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比较前壁及下壁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律失常的类型。方法对254例AMI分为前壁组(A组)和下壁组(B组),对两组出现的心律失常类型进行对比。结果A组窦速、室上性心律失常、室内传导阻滞明显高于B组(P<0.05),B组窦缓及房室传导阻滞(AVB)显著高于A组(P<0.01)。结论前壁及下壁心梗并发心律失常的类型有差别:前者以窦速、室上性心律失常、室内阻滞多见;后者以窦缓及AVB多见。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 ,75岁 ,主因阵发性胸闷、气短 1个月 ,持续性胸痛 5h就诊入院。入院前 1个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气短 ,发作持续 2~ 3min ,可自行缓解 ,曾在当地医院给予治疗 (药物不详 ) ,好转后仍间断发作。于 5h前患者无明显诱因于睡眠中突然出现持续性胸痛大汗 ,阵发性加重 ,伴头晕眼黑 ,急送我院急诊科 ,并在诉说病史过程中 ,突然头部后仰 ,意识不清 ,立即给予硝酸甘油含服并急查心电图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Ⅱ°Ⅰ型房室阻滞 (AVB) (平均心室率 42bpm) ,室早、房早 ,约 5min后意识转清。既往体健。入院查体 :BP 13 0 90…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 ,77岁。因腹主动脉瘤于 2 0 0 1年 8月 2 0日入院。有高血压病 2级、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死史。心电图示 :Ⅲ、aVF、V1 ~V3 导联有坏死型Q波 ,P -R间期 0 2 2s。 8月2 4日在全麻下行腹主动脉瘤腔内支架置入术 ,术后自觉无不适 ,心率、血压平稳。 8月 30日 1 2∶35输液过程中突发心前区不适 ,随之呼吸、心跳停止、意识丧失、瞳孔散大。即予心外按压、人工呼吸、肾上腺素、阿托品、呼吸兴奋剂 ,并行气管插管 ,急查心电图 (略 )显示P -QRS -T波消失 ,代之以快速不规则的心室颤动波 ,心室率 2 4 0次 min ,立即电击…  相似文献   

4.
下壁ST段压低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心电图下壁导联ST段压低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AMI)的相关性。方法 连续评价 6 3例前壁AMI病人 ,选择病人就诊初始 4h心电图测量其ST水平。住院 1~ 2周行冠状动脉造影 (CAG)同位素心肌灌注显像检查结果对照分析 ;结果 ①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无显著差异 ,左心室造影下壁运动无明显减弱 ;②同位素心肌灌注显示下壁ST段压低组 86 2 1%无下壁心肌缺血表现 ;③下壁导联ST压低组V1 3 导联ST抬高的平均值明显高于不伴下壁导联ST压低组 ,ECG下壁ST段压低明显与V1 3 导联抬高有相关性 ,(r =- 0 5 2 ,P <0 0 5 )。结论 下壁导联ST段压低可能是前壁AMI时V1 3 导联ST抬高的镜影反映而不是下壁心肌缺血表现。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性,63岁。于晨6时30分下楼活动后突感心前区压榨样剧痛,7时30分急诊入院。患者曾于1年前有胸痛史,但未经治疗。体检:体温不高,HR72次/min,呼吸17次/min,血压14/10kPa(105/75mmHg),心界不扩大,两肺、肝脾等检查无异常。实验室检查:AST42u/L(正常值5-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临床46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不同类型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常规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钙、阿托伐他汀,同时应用参附注射液60 mL-80 mL+5%葡萄糖液静脉或生理盐水100 mL静脉输注,疗程14 d。结果治疗组缓慢心律失常的持续时间缩短,心室率明显提高。结论参附注射液治疗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发缓慢性心律失常有效。  相似文献   

7.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发心脏破裂抢救成功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性 ,6 4岁 ,因突发胸痛 ,外院诊断为急性下壁心壁心肌梗死 ,行尿激酶15 0万U静脉溶栓后 ,仍有顽固性胸痛 ,无创判断血管未通 ,8d后由外地乘车转入我院 ,既往高血压病史 5年 ,立即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 ,当时查体血压180 /10 0mmHg( 1mmHg =0 .133kPa) ,神清 ,心界不大 ,心率 83次 /min ,律齐 ,无杂音 ,心电图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SCA示左主干 ,左回旋支无异常 ,左前降支近端2 0 %狭窄 ,右冠状动脉 (RCA)远段分叉前95 %限局性狭窄TIMIⅡ级 ,左心室造影示下壁不动。以 0 0 14寸钢丝通过RCA病变处达远端 ,以 2 5mm× 2 0mm…  相似文献   

