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刘名顺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2011,18(1):39-42,27
脑电地形图(Brain Atlas,BA)在急性脑血管病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现简介如下,供参考。脑电地形图在急性脑血管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可综合为以下几个方面:1.可协助急性脑血管病的定性定位诊断及鉴别诊断;2.可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进行超早期诊断,为超早期治疗提供依据;3.可协助对脑梗死半暗带区的诊断;4.可观察病变对周围正常脑组织功能的影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维脑路通和疏血通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12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从中随机选取64例作为对观照组,给予其维脑路通治疗,另6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给予其维脑路通和疏血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PT、APTT、FIB水平及NIHS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式治疗后其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有较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T、APTT、FIB水平及NIHSS评分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维脑路通和疏血通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效果,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了50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给予脑活素和脉络宁治疗前后的彩色脑电地形图改变。结果显示:50例患者治疗后彩色脑电地形图δ频带较治疗前δ频带功率明显降低,α频带功率明显升高,本文提示脑电地形图是观察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的一个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ICVD)发病率增高 ,目前尚无早期的实验室检查指标。本文动态检测ICVD病人血浆α颗粒膜蛋白 (GMP - 14 0 ) ,TXB2 ,6 -K -PGF1α的含量 ,探讨其应用价值。对象和方法一、对象 :(一 )ICVD病人 4 5例 (男 31,女 14 ) ,年龄 4 0~ 72岁 ,平均 5 3 6± 11 2岁 ,为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病人 ,入院前未用药物治疗。(二 )正常对照组 :2 8例 (男 2 2 ,女 6 ) ,年龄 4 0~ 5 6岁 ,平均 5 1 3± 11 2岁 ,均为健康查体者。二、方法 :(一 )标本采集与处理 :发病 4 8小时内及治疗后第 4、6~8、15天各抽取静脉血 3~ 4ml…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象图在脑血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3例脑血管病患者进行了脑象图检查。结果:43例患者脑象图均有明显改变。结论:脑象图在脑血管病中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背景:骨具有生物电效应,然而骨缺损的发生会导致骨骼内源性生物电的缺失。具有生物电效应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植入骨缺损处会补足缺失的电信号,加速骨缺损的修复。目的:文章介绍了骨组织的生物电效应,阐述了电刺激对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总结了生物电效应应用于骨组织工程的研究进展,以期为骨组织工程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以“bioelectrical effect,bioelectrical materials,electrical stimulation,bone tissue engineering,bone scaffold,bone defect,bone repair,osteogenesis”为英文检索词,以“生物电效应,生物电支架,电刺激,骨组织工程,骨支架,骨缺损,骨修复,骨再生”为中文检索词,在中国知网、万方、PubMed、Web of Science和ScienceDirect数据库检索与生物电效应骨组织工程支架相关的文献,最终纳入87篇进行系统归纳、总结和分析。结果与结论:①生物电效应结合体外电刺激设计骨组织工程支架是一种理想可行的方法,主要涉及的材料包括金属材料、石墨烯材料、天然生物衍生材料以及人工合成生物材料;目前运用最广泛的导电材料是石墨烯材料,得益于自身的超强导电性能、大比表面积、同细胞及骨骼的良好生物相容性以及优异的力学性能。②石墨烯材料主要是作为修饰材料引入支架以增强整体支架的电导率,同时其大表面积和丰富的官能团能够促进生物活性物质的装载和释放。③然而生物电效应的骨组织工程支架尚存一些重大挑战需要克服:满足导电性能的同时还需考虑支架的综合性能;缺乏统一、标准化的生物电效应骨组织工程支架的制备方式;体外电刺激干预系统尚不够成熟;缺乏个体化指导支架的选择以实现针对不同病理情况的患者选择并设计最适宜的支架。④研究者们在设计导电支架时,要深入考虑支架的综合效应,譬如生物相容性、力学性能以及生物降解性能等,而此种综合性能可以通过多种材料的复合来实现。⑤除此之外,临床转化应该是导电支架设计的最终考量,在评估出电刺激作用于人体且有利于骨缺损修复的安全电流阈值的基础之上,设计动物实验以及基础实验,然后应用于临床,从而在未来实现生物电效应骨组织工程支架应用于临床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8.
