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9 毫秒
1.
目的:探讨24小时动态脑电图对儿童外侧裂癫癎的诊断价值及随访观察.方法:对105例临床诊断为儿童外侧裂癫癎的患儿进行常规脑电图和24小时动态脑电图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常规脑电图描记时出现异常放电21例(20%),在24小时动态脑电图描记时,全部病例均有异常放电,在随访观察中,儿童外侧裂癫癎临床发作停止2年脑电图异常放电会消失.结论:24小时动态脑电图对儿童外侧裂癫癎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剥夺睡眠诱发方法是否可提高癫癎病人脑电图癫癎样波的阳性率。方法:对临床拟诊为癫癎,而常规脑电图描记正常的100例研究组行剥夺睡眠诱发实验,并选择46例对照组。结果:研究组剥夺睡眠诱发脑电图呈现爆发性癫癎样波者42例(42%),对照组脑电图无1例呈爆发波,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脑电图有轻度改变者,剥夺睡眠诱发实验可提高癫癎病人脑电图癫癎样波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患儿剥夺睡眠--自然入睡和口服水合氯醛药物诱导睡眠脑电图的变化.方法:对256例癫(癎)及临床上有发作性症状尚未确诊为癫(癎)的患儿分别用禁睡6~12小时后自然入睡;口服水合氯醛药物诱导入睡作脑电图描记.结果:自然入睡组脑电图癎样放电率高于口服水合氯醛药物诱导睡眠组.睡眠纺缍波在口服水合氯醛药物诱导睡眠中受到抑制.结论:睡眠剥夺-自然入睡脑电图阳性率癎样放电指数明显高于药物诱导睡眠.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患儿剥夺睡眠--自然入睡和口服水合氯醛药物诱导睡眠脑电图的变化.方法:对256例癫(癎)及临床上有发作性症状尚未确诊为癫(癎)的患儿分别用禁睡6~12小时后自然入睡;口服水合氯醛药物诱导入睡作脑电图描记.结果:自然入睡组脑电图癎样放电率高于口服水合氯醛药物诱导睡眠组.睡眠纺缍波在口服水合氯醛药物诱导睡眠中受到抑制.结论:睡眠剥夺-自然入睡脑电图阳性率癎样放电指数明显高于药物诱导睡眠.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儿童癫(癎)与睡眠的关系.方法:对98例可疑或临床诊断的儿童癫(癎)的睡眠脑电图进行分析及临床随访.结果:正常22例,异常76例,异常率77.5%(广泛性异常10例,局限性异常66例).结论:睡眠脑电图可提高儿童癫(癎)的阳性率,对其诊断、分型、临床随访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儿童癫070101.gif (120 bytes)自然睡眠与药物诱导睡眠的脑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患儿剥夺睡眠--自然入睡和口服水合氯醛药物诱导睡眠脑电图的变化.方法对256例癫(癎)及临床上有发作性症状尚未确诊为癫(癎)的患儿分别用禁睡6~12小时后自然入睡;口服水合氯醛药物诱导入睡作脑电图描记.结果自然入睡组脑电图癎样放电率高于口服水合氯醛药物诱导睡眠组.睡眠纺缍波在口服水合氯醛药物诱导睡眠中受到抑制.结论睡眠剥夺-自然入睡脑电图阳性率癎样放电指数明显高于药物诱导睡眠.  相似文献   

7.
sleep deprivation 睡眠剥夺 也叫剥夺睡眠,在给癫(癎)病人描记脑电图时,对睡眠中易发作者应作睡眠描记,对觉醒时易发作者应作睡眠剥夺描记.剥夺睡眠后描记易出现(癎)样放电,与其说是剥夺睡眠后因疲劳而出现,不如说是觉醒程度差而出现异常波.在实践中,剥夺睡眠描记主要是观察觉醒-入睡过程,因此期最易出现(癎)样放电.次日进行描记,前晚减少睡眠时间,叫部分睡眠剥夺(尤是小儿),前晚通宵不睡,叫全部睡眠剥夺.在一些有趣的实验里,还可以选择性地剥夺睡眠周期中某个阶段,如REM剥夺(梦境剥夺).  相似文献   

8.
