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为了探讨视神经炎与多发性硬化的关系。方法分析28例视神经炎患者的头颅磁共振(MRI)及体感诱发电位(SEP)检查情况。结果(1)头颅MRI扫描异常率为32.1%,病灶呈多发性,主要分布在侧脑室旁、半卵圆中心,长T2信号,少数合并长T1信号。(2)SEP中枢传导异常率为42.9%,下肢异常多于上肢,单侧异常多于双侧。(3)发病两次及两次以上,脊髓受累机会增加。结论伴有较多的亚临床损害的视神经炎可能是多发性硬化的一个临床类型  相似文献   

2.
抑郁症患者体感诱发电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使用CA-1000叠加仪测定了29例抑郁症患者及30名正常人的体感诱发电位。发现抑郁症患者SEP波型变异大,后成份活跃及稳定性差,P2波幅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相似文献   

3.
诱发电位在多发性硬化诊断中的意义越来越受到重视。现将本院确诊为多发性硬化的21例患者的体感诱发电位(SEP)、视诱发电位(VEP)、听诱发电位(BAEP)及运动诱发电位(MEP)的检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特发性脱髓鞘性视神经炎(IDON)临床转归、转化为多发性硬化(MS)或视神经脊髓炎(NMO)的比例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对确诊且临床资料完整的IDON患者进行病例回顾及随访,记录视功能和其他神经功能变化以及MS或NMO转化率,应用卡方检验分析不同临床特征对转化率的影响.结果 共入组资料完整且完成随访的IDON患者107例.多数患者视力恢复较好,12例(11.2%)在随访期间转化为MS或NMO.全部12例患者均符合2005年修订的McDonald诊断标准,其中4例符合1999年NMO诊断标准,其余8例中部分表现为"视神经脊髓型MS".复发性IDON较首次发病患者、伴头颅MRI异常较MRI正常者转化为MS或NMO的比例高,分别为23.1%和4.4%(χ2=6.899,P<0.01)以及18.2%和8.1%.是否伴有视乳头水肿以及不同视力损害程度组之间转化为MS或NMO的比例没有差异.结论 该组IDON患者转化为MS或NMO的比例为11.2%.复发性IDON和伴有头颅MRI异常的患者更易转化为MS或NMO.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模式翻转视觉诱发电位(pattern reversal evoked po-tential,PRV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BAEP)和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等三种诱发电位(evoked potential,EP)的临床特点。方法对83例确诊M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有无相应临床症状、病程及功能残障程度对EP进行分层研究,探讨其变化规律。结果三种EP的异常率在有临床症状组〔PRVEP、BAEP及下肢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异常率分别为88.00%、66.67%、100%〕与无临床症状组(PRVEP、BAEP及下肢SLSEP异常率分别为60.61%、31.71%、79.63%)间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5)。PRVEP的峰潜伏期(PL)延长及侧间峰潜伏期差值(ILD)增加的异常率之和与病程呈正相关(r=1.0,P<0.05);病程在20年以内时BAEP异常率与病程呈正相关(r=1.0,P<0.05);SLSEP下肢未引出率与病程呈正相关(r=1.0,P<0.05)。PRVEP异常率与EDSS分值呈正相关(r=1.7,P<0.01);SLSEP上肢异常率及下肢未引出率也与EDSS分值呈正相关(分别r=1.8,P<0.01;r=1.6,P<0.01)。结论三种EP的异常率与有无相应临床症状相关,且与病程及功能残障程度在一定范围内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及体感诱发电位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的运动诱发电位及体感诱发电位改变。方法:对30例脑梗死患者在急性期行经颅磁刺激MEP检测,对其中20例同时行电刺激SEP检测,10例患者2月后复查MEP,并以30例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急性期MEP的异常率为93%〈主要表现为皮层MEP消失,中枢运动传导时间延长,波形异常及阈刺激强度增高。SEP的异常率为30%,表现为皮层波的缺失及中枢传导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7.
重症肌无力体感诱发电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MG)患者中枢神经系统(CNS)受累的可能性。方法:对32例MG患者进行体感诱发电位(SEP)的检测。结果: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异常15例(46.9%),以一侧P22波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多见,其次N20潜伏期延长,12例治疗后复查,8例异常得以恢复。结论:本研究表明MG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改变。SEP可作为MG早期发现CNS改变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伴视神经炎的多发性硬化 (MS)患者线粒体DNA 1 1 778突变情况 ,探讨线粒体DNA突变在MS中可能的致病作用。方法 收集 1 5例伴视神经炎的MS患者 ,应用点突变特异性引物PCR法 (MSP PCR)和单链构像多态性法 (SSCP)检测其外周血线粒体DNA1 1 778突变。结果 经两种方法检测 ,1 5例伴视神经炎的MS患者均未发现线粒体DNA 1 1 778突变。结论 线粒体DNA突变与MS的关系有待增加样本例数尤其是女性患者例数 ,检测更多的线粒体突变位点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帕金森病患者的视觉及体感诱发电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是否存在感觉传导异常,分别对40例患者和40例健康人的视觉诱发电位(VEP)及体感诱发电位(SEP)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PD患者VEP的P100潜伏明显延长,波幅明显降低,P100潜伏期与PD患者的病程和病情呈正相关。而SEP各波潜伏期无明显改变。提示:PD患者存在视觉通路的损害,并对其损害原因及部分患者治疗前后P100的改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伴视神经炎的多发性硬化患者外周血CD19+B细胞中基因标记物的特征.方法 从GEO数据库获取伴视神经炎的多发性硬化患者外周血CD19+B细胞中基因芯片表达谱,利用GEO2R软件进行差异表达分析,应用GO和KEGG对差异基因进行功能注释和通路分析,并进一步应用stringdb数据库进行蛋白相互...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视神经炎与多发性硬化(MS)视神经功能改变的特点,方法:采用x^2检验与t检验对患者视神经功能改变的特点进行分析。结果:(1)视神经炎视力障碍严重,82%视力低于0.1,MS视功能障碍常见,其中尤以MS视神经脊髓炎型严重,81%视力低于0.1,77%双眼视力低于0.1。(2)视神经炎,MS的VEP异常率高达80-88%,MS视神经脊髓炎型VEP异常率高达95%,主要表现为潜伏期延长,(3)视神经炎鞘内IgG合成率低于MS。(4)两组部分患者经过大剂量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视力恢复到0.5以上者约31%-33%。结论:视神经炎是MS的最常见症状之一,视神经炎与MS视神经脊髓炎型的视神经损害发生频率高且程度重,迫切需要对急性视神经炎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并及时给予大剂理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  相似文献   

