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了解温州市小学儿童身高、体质量发育状况及超重、肥胖流行现状,为做好预防肥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温州市小学儿童体格检查,测量身高和体质量,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值,以中国肥胖工作组制定的标准筛查超重、肥胖,以超重、肥胖发生率作为指标.结果 温州市6~12岁小学儿童身高每年增加5 cm,12岁以后增长速度变缓;男生身高、体质量均高于女生,城区学生身高、体质量略高于农村学生,温州市6~13岁小学儿童总体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11.2%和6.4%,男生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12.9%和7.9%;女生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9.2%和4.6%.除13岁组男生超重率外,其余各年龄组超重率和肥胖率均高于女生,(均P< 0.01);随着年龄增加超重率和肥胖率均降低(均P<0.01).结论 温州市小学儿童生长发育情况符合我国儿童青少年体格发育的一般规律;温州市小学儿童总体超重率和肥胖率高于浙江省平均水平,男生高于女生,男生和女生超重率和肥胖率均随年龄增加而降低,预防儿童肥胖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
上海地区儿童超重和肥胖的评价标准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比较和分析四种基于身高、体质量的儿童肥胖的评价标准。方法选取上海市2347名7~8岁的儿童,其中男生1175名,女生1172名,测量其身高、体质量,并计算体质量指数。分别采用身高别体质量法(1985)标准(WFH1985标准)、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儿童青少年体质指数标准(WGOC标准)、欧洲国际肥胖工作组儿童青少年体质指数标准(IOTF标准)与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儿童青少年体质指数标准(CDC标准)评价儿童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结果①男生超重发生率为IOTF标准明显高于其他三个标准(P〈0.05),女生超重发生率IOTF标准明显高于WGOC标准和CDC标准(P〈0.05);男生肥胖发生率IOTF标准明显低于其他三个标准(P〈0.01);女生肥胖发生率IOTF标准明显低于WFH1985标准和WGOC标准(P〈0.01)。②WFH1985标准和WGOC标准对肥胖和超重的评价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WFH1985标准和WGOC标准比IOTF和CDC标准更适合我国儿童超重和肥胖发生率的筛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上海市中心城区7-18岁中小学生体重指数和体脂百分比的现状,为本区域的学校体育卫生决策及保健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上海市黄浦区7-18岁中小学生977人,测量身高、体重和体脂百分比,计算体重指数。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男、女生多数年龄组的BMI指数明显高于2005年国民体质监测中上海学生和全国城镇学生(P〈0.05,P〈O.01);男、女生体脂百分比变化趋势相反,男生体脂百分比随年龄增加而减小;男生7-11岁,体脂百分比明显高于女生(P〈O.01),12-18岁则低于女生(火0.05)。结论:上海市城区7-18岁学生的BMI指数与全国城镇学生和上海市学生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评价时有必要制订本区自己的标准;男生体脂百分比的变化与文献报道差异较大.学校卫生工作者在制订决策和措施时,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2016年吉林省延吉市城区儿童和青少年超重/肥胖现状及相关的生活方式,阐明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普查方法对吉林省延吉市城区6~17岁的儿童和青少年42 132人进行身高和体质量测量,计算体质量指数(BMI)。采用问卷调查、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参加体检调查对象中抽取10~14岁儿童和青少年1 523人,调查饮食习惯。采用中国肥胖工作组制定的标准筛查超重和肥胖,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和中介效应分析方法筛选超重/肥胖影响因素。