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6年收集到的137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给药途径、涉及药物种类以及临床具体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91.97%(126例);抗感染药引起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75.91% (104例);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常见,占总例数的71.53%(98例)。结论:应重视ADR的报告与监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药物治疗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2010年上报的167例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药品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品种类、ADR累及的器官和临床表现、ADR的转归与评价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67例ADR报告中,7例为皮试阳性,有效报告160例,其中男84例,女76例,平均年龄为54.37岁;ADR涉及药品12类73种;静脉给药144例(占90%),口服给药11例(占6.87%),皮下注射给药5例(占3.13%);导致ADR发生前3位的药品中,抗感染药物83例(占51.87%),中药制剂40例(占25%),消化系统用药9例(占5.6%)。ADR的表现中,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要症状;ADR多为一般性的(占97.5%),严重的4例(占2.5%),并且转归良好,无死亡病例。结论2010年我院ADR发生的年龄和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抗感染药物、中药制剂及静脉给药途径是发生ADR的主要易感因素,提示我们应加强对其使用的监督管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14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07年10月收集的147例ADR报告从年龄分布、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累及器官或系统和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47例ADR报告中,药物以抗茵药物居多(占52.38%)。≥60岁的老年患者居高(占46.94%)。静脉给药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方式(占55.10%)。ADR的主要临床表现以皮肤损害为主(占51.02%)。结论:合理用药,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38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分析医院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为临床提供合理用药信息。方法:对本市某医院呈报的2006年度381例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分析评价。结果:ADR的发生与性别、年龄、剂型及给药途径、用药品种密切相关。所累及的器官系统以皮肤及附件最常见。其次为胃肠道反应。较严重的为过敏性休克;引起ADR的品种以抗茼药为主,其次为中药制剂,剂型以注射剂为主,多由静脉滴注引起。结论:应重视ADR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该院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发生规律和特点。方法对184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4例ADR中,由抗微生物药物引起的ADR居首位137例(64.0%);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为常见183例(52.7%);严重的ADR16例(8.7%);由静脉滴注给药引起ADR最多[167例(78.0%)]。结论 ADR监测工作仍需努力改进,报告的例数和质量有待提高;加强合理用药以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不断提高用药安全和ADR监测技术。  相似文献   

6.
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但目前我国对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工作要求“可疑即报”,准确地说,是在对“药源性疾病”进行报告。虽然和ADR的概念有出入,但能从上报的不良反应报告分析中,发现临床用药未注意的细节及误区,从而提高临床合理用药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江苏省肿瘤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8年6月—2011年6月收集的137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品种类、涉及器官和(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37例ADR涉及55种药品,其中抗感染药所致ADR居首位(44例,占32.12%),其次是抗肿瘤药(33例,占24.09%);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108例,占78.83%);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49例,占25.65%)。结论:应加强ADR报告和监测工作,合理使用药物,避免ADR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江西省肿瘤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原因、特点及规律。方法对2010年1月-2011年7月上报的87例ADR报告进行分析,统计患者年龄、性别、引起ADR的药品、给药途径、ADR临床表现等资料。结果87例ADR报告中.涉及药品39种,其中抗菌药物6种,抗肿瘤药物7种,中药制剂8种;静脉给药是引起ADR的主要途径,占97.7%:ADR的临床表现以药物热、皮肤过敏为主。结论临床合理应用抗感染药物及中药制剂,加强ADR监测及上报工作.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和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依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对医院133例ADR报表进行分析。结果涉及ADR药物82种,抗感染药物居首位(30.08%),其次为中成药(16.54%);静脉给药是引发ADR的主要途径,占比66.17%;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36.84%)为主,其次是消化系统损害(22.50%)。结论临床应注意合理用药,以避免或减少ADR发生。  相似文献   

10.