8.
患男性,78岁。因突发胸骨后压榨性剧痛3h,伴大汗、窒息感入院。高血压病史10年,间断口服卡托普利、北京降压0号,血压维持在160/90mmHg左右。无心肌梗死病史。入院时心电图示V1-2呈rS型,V3呈qRs型,V4呈qR型,V1-4ST段抬高0.3-0.6mV。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0.2-0.3mV。因患高龄未予溶栓治疗。给予抗凝、抗血小板、  相似文献   

9.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发乳头肌断裂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性 ,77岁。因发作性胸痛 30年、持续胸痛 15h ,于 2 0 0 3年 4月 8日入院。 2 0 0 3年 4月 4日开始出现活动后胸痛 ,向后背及右肩放射 ;7日晚 10时出现持续胸痛伴恶心 ,心电图 (ECG)示Ⅱ、Ⅲ、aVF导联异常Q波、T波倒置 ,V2~ 6导联ST段压低 0 .5~ 2 .0mm ,以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心梗 )收入院。既往有腔隙性脑梗死、甲状腺腺瘤切除术、高血压及长期吸烟史。查体 :体温 35℃ ,脉搏 78次 /min ,呼吸 17次 /min ,血压 134/ 71mmHg。口唇无紫绀 ,无颈静脉怒张 ,双肺呼吸音清晰 ,心界不大 ,心率 78次 /min ,律齐 ,心音低 ,各瓣膜区未闻…  相似文献   

10.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时下壁导联ST段压低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下壁导联 ST段压低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 2例首发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冠状动脉及左室造影资料。结果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时下壁导联 ( 、 、a VF) ST段下移≥ 0 .0 5 m V组与 <0 .0 5 m V组的 、a VL导联 ST80 值有显著性差异 ( P <0 .0 5 ) ;两组的左前降支 6段 ( LAD6 )或 LAD始部病变的发生率也有显著性差异 ( P <0 .0 5 ) ;下壁导联 ST段压低≥ 0 .0 5 m V对 L AD6 或 LAD始部病变预测价值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是 : 导联 5 9%、5 0 % ; 导联 83%、70 % ;a VF导联 83%、70 %。结论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时下壁导联ST段压低预示 LAD6 或 L AD始部病变是高前侧壁发生透壁性心肌缺血的“镜像”反应 ,表现为 、a VL导联 ST段抬高 ;它与右冠状动脉、左旋支、多支病变以及胸前导联 ST段抬高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下壁导联 ST段改变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 对 81例冠状动脉左前降支 (L AD)单支病变所致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 ,依其早期心电图下壁导联 ST段改变的形态将患者分为 3组 ,即压低组、抬高组、无改变组 ,并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下壁导联 ST段压低组中73.3%患者为 L AD非优势近端病变 ;抬高组中 6 2 .5 %患者为 L AD优势远端病变 ;无改变组中 L AD优势近端病变与 L AD非优势远端病变所占比例近似。结论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下壁导联 ST段改变与 L AD形态及病变的部位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急性下壁心肌梗死(IWMI)伴或不伴右心室心肌梗死(RVMI)患者的临床特征差异。方法纳入2006年10月~2012年12月总参保健处发病12 h内入院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IWMI)患者256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将患者分为IWMI不合并RVMI组(n=167)和IWMI合并RVMI组(n=89),比较两组患者冠心病发病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家族史)、临床表现、并发症和治疗用药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冠心病主要危险因素无差异(P>0.05)。IWMI合并RVMI患者出现低血压(80.0% vs.19.8%,P<0.05)、颈静脉怒张(50.6%vs.1.8%)和Kussmaul征(51.7%vs.1.2%)的比例明显增加(P均<0.01),需要更多地应用正性肌力药物(60.7%vs.16.2%)来维持血压,且病死率较高(77.9%vs.0.6%,P<0.05)。结论在IWMI基础上伴RVMI多合并右心功能障碍,可导致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时下壁ST段改变与左前降支(LAD)长度和病变部位的关系。方法 对75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心肌梗死初期是否伴有下壁ST段改变而将患者分成3组,即伴有下壁ST段压低者为I组,伴有下壁ST段抬高者为Ⅱ组,下壁ST段无改变者为Ⅲ组,并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I组中72%患者为LAD非优势近端病变。Ⅱ组中60%患者为LAD优势远端病变;Ⅲ组中LAD优势近端病变与LAD非优势远端病变所占比例相似。结论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时下壁ST段改变可能与LAD长度和病变部位有关。  相似文献   

