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多焦视网膜电图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科研与临床 ,常规记录是在明视条件下 ,反映的是视锥细胞的功能。近年出现视杆细胞多焦视网膜电图技术。本文综述该技术的检测条件、反应波形和三维功能地形图特征、影响因素、功能评价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electroretinogram,mfERG)在眼科领域的应用是视觉电生理学的一项重要新进展,用它评价视网膜外层和中层功能障碍(如视网膜营养不良)的价值已得到肯定。但用多焦视网膜电图检测主要以内层视网膜损害为主的青光眼,尤其是用于早期诊断,仍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解决。本文介绍了多焦视网膜电图的基本原理、正常人多焦视网膜电图特征、青光眼及高眼压症多焦视网膜电图的改变以及多焦视网膜电图与青光眼视野缺损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多焦视网膜电图的原理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多焦视网膜电图是国际上近十年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优于全视野和局部视网膜电图的新颖电生理记录技术,它将kemel分析法和电子计算机技术引入电生理信号记录中,较传统视网膜电图更为精细,分辨率更高.本文就多焦视网膜电图起源、记录原理和方法、波形特征、影响因素及其临床应用等作一综述,并提出了多焦视网膜电图尚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 elelectroretinogram,mfERG)在眼科领域的应用是视觉电生理的一项重要新进展.用它评价视网膜外层和中层功能障碍(如视网膜营养不良)的价值已得到肯定.但用多焦视网膜电图检测主要以内层视网膜损害为主的青光眼,尤其是用于早期诊断,仍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解决.此文介绍了多焦视网膜电图的基本原理、正常人多焦视网膜电图特征、青光眼及高眼压症多焦视网膜电图的改变以及多焦视网膜电图与青光眼视野缺损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多焦视网膜电图对近视眼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试近视眼患者的多焦视网膜电图的改变。方法:应用美国EDI公司生产的VERISScience4.2多焦视网膜电图检查仪对24例48眼近视患者,22例44眼正常者进行检测,分析其总体和6个环形视网膜区域的反应。结果:近视患者总体和6个环形视网膜区域的反应密度均低于正常者,潜伏期无明显改变。结论:近视患者多焦视网膜电图的反应密度下降,这种改变主要是由于视网膜感受器功能受损所致。  相似文献   

6.
多焦视网膜电图通过互相关技术可以同时记录视网膜不同局域的视网膜电反应信号,继而可以显现视网膜中央40°~50°的功能地形图,其优势在于: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提供客观的中心视网膜功能评估地形图.为此,本文基于当前的文献报道,对多焦视网膜电图在常见的后天获得性视网膜疾病中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杜蓓  徐延山  张红 《国际眼科杂志》2007,7(4):1128-1130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并发的一种严重的致盲性眼病,其复杂的病理变化破坏了视网膜的正常功能.多焦视网膜电图(mERG)作为一项新的视觉电生理检查技术,能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测量整个测视野中许多细小部位的ERG,其一阶反应可反映局部视网膜内层和外层的功能,目前这项技术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就近年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多焦视网膜电图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phy,MERG)测定过程的步骤及注意事项。方法:对131例受试者进行多焦视网膜电图测定过程中注意事项的回顾性研究。结果:发现多焦视网膜电图测定过程中存在许多变异因素,如受试者的配合,电极的安装,眼的固视与屈光聚焦旋钮的调整等。良好的MERG记录与检查者的技术有密切关系。结论:多焦视网膜电图的测定过程必须步骤进行,以确保结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9.
三个时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多焦视网膜电图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三个时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多焦视网膜电图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VERISⅣ视觉诱发反应图像系统测量和分析了34例非增殖期、15例增殖前期和15例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多焦视网膜电图的差异。结果与正常对照眼比较,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多焦视网膜电图的N  相似文献   

10.
张伟  赵堪兴  崔云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2,20(7):500-501,I001
测试并比较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和正常人多焦视网膜电图。方法 :应用美国EDI公司生产的VERISScience 4 2多焦视网膜电图检查仪对 8例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 8只眼 ,12例正常人 12只眼进行检测 ,分析其 6个环形视网膜区域的反应。结果 :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 6个环形视网膜区域的反应密度均低于正常人 ,5环和 6环的潜伏期显著延长。结论 :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多焦视网膜电图的反应密度下降 ,周边视网膜潜伏期延长 ,这种改变主要是由于视网膜感受器功能受损并且周边视网膜首先受累所致。  相似文献   

