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2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是一种少见原发脑肿瘤,常累及儿童和青少年大脑表面,预后良好。本文探讨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观察和分析2例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的病理形态特征和免疫组化标记。并结合文献复习,总结其临床病理学特点和鉴别诊断。结果: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最常见的症状是癫痫;肿瘤呈囊实性;瘤细胞多性形,可见核内包涵体和胞浆内嗜伊红小体,部分细胞呈黄色瘤样;GFAP+。结论: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神经上皮性肿瘤。需与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痛、室管膜下巨细胞性星形细胞瘤和脑膜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等鉴别。  相似文献   

2.
李蓓  张冬平 《现代肿瘤医学》2015,(20):2920-2923
目的:探讨脑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pleomorphic xanthoastrocytoma,PXA)的病理特征。方法:对1例左侧海马脑PXA进行头颅MRI检查、病理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头颅MRI在左侧海马发现直径约0.8mm的斑片状异常信号影,T1W1稍低信号,T2W1 稍高信号,部分囊影呈现高信号,边界不清楚,未见明显占位效应。其余脑组织的信号均匀,异常信号影未见。光镜检查结果显示肿瘤组织含较多砂粒体、似黄色瘤样,与正常脑实质的界限欠清,细胞形态多样,由梭形、单核样及椭圆形等形态细胞组成,多核瘤巨细胞也散在可见,瘤细胞胞浆有的含脂滴,瘤细胞间质可见嗜酸性颗粒小体,灶区附近可见散在淋巴粒细胞浸润。对PXA患者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及组织化学特染发现,肿瘤细胞表达中GFAP、CD34、S-100、Vimenin为阳性,EMA、CD163、NF、NeuN染色为阴性,Ki-67增殖指数小于2%;对其进行网状纤维染色,可发现网状纤维网将瘤细胞分割包绕于其中。结论:脑PXA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特征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正确认识其特征对其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pleomorphic xanthoastrocytoma,PXA)的病理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通过HE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1例PXA患者进行临床病理观察与预后分析.结果:Ki-67增殖指数(PI)为3.87%,偶见病理核分裂像,本例于手术确诊后半年死于复发.结论:PXA的Ki-67增殖指数的增高(一般<1%)及病理核分裂像对评估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8例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回顾8例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平均年龄23.7岁,肿瘤位于大脑半球。临床表现主要以癫痫起病。最后确诊主要靠病理学。显微手术全切5例,大部分切除3例,放疗3例,放化疗2例。随访10个月~5年,6例存活,癫痫及头痛得到控制,2例复发,1例复发死亡。结论: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是一个相对良性肿瘤,癫痫发作是最常见的症状,治疗上应手术全切,对术后有残余、复发或间变者可给予放疗,预后相对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pleomorphic xanthoaslrocytoma,PXA)的病理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通过HE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1例PXA患者进行临床病理观察与预后分析。结果:Ki-67增殖指数(PI)为3.87%,偶见病理核分裂像,本例于手术确诊后半年死于复发。结论:PXA的Ki-67增殖指数的增高(一般〈1%)及病理核分裂像对评估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D34、p53在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PXA)及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GCG)中的表达情况,以及两种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3例PXA及11例GCG进行临床病理学观察,CD34、p53等免疫组化分析。结果:PXA患者组织学特征: 肿瘤由巨怪瘤细胞、梭形细胞和泡沫样瘤细胞组成,有丰富的网状纤维及淋巴细胞浸润,坏死和核分裂象少见。GCG患者组织学特征: 瘤细胞多形性,以巨怪形瘤巨细胞为主,核分裂象和出血坏死多见,网状纤维沿血管周围分布,有淋巴细胞浸润。CD34在11例PXA中呈弥漫阳性表达,而在GCG中无一例阳性表达;p53在11例GCG中的阳性表达率达到60%-90%以上,而在PXA中的阳性率小于5%。结论:PXA及GCG临床、病理组织形态相似而预后完全不同,两者鉴别诊断的要点在于瘤细胞的异型性、核分裂象、坏死等。CD34、p53的免疫组化染色在两种肿瘤鉴别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星形细胞瘤进行分级,探讨组织类型、分级与复发、预后的关系。方法依据WHO神经系统肿瘤新分类对79例颅内星形细胞瘤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组织类型、分级与预后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Ⅲ级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和Ⅳ级胶质母细胞瘤术后2年、5年的生存率偏低。结论星形细胞瘤患者的预后与病理组织学类型、分级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8.