12.
丘脑皮层感觉投射模式的体感诱发电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3.
神经外科手术期间体感诱发电位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神经外科手术期间体感诱发电位 (SEP)的变化 ,以期为麻醉和手术处理提供依据 ,评估疗效 ,判断预后。方法 对 17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于术前、麻醉、术始、术中、术毕和术后六个时程连续监测SEP ,探讨全麻及手术操作对SEP的影响。结果 麻醉后SEP潜伏期延长 5 .96 %,波幅下降 2 4 .0 0 %,未出现波形消失者 ;SEP可监测手术中脑缺血及脊髓功能的变化。结论 麻醉期间脑电活动受到抑制 ,SEP出现潜伏期延长和波幅下降 ,未出现波形消失者 ;SEP可用于手术操作的监测 ,尤其是涉及躯体感觉传导通路的手术  相似文献   

14.
脑血管病病人感觉障碍的体感诱发电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CVD)病人感觉障碍与体感诱发电位(SEP)异常间的关系,方法:CVD28例感觉障碍的病人,21例只有运动障碍而地感觉障碍的病人和10例正常人进行SEP研究,结果:感觉障碍组患侧中枢传导时间(CCT)延长,与非患侧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感觉障碍组N20-P25和P15波幅比的异常率均明显高于无感觉障碍组。结论:CVD的感觉障碍与SEP的异常密切相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痉挛性斜颈患者大脑皮层功能的变化.方法:对30例痉挛性斜颈患者刺激正中神经后体感诱发电位(SEP)的P22、N30波潜伏期及P22、N30波幅进行比较分析,30例正常对照组仅在颈部主动向右侧扭转时对双侧P22、N30波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病例组SEP P22、N30潜伏期正常,双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头部扭转方向的对侧大脑半球前中央区的P22-N30波幅比明显高于对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正常对照组前中央区记录的双侧P22-N30波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EP P22、N30潜伏期正常提示传导通路结构完整,头部扭转方向的对侧大脑半球前中央区的P22-N30波幅比明显高于对侧,提示患者对侧大脑皮层前中央区电活动存在异常的兴奋及抑制,即抑制性减弱,兴奋性增高,N30记录的是刺激正中神经SEP中长潜伏成分,可能来源于运动辅助区,进一步提示患者存在感觉-运动整合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16.
17.
三叉神经体感诱发电位检测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正常80人采用上下唇表面电刺激记录了三叉神经诱发电位。记录电极安放在C_5’/C_6’(10~20系统Cz至外耳孔的中间点),参考电极安放在Fz点,刺激强度为感觉阈的3~4倍。其结果:刺激上唇在C_5’/C_6’点可记录到P_3、N_9、P_(20)、N_(25)、P_(35)、N_(45)各波,刺激下唇时在C_5’/C_6’,可记录到N_3、P_9、N_(13)、P_(20)、N_(25)、P_(35)、N_(45)各波。其记录方法简单,准确,易使被检者接受并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与体感诱发电位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目的: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EP)异常与精神分裂症患者冲动性攻击行为的关系.方法:以既往史和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评分区分冲动性暴力攻击组(研究组)与无暴力攻击组(对照组),比较两组的SEP各主要成分,并对SEP与精神症状,攻击行为亚型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检验.结果:研究组在各脑区的SEP-P2潜伏期均较对照线明显缩短,而波幅仅在CZ脑区有明显增高,潜伏期缩短与情感淡漠或无关,以及外向性攻击行为有显著性相关,波幅增高则有与言语攻击等程度较轻的攻击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19.
285例糖尿病患者体感诱发电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对象:收集1992年5月~1999年5月间住院病例185例,均符合糖尿病Ⅱ型的诊断标准,均无神经系统病史,约2/3患者伴有周围神经损害的临床表现,如肢体麻木感、视物不清等,年龄为40~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5±2.7岁。  相似文献   

20.
重症肌无力患者体感诱发电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0例MG患者作了正中神经M-SEP额顶同步描记,有延髓以上CNS功能异常14例(46.7%),以一侧P22波AMP降低或消失最多见。8例治疗后复查,7例的异常恢复,1例临床好转但EP未变且对侧又异常。胸腺瘤术后3月始恢复。6例原EP正常者治疗后复查有1例一度又有异常。异常主要与症状及胸腺瘤有关。与EEG结果比较一致,但阳性率明显为高。认为此项检查有助探讨MG的CNS损害和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