自然睡眠是癫癎脑电图的有效诱发方法之一,我院近几年对120例临床拟诊为癫癎的患者行常规脑电图和自然睡眠脑电图检查,以分析其对癫癎的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脑电图(EEG)检查是癫癎诊断中必不可少的方法,癫癎病人脑部的异常放电可通过EEG描记到。如果没有EEG,癫癎及癫癎发作类型的诊断是不可想象的。同步录像脑电图(VEEG)能连续长程进行脑电活动描记,并能确定病人的临床发作及与癎样放电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更有效的检查手段。我院自2003年10月至2005年4月应用VEEG监测病人95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脑电图(EEG)检查对癫癎诊断的临床价值是其它检查手段无法替代的,常规脑EEG头皮电极记录范围有限,对癫癎病检出异常率较低。为提高癫癎病的诊断率,2007年2月至2008年5月,我们对我院癫癎专科及住院的有明显发作史的166例病人,在常规EEG基础上加用睡眠诱发和蝶骨电极描记,并将其痫样波检出率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Lennox—Gastaut综合征(LGS)的动态脑电图(AEEG)监测的作用。方法:对2002年10月-2007年10月经临床诊断和AEEG监测的28例LGS进行总结。结果:常规脑电图(REEG)正常8例(25.0%),异常20例(75.0%),临床发作4例。AEEG28例(100%)出现全导暴发高幅1.5—2.5Hz慢棘慢复合波,尖慢复合波,多棘慢复合波。清醒期2例(7.1%),睡眠期22例(78.6%),清醒期、睡眠期均有4例(14.3%)。临床发作16例(57.1%)。12例睡眠期出现双侧10~12Hz高幅快波节律。AEEG与REEG异常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发作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AEEG清醒期与睡眠期异常率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LGS综合征具有特定的脑电图表现,是构成综合征诊断的必要条件之一,睡眠中有10—12Hz快波节律,通常提示该病。进行睡眠中脑电图描记是必要的。而AEEG延长了描记时间,弥补了REEG的不足。并通过自然睡眠诱发提高了癫痫的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13例视频脑电监测到癫癎发作而发作间期正常的患儿发作期脑电图特征。方法:收集2010至2011年两年中视频脑电监测到癫癎发作而发作间期正常的患儿13例,分析脑电图特征。结果:①13例病例占同期监测总数5.7‰。②清醒期4例、睡眠期7例、清醒及睡眠期均发作2例。睡眠期占63.2%。③部分运动性发作4例、部分运动性发作继发全面发作9例,无全面性发作。④起源部位(部分存在于两电极之间)前三位分别是颞区、中央区、顶区,占72.2%。⑤发作初期多表现为低波幅棘波、尖波或快波节律,占76.9%。结论:①睡眠诱发在癫癎诊断中意义很大。②表现为部分性发作的患儿,癫癎漏诊的风险相对较大。③起源于颞区、中央区或顶区的癫癎漏诊风险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癫癎病人加做睡眠诱发试验的临床意义。方法:在常规脑电图检查基础上加做睡眠诱发试验。结果:在清醒状态下未记录到异常的患者,约40%可以在睡眠中记录到癫癎样放电。结论:脑电图常规检查合并睡眠诱发试验既安全无痛苦,又经济可靠,可在基层医院常规作为癫癎病的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婴幼儿中央区小棘波的脑电图(EEG)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0年5月~2012年3月我院视频脑电图(V—EEG)检查中具有中央区小棘波的婴幼儿103例,回顾性分析其EEG特点和临床资料。结果:103例患儿的EEG均可见中央区小棘波,以双极纵联明显,见于非快速眼动睡眠Ⅱ期和(或)快速眼动睡眠期。103例患儿中婴儿良性部分性癫痫23例(22.3%),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BICE)17例(16.5%),热性惊厥15例(14.6%),正常婴幼儿46例(44.7%),婴儿痉挛控制后2例(1.9%)。结论:婴幼儿EEG中央区小棘波常出现在3~24个月龄的婴幼儿,双极纵联明显,棘波成分多数≤50μV。