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伴肾病患者的临床指标特点。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患者153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70例,伴有肾病;对照组患者83例,未伴有肾病。比较两组患者的尿素氮、肌酐、血栓调节蛋白、尿微量白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等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尿素氮和肌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栓调节蛋白(66.1±10.6)ng/ml、空腹血糖(9.0±2.1)mmol/L、餐后2 h血糖(14.5±2.6)mmol/L及糖化血红蛋白(10.6±2.0)%,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1.4±7.8)ng/ml、(7.0±1.4)mmol/L、(9.2±1.1)mmol/L、(6.5±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尿微量白蛋白(10.5±2.4)mg/L,低于对照组(18.0±3.4)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微量白蛋白降低和血栓调节蛋白、血糖指标升高可为2型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伴肾病患者的临床指标特点。  相似文献   

2.
笔者用自拟的芪精消渴方治疗2型糖尿病,观察和比较血糖、血脂、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9年WHO糖尿病专家委员会制订的标准[1]。①DM症状加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11.1 mmol/L;②空腹血浆葡萄糖水平≥7.0 mmo/L;③OGTT中,糖负荷后2 h血糖≥11.1 mmol/L。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与微量白蛋白尿(MAU)的关系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176例HbA1c<6.5%的2型糖尿病患者及钙名正常糖调节者(对照组)进行动态血糖监测(CGM),分析比较CGM中连续48 h的平均血糖水平(MBG)及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结果 (1)2型糖尿病患者MBG及MAGE分别为(7.0±0.9)mmol/L、(3.8±2.5)mmol/L,均高于对照组(5.4±0.6)mmol/L、(2.0±0.7)mmol/L(P<0.01).(2)以超过对照组MAGE的x+1.96 5(3.4 mmol/L)定为MAGE升高的诊断标准,176例患者中MAGE升高者为91例(51.7%),其MAU的发生率高于MAGE水平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18.7%比7.1%,P<0.05).(3)血MAGE水平与年龄、糖尿病病程、收缩压呈正相关,与肾小球滤过率、空腹及餐后C肽水平呈负相关.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及餐后30 min C肽水平与MAGE呈独立相关.(4)MAU组收缩压、舒张压、血尿素氮、血肌酐、血尿酸及MAGE均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均P<0.05),肾小球滤过率低于正常白蛋白尿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舒张压、MAGE与患者发生MAU独立正相关.结论 血糖波动是HbA1c控制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微量白蛋白尿的危险因素之一,糖尿病病程及早期相胰岛素分泌功能是影响血糖波动水平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与尿微量蛋白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9年6月至2010年5月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按HbAlc水平分为6.5%≤HbAlc ≤7.0%组(42例)和HbA1c≥8.0%组(38例),测定HbA1c和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尿微量蛋白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 HbAlc≥8.0%组空腹及餐后2h血糖、尿微量蛋白水平明显高于6.5%≤HbAlc ≤7.0%组(P均<0.01).结论 同时测定HbAlc及尿微量蛋白水平对血糖监测和早期肾损伤的诊断和预防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儿童1型糖尿病家庭生活中酮症发生频率,探讨自我监测血酮的意义.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记录30名患儿在家中应用血糖/血酮仪测定的血糖、血酮及尿酮结果.监测1个月.结果 (1)得到1 263对血糖和血酮值,85%血酮水平在正常范围0~0.2 mmol/L,15%血酮水平≥0.3 mmol/L,其中0.9%≥1.0 mmol/L.(2)空腹及餐后酮症发生率:空腹血酮≥0.3 mmol/L的比例为28.8%(131/455),餐后2 h为7.2%(59/8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不同血糖水平酮症发生率:血糖水平<7.0 mmol/L组、7.0~11.0 mmol/L组及≥11.1 mmol/L组分别为3.3%、13.1%、20.6%,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共得到451对血酮和尿酮值,血酮水平≥0.3 mmol/L而尿酮结果阴性的比例为10.4%(22/211);血酮正常而尿酮阳性的比例为21.9%(53/242),53对数值中有39对(73.6%)是早晨空腹时的检测结果.