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观察涉及髋臼顶的髋臼后壁骨折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2017年髋臼后壁及髋臼顶骨折的36例患者,观察采用Kocher-Langenbeck入路切开复位重建钛板内固定治疗疗效。结果骨折复位按照Matta标准评价:解剖复位24例,复位满意10例,复位欠佳2例,随访时间6~20个月,平均12个月,所有骨折均固定愈合,内固定无松动,骨折移位2例,髋臼顶再骨折1例,评定关节功能参照Epstein标准,关节功能优22例,良8例,一般4例,差2例,结论涉及髋臼顶的髋臼后壁骨折不仅需要解剖复位,还需要对髋臼顶进行坚强的固定。  相似文献   

2.
Cao L  Bao G  Zhang C  Liu X  Niu Y  Xu S  Su J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1,25(12):1422-1425
目的探讨应用髋臼镍钛记忆合金三维内固定系统(acetabular tridimensional memory alloy-fixationsystem,ATMFS)结合自体髂骨解剖重建髋臼后壁骨折合并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2年1月-2009年2月,收治17例陈旧性髋臼后壁骨折合并骨缺损患者。男11例,女6例;年龄20~60岁,平均41.7岁。骨折至该次入院时间为14~180 d,平均63 d。髋臼关节面移位均≥3 mm。骨缺损按照美国骨科医师协会(AAOS)髋臼骨折缺损分型标准:Ⅰ型4例,Ⅱ型6例,Ⅲ型5例,Ⅳ型2例。手术去除残留的髋臼后壁骨折块和增生软组织,复位股骨头后取自体游离髂骨植于后壁缺损处,ATMFS固定重建髋臼后壁,加用人工韧带重建髋关节囊韧带,防止股骨头再脱位。结果术后3 d骨折复位按照Matta影像评定标准:优8例,良6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2.3%。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坐骨神经损伤发生。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年,平均3.9年。术后2~6个月骨折均愈合,平均3.6个月。术后1例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例发生髋臼周围异位骨化。术后1年,患者髋关节功能按照Merle d’Aubigné-Postel的评分系统评价:获优9例,良6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88.2%。结论 ATMFS结合自体髂骨游离移植,利用人工韧带重建髋关节囊韧带,是治疗髋臼后壁陈旧性骨折合并骨缺损的有效方法,它可以恢复髋关节的后方稳定,防止股骨头再脱位。  相似文献   

3.
髋臼粉碎性骨折合并压缩性缺损的治疗与对策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目的探讨治疗髋臼粉碎性骨折合并压缩性缺损的手术方法.方法1997年7月~2005年2月,收治髋臼粉碎性骨折合并压缩性缺损43例,其中陈旧性骨折25例,新鲜骨折16例,畸形(大于90 d)2例;复杂骨折与缺损34例,简单骨折与缺损9例.缺损体积3~9 cm^3,平均4.5cm^3.采用改良髋臼入路,应用髋臼三维记忆内固定系统(ATMFS)三维记忆锁定碎骨;髋臼碎骨关节面整复法;自体髂骨髋臼后壁解剖性重建法;自体骨+人工骨填塞及骨腊隔离法等术后相关措施.结果所有患者随访5~86个月,平均15.7个月.粉碎骨折关节面粉碎+填补压缩体积至头臼解剖复位31例;自体髂骨后壁“解剖性重建头臼解剖复位”12例;40例患者经过平均5.3个月患侧髋关节功能达到健侧水平,1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例异位骨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导致髋关节骨融合.结论本文介绍了治疗髋臼粉碎性骨折合并压缩性缺损的新方法与措施,有效地提高了股骨头与髋臼解剖对应率,为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析髋臼后壁骨折切开解剖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自2010年3月至2013年12月收治髋臼后壁骨折27例患者,男20例,女7例;年龄23~56岁,平均40.3岁。伴关节内游离骨块6例,关节面塌陷3例,后壁粉碎性骨折13例,髋关节脱位19例,合并坐骨神经损伤1例,均采用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随访时间1~3年,平均1.5年。骨折全部愈合,无感染及医源性神经血管损伤。用Matta X线复位标准、Matta改良Merled'Aubigne和Postel的临床结果评估,本组解剖复位20例,满意复位7例。临床疗效:优15例,良9例,一般3例,优良率88.9%。结论髋臼后壁骨折采用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能够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前后联合入路骨盆重建钛板内固定治疗髋臼横断伴后壁骨折及股骨头后脱位的可行性与临床效果。方法对22例髋臼横断伴后壁骨折及股骨头后脱位采用Kocher-Langenbeck和髂腹股沟联合入路,应用专用骨盆髋臼复位器械行骨盆重建钛板和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骨折复位质量按照Matta标准评价:解剖复位18例,满意复位4例。术后随访12~38个月(平均25个月),采用Modified d'Aubigne and Postel功能评定标准判定:优17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95.6%。