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胃肠道肿瘤术后的肠外营养支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29例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均作肿瘤切除术。根据术后不同的PN支持方法分为三组。A组(9例)术后给予常规静脉补液(葡萄糖热能41.8kJ/kg·d-1);B组(10例)连续5d给予葡萄糖热能125.5kJ/(kg·d)和14-氨基酸-8000.17g氮...  相似文献   

2.
肠外营养支持在腹部手术后乳糜腹水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目的:研究肠外营养支持在治疗腹部手术后乳糜腹水中的作用。方法;对1例胃癌行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乳糜腹水的病人应用经外周静脉的营养支持3周,通过腹腔持续引流观察腹水引流量的变化,并观察病人体重及一般营养状况的变化。结果:肠外营养过程中每天腹水产生和流出量逐渐减少。体重在营养支持开始和结束时无明显变化,血清白蛋白水平在第1周下降,后逐步升高,在营养支持结束时明显超过营养支持开始时。结论:腹部手术后  相似文献   

3.
老年病人围手术期的全肠外营养支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66例腹部手术的老年病人,在围手术期辅以全胃肠外营养支持治疗,使病人的营养状态得以改善,加速了术后的恢复,提高了老年病人手术的安全性。并介绍了营养治疗的方法及途径的选择。对老年病人围手术期全胃肠外营养支持的必要性及术后营养物质的需要和代谢问题...  相似文献   

4.
老年梗阻性结肠癌病人围手术期的肠外营养支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老年梗阻性结肠癌病人围手术期肠外营养支持的重要性以及合理应用。 方法 :5 5例年龄 >6 0岁的梗阻性结肠癌病人围手术期进行肠外营养支持 ,非蛋白质热量摄入平均为 85 .4kJ/ (kg·d) ,非蛋白质热量∶氮量平均为 118∶1。观察肠外营养支持前后营养状况的改变。 结果 :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在肠外营养支持后有明显的改善 (P <0 .0 5 ) ,其他营养指标及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或在正常范围内。 结论 :肠外营养支持是老年梗阻性结肠癌病人围手术期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维持内环境平衡 ,低脂、低糖的肠外营养支持对老年病人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肠外营养支持在骨髓移植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6例白血病、1例恶性淋巴瘤病人,在进行自体(异体)骨髓移植过程中,出现严重的口腔溃疡、恶心、呕吐,导致食欲下降,进食困难,营养状况恶化。通过静脉输注10%脂肪乳剂、安达美、水乐维他、17种氨基酸及葡萄糖等肠外营养支持,有效地改善了骨髓移植病人的营养状况,顺利地渡过了骨髓空虚期,促进了骨髓移植的成功。  相似文献   