微血管密度在脑星形细胞瘤中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脑星形细胞瘤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2例脑星形细胞瘤组织中微血管生成情况。结果脑星形细胞瘤组织中MVD为71.8±27.8,高于正常脑组织25.8±6.2,差异有显著性(P<0.01);高级别脑星形细胞瘤中(Ⅲ,Ⅳ级)MVD为81.7±26.9,显著高于低级别(Ⅰ,Ⅱ级)52.8±1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复发死亡患者MVD高于未复发死亡患者(P<0.01)。结论MVD反映瘤组织内血管生成状态,与肿瘤的组织级别密切相关,可作为脑星形细胞瘤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低级别脑星形细胞瘤(Ⅰ~Ⅱ级)伽玛刀术后疗效并探讨磁共振(MRI)评价疗效的方法及优越性。[方法]分析140份(52例)低级别脑星形细胞瘤伽玛刀术后磁共振复查资料的影像学表现(病灶大小变化、术后MRI强化、灶周水肿、坏死囊变)以评价疗效,并统计肿瘤局控率和患者生存率。[结果]总有效率为84.3%,总显效率为54.3%,术后分时间段计算的显效率分别为30.0%、36.4%、50.0%、68.0%、69.2%和73.1%。病灶增大与术后MRI强化及坏死囊变存在关联。1年生存率达100%,而近期局控率低。[结论]磁共振对低级别星形细胞瘤伽玛刀术后的疗效评价具优越性,显示其疗效显著,显效率随时间而持续递增。在评价方法显效率明显优于有效率,远期追踪更科学。放射反应对疗效评价有一定影响。近期局控率不适合于此评价。  相似文献   

10.
背景与目的:星形细胞瘤是最常见的神经上皮性肿瘤,其术前分级对治疗和预后影响很大。本研究根据星形细胞瘤相关因素建立逐步判别分析模型,探讨逐步判别分析在星形细胞瘤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8年1月-2009年4月,收治111例首发星形细胞瘤患者。根据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资料按照评分标准分别对每位患者的肿瘤所在部位、平扫T1信号强度、平扫T2信号强度、增强扫描后是否增强、肿瘤周围是否有水肿、肿瘤边界是否清晰、肿瘤囊性情况和肿瘤有无占位效应等进行评分。连同年龄评分以及病理分级评分后,使用Fisher逐步判别分析和Logistic逐步判别分析进行预测,并分析对比两种模型的结果。结果:Fisher逐步判别分析对星形细胞瘤分级的预测准确率为87.7%,灵敏度80.0%,特异度为91.5%,ROC曲线下面积0.942;Logistic判别的预测准确率为84.9%,灵敏度80.0%,特异度为86.8%,ROC曲线下面积0.940;两种模型的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0),ROC曲线下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433(P=0.665)。结论:两种逐步判别分析对星形细胞瘤病理分级预测均有意义,且Fisher判别分析的应用更为简单。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MRI扫描在宫颈癌术前诊断、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宫颈癌患者的术前MRI平扫、动态增强表现,分析肿块影像特点,邻近组织受侵情况及远处脏器转移情况,对MRI分期、临床分期及术后病理分期进行对照。[结果]宫颈癌病灶在平扫T1WI上多呈等、低信号,在T2WI上多呈等信号或稍高信号,仅少数呈低信号,在T2WI(FS)上肿瘤呈稍高信号,仅少数呈低信号,增强扫描(VIBE)肿瘤呈明显中度(等同宫体强化)强化,部分病例轻度强化。MRI对宫颈癌的定位准确率为97.01%(65/67),分期总准确率为86.56%(58/67),临床分期总准确率为71.64%(48/67),MRI对宫颈癌的分期总准确率高于临床分期总准确率(χ2=5.786,P〈0.05)。[结论]MRI对宫颈癌的定位及诊断准确率较高,可作为宫颈癌诊断的常规检查。术前分期中MRI较临床有明显优势,尤其对Ⅱb及以上期别病例,可作为中晚期宫颈癌术前评估的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摘 要:[目的] 探讨乳腺钼靶、MRI检查以及两者联合应用在老年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86例老年乳腺肿瘤患者,其中乳腺良性肿瘤患者44例,乳腺癌42例,所有患者均进行乳腺钼靶及MRI检查,对不同诊断方法单独或联合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并对其诊断敏感度、特异性及准确性进行比较。[结果] 42例老年乳腺癌患者经乳腺钼靶单项检查确诊36例(85.71%),MRI单项检查确诊34例(80.95%),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钼靶与病理结果诊断符合率为83.72%(72/86),MRI符合率为77.91%(67/86),乳腺钼靶+MRI联合检查确诊82例,诊断符合率为95.35%(82/86),明显高于各单项检查(P<0.05)。乳腺钼靶+MRI联合检查诊断老年乳腺癌敏感度为95.24%,特异性为95.45%,诊断准确率为95.35%,均高于乳腺钼靶及MRI单项检查,除敏感度与乳腺钼靶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乳腺癌患者进行乳腺钼靶联合MRI检查可有效提高诊断敏感度、特异性及准确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CT与MRI诊断鞍区常见肿瘤的临床价值,以期为临床鞍区肿瘤的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收取确诊为鞍区肿瘤的患者81例对其CT及MRI等影像学诊断结果及病理学诊断结果进行比较与分析,判断两种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 CT诊断鞍区肿瘤肿瘤检出率为71.60%,MRI诊断鞍区肿瘤检出率为82.72%,MRI检查略高于CT检查,无统计学差异(P>0.05).