结论选择髋臼横断伴后壁骨折及股骨头后脱位中前方骨折线高且移位大者采用前后联合入路行内固定治疗,可使髋臼骨折达到最大限度的复位并获得理想的髋关节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介绍微型钉在髋臼后壁骨折中的应用.方法:2004年4月至2010年5月共手术治疗髋臼后壁粉碎性骨折23例,年龄30~55岁,平均41岁.术中采取微型钉固定骨折碎块.结果:按Matta标准,解剖复位16例,满意复位5例,不满意复位2例.结论:微型钉的应用是治疗髋臼后壁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钛网结合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髋臼后壁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钛网结合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18例髋臼后壁粉碎性骨折。结果 18例均获随访6~24个月,平均12个月。骨折复位质量根据Matta影像学评定标准评估:优14例,良3例,差1例。髋关节功能根据改良d’Aubigne-Postel标准进行评定:优14例,良2例,差2例。结论该术式可有效复位、固定每一块碎骨片,恢复髋臼关节面的平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髋臼后壁骨折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科治疗的21例髋臼后壁骨折患者,男18例,女3例;年龄21~55岁,平均41岁。均采用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结果全部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49个月平均25.4个月。根据M atta标准评估,优16例,良4例,可1例,无感染及血管损伤,异位骨化3例。结论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是治疗髋臼后壁骨折的有效方法。术前影像学检查、手术时机、解剖复位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手术治疗髋臼后壁骨折45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红卫  赵钢生 《中国骨伤》2008,21(9):674-675
目的:探讨应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髋臼后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5例经手术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的髋臼后壁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男31例,女14例;年龄19~68岁,平均37.6岁。合并髋关节脱位者41例。全部后侧Kocher-Langenbeck切口。结果:4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2~48个月,平均26个月。按Matta的X线复位标准和Matta改良的d'Aubigne临床标准评估,解剖复位38例,满意复位7例;临床结果优30例,良10例,一般5例,优良率为88.9%。本组中发生创伤性关节炎4例,股骨头坏死2例,异位骨化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无切口感染和骨不愈合。结论: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髋臼后壁骨折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骨折复位质量、伤后至手术时间、骨折粉碎程度、手术经验是影响髋臼后壁骨折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辅助髂骨翼重建髋臼后壁联合内固定治疗髋臼后壁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4—2017-12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髂骨翼重建髋臼后壁联合内固定治疗6例髋臼后壁粉碎性骨折。根据3D打印的后壁缺损骨块实物模型,在患侧选取合适长度、宽度、厚度及弧度的髂骨翼,用磨钻打磨使之与模型相符,将其弧度凹侧面向股骨头复位后选用螺钉或钢板固定。结果 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8(4~15)个月。1例合并坐骨神经损伤者3个月后功能恢复。未出现骨折不愈合、内固定失效、关节脱位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疗效按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标准评定:优2例,良3例,可1例。结论 3D打印技术辅助髂骨翼重建髋臼后壁联合内固定治疗髋臼后壁粉碎性骨折简单有效,但是其远期效果及大量应用的临床效果仍有待于观察。另外,髂骨翼重建髋臼后壁虽然恢复了部分解剖结构,形成了有效骨性关节面结构,但其软骨面修复仍是难点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微型接骨板系统治疗髋臼后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09—2012-09应用微型接骨板系统治疗髋臼后壁骨折22例,所有患者均常规行骨盆X线片、CT及三维重建检查。结果本组22例获随访3~24个月,平均16.2个月。按Matta评价标准:解剖复位17例,满意复位5例,疗效优13例,良7例,可2例,优良率达90.9%,无一例内固定失败及损伤神经。结论微型接骨板系统治疗髋臼后壁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安全性高、疗效肯定的优点,可作为髋臼后壁骨折较好的外科治疗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2.
