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秦皇岛卫生检疫局自1994年以来对外环境水中霍乱弧菌进行了监测,共采样品184份,检出霍乱弧菌l株,而且是流行株,并通过霍乱的传播途径,说明监测外环境水对霍乱防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了防城口岸1994年1月至10月的霍乱监测检验结果.采样检验各种标本387份,检出二株小川型霍乱弧菌。  相似文献   

3.
秦皇岛卫生检疫局1985~1997年对12393名入出境人员实施艾滋病、梅毒的检测。发现HIV抗体阳性患者两人,潜伏期梅毒4人。其中4人为外籍人员,2人系中国公民。本文分析了患者感染的原因及其与职业的关系,阐述了卫生检疫机关加强对艾滋病、梅毒监测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了杭州卫生检疫局1986年至1994年12月的艾滋病监测结果.共检测标本27476份,检出HIV—1体阳性3例,均为非洲留学生.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了防城口岸1994~1995年霍乱监测的情况。结果:两年共采集标本742份,检出阳性标本6份,其中,从38名口岸门诊就诊的腹泻病人粪便中检出4份,从企沙海水中检出1份,霍乱病人家水缸水中检出1份,均为小川型埃尔托霍乱弧菌。作者就该口岸今后监测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秦皇岛口岸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病谱。[方法] 对秦皇岛口岸1986年~1999年21866名出入境人员的传染病监测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在秦皇岛口岸出入境人员中检出的传染病病谱为:HBsAg阳性、疟疾抗体阳性、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梅毒与HIV病毒感染者。[结论] 经统计分析发现ABsAg阳性是影响出入境人员,特别是船员的主要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7.
此报道了秦皇岛口岸l986~1995年入出境人员的传染病监测体检情况,10年来体检17347人次,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1人,隐性梅毒患2名,HBsAg阳性394例,癌症1人,单项肝功能ALT异常415例,其他疾病328例.作对体检监测情况作了简单分析,并对今后传染病监测体检工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本报导了作对秦皇岛口岸1986~1999年23188名出入境人员的传染病监测分析情况:在秦皇岛口岸出入境人员中以交通员工最多,为14949人,占总人数的64.47%;检出的传染病疾病谱为:HBsAg( ),疟疾抗体阳性,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梅毒与HIV病毒感染;经统计分析发现HBsAg( )是影响出入境人员,特别是船员的主要健康问题,共计检出838例,占出入境总人数的3.83%;在1623名回国人员中发现26例疟疾抗体阳性人员,其中有24人为从西非归国的捕鱼人员;体检共计发现8名梅毒,艾滋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了1990~l994年间对南宁口岸重点人群艾滋病监测结果,发现了6例HIV-1抗体阳性者。留学生2例.涉外婚检者2例,出国人员l例,回国人员l例。作者认为加强对重点人群的监测是预防和控制艾滋病蔓延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秦皇岛卫生检疫局自1994年以来对外环境水中霍乱弧菌进行了监测,共采样品184份,检出霍乱弧菌1株,而且是流行株,并通过霍乱的传播途径,说明监测外环境水对霍乱防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思明区食品及外环境水体中霍乱弧菌的污染状况,为制订霍乱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根据2005-2010年《福建省霍乱监测方案》要求,对思明区食品及外环境水体开展霍乱弧菌监测。结果共采集各类标本4861份,检出霍乱弧菌78份,总阳性率1.60%。食品检测3517份,检出霍乱弧菌73份,阳性率2.08%,各类食品以蛙类阳性率(12.30%)最高,其次为甲壳类(2.69%)、鱼类(2.18%)。水体检测1344份,检出霍乱弧菌5份,阳性率0.43%。检出的霍乱弧菌中,45例为01群稻叶型,33例为01群/J,Jrf型,经霍乱毒素基因检测均为非产毒株。结论思明区水产品中的霍乱弧菌污染程度较高,应加强对蛙类食品的监测和管理。  相似文献   

