术方式和手术入路.以保证完整切除的肿瘤和彻底淋巴结.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胃底贲门癌经腹手术的适应症和优缺点及手术技巧。方法 对126例经腹手术的胃底贲门癌及70例经胸手术或胸腹联合手术的胃底贲门痛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三种不同手术径路均无吻合口瘘,标本经病理证实食管切缘无癌细胞残留。经腹手术者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经胸或胸膜联合手术者出血量多,住院时间长,并发症多。结论 胃底贲门癌经腹手术效果好,可避免经胸手术后心肺并发症,有利于腹腔转移性淋巴结的清扫,创伤小,安全性大。只要适应症掌握恰当,熟练掌握手术技巧,就能避免食管切缘癌残留及吻合口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收治贲门癌650例,手术切除608例,其中保留食管裂孔492例,方法是:经左侧6或7肋间胸腹联合切口,隔肌切开至中心腱,不切开食管裂孔,两角作半荷包缝合,中间作一针褥式缝合,此三针的另一头缝于食管裂孔处,大弯残端包埋和管裂孔固定一道完成,术式改进后膈肌未完全切开,食管忆的完整性未破坏,胃残端包埋与食管裂孔固定一半完成,对防止反流,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0.
我院在经腹行贲门癌及胃底体癌切除采用器械及手工双层吻合进行消化道重建的基础上,自1998-03/2002-03行全胃及近侧胃切除采用食管残端粘膜肌层固定及单层吻合技术吻合37例,其中5例经腹切开膈肌食管裂孔及部分膈肌进入胸腔进行消化道重建,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