6.
术后肠外营养引起胃排空延迟的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比较西沙比利,多潘立酮等对腹部手术后应用腹外营养引起胃排空延迟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不透X线标志物检测三组病例的胃排空时间。结果:西沙比利组,多潘立酮组、安慰剂组胃排空百分比之间有显著差异。结论:西沙比利,多潘立酮对腹部手术后应用肠外营养引起胃排空延迟均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其中西沙比利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7.
肠外营养支持临床应用七年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7年来肠外营养支持在我院临床应用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胃肠道肿瘤术后的肠外营养支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8例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 ,均作肿瘤切除术。根据术后提供热氮量不等的肠外营养支持方案 ,归为三组。结果提示 :术后三组平均每天的负氮平衡分别为 :A组 - 12 .34 g ;B组 - 6.59g ;C组 - 4 .84 g。无论接受何种方案的营养支持 ,三组的负氮平衡曲线呈平行趋势 ,氮丢失的高峰均处在术后第 3~ 5d。提示机体对于手术创伤的适应性反应有一调整过程 ,故认为在术后 1~ 2d内不必急于提供静脉营养支持 ,应待内环境稳定后再予以支持。其次 ,肠外营养支持应大于 5d。其最终效果不在于提供大量热能 ,而在于提供合适的热氮比 ,全面、完整的营养素。唯有如此 ,方能达到减少自身组织消耗 ,早日康复的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小儿胃肠道术后经周围静脉肠外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50例小儿胃肠道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周围静脉肠外营养支持,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输液,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浆蛋白及氨基酸谱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浆前白蛋白及血清氨基酸谱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小儿胃肠道术后,进行周围静脉肠外营养支持,具有方便、安全、高效的特点,能够有效改善血浆蛋白及氨基酸谱的情况,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恶性肿瘤病人肠外营养支持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肿瘤病人由于多种原因,在入院时即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和体重减轻,后又因手术、化疗及放疗的影响,使病人的营养状况和体重进一步下降。肿瘤病人的预后与营养状况有密切关系。一部分肿瘤病人不是死于肿瘤本身,而是死于饥饿性营养不良〔1〕。我科开展了肿瘤病人围化疗...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研究双歧杆菌强化的肠内营养在胃癌术后的早期应用. 方法:选择60例进展期胃癌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即强化肠内营养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强化肠内营养组于手术后第1天开始应用能全力加双歧杆菌活菌制剂,共7天;对照组单用能全力.两组病人分别于手术前1天和手术后第7天测定粪便中分泌型IgA,并比较两组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果:术后第7天,强化肠内营养组粪便中分泌型IgA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感染等并发症下降,差异有显著意义性意义(P <0.05) . 结论:胃癌术后早期应用双歧杆菌强化的肠内营养可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减少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应用精氨酸(Arg)联合谷氨酰胺(Gln)的肠外营养(PN)对胃癌病人术后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和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将80例胃癌病人随机分为Arg组、Gln组、Arg Gln组及常规PN组(Rou组),每组20例.术后给予添加不同免疫营养素的PN 1周,观察各组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和应激状态的变化.结果:术后第8天时,Arg组、Gln组和Arg Gln组均比Rou组更能维持胃癌术后病人的营养状态,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Arg组、Gln组和Arg Gln组均比Rou组更能改善胃癌病人术后的免疫功能,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Arg Gln组与Rou组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Arg组、Gln组和Arg Gln组与Rou组比更能抑制胃癌病人术后的应激反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C反应蛋白Arg Gln组比Rou组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Arg联合Gln的PN比单用Arg或Gln的PN对增强胃癌根治术后病人细胞免疫功能、抑制其应激反应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Background: Parenteral nutrition (PN) in patients with disseminated ovarian cancer remains controversial. The role of PN in providing nutrition and improving quality of life is unclear. The present study aimed to determine the pattern of prescribing in a large teaching hospital, and to identify subgroups where the use of PN was justified. Methods: Sixty‐five patients with advanced ovarian carcinoma received PN between January 2002 and May 2008. A retrospective case note review was undertaken to retrieve data on PN prescribing and outcomes in terms of duration of PN provision, complications, and survival. Results: Three subgroups were identified. Group I consisted of 18 (28%) patients who received PN for a median [interquartile range (IQR)] of 5 (2–11) days. The majority of these 18 patients (n = 13, 72%) had disease‐related terminal bowel obstruction. Out of 18 of these patients, 17 (95%) had poor performance status. The median (IQR) survival was 12 (6–28) days. Group II consisted of 40 (61%) patients who were re‐established on enteral nutrition. The median (IQR) duration of PN administration was 10 (6–17) days. The most common indication of PN was protracted ileus (n = 25, 63%). Out of 40 of these patients, 35 (88%) patients had good performance status. The median (IQR) survival was 264 (96–564) days. The third group of patients required home PN (n = 7, 11%). Four (58%) patients had short bowel syndrome and three (42%) had terminal intestinal obstruction. All of the patients had good performance status. The median (IQR) duration of PN administration and survival was 241 (90–305) days. Conclusions: Administration of PN appears to be justified in those patients with a good performance status (i.e. patients capable of self‐care), which constituted three‐quarters of this cohort. In the remaining patients with poor performance status, and particularly those with terminal intestinal obstruction, PN administration was difficult to justify. PN should not be denied based purely on the pathology, although cautious judgment is required to select those who are most likely to benefit.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围手术期肠外营养支持(PN)对进展期胃癌(AGC)病人生存期的价值。方法:对1989年至1993年于本院外科施行胃癌切除术的AGC病人作回顾性分析。随访至1997-06-30,随访率达94.8%。排除失访、非胃癌死亡及术后并发症者,共246例AGC病人进入分析。其中男性182例,女64例,平均年龄58.3岁。54例接受围手术期PN。运用寿命表法估算逐年生存率,并以年龄、性别、术前血清白蛋  相似文献   