结果:2016年吉林省延吉市城区6~17岁儿童和青少年超重和肥胖总体检出率分别为16.7%和18.4%,超重+肥胖检出率为35.0%。男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18.6%,22.0%)均高于女生(14.7%,14.4%)(P<0.01)。7~13岁男生各年龄组超重检出率均高于同年龄的女生(P<0.05或P<0.01),男生各年龄组肥胖检出率均高于同年龄的女生(P<0.01)。男生超重检出率在12岁达到高峰,在6~10岁肥胖检出率(23.8%~25.6%)均较高,11~17岁肥胖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每周吃烧烤食物≥ 3次(男生OR=1.767,P=0.010,95% CI:1.148~2.719;女生OR=2.205,P=0.002,95% CI:1.327~3.664)和节食减肥(男生OR=2.113,P<0.001,95% CI:1.456~3.065;女生OR=2.128,P<0.001,95% CI:1.430~3.167)增加儿童和青少年超重/肥胖风险,每周吃甜点心≥ 3次(男生OR=0.359,P<0.001,95% CI:0.226~0.573;女生OR=0.324,P<0.001,95% CI:0.186~0.565)和按时吃三餐(男生OR=0.683,P=0.028,95% CI=0.486~0.960;女生OR=0.624,P=0.016,95% CI=0.424~0.916)可降低超重/肥胖风险。自我评价体型在超重肥胖和每天按时吃三餐之间具有完全中介效应。结论:吉林省延吉市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处于较高水平,日常饮食习惯和节食减肥是超重/肥胖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上海市面临着严峻的学生肥胖流行现状。因此,了解上海市学生体质指数(BMI)分布情况及肥胖流行现状,对我国进行儿童肥胖标准的修订和精准干预十分重要。目的 分析上海市闵行区学生BMI分布特征和肥胖流行现状,为我国制定相关卫生政策提供科学证据。方法 从上海市闵行区2016年度学生健康体格检查(以下简称体检)资料中,选取基本人口学信息、身高和体质量资料完整,月龄≥84个月(7岁)且<216个月(18岁)的中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共95 360名(其中男生49 926名、女生45 434名)。采用广义可加模型拟合上海市闵行区中小学生BMI百分位数曲线;并以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中7~18岁人口作为标准人口,计算其标准化超重率、肥胖率、超重肥胖合计率。将上海市闵行区中小学生BMI百分位数曲线及计算出的标准化超重率、肥胖率、超重肥胖合计率分别与“2005年九城数据”BMI百分位数曲线(源自教育部组织实施的“200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查研究”中来自北京、哈尔滨、西安、上海、南京、武汉、广州、福州、昆明9个城市数据拟合的BMI百分位数曲线)、“2014年中国汉族城市男、女生数据”(源自教育部组织实施的“2014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中7~18岁汉族城市样本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上海市闵行区男、女生BMI百分位数曲线均呈现随年龄增长不断上升的趋势,相同百分位数男生曲线BMI均比女生曲线BMI高,且男女生之间没有交叉。与“2005年九城数据”拟合的BMI百分位数曲线相比,不同性别的上海市闵行区中小学生BMI随年龄上升趋势相同,但在相同年龄时上海市闵行区中小学生BMI均高于“2005年九城数据”。上海市闵行区男生标准化超重率、肥胖率、超重肥胖合计率分别为15.9%、20.6%、36.5%,女生为7.8%、12.8%、20.6%,均高于2014年全国汉族城市男、女生数据标准化水平。小学阶段(7~11岁):公办学校和Ⅰ类民办学校男生标准化超重肥胖合计率高于Ⅱ类民办学校(χ2值分别为124.36、39.88,P值均<0.001),公办学校女生超重肥胖合计率高于Ⅰ类、Ⅱ类民办学校(χ2值分别为12.87、43.78,P值均<0.05)。中学阶段(12~18岁):Ⅰ类民办学校男生标准化超重肥胖合计率高于公办学校(χ2=15.08,P<0.05),公办学校和Ⅰ类民办学校女生超重肥胖合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1,P=0.17)。