14.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下壁导联ST段压低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急性前壁透壁性心肌梗死时下壁导联ST段压低的临床价值。方法 比较任一下壁导联ST段压低≥1.0mm的17例与压低均<1.0mm的16例的CK-MB值、超声心动描记术、冠状动脉造影等结果。结果 前组CK-MB值更高,射血分数减低更显著,左室收缩与舒张末期容积更大,造影术示致梗死狭窄病变多位于左前降支近端或呈多支病变。结论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下壁导联ST段压低≥1.0mm时,其梗死面积较大,会发生较严重的左室射血功能损害及左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ST段抬高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简称心梗)伴不同下壁导联ST段改变患者的梗死相关血管以及梗死面积及心功能情况。方法73例急性前壁心梗患者,根据入院时心电图下壁导联ST段改变情况将患者分为3组:A组为Ⅱ、Ⅲ、aVF中至少两个导联ST段抬高;B组为Ⅱ、Ⅲ、aVF中至少两个导联ST段压低,C组为Ⅱ、Ⅲ、aVF中少于两个导联ST段有改变。比较三组CK最大值,左室射血分数以及梗死相关血管(IRCA)。结果CK最大值3组比较A组最低(1280±531IU/Lvs2034±911,1677±630IU/L,P<0.01);左室射血分数A组最高(0.54±0.09vs0.48±0.07,0.47±0.08,P<0.01);三组IRCAA组中85.7%的患者位于“绕过心尖的左前降支(LAD)”的中远段,有14.3%的患者位于右冠状动脉(RCA)的近段;B组的患者中全部为非“绕过心尖的LAD”,其中有70.4%的患者位于非“绕过心尖的LAD”的近段;C组中有96.7%的患者为非“绕过心尖的LAD”,其中有73.3%的患者位于非“绕过心尖的LAD”的近中段,三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IRCA为LAD的急性前壁心梗时下壁ST段改变可能与LAD长度和病变部位有关;前壁合并下壁ST段同时抬高的患者若IRCA为“绕过心尖的LAD”,其梗死面积较小,心功能较好。  相似文献   

16.
A case of a 55-year-old man who suffered an acute anterior myocardial infarction (MI) followed by an acute inferoposterior MI 1 month later, which led to his demise from cardiogenic shock, is presented. The electrocardiogram after his second MI resulted in profound decrease in the amplitude of the QRS complexes and cancellation of the features of the previous anterior MI (necrotic QRS counterpoise). The implications of these electrocardiogram alterations, particularly when using this modality in QRS scoring systems for estimation of infarct size or 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塞(MI)并发右室MI与发生房室传导阻滞的关系.方法 共有120例确诊急性下壁MI的住院患者,根据是否发生房室传导阻滞分为房室传导阻滞组(AVB)和非房室传导阻滞(NAVB)组;是否合并右室MI,则分为右室MI(RVI)组和非右室MI(NRVI)组.结果 急性下壁MI并发AVB组住院死亡率明显高于NAVB组(P<0.05);合并RVI患者,其AVB的发生率明显高于NRVI病人(P<0.01).合并RVI及高血压组患者,其AVB的发生率最高,明显高于RVI组(P<0.05).结论 右室心肌MI是急性下壁心肌MI发生AVB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高危合并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及其高危合并症的临床意义。方法 总结214例住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下壁心肌梗死104例,全部病例在病史,心电图改变及心肌酶谱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单纯下壁梗死64例,下壁及正后壁梗死21例,下壁及右心室梗死6例,下壁右心室及正后壁梗死4例,前壁加下壁梗死4例,下壁及高侧壁梗死5例。结果 主要合并症有高度房室传导阻滞18例,前壁缺血23例,右心室梗死出现低血压状态5例,下壁心肌梗死出现高危合并症者住院病死率为17%,而无合并症的住院病死率是8.6%。结论 下壁心肌梗死出现上述三大并发症提示梗死面积较大,病死率高,预后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