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特点及不同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资料完整的听力学检查结果20例做治疗前后的对比。结果儿童渗出性中耳炎易反复发作,本组患儿每年发作2次以上者26例(52.0%)。但该病也表现一定的自限性。鼓膜穿刺或置管并同时切除增殖体病变后,患儿听力显著提高(P〈0.05)。结论鼓膜穿刺治疗有效,但对反复发作顽固性渗出性中耳炎患儿应行鼓膜置管,时间应当保留6个月以上;并积极处理增殖体病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和分析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因,采取全身应用抗生素、激素、局部用减充血剂滴鼻等常规治疗,部分能合作患儿进行鼓室穿刺抽液,对35例伴有腺样体肥大、慢性扁桃体炎、慢性鼻窦炎的患儿24例进行病因治疗。结果 1月后33例无明显病因的患儿经常规治疗后28例治愈(84.8%),5例好转(15.2%),35例存在明显病因的患儿中,24例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行病因治疗21例治愈(87.5%),3例好转(12.5%),未进行病因治疗的11例中仅5例治愈(45、4%),3例好转(27.3%),3例无效(27.3%)。结论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治疗过程中,病因治疗是提高疗效和减少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郦月琴 《浙江医学》2000,22(5):295-296
分泌性中耳炎是常见的耳病 ,尤其在儿童发病率更高。也是儿童致聋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就我科近6年来治疗的33例儿童分泌性中耳炎进行临床分析 ,并对病因及治疗作了初步探讨 ,认为鼻窦内窥镜检查对明确鼻及鼻咽部病变 ,便于采取有效措施具有一定价值。1.一般资料 :33例中男性21例 ,女性12例。年龄4~14岁 ,平均9岁。在治疗随访中再发2次18例、3次8例、4次4例、5次及5次以上3例。复发间隔时间3个月~1年。每次发病患者均诉听力下降 ,检查鼓膜混浊、内陷、淡红色充血 ,少数可偶见鼓室有气泡或液平。声导抗测定呈B…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和分析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因,采取全身应用抗生素、激素、局部用减充血剂滴鼻等常规治疗,部分能合作患儿进行鼓室穿刺抽液,对35例伴有腺样体肥大、慢性扁桃体炎、慢性鼻窦炎的患儿24例进行病因治疗.结果 1月后33例无明显病因的患儿经常规治疗后28例治愈(84.8%),5例好转(15.2%),35例存在明显病因的患儿中,24例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行病因治疗21例治愈(87.5%),3例好转(12.5%),未进行病因治疗的11例中仅5例治愈(45.4%),3例好转(27.3%),3例无效(27.3%).结论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治疗过程中,病因治疗是提高疗效和减少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临床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11年9月~2012年9月我院收治的40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采取针对性治疗,分析所有患者在治疗后的效果。结果4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中,治疗后显效的有20例,好转的有12例,无效的有4例,总有效率为80%。结论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是临床常见疾病,治愈比较困难,及早发现和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有效方法,对于帮助促进恢复儿童正常听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张珺 《中外医疗》2009,28(28):49-49
目的探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SOM)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75例儿童SOM病例的临床资料及其治疗方法。结果无明扁病因的37例患者中,治愈30例(81.08%),好转5例(13.51%),无效2例(5.41%)。有明确病因的38例患儿中,治愈34例(89.47%)。好转3例(7.89%),无效1例(2.63%)。结论针对病因治疗可较好治疗儿童SOM,保存听力。儿童分泌性中耳炎采取正确而及时的诊疗措施大多数病人得以治愈。  相似文献   

7.
乐加汉  张召焕 《浙江医学》1998,20(7):417-418
分泌性中耳炎为耳鼻喉科常见病。海岛气候变化大,小儿易患感冒,发病率较高。我科自1993年1月~1996年6月在门诊病人中经临床和声导抗检查确诊为小儿分泌性中耳炎158例(265耳),现报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SOM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9例(78耳)随访3个月~1年以上,治愈36例(73.46%),好转8例(16.3%),无效5例(10.2%),总有效率89.8%。平均治愈次数3次,其中9例仅治疗1次即愈。结论对SOM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对防聋、治聋有重要意义,针对病因进行积极的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治疗方案的重点则是恢复和保护咽鼓管的生理功能,恢复中耳通气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SOM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9例(78耳)随访3个月~1年以上,治愈36例(73.46%),好转8例(16.3%),无效5例(10.2%),总有效率89.8%。平均治愈次数3次,其中9例仅治疗1次即愈。结论对SOM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对防聋、治聋有重要意义,针对病因进行积极的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治疗方案的重点则是恢复和保护咽鼓管的生理功能.恢复中耳通气功能。  相似文献   

11.
翁国庆  彭娟 《广西医学》2004,26(11):1614-1616
目的 探讨儿童慢性、反复性分泌性中耳炎 (SOM)的手术效果。方法 对 4 3例 (79耳 )SOM施行鼻内窥镜下鼓膜置管术。结果 术后随访 6月至 2年 ,37例 (6 9耳 )症状全部消失 ,纯音测听及声导抗测试检查示听力曲线及鼓室功能曲线恢复正常 ,4例 (6耳 )听力改善 ,术后听力提高 (平均 17 0dB) ,2例 (4耳 )听力无改善 ;拔管后鼓膜穿孔 1例。结论 采用综合治疗方法治疗儿童SOM ,临床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12.