2012年梧州市人民医院17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13年收集并上报的17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6例ADR中,40~60岁患者较多,占总例数的41.48%(73例);给药方式以静脉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82.25%(143例);药物类别以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37.50%(66例);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伤最常见,占总例数的28.98%(51例)。结论:应进一步重视和加强ADR监测工作,减少静脉用药,避免或减少ADR重复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西充县人民医院2012-2017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为进一步加强该院ADR监测水平和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西充县人民医院2012-2017年ADR报告进行整理汇总,对患者性别组成、年龄分布、给药途径,ADR类型以及药品种类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2017年ADR报告例数逐年上升,共纳入843例ADR报告进行分析,其中男性占50.42%,女性占49.58%;老年患者ADR发生率占比最高;抗感染药物类、消化系统类药物、心血管系统类药物以及电解质和营养药ADR发生率较高,但抗感染药物ADR发生风险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结论 近6年来西充县人民医院ADR报告质量逐年提升,但仍需持续提高药品管理水平,规范医疗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减少患者用药的不适感和安全风险,以期促进该院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上升到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2.
13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我院139例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基本情况及其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8~2009年收集的139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抗菌药引发ADR最多(87.05%);静脉给药引起ADR最常见(89.92%);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40.29%)、其次是胃肠道反应(17.27%)、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11.51%)等。结论:增强医务人员的ADR报告与监测意识,进一步做好用药监测。以预防和减少ADR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3.
我院16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分析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医院2003-2007年上报的167例ADR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167例ADR中,涉及药物51种,其中抗感染药物占56.87%,静脉滴注占65.87%(110例),静脉推注占8.38%(14例);ADR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占总例数的49.10%(82例),其中较为严重的有16例,占9.58%。结论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应高度重视ADR的监测工作,尽量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26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引发ADR的相关因素。方法:对医院2005年7月-2006年12月收集的268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涉及ADR的药物有116个品种,其中抗感染药物居首位,其次为中药制剂,静脉用药发生率最高,占总例数的55.6%。结论:上报的ADR例数与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等多种因素相关,应谨慎用药,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某三甲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某三甲医院2009年7月~2011年6月收集到的615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60岁人群发生ADR的比例最高,有160例(26.02%);静脉滴注引起的ADR有516例(83.90%);ADR主要累及的器官为皮肤及其附件,有285例(43.91%);严重ADR 23例,其中以发生过敏性休克为主,有13例;引起ADR的药品有16类171种,抗菌药居首位,有346例(44.88%),抗菌药中以喹诺酮类药物居首位,有81例(23.41%)。结论:加强合理用药教育和对ADR的监测,可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11年141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涉及ADR的药品11大类84种,其中以抗微生物药为主,其次是抗肿瘤药物;严重及新的ADR分别是35例、11例;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结论:重视新的及严重的ADR监测,充分发挥护士在ADR报告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南平第一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信息。方法:采用Excel电子表格分类,对我院2013年1—12月收集并上报的18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发生不良反应患者年龄以41~50岁、51~60岁、61~70岁年龄组人群为多,女性多于男性;引起不良反应发生的药物以抗肿瘤药最多,其次为抗微生物药;注射给药途径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比例远高于其他给药途径。结论:应重视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以减少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合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发生特点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上报于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188例ADR报告中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88例药品ADR报告中61岁以上患者所占比例最大(35.64%),男:女比例为0.79∶l。涉及的药品中,抗微生物药、中药制剂、循环系统药、维生素及营养制剂所占比例较高;ADR表现中,皮肤及附件损害最高(占42.55%)、其次为消化系统反应、循环系统反应、神经系统反应;静脉给药引发ADR的比例最高、其次为口服给药;新的、严重的ADR共计28例,占ADR总数的14.89%;我院ADR报告率偏低,存在漏报现象;新的、严重的ADR报告数较少;8例严重ADR中存在明显不合理用药。结论:加大ADR监测和报告力度,做好ADR知识宣传,加强对特殊人群、静脉给药方式及重点品种的用药监管与监测,加强对国家《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学习,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减少ADR的发生,尤其是严重ADR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本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临床表现,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本院2006年~2007年收集的59份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生素引起ADR的比例最高,其次为中药注射剂和循环系统类药物;临床ADR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为多见。结论:临床应加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重视中药注射剂的安全用药监测。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