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采用逆转录PCR结合荧光探针对体外RNA扩增和检测技术即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方法测定脑脊液中柯萨奇病毒(CBV)的数量,诊断柯萨奇病毒性脑炎。方法:采用CBV FQ-PCR诊断试剂盒,以一种完全闭管式的PCR和荧光探针杂交技术相结合所产生的实时检测定量PCR法,检测了113例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脑炎患儿的脑脊液标本。结果:46例脑脊液FQ-PCR CBV阳性患者中,CBV拷贝数与临床病情轻重呈正相关,在病程早期CBV阳性率较高。结论:FQ-PCR法可用于柯萨奇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诊断,对指导治疗和疗效观察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采用ELISA法检测53例临床拟诊为病毒性脑炎患儿的柯萨奇病毒B组(CBV)特异性抗体IgM,结果阳性17例,阳性率32.1%,显著高于正常儿童组(6.7%),提示苏州地区部分病毒性脑炎患儿病原可能与CBV有关。  相似文献   

3.
病毒性脑炎患儿内环境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病毒性脑炎患儿血糖变化和血气、电解质紊乱的临床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68例病毒性脑炎患儿按病情轻重分为轻症组与重症组,检测其血糖、血气分析和血清电解质水平,并对两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病毒性脑炎患儿高血糖、低钙血症、低钠血症、代谢性酸中毒的发生率分别为33.82%、44.12%、32.35%、33.82%,其中重症组血糖显著高于轻症组 (P<0.05),血钙、血钠、血PH值、剩余碱(BE)及碳酸氢根(HCO3-)均较轻症组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 病毒性脑炎患儿存在内环境紊乱;血糖升高、血清钙和钠降低、代谢性酸中毒与病毒性脑炎病情关系密切,可作为反映病毒性脑炎病情轻重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脑电图在小儿病毒性脑炎康复中的监测作用。方法对6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脑电图异常的54例进行跟踪观察并予回顾性分析。结果首次检查正常6例(10.0%),异常54例(90.0%)。病毒性脑炎患儿脑电图多以弥漫性θ、δ波为主,本组弥漫性异常48例,占异常的88.9%。低波幅8波的重度异常及局限性、阵发性异常其后遗症及继发性癫痫多见。结论脑电图对病毒性脑炎虽无显著特异性,但有较好的敏感性,特别是对病毒性脑炎后的继发性癫痫在临床发作前可捕捉到癫痫波,脑电图对病毒性脑炎早期的作用众所周知,而脑电图对病毒性脑炎康复中的脑功能恢复的判断、治疗效果、疾病复发、后遗症的产生等监测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快速诊断柯萨奇B族病毒脑炎,以便早期治疗。方法:ELISA法检测病毒性脑炎脑脊液(CSF)中特异性柯萨奇B族病毒IGM抗体。结果:105例病毒性脑炎患儿,32例阳性,占30.5%。结论:检测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中柯萨奇B族病毒特异性IgM抗体,可以快速确定病原,方法简便易行,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脑电图在儿童病毒性脑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北科DYD-2000型数字视频脑电图仪对62例病毒性脑炎患儿进行EEG检查。结果:对62例患儿脑电图中有51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正常11例(占13.8%);异常51例(占82.26%)。结论:脑电图检查简便易行,对儿童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诊断、判断病情、疗效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55例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及脑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在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55例病毒性脑炎患儿EEG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EEG正常4例,异常51例(92.7%)。其中轻度异常23例(41.8%),中度20例(36.4%),重度8例(14.5%)。结论:EEG检查能较早、较敏感地反映脑功能改变,对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诊断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可作为常规检查应用于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诊断中。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病毒性脑炎、脑膜炎病原,评价其早期诊断方法。方法:采用微量细胞培养法,PCR法、ELISA间接法对86例脑炎、脑膜炎的患儿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1)86例患儿中36例用微量细胞培养法分离到了病毒,阳性率41.86%,其中肠道病毒18例、腺病毒8例、呼吸道合胞病毒7例,阳性率分别为29.30%、9.30%、8.14%:(2)86例患儿脑脊液中检出特异性HSV1 DNA23例,Adv-DNA15例,CVB-DNV32例,阳性率分别为26.74%、17.14%和37.21%;(3)用ELISA间接法测定了病人血清及脑脊液中特异性单纯疱疹病毒1(HSV1)-IgM、腺病毒(Adv)-IgM、柯萨奇病毒(CVB)-IgM。血清中阳性数HSV11,Adv10例,CBV25例,阳性率分别为12.79%,11.63%。29.06%。脑脊液中HSV1 8例,Adv9例,CVB15例(其中CVB2 8例,CVB3 10例),阳性率分别为9.30%,10.47%、17.44%。结论:(1)PCR技术阳性率高于传统病毒分离培养法;(2)血清及脑脊液中特异性抗体水平检测可用于早期诊断,(3)本地区病毒性脑炎,脑膜炎的病原以肠道病毒为首位,腺病毒次之,单纯疱疹病毒居第三位。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探讨高压氧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疗效。方法:将52例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成二组,对照组29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23例采用高压氧+常规治疗,结果表明治疗组有效率(87%)高于对照组(62%),后遗症发生率(8.7%)低于对照组(17.2%),证明高压氧治疗是有效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方法,可以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病毒性脑炎血清电解质浓度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脑炎患者急性期血清钠、钾、氯、钙浓度变化及其与病情的关系。方法对该院1992年1月-1998年7月收治的病毒性脑炎患儿127例,于急诊入院后24h内测定血清钠、钾、氯、钙的浓度。结果入院24h内发生低钠血症47倒(37.0%),高钠血症3例(2.4%),低氯血症35例(27.6%),低钙血症12例(9.5%),高钙血症5例(3.9%),低钾血症19例(5.0%),高钾血症14例(11.0%),死亡3例,病毒性脑炎发生低钠血症的频率重症者明显高于轻症者,头颅CF或MRI提示脑损害较无提示脑损害的发生电解质紊乱的频率高。