结论 上海市闵行区中小学群体中,男、女生BMI百分位数曲线均呈现随年龄增长不断上升的趋势,相同百分位数男生曲线BMI均较女生曲线BMI高;男生超重率和肥胖率较明显,建议卫生部门和教育部门联合采取社区-学校-家庭联动干预措施,为降低成年期慢性病患病率打好前期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2014年中国7~18岁儿童青少年学生血压状况的流行病学现状及其与营养状况之间的关联性,为制定儿童血压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14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中7~18岁的儿童青少年数据,依据我国儿童青少年分年龄、性别、身高百分位血压标准来评价血压状况,包括儿童血压偏高前期、血压偏高、单纯性收缩压偏高、单纯性舒张压偏高和混合性血压偏高。按照国际儿童青少年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标准评价儿童青少年营养状况,包括消瘦(重度消瘦和轻度消瘦)、正常BMI、超重和肥胖(重度肥胖和轻度肥胖)。利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血压偏高与营养状况之间的关联性,并计算人群归因危险度评估超重肥胖控制对于预防儿童血压偏高的公共卫生学意义。结果:2014年中国7~18岁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和血压偏高前期的检出率分别为14.9%和 9.2%,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者中收缩压偏高、舒张压偏高和混合性血压偏高检出率分别为3.1%、8.8%和3.0%。血压偏高状况整体呈现为男生高于女生,乡村高于城市,随年龄逐渐增高,随地区(东部、中部和西部)逐渐降低,随BMI 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重度肥胖组的血压偏高检出率最高,男女生分别为 44.2%和38.8%,分别是正常组(15.8%和10.6%)的2.8倍和3.7倍。血压偏高与消瘦(重度消瘦和轻度消瘦)呈负相关,与超重肥胖呈正相关。血压偏高归因于超重肥胖的危险度为16.2%,控制超重肥胖后,血压偏高的期望检出率为12.5%,且对单纯性收缩压偏高和混合性血压偏高影响较大,归因危险度分别为28.7%和35.1%。结论:我国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检出率较高,且以单纯性舒张压偏高为主。超重肥胖可显著增加血压偏高的风险,尤其是对单纯性收缩压偏高和混合性血压偏高影响较大,通过控制超重肥胖可显著降低全国儿童高血压的发生风险,从而对预防成年期慢性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林小梅  许贤照  李惠萍  杨天煌 《海南医学》2013,24(24):3729-3730
目的了解泉州地区7~18岁儿童青少年的超重肥胖情况,为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泉州地区2 060名7~18岁的儿童青少年,根据"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值分类标准"筛选出超重和肥胖。结果泉州市7~18岁儿童青少年的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11.6%和6.7%。其中男生的总超重、肥胖检出率均高于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3.272和9.785,均P〈0.01)。结论泉州地区儿童青少年的超重肥胖日益增多,对儿童的青少年超重肥胖预防和干预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乌鲁木齐市学龄期儿童单纯性肥胖发生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乌鲁木齐市学龄期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状况,为预防和减少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分层整群抽样法,随机抽取乌鲁木齐市不同行政区的4所小学为调查的研究现场。收集4所小学所有5~12岁小学生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等基本信息,采用中国肥胖问题工作小组2003年推出的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选BMI分类标准计算儿童肥胖的检出率,对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状况进行分析。结果本次共筛查学龄儿童1572名,筛查出肥胖儿童63名,检出率为4.0%。其中男生检出率为5.5%,女生检出率为2.6%,男生高于女生,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与维吾尔族儿童肥胖检出率均是男生高于女生,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筛查对象中维吾尔族儿童472名,检出率为3.4%,汉族儿童1100名,检出率为4.3%,汉族儿童检出率高于维吾尔族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鲁木齐市学龄期儿童的单纯性肥胖发生率与儿童的年龄及性别、民族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学龄儿童身高、体重及超重、肥胖和矮小的患病情况。