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在通过各种合理的研究和调查后,可以本医院的关于"手足口病患者"的各种服药情况有一定的了解,让更多的患者得到有效的、及时的治疗,不再让他们有患病的痛苦。方法:在2013年6月至2013年12月,我院对此类病人进行了调查,我们采用了"随机抽取"的方式选出了60位病人的资料,对其进行精心的研究与分析。结果:我们得到了答案,在治疗我院的儿科病时,我们采用的是巴韦林,并且加上一些中西医之间的配合。那么,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治疗之后,病者已经全部康复了。但是,不容乐观的是,在用药方面,其使用了较多的抗菌药物,其百分率高达93.0%之多。结论:在用药方面,必须加强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管理,熟读药物说明书,切记不可出现滥用药物的情况,我们的宗旨是要全力地保护病人的健康。  相似文献   

3.
目的:在通过各种合理的研究和调查后,可以本医院的关于"手足口病患者"的各种服药情况有一定的了解,让更多的患者得到有效的、及时的治疗,不再让他们有患病的痛苦。方法:在2013年6月至2013年12月,我院对此类病人进行了调查,我们采用了"随机抽取"的方式选出了60位病人的资料,对其进行精心的研究与分析。结果:我们得到了答案,在治疗我院的儿科病时,我们采用的是巴韦林,并且加上一些中西医之间的配合。那么,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治疗之后,病者已经全部康复了。但是,不容乐观的是,在用药方面,其使用了较多的抗菌药物,其百分率高达93.0%之多。结论:在用药方面,必须加强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管理,熟读药物说明书,切记不可出现滥用药物的情况,我们的宗旨是要全力地保护病人的健康。  相似文献   

4.
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发生的例数近年来越来越多,尤其在儿童这一特殊群体上发生ADR,其影响和危害会更加严重[1,2]。为促进儿科医师更加合理用药,本研究对我院儿科发生ADR的患儿所表现的特点和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为儿科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我院100例儿科用药不良反应分析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建华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2):3987-3987
目的了解我院儿科用药的不良反应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6年收集的100例儿科用药不良反应报告分析以用药途径、药物品种、不良反应等类型进行分析。结果以静脉方式给药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占72%,抗生素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占87%,引起皮肤的不良反应最多,占70%。结论重视合理用药,避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儿科用药产生影响因素的分析,从而完善儿科用药的合理性。方法汇总二零一零年一月至十二月的病例和儿科处方,对药物不同的选择和剂型,以及剂量,不同的用药方式对儿科用药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在对儿科用药过程中,儿童专用药物相对较少,过多使用抗生素,统一用药指南不够完善,各种参考书存在不同的标准,用药方法不同,会造不同的治疗效果。结论很多因素会对儿科用药产生影响,医疗机构、制药企业、、国家应共同建立较合理完善的用药控制体系,是儿科用药向合理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了解我院儿科药物的应用状况,分析临床用药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导致不良反应产生的相关因素,探讨保证临床用药合理性的对策,确保本院儿科临床用药合理性。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的研究方法,随机抽查本院自2010年5月-2011年6月间儿科住院病例60例,对临床病历资料进行统计并分类,对其中产生用药不良反应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资料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16例患儿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占总病例的26.7%,药品不良反应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及附件损害(68.8%),静脉给药的比例最高,静脉给药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高达63.3%。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为用药剂量过大、使用儿童慎用或禁用药物以及药物的配伍使用不合理。结论: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药物剂量使用过大、药物的配伍不合理以及不同给药途径均是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因此,应重视儿科临床合理用药,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儿科临床中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ADR)及儿科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选取我院儿科2016年上报的368例儿童药物不良反应资料,对其开展回顾性统计与分析.结果:所选取的368例ADR当中,最易引发ADR的是静脉滴注,由抗菌药所致ADR所占比重为53.53%;中药所致不良反应为23.37%.皮肤损伤为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所占比例为.结论:需强化ADR监测,规避ADR发生,促进儿科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临床上采用阿奇霉素治疗新生儿患者的不良反应。方法:以86例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月1日期间在儿科接受治疗的新生儿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采用了阿奇霉素药物治疗,根据给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6例),分别采用口服疗法和静脉滴注疗法,对比观察两组患儿用药之后的临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儿均发生了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胃肠道反应、发热、过敏性皮疹及过敏性休克等,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发生率分别为30.0%(12/40)、32.6%(15/4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针对儿科新生儿的治疗选用阿奇霉素具有较多的不良反应,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必须慎重用药,并且加强用药观察。  相似文献   