经CMH卡方检验,此两种方法对酮症的检测结果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 儿童1型糖尿病在家中经常测定血酮将是监测酮症和避免酮症酸中毒的很好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糖水平对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病情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根据入院后24h内空腹血糖水平将103例患者分为3组,A组43例:空腹血糖<7.0mmol/L;B组34例:空腹血糖7.0~11.1mmol/L;C组26例:空腹血糖>11.1mmol/L。观察血糖水平与脑梗塞病情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血糖水平与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病情严重程度有关,空腹血糖水平越高,脑梗塞病情越重(P<0.05);与预后亦有关,血糖水平越高,预后越差(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临床症状严重程度及转归与入院时血糖水平有关,控制血糖对预防及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全科医学》2005,8(16):i001-i001
一、A1 型题(从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每题4分,共计40分)1、糖尿病诊断新标准规定有典型糖尿病症状者,一次测定值达到或超过下述指标即可做出诊断 A空腹血糖≥7.0 mmol/L,餐后2 h血糖>7.8 mmoL/LB空腹血糖6.1-7.8 mmoL/L,餐后2 h血糖<11.1mmol/LC空腹血糖≥7.0 mm01/L,餐后2 h血糖>11.1mmol/L D空腹血糖<6.1 mm01/L,餐后2 h血糖<7.8 mmol/LE空腹血糖≥6.1 mmol/L,餐后2 h血糖7.8-11.1 mmol/L2、糖尿病是由遗传与环境两种因素长期作用导致的一种慢性、全身性代谢性疾病,其实验室检查特征 A尿糖增高 B血葡萄糖增高 C血果…  相似文献   

8.
龚智仁  熊雨 《西部医学》2012,24(2):350-351,354
目的了解不同空腹血糖(FPG)浓度Ⅱ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素、C肽释放试验结果与临床的关系。方法 476例T2DM患者根据空腹血糖浓度(FPG)分成三组:FPG≥7.0mmol/L且〈11.1mmol/L为A组(357例);FPG≥11.1mmol/L且〈14.0mmol/L为B组(81例);FPG≥14.0mmol/L为C组(38例);FPG〈6.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浓度(2hPG)〈7.8mmol/L正常糖耐量(NGT)为对照组(104例)。对各组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及胰岛素释放试验(IRT)测定胰岛素和C肽结果进行分析,了解糖尿病患者糖代谢和胰岛β细胞的分泌功能。结果Ⅱ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胰岛素和c肽高于正常人(P〈0.05),餐后1h对照组出现峰值,餐后2h糖尿病组达到高峰。结论不同空腹血糖浓度Ⅱ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随FPG升高而降低,而测定胰岛素及C肽可用于临床,帮助糖尿病分型,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及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原性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82例肝原性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ALT平均162.3 IU/L,AST平均127.8 IU/L,TBil平均116.7μmol/L;空腹血糖<7.0mmol/L者占31.7%,7.0-7.8 mmol/L者占6.1%,>7.8mmol/L者占58.6%,>11.1mmol/L者占3.6%;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者占25.6%,>11.1mmol/L者占74.4%.结论:肝原性糖尿病的临床表现以肝病为主,糖尿病的临床症状多不典型,以餐后高血糖为特征,胰岛素抵抗是其基本机制;治疗应以胰岛素为主,糖尿病可随肝病好转而恢复.  相似文献   

10.
张曦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6):170-170,196
目的探讨血糖波动对2型糖尿病肾病的影响。方法将81例T2DM患者分为正常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和大量白蛋白尿三组,采用CGMS对患者进行连续24h血糖监测,计算平均血糖标准差(SDBG),比较各组的血糖波动。结果三组空腹及三餐后血糖水平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白蛋白尿组和微量白蛋白尿组间空腹及餐后SDB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量白蛋白尿组空腹及餐后SDBG均大于正常白蛋白尿组及微量白蛋白尿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糖波动可促进2型糖尿病肾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应尽早干预。  相似文献   

11.
