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婴儿阻塞性黄疸主要病因为先天性胆道闭锁与婴儿肝炎,两病症状类似但预后和治疗不同,早期鉴别诊断困难但甚为重要.本文对1989年10月至1999年7月间收治的32例阻塞性黄疸患儿进行临床总结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早期诊断的可靠方法和依据,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血清5’-核苷酸酶(5’-N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活性的变化在淤胆型婴儿肝炎综合征与胆道闭锁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法国梅里埃公司5’-NT诊断试剂盒,同时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60例阻塞性黄疸(28例胆道闲锁和32侧婴儿肝炎)患儿及20侧正常对照组婴儿血清5’-NT,γ-GT,血清总胆红素(TBILT),直接胆红素(DBILT)水平。结果在28例胆道闭锁和32例婴儿肝炎病例中,5’-NT和γ-GT均数较20例正常对照组升高(P〈0.05),5’-NT和γ-GT均数在胆道闭锁组明显高于淤胆型婴儿肝炎综合征组(P〈0.05),在胆道闭锁病例中,5’-NT与γ-GT、TBILT和DBILT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5’-NT及γ-GT的测定有助于淤胆型婴儿肝炎综合征和胆道闭锁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先天性胆道闭锁(EHBA)和婴儿肝炎综合征(IHS)是导致婴儿期持续性黄疸的主要原因.EHBA如能早期诊断,手术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而IHS则不能手术治疗,因此早期的鉴别诊断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超声检查在先天性胆道闭锁的诊断及鉴别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胆道闭锁的超声表现,评价其在先天性胆道闭锁的诊断及鉴别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66例因持续性阻塞性黄疸住院患儿进行超声检查,观察肝门区结构、胆囊形态及收缩功能并与手术、腹腔镜、病理及临床结果对照。 结果22例胆道闭锁患儿中的18例出现肝门区纤维块阳性。9例呈无腔胆囊,8例呈瘪小胆囊、5例充盈胆囊。15例餐后胆囊无变化,7例胆囊有变化但收缩率小于50%。44例婴儿肝炎综合征未出现肝门纤维块阳性结果,1例呈无腔胆囊,5例呈瘪小胆囊,38例充盈胆囊。6例餐后胆囊无变化,14例胆囊收缩率小于50%,24例胆囊收缩率大于50%。 结论:肝门区纤维块阳性可作为诊断先天性胆道闭塞(BA)的一个可靠的客观指标,诊断胆道闭锁的敏感性是82%,特异性100%,准确性94%。胆囊的形态尤其无腔胆囊对两组病例的鉴别诊断有意义,诊断胆道闭锁的敏感性41%,特异性97%,准确性78%。胆囊的收缩功能也是鉴别两组病例的一个重要指标,胆囊收缩大于50%可以排除胆道闭锁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胆道闭锁(BA)和婴儿肝炎综合征(IHS)患儿的肝、脾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差异。方法 收集经手术确诊的BA患儿30例(BA组)和IHS患儿35例(IHS组),另选同期35名正常婴儿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患儿于治疗前行超声检查,测量门静脉(PV)、脾静脉(SPV)左右径、前后径,以前后径为PV、SPV的最大截面直径(DPV、DSPV);测量肝动脉(HA)最大截面直径(DHA)、脾动脉(SPA)最大截面直径(DSPA)。测量PV平均流速(VPV),HA最大流速(VHA)、HA阻力指数(RIHA),SPV平均流速(VSPV),SPA最大流速(VSPA)、SPA阻力指数(RISPA);计算PV血流量参数(QPV)、PV淤血指数(CIPV)、SPV血流量参数(QSPV)、SPV淤血指数(CISPV)及HA/PV流速比率(A/P)。对3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对照组、BA组与IHS组患儿DPV、QPV、VHA、DSPV、VSPV、QSPV、CISPV、DSPA和VSP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BA组较对照组及IHS组VPV减低,DHA增宽,CIPV、RIHA、A/P、RISPA增高(P均<0.05);而IHS组与对照组各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IHS患儿肝、脾血流动力学无明显改变。DHA、RIHA、VPV、CIPV、A/P及RISPA是鉴别BA与his的可靠的血流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6.