分泌性中耳炎的阶梯治疗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阶梯性治疗疗法对成人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将2008年8月~2011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115例(156耳)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成阶梯治疗组和手术组,阶梯治疗组患者予以药物治疗、鼓膜穿刺及鼓室置管进行阶梯性治疗,手术组患者予鼓室置管术。治疗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分析并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阶梯治疗患者治愈率达74.7%,总有效率为90.8%;手术治疗组患者治愈率达72.5%,总有效率为89.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应用阶梯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能减少手术的频率,减轻患者痛苦,降低患者医疗费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尿激酶及微波对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临床确诊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60例,均行患耳尿激酶鼓室注射及微波理疗等综合治疗。结果本组大多数病人均有满意的疗效,没有并发症出现。结论尿激酶与微波理疗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安全并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王翠柳 《基层医学论坛》2012,(31):4095-4096
目的探讨成人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表现与综合治疗效果,防止耳聋的发生。方法在耳内镜直视下,判断是否有鼓室积液,采用鼓膜穿刺结合病因服用药物等综合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结果 34例鼓膜穿刺1次及服用药物后1周左右症状消失;15例行2次鼓膜穿刺;6例行多次鼓膜穿刺。结论采用耳内镜直视检查对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有很大帮助,对行鼓膜穿刺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对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急性期的疗效。方法以42例(45耳)急性SOM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21例(22耳),使用地塞米松加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进行治疗,对照组21例(23耳),仅使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进行治疗。并随访治疗1w后的症状改善情况及听力的变化。结果两组症状的发生率和听力上升的有效率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SN 1673-9558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声导抗检查及相关护理在诊治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中所起作用及意义。方法用Madsen ZODIAC901增强型中耳分析仪对200例分泌性中耳炎按常规在治疗前、治疗后进行声导抗检查,测试项目包括鼓室导抗图、镫骨肌反射等。做好患儿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同时排除一切影响测试的不利因素,以确保测试的顺利完成及准确性。结果200例(355耳)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呈B型鼓室导抗图240耳,C型鼓室导抗图115耳,分别对其抽出鼓室积液,它们的总得液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其得粘液率、镫骨肌反射、复发率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得浆液率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接受200例声导抗检查的患儿中,无1例发生误诊及漏诊。结论声导抗检查是一种敏感,快速又客观和无创伤的检查,特别是对于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早期诊治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腺样体肥大患儿进行临床分析,从而探讨腺样体肥大对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疾病的发生及转归效果造成的影响,为临床提高分泌性中耳炎患儿疗效及生活质量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186例腺样体肥大患儿进行分组临床分析,按照腺样体肥大程度可分为Ⅰ组(腺样体肥大程度为Ⅰ度)36例患儿、Ⅱ组(腺样体肥大程度为Ⅱ度)79例患儿、Ⅲ组(腺样体肥大程度为Ⅲ度)71例患儿,对三组腺样体肥大患儿发生分泌性中耳炎情况进行记录,并给予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Ⅰ组腺样体肥大患儿分泌性中耳炎疾病发生率为19.44%、Ⅱ组腺样体肥大患儿分泌性中耳炎疾病发生率为30.38%、Ⅲ组腺样体肥大患儿分泌性中耳炎疾病发生率为60.56%,Ⅲ组与Ⅰ组、Ⅱ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和Ⅱ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泌性中耳炎疾病与患儿体内腺样体肥大情况呈正比,且腺样体肥大对小儿分泌性中耳炎转归也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8.
经鼻内镜腺样体切除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正加 《中国医药导报》2011,8(27):29-30,33
目的:探讨腺样体切除对儿童内分泌性中耳炎听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9月~2010年9月收治的180例内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采用经鼻内镜腺样体切除术治疗的90例患者为治疗组,采用保守治疗的90例患者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其3个月的随访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术后并发症以及治疗组各频率听阈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显效61例,有效24例,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显效52例,有效22例,总有效率为82.22%,治疗组患者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8.89%)明显低于对照组(3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各频率听阈均明显上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疗效满意,并发症少,能显著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分泌性中耳炎时咽鼓管表面活性物质的变化,为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将灭活的肺炎链球菌悬液注入豚鼠鼓室,制成豚鼠分泌性中耳炎动物模型,然后取出正常组和模型组豚鼠咽鼓管,测定及分析两组豚鼠咽鼓管表面活性物质。结果:对照组与模型组豚鼠咽鼓管表面活性物质主要生化成分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模型组咽鼓管表面活性物质主要生化成分磷脂酰胆碱(PC)和磷脂酰乙醇胺(PE)明显减少(均P<0.001),其活性也明显下降(P<0.001)。结论:分泌性中耳炎时咽鼓管表面活性物质主要成分的减少和活性下降,可能在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与发展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