这种小棘波除见于癫痫外,更多见于正常婴幼儿或不诊断为癫痫的癫痫发作,应结合临床判定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儿童癫痫发作与睡眠觉醒周期的关系。方法:经同步录像脑电图(V—EEG)监测,对142例儿童癫痫发作期的临床表现与V-EEG进行同步分析。结果:142例患儿中94例(66.2%)患儿的发作与睡眠觉醒周期相关。此94例患儿的154次发作中,思睡期36次(23.4%),睡眠I-Ⅱ期64次(41.6%),睡眠Ⅲ-Ⅳ期10次(6.5%),REM期1次(0.6%),觉醒后43次(27.9%);发作类型中,部分性发作或伴泛化全面性发作81次(52.6%),痉挛发作27次(17.5%),肌阵挛25次(16.2%),强直发作11次(7.1%),失神发作7次(4.6%),强直阵挛发作3次(2.0%)。结论:儿童癫痫发作与睡眠觉醒周期密切相关,了解发作与睡眠觉醒周期的关系,既有助于更好地管理和治疗癫痫患儿,又有助于合理安排EEG检查的方式和时机,提高检查阳性率,确定发作类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癫痫、急性病毒性脑炎、热性惊厥(FC)与脑电图(EEG)关系。方法:记录166例8个月至6岁患儿EEG。结果:首次EEG异常率达90%,三天后复查EEG异常率达60%,在出现癫痫症状的急性病毒性脑炎患儿的EEG描记中,以低至中波幅慢波增多,呈弥散性或局限性异常者居多,出现癫痫样放电占50%,由热性惊厥引起的EEG变化,三天后复查EEG大都好转,部分患儿多次EEG检查出现发作性尖波,6岁后发热引起惊厥的患儿,最后诊断为癫痫。结论:在小儿发热引起的惊厥中,EEG的检查是一项重要的临床检查项目,对了解脑功能状况、排除病毒性脑炎、癫痫、热性惊厥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儿童癫(癎)(EP)与睡眠的关系.方法:对105例可疑或临床诊断的儿童EP的睡眠脑电图(EEG)进行分析及临床随访.结果:正常27例,异常78例,异常率74.3%(广泛性异常11例,局限性异常67例).讨论:睡眠EEG可提高儿童EP的阳性率,对其诊断、分型、临床随访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儿童期常见非癫癎性发作(Non-Epilepsy Seizure,NES)的临床及脑电图特点,以提高临床医生的诊断水平,减少误诊;并探讨视频脑电图( Video-EEG,VEEG)在诊断儿童NE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行VEEG后诊断为NES的328例患儿的临床及脑电图资料.结果:良性新生儿肌阵挛或颤抖18例、良性非癫癎性婴儿痉挛14例、非癫癎性强直发作39例、情感性交叉擦腿19例、屏气发作9例、睡眠障碍108例、抽动障碍43例、偏头痛18例、晕厥23例、癔症性发作4例、其他33例.126例患儿监测到临床发作,且同期脑电图均未记录到癎性发放.17例癫癎患儿合并NES,21例NES合并发作间期癫癎样波发放.结论:儿童期常见各种类型NES,通过详细询问病史获得可靠的发作期症状,并辅以脑电图检查可做出正确诊断.视频脑电图是明确儿童NES的类型,鉴别NES和ES的最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癎动态脑电图(AEEG)变化、神经功能的缺损情况及临床疗效与预后.方法:将4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后继发性癫癎患者设为研究组,回顾其AEEG资料,常规脑电图与动态脑电图检查比较;并与对照组4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无癫癎发作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常规脑电图与动态脑电图检查比较:常规脑电图(REEG)检查中度和重度异常16例,占40%;AEEG检查中度和重度异常的比率为35例,占87.5%,AEEG较REEG检查的中、重度异常比率明显增高,具有统计学差异.研究组患者AEEG异常率占95.0%;发生在脑叶皮质区的患者继发癫癎的概率高于发生在皮质下区的患者,两者间AEE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EEG可显著提高卒中后癫癎发作患者的脑电异常检出率,其检查结果对预测癫癎发作、病情变化、预后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