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贝伐单抗和顺铂联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5月至2015年4月于我院诊治的并发恶性胸腔积液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共73例进行研究.按照随机原则分为研究组(n=37)和对照组(n=36),对照组实施顺铂常规化疗,研究组采用顺铂联合贝伐单抗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间胸腔积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生活质量评分、药物不良反应,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2组患者在治疗后1周、2周、3周的VEGF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值均<0.05),且研究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值均<0.05);研究组和对照组的近期总有效率分别为81.08%和58.33%,生活质量评分总稳定率分别为75.68%和52.78%,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x2值分别为4.484、4.172,P值均<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对并发恶性胸腔积液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贝伐单抗和顺铂联合治疗,患者胸水中VEGF水平控制好,生活质量明显改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治疗方法对恶性浆膜腔积液的控制效果有限,因此需要寻求有效的药物治疗恶性浆膜腔积液,以控制疾病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贝伐珠单抗的出现为治疗恶性浆膜腔积液带来了新的希望。本文系统回顾了贝伐珠单抗单药或联合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恶性腹腔积液和恶性心包积液的疗效和安全性,并阐述了恶性浆膜腔积液形成机制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作用。总结发现,贝伐珠单抗作为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药物,在恶性胸腔、腹腔和心包积液的治疗中表现出良好的疗效,不仅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还不增加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缺乏大型临床研究、贝伐珠单抗治疗恶性腹腔积液与恶性心包积液仍缺乏统一标准、贝伐珠单抗应用于恶性心包积液的研究较少等。 相似文献
3.
贝伐单抗(Bevacizumab)是一种重组人源化单克隆IgG1抗体,它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Human Vascular EndothelialGrowth Factor,VEGF)高亲合力结合,抑制新生血管的形成,减少肿瘤的血、氧供给,进而抑制肿瘤生长。该药于2004年2月首次获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上市,商品名为Avastin,成为第一个获得批准上市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由于该药对于多种恶性肿瘤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而随后开展的多种临床试验亦获得了令人鼓舞的结果,现将其在肺癌方面的研究现状、进展及未来展望作一综述。VEGF的作用VEGF是从牛垂体滤泡星状细胞培养液…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贝伐单抗治疗结肠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6例结肠癌患者按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对照组行化疗治疗,治疗组行贝伐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61%,对照组为73.91%。两组患者在疾病控制率、0度、Ⅳ度、Ⅴ度不良反应率以及神经毒副反应率χ2分别为6.41、17.47、6.41、13.97、9.95,TTP以及OS的比较上t=7.97、3.62;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结肠癌患者治疗时在化疗的基础上加用贝伐单抗可提高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率低,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背景与目的贝伐单抗是针对VEGF的重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2006年10月被美国FDA批准联合泰素卡铂化疗方案用于晚期非鳞型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治疗。本文应用贝伐单抗联合泰素卡铂化疗方案,观察中国晚期肺癌患者应用贝伐单抗治疗的安全性。方法贝伐单抗应用15mg/kg,化疗第1d静点,以后每3周重复;联合化疗方案为紫杉醇:175mg/m^2,d1,卡铂:AUC=6,d1,每3周重复。化疗应用4~6周期,贝伐单抗每3周应用直至病情进展。治疗过程中据NCICTC3.0版本评价不良反应级别,记录分析不良反应发生时间、治疗及转归。结果13例患者发生3级鼻出血1例、4级血拴栓塞1例,较常见不良反应为1或2级的鼻出血、咯血、高血压、蛋白尿等,均程度较轻可以耐受。结论贝伐单抗联合紫杉醇卡铂方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肺癌多数患者耐受良好。 相似文献
6.
临床上恶性胸腔积液是肿瘤常见的并发症,多项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恶性胸腔积液中明显升高,其调控肿瘤的生长、血管的密度和渗透性及肿瘤的转移,从而影响恶性胸腔积液的产生.VEGF通过不同机制调控血管的通透性,还与炎症、凝血等途径相互作用.VEGF联合其他指标可作为辅助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依据,同时部分VEGF/VEGFR对恶性胸腔积液有明确疗效. 相似文献
7.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胸腔积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目前已知活性最强、高度特异的血管生长因子。研究表明:VEGF可使血管通透性增加、渗出增多,在促进胸腔积液形成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深入研究VEGF为进一步认识胸腔积液的发病机制及发展新的治疗策略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γ-干扰素(IFN-γ)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联合检测在结核性胸腔积液(胸液)和恶性胸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以2004年3月-2005年5月住院的87例胸腔积液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结核性胸液45例,恶性胸液42例,应用酶速率法检测胸液中腺苷酸脱氨酶(ADA)的活性,应用ELISA法检测IFN-γ、癌胚抗原(CEA)和VEGF的浓度.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计算上述指标及VEGF/IFN-γ比值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结核性胸液组ADA和IFN-γ含量高于恶性胸液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恶性胸液组CEA、VEGF含量和VEGF/IFN-γ比值高于结核性胸液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IFN-γ对结核性胸液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高于ADA;VEGF/IFN-γ比值对恶性胸液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高于CEA和VEGF.结论 IFN-γ和VEGF/IFN-γ比值可以作为临床上鉴别结核性胸液和恶性胸液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0.