髋臼骨折属关节内骨折,需解剖复位并有效固定,否则将严重影响髋关节功能.1998年6月-2003年6月,我院共收治髋后脱位32例,合并髋臼后壁性骨折18例,其中经手术治疗15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髋臼后壁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20例髋臼后壁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1~168个月。骨折解剖复位113例(94. 2%)、复位不良7例(5. 8%)。术后负重时间3~6个月。末次随访时,改良MDAP评分为9~18分,其中优48例,良56例,可8例,差8例,优良率86. 7%; Matta影像学等级评估:优81例,良19例,可13例,差7例,优良率83. 3%。发生创伤性关节炎13例(10. 8%)、股骨头坏死7例(5. 8%)。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髋臼后壁骨折,多数患者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髋臼双柱合并后壁骨折的临床特点和手术疗效.方法 对29例髋臼双柱合并后壁骨折采用双切口分步入路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结果 按Matta标准,解剖复位21例,满意复位5例,不满意复位3例.随访13~38个月,平均19个月,关节功能按d'Aubinge-Possel评分系统评定,优17例,良6例,可3例,差3例.结论 双切口分步入路,重建钢板固定是治疗髋臼双柱合并后壁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体式髌骨爪在髋臼后壁骨折手术治疗的方法及优势。方法总结11例髋臼后壁骨折以分体式髌骨爪固定髋臼后壁边缘骨块的手术要点和治疗效果。术后定期复查观察骨折复位情况、愈合情况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随访时间12个月以上,骨折复位根据Matta~([1])影像学评分,3例为满意复位,8例解剖复位,无不满意复位。11例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4.2个月。临床结果评定以Matta改良的D'Aubigne和Postel评分标准~([2]),优6例,良3例,中2例,临床结果评定优良率81.8%。结论分体式髌骨爪能够有效固定髋臼后壁边缘骨块,避免了螺丝钉进入关节面及钻孔时骨块劈裂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改良的双窗髂腹股沟入路治疗髋臼前部骨折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15例髋臼前部骨折患者资料,男13例,女2例;年龄18 ~53岁,平均36.8岁;骨折根据Judet&Letournel分型:前柱骨折6例,横形伴后壁骨折3例,双柱骨折6例.6例前柱骨折患者采用单纯经改良的双窗髂腹股沟入路(包括耻骨联合上切口和髂嵴切口)复位和固定,其他9例患者加行Kocher-Langenbeck入路复位并固定.记录本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采用Matta复位标准评定骨折复位质量,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erle d'Aubigné-Postel评分系统评定髋关节功能. 结果 15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5个月(9~19个月)随访.15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223.2 ±85.8)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993.3±416.6)mL.术后根据Matta复位标准评定骨折复位质量:15例患者骨折均达到解剖复位.1例患者出现股外侧皮肤感觉减退,术后1个月自行恢复.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erle d'Aubigné-Postel评分系统评定疗效:平均评分为16.9分(14~18分),其中优6例,良8例,可1例.术后无一例患者发生异位骨化、感染、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 结论 经改良的双窗髂腹股沟入路能够良好复位并固定髋臼前部骨折,具有创伤小、不显露股动静脉和股神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自制弹簧钢板在手术治疗髋臼后壁骨折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 2013年6月-2017年6月,收治髋臼后壁骨折患者38例。男27例,女11例;年龄28~68岁,平均53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8例,高处坠落伤15例,跌倒伤5例。其中,单纯后壁骨折4例,后壁骨折伴髋关节后脱位18例,后壁骨折伴后柱骨折10例,后壁骨折伴横断骨折6例。受伤至入院时间1~4 d,平均2.5 d;受伤至手术时间4~8 d,平均5 d。采用Kocher-Langenbeck入路(35例)和联合髂腹股沟入路(3例)复位骨折后,首先采用弹簧钢板压住固定后壁骨折,然后使用重建钢板压住弹簧钢板固定于后柱。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8个月。发生创伤后坐骨神经损伤5例及术中牵拉致坐骨神经损伤2例,均在术后3个月完全恢复。影像学复查示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10~16周,平均12周。随访期间无内固定物断裂和失效发生;末次随访时发生股骨头坏死2例,创伤性关节炎1例,骨化性肌炎1例。术后12个月根据Harris评分标准评价髋关节功能,获优27例,良5例,可2例,差4例。结论髋臼后壁骨折术中使用弹簧钢板固定后壁骨折块后,再使用重建钢板压住弹簧钢板固定于后柱,具有手术操作简便、固定可靠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髋臼后壁骨折脱位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至2007年12月手术治疗的18例髋臼后壁骨折的影像学与临床特征,按Judet和Letournel的髋臼骨折分类标准,本组病例属于简单类型中的髋臼后壁合并股骨头后脱位,其中多发伤s例。结果本组患者随访8~36个月.平均14.6个月。按Matta的复位标准,优11例,良3例,可2例,2例并发了髋臼周围异位骨化疗效为差,优良率88.88%。结论术前准确的影像诊断、术中解剖复位重建髋臼后壁者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髋臼后壁骨折合并股骨头后脱位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本组25例患者,伤后均急诊行手法复位.多数在伤后5~7天应用Kocher—langenback切口行手术治疗,髋臼后壁骨折复位后,应用螺丝钉或加钢板内固定,必要时植骨。结果全部患者均随诊6~36个月.根据相关资料评定:X线评定结果优19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92%。临床功能评定优13例、良8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4%。结论髋臼后壁骨折并关节脱位解剖复位及手术内固定可提高此类损伤疗效和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髋臼横形伴后壁骨折手术治疗方法、技巧及临床效果。方法本组9例髋臼横形伴后壁骨折患者,男8例,女1例,年龄21~63岁,平均32.4岁,术前常规摄髋关节前后位、髂骨斜位、闭孔斜位片,CT平扫和三维重建,并在髋臼模型上标出骨折线的走向。采用Kocher—Lan—genbeck切口显露后柱及后壁,先复位横形骨折部份,用螺丝钉和钢丝固定,再复位后壁骨折块,用重建钢板固定。术后功能锻炼。结果本组9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48个月,平均25月。按Matta标准,在3个Judt位x线上骨折解剖复位者7例,满意复位者2例,不满意复位者0例。术后疗效评价按美国矫形外科学会制定的标准,本组优5例,良3例,可1例。结论采用螺丝钉纲丝维持和稳定已复位的横形骨折块位置,以便用重建钢板固定,手术操作简便,疗效满意。术前好的影像学资料和充分的准备对手术顺利进行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