王伟  杨宾  孙浩杰 《临床荟萃》2004,19(20):F002-F002
先天性胆道闭锁是儿科常见病,但对其早期诊断较困难,特别是需要与婴儿肝炎综合征进行鉴别时更困难。我们对60例持续黄疸患儿作了^99m锝二乙基乙酰苯胺亚氨二醋酸(^99mTc-EHIDA)肝胆显像,以探讨该方法对先天性胆道闭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先天性胆道闭锁(EHBA)和婴儿肝炎综合症(IHS)是导致婴儿期持续性黄疸的常见原因,但两者的治疗方法截然不同,因此早期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报告了我院自2001年9月以来对17例持续性黄疽患儿进行的^99mTc-EHI-DA肝胆显像结果,以探讨放射性核素肝胆显像对婴儿持续性黄疸鉴别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高频超声对黄疸婴儿进行检查,评价其对胆道闭锁(BA)患儿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43例黄疸患儿空腹4h后进行常规腹部超声和高频超声检查,记录每例患儿的肝脏、胆囊、胆管、肝右动脉、门静脉及TC (triangular cord)征的情况等,并初步诊断是否为胆道闭锁.同时收集患儿的各项化验结果,MRI、CT等影像资料,手术所见和肝穿组织学及术后病理报告.结果 以肝穿组织学及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高频超声正确诊断18例BA中的17例,并且25例非BA均未被误诊.TC征阳性,肝右动脉增宽,胆囊异常(无胆囊、胆囊壁异常或(和)形态异常)三者对诊断胆道闭锁具都有很高的价值.以TC征阳性诊断BA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88.9%、100%、95.3%;如以肝右动脉内径>0.16 cm为诊断BA的理想截断值,其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4%、84%、88.4%;以胆囊异常诊断BA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4%、100%、97.7%.综合考虑以上三者,诊断BA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4%、100%、97.7%.结论 高频超声通过清晰地显示肝门部的形态结构,显著提高超声对婴儿胆道闭锁诊断的准确性,其准确率为97.7% (42/43).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磁共振胆管成像(MRC)和十二指肠液引流对婴儿期胆道闭锁(EHBA)与婴儿肝炎综合征(IHS)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应用磁共振和婴儿十二指肠引流管对52例婴儿期持续性阻塞性黄疸行MRC和十二指肠液检查,以胆总管、肝总管显影和十二指肠液检查有胆汁(胆汁酸阳性)并经随访黄疸消退诊断为婴儿肝炎综合征;以胆总管、肝总管未显示,十二指肠液检查无胆汁(胆汁酸阴性)且经外科手术探查诊断为胆道闭锁;并将胆道闭锁MRC及十二指肠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对比分析。结果52例患儿中最后有34例确诊为婴儿肝炎综合征,18例确诊为胆道闭锁。34例婴儿肝炎综合征中30例MRC能清楚显示胆总管、肝总管结构,2例显示较小胆囊,2例胆总管、肝总管未显示。首次十二指肠液检查有胆汁31例,3例无胆汁。18例胆道闭锁中13例胆囊、胆总管和肝总管未显示,4例仅显示较小胆囊,1例仅显示较大胆囊,十二指肠液检查均无胆汁。18例确诊为胆道闭锁的患儿中,17例与MRC及十二指肠引流诊断相符。结论十二指肠引流液检查能直接观察有无胆汁,诊断胆道闭锁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1.1%;MRC能显示肝外胆道结构,诊断胆道闭锁的敏感性为94.4%,特异性88.24%;十二指肠与MRC联合诊断胆道闭锁的敏感性94.4%,特异性97.06%,因此二者结合应用能较准确鉴别诊断婴儿肝炎与胆道闭锁。  相似文献   

10.
患儿,男,38d,因“因身皮肤黄染1^+月”入院。生后3d因“腹胀、呕吐、未解胎粪”,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确诊为“先天性空肠闭锁”予“肠切除吻合术”治愈。后发现皮肤黄染进行性加重,且体重不增。  相似文献   

11.