垂体腺瘤、脑膜瘤的MRI检出率均明显高于CT检查,颅咽管瘤CT检出率明显高于MRI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于病理类型不同,CT、MRI检查对于鞍区肿瘤均可显示出不同的影像学特征.结论 CT与MRI对鞍区肿瘤临床诊断价值相当,可能与肿瘤具体病理类型密切相关,因此常规使用两种方法进行联合检测可能获得更佳的辅助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CT征象和MRI在原发骨肉瘤诊断中应用价值,提高原发性骨肉瘤的影像学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分析60例经病理检查证实的原发性骨肉瘤的CT或MRI检查资料。结果骨肉瘤的基本影像表现为骨质破坏、瘤骨、骨膜反应和软组织肿块。 MRI对骨肉瘤的正确诊断率为100.00%,CT的正确诊断率为95.65%。 CT对细骨质破坏、瘤骨的显示敏感;MRI能更清楚地显示跳跃性的肿瘤组织,周围软组织的浸润范围,且能清楚显示瘤周水肿带。CT及MRI对Codman三角的检出率均较低。29例MRI表现T1WI表现以不均匀低信号为主,T2WI均呈混杂信号。结论 CT、MRI是X线的补充手段,在骨肉瘤的早期诊断、侵袭范围的确定具有明显优势,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CT和MRI确定鼻咽癌原发肿瘤靶区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国清  唐曦 《中国肿瘤临床》2005,32(16):906-909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疗计划设计中CT和MRI确定肿瘤靶区(GTV)的价值比较。方法: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9例NPC患者的影像学资料。CT扫描采用GE Lightspeed型16层螺旋CT机,常规轴位平扫。MRI检查使用GESigna1.5Tesla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统计方法为配对t检验。结果:MRI组和CT组勾画的靶区中,肿瘤平均体积分别为(32.49±19.91)cm3,(29.06±18.75)cm3,两组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t=5.268,P=0.000)。早期和进展期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t=5.677,P=0.000;t=3.310,P=0.005)。在T1、T2、T3期中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值分别为0.005、0.001和0.004),而在T4期中两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146)。结论:MRI组勾画靶区较CT组精确。因此建议在鼻咽癌肿瘤靶区勾画中应以MRI较为适合。  相似文献   

17.
摘 要:[目的] 探讨增强MRI直方图分析鉴别儿童髓母细胞瘤和星形细胞瘤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7例儿童后颅窝肿瘤,其中髓母细胞瘤29例,星形细胞瘤18例。选取两组肿瘤MR增强矢状位图像最大层面,并用Mazda软件勾画感兴趣区并进行直方图分析,对两组肿瘤直方图参数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利用直方图提取出的9个参数特征中,99百分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并绘制C99 ROC曲线,ROC曲线下最大面积为0.85,髓母细胞瘤鉴别星形细胞瘤的最佳C99值是176.5,特异性76%,敏感性61%。[结论]增强MRI直方图分析可用于鉴别儿童髓母细胞瘤和星形细胞瘤,为鉴别两者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MRI对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收取42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病理学诊断结果与MRI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42例IPMN中,良性25例、恶性17例.恶性IPMN患者年龄明显大于良性患者;有临床症状的恶性IPMN患者明显多于良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5例良性IPMN患者中,4例被误诊为恶性;17例恶性IPMN患者中,3例被误诊为良性,MRI总诊断准确率为83.33% (35/42).良性IPMN的MRI诊断可见长T1、长T2多房囊状肿瘤;恶性IPMN的MRI诊断可见主胰管长T1、长T2信号单房囊状肿瘤,主胰管扩张以及胰管内等信号的壁结节.结论 MRI对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张俊中  李孝丰  彭新 《肿瘤学杂志》2012,18(10):740-741
[目的]探讨PET/CT和MRI在鼻咽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5月经确诊的21例早期鼻咽癌和11例鼻咽部炎性肿块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鼻咽部PET/CT、MRI检查及鼻内镜下取材病理检查确诊.依据病理组织活检和临床随访分别评价PET/CT和MRI对鼻咽癌早期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并对两者的结果比较.[结果] MRI和PET/CT诊断鼻咽癌灵敏度分别为84.09%和97.67%;特异性分别为69.23%和57.14%;准确率分别为80.70%和87.72%;PET/CT在灵敏度方面较MRI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PET/CT和MRI在鼻咽癌诊断中均有较高的价值,两种诊断方法有各自的优缺点,应将两者结合起来,以提高早期诊断鼻咽癌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