姚振 《基层医学论坛》2016,(28):3975-3976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尿液白蛋白水平与糖代谢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5月我院诊治的老年T2DM患者350例,测定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空腹血浆葡萄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餐后2 h葡萄糖(2 hPG)。结果大量白蛋白尿组(UACR≥300 mg/g)患者FPG、HbA1c和2hPG均高于微量白蛋白尿组(30≤UACR<300 mg/g)患者水平,微量白蛋白尿组患者FPG、HbA1c和2hPG均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UACR<30 mg/g)患者水平(P<0.05)。196例FPG<7.0 mmol/L的患者微量白蛋白尿和大量白蛋白尿发病率均显著低于154例FPG≥7.0 mmol/L患者(P<0.05)。203例HbA1c<6.5%患者微量白蛋白尿和大量白蛋白尿发病率均显著低于147例HbA1c≥6.5%患者(P<0.05)。结论老年T2DM患者尿液白蛋白水平与FPG、HbA1c和2hPG含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生化指标在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南通市海门区中医院2020年12月—2021年9月收治的128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128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受检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结果。结果 观察组空腹血糖(9.87±2.15)mmol/L,餐后2 h血糖(17.61±2.75)mmol/L,糖化白蛋白(32.72±3.45)%,糖化血红蛋白(9.96±2.32)%,均高于对照组空腹血糖(4.80±0.62)mmol/L,餐后2 h血糖(6.15±0.74)mmol/L,糖化白蛋白(12.31±1.28)%,糖化血红蛋白(4.72±0.61)%,具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中,空腹血糖检出率为82.81%,餐后2 h血糖检出率为92.19%,糖化白蛋白检出率为84.38%,糖化血红蛋白检出率为95.31%,四项生化指标联合检出率为100%。观察组中,糖化血红蛋白<7.0%时,并发症发生率为5.00%;糖化血红蛋白7.0%~8.0%时,并发症发生率为12.00%;糖化血红蛋白8.0%~9.0%时,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对尿微量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HbAlc)和糖化血清蛋白(GSP)生化含量的检测,探讨其在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检测中的意义.方法 分别采用尿微量白蛋白试剂盒、免疫比浊抑制法和硝基四氮唑蓝(NBT) 还原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及糖化血清蛋白(GSP)的生化含量,同时测定餐后2h血糖(2hPG)在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患者组的含量变化.结果 糖尿患者病组:尿微量白蛋白(42.45±11.30)ug/mL,HbAlc(8.17±2.37)%,GSP(313.25 ±42.13)μmol/L,2hPG(15.21±4.45)mmol/L,;正常对照组:尿微量白蛋白(10.32.±3.35)ug/mL,HbAlc(5.45±2.37)%,GSP(213.25 ±21.13)μmol/L,2hPG(6.32±5.31)mmol/L,糖尿病患者组尿微量白蛋白、Hb A l c、G SP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尿微量白蛋白及糖Hb A l c、GSP是反应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良好指标,临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4.