总结28例先天性胆道闭锁行肝门空肠吻合术婴儿的护理.主要实施以下护理措施:重视与家长的沟通;密切观察术后并发症,及早发现和治疗术后胆管炎;加强呼吸道护理;控制上消化道出血;同时进行护肝利胆治疗和有效的出院指导.全组28例患儿8例姑息治疗,术后6例发生呼吸道感染,3例出现上消化道出血,5例出现急性胆管炎,经积极治疗和护理后治愈.随访3~36个月,患儿生长发育良好,肝功能和血胆红素基本正常.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磁共振胆管成像(MRC)和十二指肠液引流对婴儿期胆道闭锁(EHBA)与婴儿肝炎综合征(IHS)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应用磁共振和婴儿十二指肠引流管对52例婴儿期持续性阻塞性黄疸行MRC和十二指肠液检查,以胆总管、肝总管显影和十二指肠液检查有胆汁(胆汁酸阳性)并经随访黄疸消退诊断为婴儿肝炎综合征;以胆总管、肝总管未显示,十二指肠液检查无胆汁(胆汁酸阴性)且经外科手术探查诊断为胆道闭锁;并将胆道闭锁MRC及十二指肠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对比分析。结果52例患儿中最后有34例确诊为婴儿肝炎综合征,18例确诊为胆道闭锁。34例婴儿肝炎综合征中30例MRC能清楚显示胆总管、肝总管结构,2例显示较小胆囊,2例胆总管、肝总管未显示。首次十二指肠液检查有胆汁31例,3例无胆汁。18例胆道闭锁中13例胆囊、胆总管和肝总管未显示,4例仅显示较小胆囊,1例仅显示较大胆囊,十二指肠液检查均无胆汁。18例确诊为胆道闭锁的患儿中,17例与MRC及十二指肠引流诊断相符。结论十二指肠引流液检查能直接观察有无胆汁,诊断胆道闭锁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1.1%;MRC能显示肝外胆道结构,诊断胆道闭锁的敏感性为94.4%,特异性88.24%;十二指肠与MRC联合诊断胆道闭锁的敏感性94.4%,特异性97.06%,因此二者结合应用能较准确鉴别诊断婴儿肝炎与胆道闭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婴儿先天性胆道闭锁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总结10年来95例胆道闭锁病儿的围手术期情况,分析手术中易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结果95例患儿全部行肝门空肠Roux-y吻合术。手术时间最长4h,最短为2 h。术中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并发症,术后恢复好。全部病例术后均有胆汁排出,黄疸减轻或消退。结论胆道闭锁行肝门空肠吻合术,术前了解婴儿的生理特点及术中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术中注意保持环境温度和婴儿的体温,注意手术体位固定,保持静脉通道的畅通,才能避免和消除术中的各类隐患,保证患儿顺利渡过手术关。  相似文献   

14.
婴儿肝炎综合征(下称婴肝),病因诊断困难、合并症较多、治疗效果欠佳,已引起同行的重视。诊断标准:本组以1岁以内,表现为黄疸、肝或肝脾增大,肝功异常而原因未明者。现将我院1987年5月~1989年12月所收治的,入院诊断为婴儿肝炎综合征的130例,作一临床分析,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三维磁共振胰胆管成像诊断婴儿胆道闭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分析3D-MRCP对婴幼儿胆道闭锁的诊断价值。 方法 收集13例临床怀疑为胆道闭锁的患儿,所有患儿均接受3D-MRCP检查,根据MRI诊断结果,选择术中造影、腹腔镜探查或病理检查。对比分析所有患儿的3D-MRCP与术中造影、腹腔镜探查及手术病理所见。结果 MRI诊断胆道闭锁10例,胆总管囊肿2例,1例正常;术中造影诊断胆道闭锁6例、胆道狭窄1例,显影正常1例;腹腔镜诊断胆道闭锁2例;手术病理诊断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2例;另有1例患儿经临床治疗后痊愈。结论 3D-MRCP可在术前有效诊断BA。如经3D-MRCP多方位观察,仍未发现完整的肝外胆道,应高度怀疑胆道闭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超声漏诊的婴儿胆道闭锁(BA)的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超声漏诊BA婴儿(假阴性组,A组)、72例超声诊断正确BA(真阳性组,B组)及72例无BA胆汁淤积症婴儿(对照组,C组),对比其临床资料及超声特征;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诊断及漏诊BA的影响因素。结果 A、C组间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γ-谷氨酰转移酶(GGT)及谷草转氨酶(GOT),以及B、C组间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及GG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B组间小胆囊、胆囊壁僵硬、胆囊收缩功能差及肝门部纤维斑块发生率,A、C组间胆囊未探及或囊变、胆囊壁僵硬、胆囊收缩功能差、肝门部纤维斑块及肝门部囊肿发生率,以及B、C组间胆囊未探及或囊变、小胆囊、胆囊壁僵硬、胆囊壁增厚、胆囊收缩功能差及肝门部纤维斑块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间两两比较胆总管显影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肝门部纤维斑块及胆囊收缩功能差发生率均较低为A组漏诊BA,GGT更高、肝门部纤维斑块及胆囊收缩功能差发生率均更高为A组诊断BA的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 超声漏诊B...  相似文献   

17.