11.
多焦视网膜电图的研究进展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多焦电生理技术可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记录测试野内许多局部视网膜电图的反应波形,有助于了解视网膜或视路病变的机制,可用于一些眼病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能客观和敏感地观察药物或手术的疗效。本文阐述目前多焦视网膜电图的记录和分析方法及其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莫凤菲  邝国平 《国际眼科杂志》2013,13(10):2004-2006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视神经病变,可以导致严重的视力损害,是眼科重要的致盲性眼病。多焦视网膜电图是一种最新的测量整个视野中许多细小部位视网膜电图的检测方法,能够非常准确、快速地反映某一局部的视网膜功能,对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早期诊断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本文依据相关文献,对多焦视网膜电图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诊断中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多焦视网膜电图的研究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多焦视网膜电图的产生及仪器,方法,记录条件和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该检查方法对于对后极部视网膜功能的测定较其它电生理方法更客观有效,尤其适用于黄斑病变等局部小病灶的诊断。  相似文献   

14.
多焦视网膜电图技术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多焦视网膜电图是视觉电生理学的一项重要新进展,它应用先进的数字信号处理和电子计算机技术,可在较短时间内同时测量几十度视野范围内几十到几百个区域的局部视网膜电图,并计算各局部反应的一阶反应和二阶反应,根据各反应的参数分 别了解视网膜内外层对应于视野各部位的功能,目前该技术已在临床上得到应用。(中华眼底病杂志,2000,16:1-70)  相似文献   

15.
唐松  黄丽娜  张国明  罗恒  曾键 《临床眼科杂志》2006,14(6):483-485,I0001
目的研究视网膜色素变性(RP)患者的多焦视网膜电图(mERG)与视网膜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的特性及图像特征。方法对已确诊的6例(12只眼)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和10例(20只眼)正常人的视网膜进行多焦视网膜电图与视网膜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RP患者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厚度平均值低于正常人,但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性,RP患者OCT的视网膜断层反射像与正常反射像相比有较明显的改变;RP患者的多焦视网膜电图各环的反应密度均低于正常人,且有显著性差异,4~6环的潜伏期与正常人相比显著延长。结论多焦视网膜电图可有效地评价RP患者黄斑区及周边视网膜的功能,RP患者OCT的断层扫描像与其已知的视网膜病变特点相一致。  相似文献   

16.
正常眼多焦视网膜电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群  张敏 《眼科研究》1999,17(1):47-50
确定多焦视网膜电图的正常值和分析不同部位视网膜刺激反应密度的差异,为客观评价后极部视网膜病变的功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Veris视网膜功能分析列扩瞳正常眼,对后极部视网膜局部反应振幅和潜伏期进行分析。结论正常眼视网膜后极部由于感光细胞剖解分布的不同,多焦视网膜电图局部反应密度振幅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测试并比较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R)患者和正常人的多焦视网膜电图,探讨CSCR患者的视网膜功能。方法 应用EDI公司生产的VERIS系统对8例CSCR12只眼和14例正常人的16只眼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进行Mann—Whitney检验。结果 CSCR患者1环、2环的P1波反应密度下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多焦视网膜电图可对CSCR患者的视功能进行定量检测且具有较好的重复性。  相似文献   

18.
多焦视网膜电图的研究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多焦视网膜电图( MERG) 的产生及仪器、方法、记录条件和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该检查方法对于后极部视网膜功能的测定较其它电生理方法更客观有效,尤其适用于黄斑病变等局部小病灶的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运用多焦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inography,ERG)评价老年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患者的局部视网膜功能。方法:采用103个六边形刺激图形,记录12例(24只眼)AMD患者在4分钟记录时间内的多焦ERG波形图及三维功能图。结果:AMD患者总体ERG的a波、b波振幅在正常范围内,而1环及2环a波、b波振幅下降。三维图显示中央局部视网膜功能降低。结论:多焦ERG是一种评价局部视网膜功能的新技术,可用于眼底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20.
杨建华  廖莉 《国际眼科杂志》2012,12(10):1898-1901

多焦电生理技术可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记录测试野内许多局部视网膜电图的反应波形,有助于了解视网膜或视路病变的机制,可用于一些眼病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能客观和敏感地观察药物或手术的疗效。现将多焦视网膜电图在眼科临床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