石妍   《中国医学工程》2013,(1):77-77
目的对比格列吡嗪控释片与格列吡嗪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1年11月在我科治疗的154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格列吡嗪控释片组)84例和对照组(格列吡嗪片组)70例,将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平均水平、餐后血糖水平大于11.1mmol/L的患者比例进行比较,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治疗结束后空腹血糖的平均水平为5.78±1.02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平均水平为6.89±1.13mmol/L;餐后血糖大于11.1mmol/L的患者比例为3.6%,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小于0.05。结论应用格列吡嗪控释片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临床疗效优于格列吡嗪片,可以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资料与方法笔者收集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30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患者中,男25例,女5例,年龄32~80岁。临床诊断依据为有糖尿病的症状,空腹血糖≥7.0mmol/L,或任意时间血糖≥11.1mmol/L,糖耐量实验空腹口服葡萄糖75g,后测2小时血糖≥11.1mmol/L,痰检结核菌、结核杆菌培养、纤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析对香溪镇糖尿病患者进行综合管理的效果。方法:对香溪镇的607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我们将这607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有303例患者,观察组有304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使用降糖药物进行治疗,定期为其进行血糖监测,为观察组患者进行综合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由(7.5±3.1)mmol/L下降至(6.3±1.5)mmol/L,空腹血糖的达标率由34.5%上升至65.7%。餐后2小时的血糖由(11.6±2.5)mmol/L下降至(9.7±1.9)mmol/L,餐后2小时血糖的达标率由37.3%上升至58.6%。对照组患者的空腹血糖由(7.5±2.8)mmol/L下降至(7.4±3.3)mmol/L,空腹血糖的达标率由33.8%上升至35.1%。餐后2小时的血糖由(12.1±3.5) mmol/L下降至(11.1±3.3)mmol/L,餐后2小时血糖的达标率由36.1%上升至37.7%。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空腹血糖的达标率、餐后2小时的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的达标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综合管理的效果显著,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糖尿病防治的最佳模式,提高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达标率,减少慢性并发症,降低医疗费用。方法选取286名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144例,对照组142例。对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规范化治疗、随访管理以及和乡镇卫生院双向转诊相结合的一体化防治管理模式。对照组不进行指导,完全依赖患者的自觉行为。2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平均为(5.2±1.2)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平均为(8.8±1.9)mmol/L,糖化血红蛋白平均为(6.2±1.1)%;对照组空腹血糖平均为(7.5±1.3)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平均为(11.1±1.5)mmol/L,糖化血红蛋白平均为(7.8±1.2)%(P<0.01);观察组无一例新发生慢性并发症,对照组新发生慢性并发症者3例;医疗费用方面:观察组平均(232.0±36.0)元/月,对照组平均(268.0±38.0)元/月,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健康教育、规范化治疗、随访管理以及和乡镇卫生院双向转诊相结合的一体化防治管理模式,可以显著提高血糖的控制率,减少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且能降低医疗费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硫辛酸注射液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硫辛酸和胰激肽原酶治疗,疗程2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尿微量白蛋白、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和胱抑素-C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尿微量白蛋白、尿蛋白肌酐比值和胱抑素-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为96.17±20.97 mg/L,尿蛋白肌酐比值为79.10±15.92 mg/mmol,胱抑素-C为1.03±0.25 mg/L,分别低于对照组的205.28±36.38 mg/L,175.60±32.78 mg/mmol和1.85±0.24 mg/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辛酸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依那普利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 血压正常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其尿白蛋白排泄率(AER) 均在20~200μg/min,所有患者经控制饮食,口服降血糖药物和(或) 采用胰岛素治疗,使血糖控制在空腹<7.01mmol/L,餐后2h血糖< 10mmol/L.随机分成2 组,A组为治疗组(30例),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加用依那普利,10mg/d,B 组为对照组(30例),在控制血糖基础上加用安慰剂,疗程6个月.治疗前后测定空腹血糖(FPG) 、餐后血糖( PBG) 、尿微量白蛋白(ALB) 、收缩压(SBP) 、舒张压(DBP) 等.结论 依那普利能有效地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排泄,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使用尿微白蛋白试条检测98例糖尿病患者及26例体检健康者的尿微白蛋白浓度,旨在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DN),探讨病程、血糖控制水平对DN的影响.方法 使用德国宝灵曼公司生产的尿微白蛋白试条(Micral-Test Ⅱ)进行尿微白蛋白浓度测定,同时测定空腹血糖.结果 98例糖尿病患者按病程<5年、5~10年、>10年分组,各组间尿白蛋白异常率分别为11.7%、33.3%、55.0%(P<0.01);按空腹血糖<7.0mmol/L、7.0~10.0mmol/L、>10.0mmol/L分组,各组间尿白蛋白异常率分别为9.7%、21.6%、43.3%(P<0.01).结论 DN的发生、发展与病程、血糖控制水平呈显著性正相关.尿微白蛋白是早期发现:DN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