方法:抽取了天津市城区5 374名学龄儿童,收集身高、体重及计算体重指数;以2005年九省市儿童体格发育调查数据的标准,计算超重、肥胖、矮小的检出率,并分析其特点。结果:(1)男生和女生平均身高相同,男生体重均高于同年龄组女生。(2)6.5~8.5岁组、9.5~10.5岁组、11.5~12岁组男生身高高于全国水平。6.5~9.5岁组、10.5~11.5岁组女生身高高于全国水平。男生和女生体重均高于全国水平。(3)超重的总检出率为12.11%,肥胖的总检出率为17.66%,其中男生分别为11.91%和19.67%,女生分别为12.30%和15.49%;男生肥胖的检出率高于女生。(4)矮小的总检出率为1.99%,男生矮小的检出率为1.96%,女生矮小的检出率为2.02%。结论:肥胖发病率增长速度较快,该调查中超过1/4的儿童超重和肥胖;矮小发病率处于国内中等水平。儿童肥胖已成为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应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成都市龙泉驿区7~15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情况以及肉类、脂肪和脂肪酸摄入现状,并初步探讨两者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选取成都市龙泉驿区1 811名7~15岁儿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现场测量分别收集膳食和体格数据并计算体质量指数(BMI)、BMI标准差评分(BMI SDS)、腰围/身高比值(WHtR)、超重率和肥胖率,通过秩和检验和卡方检验比较正常体质量、超重肥胖儿童肉类、脂肪、脂肪酸摄入情况的差异以及不同年龄段儿童肉类、脂肪、脂肪酸低、中、高摄入量组间超重率、肥胖率、BMI SDS及WHtR的差异。结果 成都市龙泉驿区7~15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为10.34%,肥胖率为6.59%。男生超重率(12.05%)与超重肥胖合并率(18.97%)均高于女生(8.55%,14.80%)( P<0.05)。总肉类、红肉、白肉及脂肪供能比摄入情况均为女生高于男生,总肉类、红肉、白肉、饱和脂肪酸及单不饱和脂肪酸摄入量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P<0.05)。女生中,超重肥胖组平均每日脂肪供能比、饱和脂肪酸及单不饱和脂肪酸摄入量高于体质量正常组;BMI SDS与WHtR均随脂肪供能比增加而升高,BMI SDS在平均每日单不饱和脂肪酸高摄入量组中最高( P<0.05)。结论 红肉、脂肪供能比、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摄入量可能与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相关,性别差异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长治市小学生生长发育及营养状况,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长治市30所小学在校学生进行身高、体重等指标的测定,并采用〈中国学生7~22岁身高标准体重值〉和〈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分类标准〉进行营养状况判定和评价.结果 该市小学生身高、体重指标随年龄增加而增长,符合生长发育规律.小学生低体重检出率为1.0%,女生显著高于男生(P〈0.01).而超重和肥胖率为15.4%和14.8%,男女生超重发生率无差别,但肥胖率男生均高于女生(P〈0.01).结论 长治市小学生生长发育符合一般规律,但存在不同程度营养缺乏和超重、肥胖问题,亟需定期检查并采取有效措施来改善其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学新生血压与营养状况的关系。方法:2013级18~19岁入学新生1603人,男生751人,女生852人。血压测量时用水银柱血压计,由固定医生取坐位测定右侧肱动脉血压,连续三次,取相差不足4 mmHg 的两次均值。营养状况根据体质指数(BMI)判定:BMI<18.5为体重过轻,BMI在18.5~24之间为正常,BMI在24~28之间为超重,BMI≥28为肥胖。结果:男生和女生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平均水平均为肥胖>超重>体重正常>体重偏轻,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结论:血压和体质指数有关,随体质指数增大,收缩压和舒张压有明显增高趋势。  相似文献   

13.