结论病毒性脑炎伴随的电解质异常不完全是治疗中的并发症,也可能与病毒性脑炎自身的病理生理有关,发生电解质紊乱的频率与病情轻重、脑损害有关,1周内出现的高钠血症预示病情濒危。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儿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E)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USA)方法,对27例病毒性脑炎患儿的脑脊液进行HSV—DNA和特异性IgM抗体检测。结果:脑脊液检查HSV—DNA阳性或HSV—IgM阳性者诊断为单纯疱疹病毒脑炎12例,占44%。对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患儿予以静脉滴注阿昔洛韦,连续用药1周,结果治愈7例,好转3例,自动出院及死亡各1例。结论:PCR技术与特异性IgM抗体检测两种方法相结合有助于提供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早期诊断的实验室依据,而阿昔洛韦的使用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在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中,病毒性脑炎的发病率较高。引起病毒性脑炎的病毒包括单纯疱疹病毒(HSV)、柯萨奇病毒(CBV)、EB病毒、腮腺炎病毒、呼吸道病毒等。目前各种病毒治疗虽有一定效果,但仍不够理想。我科近年来应用更昔洛韦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快速诊断柯萨奇B族病毒脑炎,以便早期治疗。方法:ELISA法检测病毒性脑炎脑脊液(CSF)中特异性柯萨奇B族病毒IgM抗体。结果:105例病毒性脑炎患儿,32例阳性,占30.5%。结论:检测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中柯萨奇B族病毒特异性IgM抗体,可以快速确定病原,方法简便易行,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苏娜 《中国热带医学》2007,7(10):1831-1831
目的观察高压氧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疗效。方法分高压氧(HBO)组62例,对照组49例,两组患儿进行分析。结果HBO组有效率为91.9%,对照组有效率73.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19,P〈O.05)。结论高压氧综合治疗病毒性脑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脊液细胞学(CSFC)检查对儿童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3例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脑电图、头颅CT、脑脊液常规生化和CSFC检查,并对该组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123例病毒性脑炎患儿早期症状主要表现为精神差102例(82.9%)、发热80例(65.0%)、头痛79例(64.2%)、呕吐78例(63.4%)、抽搐29例(23.6%)等。脑电图检查异常率为75.6%(93/123),头颅CT检查异常率为21.5%(17/79),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查异常率为45.5%(56/123),而CSFC检查异常率可达91.1%(112/123),其中以淋巴细胞异常为主(91.1%,102/112)。CSFC和CSF常规生化、脑电图检出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毒性脑炎早期临床表现多样,在发病早期CSFC检查阳性率较高,对儿童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唐小丽  朱敏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6):667-667,672
目的:探讨常规脑电图在小儿病毒性脑炎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对我院38例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脑炎的患儿进行脑电图检查和临床分析,进行跟踪观察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电图首次检查正常3例(7.9%),异常35例(92.1%)。病毒性脑炎脑电图多以弥漫性0、8波为主,本组弥漫性异常29例(占异常的82.9%),预后较好。以低波幅8、8波为主的重度异常和局限性阵发性异常者6例(占异常的17.1%),多见于后遗症和继发性癫痫。结论:脑电图对病毒性脑炎的诊断虽无明显特异性,但有较好的敏感性。脑电图对小儿病毒性脑炎预后判断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康复护理在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60例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康复护理)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各30例。观察2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复护理在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护理中效果良好,能缓解患儿症状,更利于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儿童病毒性脑炎的疗效。方法 58例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醒脑静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醒脑静注射液,每次0.2ml/kg,静滴,每日2次;对照组(28例),仅予常规治疗。两组均以7—10d为1个疗程。结果 醒脑静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3.3%和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体温下降、抽搐停止、意识恢复、肢瘫恢复及锥体束征消失所需时间,醒脑静组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醒脑静注射液对儿童病毒性脑炎疗效好,且安全。  相似文献   

19.
脑脊液β2-微球蛋白对儿童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自2001年9月-2005年9月测定57例急性期病毒性脑炎患儿和31例恢复期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β2-微球蛋白(β2-MG)质量浓度,以探讨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儿童急性病毒性脑炎发病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对62例临床确诊为急性病毒性脑炎患者(重症17例,轻症45例)的血清及脑脊液中TNF-α进行检测。结果 急性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清、脑脊液中TNF-α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重症组患儿明显高于轻症组。结论 病毒性脑炎的发病及病情的轻重与TNF-α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