12.
霍乱弧菌耐药性连续六年监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广州地区霍乱弧菌的耐药变迁,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1998~2004年从广州地区病人、外环境水和水产品中分离到的267株霍乱弧菌,采用WHO推荐的琼脂扩散法(改良K-B法)测定氧氟沙星等22种抗生素对这些菌株的敏感性。结果6年中,对霍乱弧菌活性最高,且历年其活性不减的是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头孢呋辛和头孢曲松(敏感率均为100%),其次是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优立新(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他定、头孢哌酮、头孢拉定和强力霉素,它们的敏感率在90.6%~99.6%之间。氨苄西林、头孢氨苄、复方新诺明的敏感率分别为89.5%、86.1%、85.0%;氯霉素的敏感率为79.0%;其它抗生素的敏感率不足52.0%。埃尔托型霍乱弧菌对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的敏感率高达95.6%、89.4%,而O139群霍乱弧菌敏感率仅为56.1%、61.0%(经χ2检验,P<0.005),对痢特灵的敏感性埃尔托型霍乱弧菌(38.3%)明显低于O139群霍乱弧菌(83.3%),两者有显著性差异(χ2=27.97,P<0.005)。结论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对霍乱弧菌保持非常高的敏感性,这些药物是霍乱防治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3.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的将近12年内(1949-1960),在旧中国猖獗近130年(1820-1948)的古典霍乱在中国大地上完全绝迹。但自1961年世界第7次霍乱大流行开始后不久,埃尔托霍乱即在广东省西部沿海数县开始流行,至当年底,共发生患者4319例,死亡429例,病死率9.94%。在地区分布上,也由广东一省扩展至包括广东在内的沿海10个省市自治区。尽管病例时多时少,但一直没有停止,至2011年已经历了半个世纪,全国除青海和西藏外的其他各地几乎都有或多或少的病例发生,全国发病总数也达到344864例,死亡5555例,病死率1.61%。令人欣慰的是,2011年的发病数已由既往每年的3位、4位、甚至5位数下降为24例,且自2007年以后的连续5年中再从未发生过死亡病例。本文通过6个段落,详细记述了新中国霍乱发生发展的实际状况,流行规律及经多年实践证明确有实效的预防和控制对策,也认真反思了工作中的主要缺点和错误,提出必须以史为鉴,更好的开拓未来。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了防城口岸1994~1995年霍乱监测的情况.结果:两年共采集标本742份,检出阳性标本6份,其中,从38名口岸门诊就诊的腹泻病人粪便中检出4份,从企沙海水中检出1份,霍乱病人家水缸水中检出1份,均为小川型埃尔托霍乱弧菌.作者就该口岸今后监测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了1994年5月至7月问在新疆红其拉甫口岸对3000名赴沙特麦加朝圣的入境人员进行的霍乱监测中,检出埃尔托型霍乱弧菌带菌者、病人等107例,所检出菌株均为埃尔托型霍乱弧菌流行株.通过拱北局霍乱培训中心对被检阳性菌株的鉴定,阐述了在红其拉甫口岸所进行的霍乱监测在国境口岸传染病监测霍乱及流行病学和病因学上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衡阳市城区市售甲鱼中检测霍乱弧菌的采样调查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了解衡阳市城区市售甲鱼中有无霍乱弧菌的感染。方法共采样55份,其中甲鱼肛门涂抹样36份,甲鱼表面粘液涂抹样19份。采用霍乱弧菌食物中毒的国家标准的检验方法进行检测。结果衡阳市市售甲鱼55份样本中有1份检测出O139血清型霍乱弧菌的感染。结论需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防止霍乱弧菌引起的疫情。  相似文献   

17.
本文阐述了大连地区历史上霍乱流行的状况。对1993、1994年霍乱流行进行了调查分析。指出了近二年的流行特点:疫情来势早、传播快、在短时间内形成暴发。地区分布广泛、病例相对集中。病原菌株有变化。原以埃尔托弧菌稻叶型(1d)为主。近二年内均以小川型(1b)为主。针对其流行特点。指出了检疫对策。为防止霍乱在大连口岸的传入和传出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阳江市1994年霍乱流行病学的特点。7月1日发现首例病人至9月9日止,已发病204例,其中死亡2例,健康带菌者10例,疫情波及2个县2个区26个镇、办事处,是80年代以来阳江地区发病最多、波及面最广、流行时间最长的一次。流行菌株为埃尔托霍乱弧菌,血清分型为小川1b型。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了对秦皇岛口岸1986-1999年21866名出入境人员的传染病监测分析情况.在秦皇岛口岸出入境人员中以交通员工最多,为14949人,占总人数的64.47%;检出的传染病病谱为:HBsAg(+),疟疾抗体阳性,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梅毒与HIV病毒感染者;经统计分析发现HBsAg(+)是影响出入境人员,特别是船员的主要健康问题,共计检出838例,占出入境总人数的3.83%;在1623名回国人员中发现26例疟疾抗体阳性人员,其中有24人为从西非归国的捕鱼人员;体检共计发现8名梅毒,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相似文献   

20.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prevalence of Vibrio cholerae in environmental water samples by using a series of biochemical tests. A total of 223 V. cholerae-like bacteria were isolated from TCBS agar after spreading the alkaline peptone water enriched sewer (n = 21) and water (n = 16) samples. All oxidase positive isolates were subjected to confirmation for V. cholerae by seven other biochemical tests an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Only 74.2% isolates were found to be V. cholerae by PCR using primers against an outer membrane protein (ompW) gene, out of which only 2 isolates were positive for cholera toxin (ctxAB) gene. Among the various biochemical tests studied, arginine hydrolysis, arabinose fermentation and string test showed 92 - 100% sensitivity and 42 - 67% specificity. Eight isolates including the toxigenic ones, showed agglutination with V. cholerae O1 antiserum. The present study showed that no biochemical test is 100% specific for V. cholerae. However, a few tests, if performed in a sequence after growing the alkaline peptone water enriched samples onto TCBS media can be used for screening of V. cholerae from the environmental samples. This study also showed that most of the environmental isolates are non-O1/non-O139 and the chances of presence of toxigenic V. cholerae are very rare in the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