郭建萍 《实用医技》2007,14(36):5010-5011
目的:了解太原市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为进一步预防和控制营养不良和肥胖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年部分学生的健康监测数据进行疋。检验,营养状况评价采用“1995年全国学生7岁~22岁身高标准体重”的标准。结果:太原市中小学生营养不良率为12.51%,高中生〉初中生〉小学生,女生〉男生,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重肥胖率为33.46%,初中生〉小孛生〉高中生,男生〉女生,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强营养知识的宣传教育,采取综合干预措施,降低学生营养不良与超重肥胖的发病率,提高学生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江阴市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现状及特点,为预防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3-2017年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每年按照高中、初中、小学学生性别比例抽取的30%的学生依据《学生健康检查技术规范》(GB/T 26343-2010)进行体格检查,数据录入"江苏省学生健康信息管理系统"中,利用身高、体重计算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城乡、学年的超重、肥胖流行特征。结果江阴市儿童青少年超重检出率为13.19%,肥胖检出率为9.3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两者均为男生高于女生、农村高于城市、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超重χ~2=94.732,P0.05,肥胖χ~2=1 085.591,P0.05)。2017年儿童青少年超重检出率较2013年提高了1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516,P0.05);肥胖检出率较2013年提高了4.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18,P0.05)。结论江阴市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检出率持续增长,7岁组肥胖检出率达12.24%,已处于国内高位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2008年吉林省青少年超重、肥胖现状和分布特点,为青少年肥胖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2008年吉林省6 505名9~18岁青少年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测量收集资料,计算体重指数(BMI),利用WGOC标准(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标准)和IOTF标准(欧洲肥胖问题工作组标准)对不同年龄段的BMI、超重率和肥胖率进行分析。结果:按WGOC标准分析,吉林省9~18岁青少年总体超重率为10.07%,肥胖率为6.90%,超重加肥胖率为18.51%;按IOTF标准分析,吉林省9~18岁青少年总体超重率为11.74%,肥胖率为4.30%,超重加肥胖率为16.05%。与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查结果(7~22岁男生超重率为8.20%,肥胖率5.07%;女生超重率4.61%,肥胖率2.6%)比较,吉林省青少年总体超重率和肥胖率明显增高。11~14岁是肥胖症的高发阶段,12岁是肥胖症发生最危险年龄。对于同年龄段,男生的肥胖率明显高于女生,按WGOC标准,9~18岁男生超重率为11.94%,肥胖率为10.05%;9~18岁女生超重率为8.50%,肥胖率为4.27%。在12岁时男生超重率为19.77%,肥胖率为20.53%;12岁女生超重率为12.84%,肥胖率为10.89%。结论:吉林省青少年肥胖状况呈上升趋势,男生肥胖状况明显重于女生,学校、家长等应该对此引起注意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肺活量体重指数是反映身体机能状况的指标之一,于2014年9~10月对北京市海淀区1 806名小学生肺活量体重指数进行计算及分析,为提高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水平提供参考。 方法 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北京海淀区1 806名小学生进行身高、体重及肺活量测量,按公式[肺活量/体重(ml/kg)]计算肺活量体重指数,采用t检验比较不同年龄组别,男、女生肺活量、肺活量体重指数,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年龄组别,男、女生肺活量体重指数不及格率及优秀率;按公式[体重/身高2(kg/m2)]计算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依据相应标准,判别轻体重、正常体重、超重与肥胖,比较不同体重组别间肺活量体重指数差异。 结果 共随机抽样1 806名小学生,其中男生923名,女生883名,总体上随着年龄增长,男、女生的肺活量绝对值均呈增长趋势,在同年龄组别中,除10岁年龄组外,男生肺活量均大于女生肺活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6、7、9岁年龄组别中,男生的肺活量体重指数大于女生肺活量体重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8、10、11岁年龄组别中,男、女生间的肺活量体重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生的不及格比率要高于男生(8.4% vs.5.1%,P<0.05),而男、女生的优秀检出率比较(11.5% vs.1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活量体重指数与BMI指数呈负相关,随BMI指数的增大肺活量指数显著降低。 结论 轻体重组和正体重组身体机能优于超重和肥胖组,提示超重及肥胖一定程度影响了体质健康发展,肺活量体重指数呈现随体重增长而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凌海市小学生超重与肥胖状况及影响,为该市小学生原发性肥胖的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随机抽取凌海市2006和2007年6所小学全部4-6年级学生健康体检资料,综合分析,计算体重指数(BMI)和肺活量指数,应用BMI法筛查超重和肥胖小学生。结果:2006年超重检出率为9.1%,男女检出率分别为11.3%、6.8%;肥胖检出率为8.7%,男女检出率分别为12.3%、4.8%。2007年超重检出率为8.7%,男女检出率分别为11.1%、6.0%;肥胖检出率为9.6%,男女检出率分别为12.8%、6.0%。男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高于女生。城市超重和肥胖检出率高于农村。超重、肥胖小学生的肺活量高于正常体重小学生,而肺活量指数明显低于正常体重小学生。结论:凌海市男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的增长趋势较为突出;早期预防和控制小学生肥胖有助于心肺功能的发育。  相似文献   

18.