16.
李刚 《现代保健》2011,(12):11-12
目的观察食管贵门痛术后早期肠内与肠外营养的临床效果,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食管贲门癌患者术后的影响。方法将96例食管、贲门癌患者随机分为EN组和PN组,EN组给予肠内营养,PN组给予肠外营养,观察两组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及不良反膻情况。结果EN组术后8天PA水平高于PN组;TBIL、GGT均低于PN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EN组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明显提前于PN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PN组,营养支持费用明显少于PN纰,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N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0.42%,明显低于PN组的29.17%(P〈0.05)。结论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机体营养状态,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食管癌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食管癌病人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将40例食管癌术后病人随机分为全肠外营养(TPN)组和早期肠内营养(EEN)组.所有病人在手术前1天、术后第1天和第8天各测定安全性指标、营养指标、免疫指标和急性炎性指标;观察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等.结果:所有病人在研究期间无死亡,无严重并发症,无明显肝、肾功能改变;研究结束时,EEN组血清前清蛋白、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CD3、CD4、CD4/CD8比值明显高于TPN组;而IL-6明显低于TPN组;EEN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TPN组.结论:食管癌病人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能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减轻炎性反应,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安全性、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6例食管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n=55)和肠外营养组(PN组n=31),所有病例在术前及术后第1、8天分别测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尿素氮、肌酐、血糖、谷丙转氨酶、血红蛋白和电解质(K+、Na+)。临床观察营养支持后有无消化道症状,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有无吻合口瘘及测体质量。结果:所有病例在研究期间无死亡、无明显肝肾功能改变、无吻合口瘘。营养支持后EN组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等水平明显升高(P<0.01)。营养支持后EN组与PN组对比,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和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增高(P<0.01)。临床观察生命体征及肛门恢复排气时间较PN组显著缩短时间(P<0.01)。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安全可行,既能改善营养状态,维护和促进胃肠道功能,又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食管癌术后病人两种营养支持治疗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食管癌术后病人两种营养支持疗法的效果。方法:将80例食管癌术后病人随机分为肠外营养(PN)组和肠内营养(EN)组,所有病人在手术前1 d和术后第8天检测血红蛋白(Hb)、血清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转铁蛋白(TF)、体质指数(BMI)以及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营养费用等指标。结果:两组病人术后血清ALB,住院时间、BMI、Hb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EN组病人血清PA,TF明显高于PN组(P<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明显早于PN组(P<0.05),所用营养费用低于PN组。结论:两种营养支持治疗均可改善食管癌病人的营养状况,但EN与PN比,更具有符合生理、安全、价廉的优点。  相似文献   

20.
食管癌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食管癌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EN)实施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将186例食管癌病人按术后不同营养支持方法分为两组,EEN组94例,术后行EEN;肠外营养(PN)组92例,术后给予TPN支持。比较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恢复情况,检测病人术后第10天血清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总蛋白(TP)、尿素氮(UN)、肌酐(Cr)等指标。结果:EEN组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PN组(P<0.05),而腹泻发生率高于PN组(P<0.05);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PN组短(P<0.05)。住院费用、胃肠减压总量和胸腔引流液量,亦较PN组明显减少(P<0.05)。EEN组病人术后ALB、PA、TP水平高于PN组(P<0.05),而UN、Cr和白细胞总数均低于PN组(P<0.05)。结论:食管癌病人术后早期给予EN安全、有效、可行,较PN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