胆道闭锁(BA)是以肝内外胆管进行性纤维化为特征的小儿外科常见严重疾病,如能在早期明确诊断并且施行手术可显著改善患儿预后,否则预后大多不良,因此胆道闭锁的早期诊断尤为重要。术中胆道造影是诊断BA的金标准,但是创伤性较大,目前仍然需要非损伤性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高的指标来筛查诊断BA。本文将从血液、尿液来源的实验室标记物、粪便比色卡和超声检查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超声和核磁共振分别在诊断胆道闭锁疾病中的特点,同时研究两者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运用多普勒超声度44例胆道闭锁的患儿进行检查,对应的是核磁共振对28例胆道闭锁的患儿进行检查,分别对其影像特点进行总结,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超声检查的患儿发现24例患儿肝门部有纤维斑块,大多数患儿表现为胆囊腔小,形态不规则,张力不足以及囊壁不均匀,餐后胆囊收缩不良。肝脏一般较大,实质回声粗糙、增强,这些均于肝纤维化有关。经MRI检查的28例患儿,肝外胆道都不完整,其中20例患儿胆囊较小,4例未显示胆囊,4例胆囊大小正常。结论:经MRI检查后如未见到肝外胆道系统,同时肝内胆管显影不全或轻微扩张等,这是诊断为胆道闭锁的关键,这些征象MRI和超声检查相比更加明显。但是,超声具有操作简单,方便灵活,对患者没有伤害,可以进行多次检查,综合肝门去的纤维斑块影以及胆囊的特征性改变,能有提升诊断胆道闭锁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19.
肝穿刺术在婴儿肝炎综合征病因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穿刺术在婴儿肝炎综合征病因诊断中的价值以及婴儿肝穿刺活检术的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对1996年3月至2006年8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的66例原因不明或治疗效果不佳的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进行1秒钟肝穿刺活检术,通过肝脏组织学改变的检查,对病因进行综合的诊断和分析.结果 66例患儿肝穿刺活检均获成功,无1例发生并发症,通过肝脏病理学检查共确诊病因53例(占80.3%),最后结合临床病史和实验室检查,确诊57例(占86.4%),并对病原菌的诊断提供帮助.确诊病因中先天性胆道闭锁35例,居首位,占53.0%;其次为代谢性肝病检出10例,占15.2%;次之为胆汁淤积性肝炎,9例,占13.6%.结论 肝穿刺活检对于婴儿肝炎综合征的病因诊断是安全、有效的;对于婴儿期的梗阻性黄疸或治疗效果不佳的巨细胞病毒性肝炎须高度怀疑先天性胆道闭锁,积极行肝穿刺检查;对代谢性肝病应在婴儿期就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我院收治的48例胆道闭锁诊断、治疗经验。方法通过观察患儿大便、黄疸、肝脏体检、B超和ECT可迅速早期确诊。采用的基本术式为Kasai术Ⅰ式(肝门空肠Roux—Y吻合)39例,Kasai术Ⅱ式(肝门胆囊吻合术)2例,单纯肝活检7例。结果40例术后有胆汁排出,术后存活6个月以上17例(17/48,35.4%),3年以上无黄疽生存3例。结论早期诊断,争取60d内手术治疗,术中正确解剖肝门、术后积极防治胆管炎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