李彩平 《当代医学》2014,(22):21-22
目的探讨超重儿童血清瘦素与BMI指数(体质量指数)的相关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参与调研的超重儿童资料,通过放射免疫分析的方法对血清瘦素进行测定并分析与BMI指数的相关性。结果超重儿童其血清瘦素与BMI指数正相关(r〉0);年龄范围为7~11岁的超重儿童体内血清瘦素逐年增大,而在11~15岁时逐渐降低;相同的BMI指数条件下,超重女孩的血清瘦素水平明显高于超重男孩(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超重男孩的血清瘦素水平与BMI密切相关(r=0.20,P〈0.05),而超重女孩的血清瘦素水平与年龄因素密切相关(r=0.42,P〈0.05)。结论影响超重男孩与超重女孩血清瘦素水平的因素并不相同,随着青春期的发育,超重儿童的血清瘦素先升后降,这可能是影响超重儿童青春期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吕怡  吕吉元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3):105-106
目的探讨太原市12~18岁青少年体质量指数(或体重指数BMI)与血压的关系。方法测量太原市5所中学16357名12~18岁青少年的身高、体重和血压,按照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WGOC)推荐的中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分类标准建议,分为体重正常组、超重组和肥胖组,分析BMI与血压的关系。结果 (1)在控制年龄、性别的影响后,12~18岁青少年的BMI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存在相关性,其偏相关系数分别为r1=0.358(P0.01)r,2=0.280(P0.01);(2)肥胖组的SBP值最高,超重组次之,而正常体重组最低,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66,F2=6.57,P0.01);三组间DBP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60,F2=8.75,P0.01);(3)正常体重、超重、肥胖组间高血压患病率(χ12=1099.73,χ22=830.22,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正常体重组相比,超重、肥胖组患高血压的相对危险度(RR)分别为2.96和5.27。超重组和肥胖组的高血压患病率分别高达17.93%和31.93%。结论太原市12~18岁青少年的BMI与血压独立存在正相关,超重和肥胖的中学生患高血压的危险性增加。  相似文献   

20.
健康体检人群体质指数与血压、血糖、血脂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辉  刘颖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8,30(6):551-553+556
[目的]探讨健康体检人群体质指数及其与血压、血糖、血脂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健康体检者1198例体质指数(BMI)情况分析,探讨超重肥胖与血压、血糖、血脂的关系。[结果]随年龄增加,BMI、超重及肥胖检出率有增高趋势,50—70岁人群超重率最高,〉50岁人群肥胖率最高。随BMI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减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逐步增高;高血压、高血糖及高血脂检出率亦增高。在肥胖男性高血糖检出率高于女性。〉70岁肥胖人群高血压、高血糖检出率最高,分别为88.46%和82.69%,〈40岁肥胖人群高血脂检出率最高为49.18%。[结论]健康体检人群超重、肥胖率较高,控制体重对高血压、高血糖及高血脂等慢性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