为了观察脑血管病患者发病后脑阻抗血流图波幅高低变化与预后的关系。作者对济南市历下区人民医院和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49例进行了预后的随访调查,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炎症标志物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我国,脑血管病与恶性肿瘤、心血管病构成三大致死原因。同时,脑血管病也是世界范围内的主要致残和致死原因之一。卒中是指急性起病、迅速出现局灶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损征象的脑血管病。脑卒中大体可分为两大类,其中缺血性脑卒中约占70%-80%。本文着重介绍炎症血清标志物检测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病的预测、诊断和预后中的应用与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建立了脑神经磁刺激研究中较常用的八字线圈感应电场分布的半无界空间数学模型 ,应用数值积分和图形旋转与消隐技术建立了计算机仿真方法 ,据此分析了八字线圈感应电场空间分布的特性 ,为设计具有更好空间定位性和矢量选择性的脑神经磁刺激线圈提供了有效的仿真手段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应用肌电图仪进行经皮电刺激治疗对损伤周围神经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探讨电刺激治疗的最佳方法.方法:60例经神经电生理检查确诊腓总神经不全损伤的患者,男女不限,年龄20~35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3组(n=20),非电刺激治疗组(NS组)、电刺激治疗1组(S1组)、电刺激治疗2组(S2组).NS组不给予电刺激治疗;S1组电刺激治疗每日10分钟,连续10天;S2组电刺激治疗每日10分钟,连续20天.3个月后复查腓总神经传导速度(NCV)与趾短伸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腓总神经电生理数据改善程度.结果:(1)NS组、S1组和S2组腓总神经NCV分别增加3.7±2.4 m/s、7.5±4.3 m/s和7.5±3.1 m/s,与NS组比较,S1组和S2组的腓总神经NCV均增加(P<0.05);与S1组比较,S2组的腓总神经NCV无增加(P>0.05).(2)NS组、S1组和S2组趾短伸肌CMAP波幅分别增加2.7±1.8mv、4.1±1.9mv和5.3±2.0mv,与NS组比较,S1组和S2组的趾短伸肌CMAP波幅均增加(P<0.05);与S1组比较,S2组的腓总神经CMAP波幅增加(P<0.05).结论:(1)经皮电刺激治疗对不全损伤周围神经功能的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表现为NCV增快、CMAP波幅增加.(2)延长经皮电刺激治疗疗程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电刺激小脑顶核及百会穴合并口服活脑冲剂在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电刺激小脑顶核及百会穴合并口服活脑冲剂结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尼莫地平结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300及ADL评分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后P300及ADL评分均有改善(P<0.05),以P300波幅改善更明显(P<0.01);对照组治疗后P300较前改善(P<0.05),ADL评分无改善(P>0.05).治疗后P300波幅、潜伏期及ADL评分的改善治疗组均较对照组更显著,经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P300波幅改善更明显(P<0.01).结论:电刺激小脑顶核及百会穴合并口服活脑冲剂能够有效地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3.
弹性模量与表观密度的分段函数关系用于股骨近端的结构模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前,在用功能适应性理论与有限元相结合,进行计算机数值模拟骨再造时,大多数研究者对于不同的表观密度,都是将表观密度和弹性模量的关系取为一种形式。由于松质骨的各向异性,其结构形式的多样性、复杂性,认为用一个统一的模型来描述其结构性能存在一定的问题。本研究基于松质骨胞元模型理论,提出与实际更加接近的松质骨弹性模量与表观密度的分段函数关系,使得弹性模量与表观密度关系的确立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利用Mullender等提出的骨自我组织控制过程微分方程来控制骨再造过程,与有限元相结合,将这种松质骨的弹性模量与表观密度的分段函数关系应用到股骨近端结构的模拟预测中,不但能根据模拟得到的内部密度分布给出其内部结构的具体胞元结构形式,而且可以大大提高迭代的收敛速度,因此是一项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的工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