联合检测VEGF、CEA、ADA对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癌胚抗原(CEA)、腺苷脱氨酶(ADA)联合检测对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胸腔镜检查、并取活检病理确诊的96例胸腔积液患者,分别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酶联免疫分析法(EIA)、比色分析法检测胸腔积液中VEGF、CEA、ADA的含量、并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恶性胸腔积液组中VEGF、CEA值分别为(307±132)pg/L、(16.3±7.8)μg/L,分别显著高于结核性胸腔积液组的(34±11.2)pg/L、(2.3±1.1)μg/L(均P〈0.01)。恶性胸腔积液组ADA含量为(12.46±4.61)U/L,低于结核性胸腔积液组(44.98±11.78)U/L,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VEGF和CEA,对诊断恶性胸水的敏感性为95.4%,特异性为99.8%。结论:检测胸腔积液中VEGF、CEA及ADA对胸水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价值,其联合检测综合诊断能提高恶性胸水与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分子靶向治疗已成为结直肠癌治疗的有效策略。最近,血管生成抑制疗法日益成熟,针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重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贝伐单抗(bevacizumab,商品名:Avastin,阿瓦斯丁^TM)成为结直肠癌治疗研究的热点。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于2004年批准贝伐单抗为晚期结直肠癌的一线用药, 相似文献
12.
<正>目前我国老年胃肠肿瘤的患者明显增加,临床对不能手术者首选姑息化疗。由于老年胃肠肿瘤患者机体功能衰退,对化疗的耐受性较差,因此,研究在不增加化疗风险的前提下提高化疗效果,对于胃肠癌晚期老年患者具有重要意义。贝伐珠单抗作为一类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重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已经在恶性肿瘤治疗中广泛应用〔1〕。本文旨在探讨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在老年胃肠肿瘤患者中的可行性。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6月在本院肿瘤 相似文献
13.
贝伐单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20例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病理学证实的60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0例予贝伐单抗(Avastin)联合伊立替康(CPT-11)、醛氢叶酸(LV)和5-氟尿嘧啶(5-Fu),对照组40例予CPT-11联合LV和5-Fu治疗,至少化疗2个周期。观察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和血清肿瘤标志物变化。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45%和35%(P〉0.05);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0%和50%(P〈0.05);肿瘤标志物治疗后均明显降低(P〈0.01);两组不良反应多为Ⅰ~Ⅱ度,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认为贝伐单抗联合伊立替康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效果好,不良反应轻,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应用抗EGFR、抗VEGF治疗转移性大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KRAS基因野生型转移性大肠癌患者72例,一线或者非一线给予西妥昔单抗或贝伐单抗联合化疗。结果西妥昔单抗组总体有效率34.2%,疾病控制率63.2%。一线治疗疾病控制率高于二线治疗(87.5%vs 45.5%,χ2=7.038,P=0.008);一线治疗有效率虽高于二线治疗,但无统计学意义(50.0%vs 22.7%,χ2=3.061,P=0.079)。贝伐单抗组总体有效率29.4%,总体疾病控制率64.7%。一线治疗有效率高于二线治疗(42.9%vs 20.0%,χ2=8.259,P=0.0041);一线治疗疾病控制率效率虽高于二线治疗,但无统计学意义(92.8%vs 45%,χ2=2.072,P=0.15)。西妥昔单抗组总体有效率高于贝伐单抗组,无统计学意义(χ2=1.9,P=0.663)。贝伐单抗组的总体疾病控制率略高于西妥昔单抗组,无统计学意义(χ2=0.19,P=0.89)。西妥昔单抗一线治疗组中位生存期大于非一线治疗(16个月vs 12个月Log-rank法,χ2=9.817,P=0.002)。贝伐单抗一线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期大于非一线治疗(24个月vs 17.5个月Logrank法,χ2=9.500,P=0.002)。西妥昔单抗组总体中位生存期是14个月,贝伐单抗组总体中位生存期是18.5个月,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法,χ2=3.425,P=0.064)。多因素分析显示晚期大肠癌患者肿瘤部位及初次治疗是否选择靶向治疗是预后独立危险因素(P=0.017,P=0.037)。结论西妥昔单抗、贝伐单抗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大肠癌一线治疗均优于二线,两种药物疗效无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对晚期大肠癌患者采用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78例晚期大肠癌患者,按照实际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85例和对照组93例,观察组患者给予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XELOX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后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67.06%vs 47.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骨髓抑制、神经毒性、肠胃道反应、肝肾毒性及免疫系统障碍发生率比较(25.88%vs 26.88%、17.65%vs 20.43%、20.00%vs 23.66%、15.29%vs 11.83%、11.76%vs 8.