11.
12.
13.
许金香 《吉林医学》2014,(2):327-328
目的:探讨药品不良反应60例的报告情况。方法:选择药品不良反应患者60例,对相关一般资料、用药情况与不良反应状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头晕23例,恶心呕吐14例,发热乏力10例,皮疹过敏8例,其他5例。导致不良反应的主要药物包括中药注射剂、西药注射制剂(主要是抗生素类)、中药口服制剂等。结论:药品不良反应多表现为头晕、恶心呕吐、皮疹等,主要由中药注射剂和西药抗生素制剂所引起,要积极加强预防与管理。  相似文献   

14.
车军玲 《基层医学论坛》2013,(27):3656-3657
目的探讨儿科用药的安全性。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儿科门诊病历1 500份,分别统计患儿年龄、诊断,使用抗生素的种类、百分率、联合应用情况、给药途径等。结果使用抗生素占94.6%,联合应用2种及2种以上抗生素为53.7%。结论儿科抗生素使用率较高,用药档次偏高,应依据药物代谢动力学和药效学及结合儿童不同时期生理特点,制订给药方案。  相似文献   

15.
刘玉强 《大家健康》2016,(12):34-35
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发生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60例,分析导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结果: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的发病年龄阶段为>60岁(21.7%)。不良反应发生时间46例(76.7%)发生在用药当天,31例(51.7%)发生在用药后30 min。出现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共涉及6类,其中理血剂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率最多(45.0%)。共累及6个系统,其中以皮肤附件与消化系统损害最为常见。均经停药或对症治疗后,50例(83.3%)治愈、10例(16.7%)好转,无后遗症与死亡病例。结论:为减少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应在使用过程中规范合理用药、加强预防与监测。  相似文献   

16.
儿科院内感染6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栩  宋玫 《广东医学》1997,18(3):203-204
为探讨儿科院内感染的临床发病规律、因素、主要病因,从而采取有效措施,达到降低和控制医院内感染的目的,现就我院儿科院内感染O例做如下分析。1资料与方法1.l一般资料:ed例院内感染中,男43例,女17例。年龄最小为29天,最大为6岁,其中1岁以下的有38例。1.2方法:参照全国医院感染监测网采用的统一感染诊断标准f*对符合标准的儿科院内感染to例逐一查询,2结果2.l院内感染与年龄的关系:l岁以下38例,占63.33%,l岁以上22例,占36.67%。2.2院内感染与原发病并发症的关系:有井发症者22例,占36.67%,其中贫血14例、维生素D缺乏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静脉滴注用药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以保证用药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静脉滴注用药ADR共8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静脉滴注用药ADR在临床表现方面常以皮肤过敏反应、免疫系统损害最为多见;抗菌药物、中药静脉注射剂是引起静脉滴注ADR发生的主要因素;经统计,开始用药10~20min时静脉滴注ADR发生率较高,为28.24%,其次为≤10min时静脉滴注ADR发生率为24.71%,30min~1h静脉滴注ADR发生率为23.53%。结论:加强静脉滴注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监测,可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老年人用药不良反应16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的(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发生规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本文对我院2000~2003年填报的所有ADR报告进行分析,发现60岁以上老年患者用药ADR发生率为15.4%,老年人用药物治疗发生并发症的危险是一般成年人的2.5倍。现将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
360例儿科药物不良反应综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国内4种儿科杂志360例个例报道性药物不良反应的综合分析,发现儿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某些特征。表现在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者多;误服过量中毒病例多;过敏性休克和肝肾功能衰竭是药物致死的重要原因;药物通过皮肤粘膜吸收可引起严重毒性反应;妇女孕期哺乳期用药对胎儿或婴儿可造成危害等。期望医务工作者能认识到儿科病人药物不良反应的严重性和特殊性,掌握儿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尽量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