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化疗后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无明显变化,与化疗前比较(65.62分±3.34分vs 67.83分±4.06分、67.67分±3.46分vs 69.26分±3.98分、66.15分±3.52分vs 68.11分±3.96分、66.58分±3.51分vs 68.02分±4.02分、66.83分±3.55分vs 68.39分±3.8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化疗后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下降,与化疗前比较(51.57分±3.26分vs 67.89分±4.11分、54.62分±3.31分vs 69.30分±3.89分、53.24分±3.28分vs68.15分±3.92分、52.26分±3.22分vs 67.97分±4.11分、53.16分±3.28分vs 68.41分±3.8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晚期大肠癌患者采用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能有提高患者的近期疗效,不增加化疗不良反应,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较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足叶乙甙治疗恶性胸腔积液29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足叶乙甙治疗恶性胸腔积液29例疗效观察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所(250117)周登光,周登峰,宋恕平足叶乙甙(VP-16)是一种广谱抗癌新药。我们采用腔内给药法用其治疗恶性胸腔积液29例。取得了较好疗效。临床资料:本组29例均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为恶性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贝伐珠单抗(bevacizumab, BEV)治疗晚期肺腺癌致恶性心包积液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7例晚期肺腺癌合并中、大量恶性心包积液患者。在常规系统抗肿瘤治疗及对症治疗基础上接受静脉滴注BEV(400 mg/次)治疗,直至病情进展。对患者进行随访直至死亡,记录其病情是否缓解、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时间以及不良反应。 结果5例患者在死亡前心包积液未再增加,其中2例患者完全缓解,3例患者部分缓解。另外2例患者症状未缓解。患者疾病无进展生存期平均为214天,疾病总生存期平均为24.28月。7例患者出现中有1例出现血栓性疾病,但经抗凝治疗后缓解,其余6例患者出现轻微药物相关不良事件。7例患者均未出现高血压。 结论在系统性抗肿瘤基础上静脉滴注BEV可有效控制恶性心包积液的生成、进展和复发,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但该结果仍需大规模临床研究进一步的验证。 相似文献
18.
胸腔内置引流管治疗胸腔恶性积液33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胸胸腔恶性积液占整个胸腔积液的2 5 % ,为晚期肺癌和其他恶性肿瘤胸膜内转移的常见表现 ,严重影响到病人呼吸功能及生活质量 ,甚至威胁到生命。我院自 1996年 1月~ 1998年 12月通过胸腔内置引流管并注入博莱霉素治疗 33例胸腔恶性积液取得满意的疗效。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6 2例胸腔恶性大、中量积液病人 ,均经细胞学和组织学证实。随机分为胸腔内置引流管 (治疗组 ) 33例和间断胸腔穿刺抽液 (对照组 ) 2 9例。治疗组中男 2 1例 ,女 12例 ,年龄 6 0~ 74岁 ;对照组中男 18例 ,女 11例 ,年龄 6 1~ 72岁 ,2组的组织细胞分型分别为…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运用Meta分析的方法综合评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Best Evidence、Cochrane library、Pub Med、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等,并结合网上查询(www.google.cn;www.baidu.com)及文献追溯等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16年5月国内外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筛选、质量评价及资料提取后,采用Meta-Disc 1.4和Rev Man 5.3软件进行资料分析,并通过汇总各研究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诊断比值比以及绘制总的受试者工作曲线(SROC)评估VEGF对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结果共搜索文献747篇,最终纳入10篇,样本量为893例患者,包括468例恶性胸腔积液及425例良性胸腔积液。VEGF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汇总灵敏度为0.72(95%CI 0.67,0.76),汇总特异度为0.80(95%CI 0.75,0.83),汇总阳性似然比为3.81(95%CI2.40,6.06),汇总阴性似然比为0.37(95%CI 0.28,0.48),汇总诊断比值比为12.79(95%CI 6.33,25.84),S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384。结论 VEGF诊断恶性胸腔积液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可作为恶性胸腔积液非侵入性诊断的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20.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对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对良、恶性胸腔积液(胸液)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良、恶性胸液各30例患者的血清、胸液VEGF-C,并与20例正常者的血清VEGF-C进行对照。结果恶性组的胸液VEGF-C、血清VEGF-C、胸液VEGF-C/血清VEGF-C均高于良性组(P〈0.01);良、恶性组血清VEGF-C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胸液VEGF-C、血清VEGF-C、胸液VEGF-C/血清VEGF-C诊断恶性胸液的敏感性分别为50.0%、73.3%和36.7%,特异性分别为96.7%、93.3%和80.0%。结论 VEGF-C与胸液形成及其性质密切相关,对良、恶性胸液的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