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病患儿心理卫生及家庭管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病是指疾病病程超过3个月,且每年住院时间不少于1个月,严重干扰了患者的正常生活的疾病。儿科常见的慢性病包括:慢性肾脏疾病、白血病、癫痫、哮喘、过敏性紫癜、风湿性疾病、出生缺陷等。据报道2%-4%的儿童有严重复杂的慢性疾病。慢性疾病增加了患儿及家庭发生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危险性。许多研究证明这部分人群发生心理行为异常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群的两倍以上,严重影响了患儿及家庭的生活及社会心理功能。因此,对于慢性病患儿及家庭的心理行为问题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慢性病患儿心理行为问题,探讨针对其心理行为问题的相关护理对策。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慢性病儿童应对方式量表(CODI)、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及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SCARED)对56例慢性病患儿及其家长进行调查。结果:6~9岁及10~13岁慢性病患儿采用最多的应对方式首先均是接受,其次是幻想,采用最少的是负性情绪反应;慢性病儿童焦虑量表得分、抑郁量表得分均高于常模(P<0.05)。结论:慢性病患儿存在严重的心理行为问题,必须针对其心理行为问题采取护理对策,促进患儿疾病康复,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慢性病患儿心理行为适应特征的潜在类别,比较不同类别慢性病患儿在人口学特征及家庭复原力上的差异,分析潜在类别的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6月—9月在上海市与浙江省4所三级甲等医院门诊就诊或住院的307名慢性病患儿家长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人口学资料问卷、长处与困难问卷(家长版)和家庭复原力评估量表进行调查。对慢性病患儿的心理行为适应特征进行潜在类别分析,并通过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识别其潜在类别的影响因素。 结果 慢性病患儿的心理行为适应特征分为3个潜在类别,分别为心理行为健康组(48.9%)、多动-低亲社会行为组(48.2%)、高心理行为问题组(2.9%)。将高心理行为问题组、多动-低亲社会行为组合并为心理行为问题组,进行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疾病类型和家庭复原力是患儿心理行为适应特征潜在类别的影响因素。 结论 慢性病患儿的心理行为适应特征存在异质性,可分为3个潜在类别。年龄较小、患有神经系统疾病、低家庭复原力的患儿出现心理行为问题的风险更高。  相似文献   

4.
学龄期慢性病患儿自理行为训练及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小琴  张银萍 《护理研究》2004,18(5):414-415
慢性病可影响儿童的生理、心理、与伙伴交往及学校表现等诸多方面。随着慢性疾病的确诊 ,学龄儿童的生长、发育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如可能错失有助于自我概念发展的机会等[1,2 ] 。同时 ,患儿常常遭受疼痛、疲惫、疏远、压抑、孤独和恐惧的袭扰。此外 ,世俗的偏见、忌讳与排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尿道下裂儿童心理行为问题,为进一步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Achenl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对2010年1月~2011年5月收入我院泌尿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216例尿道下裂患儿的父母进行问卷调查,评定先天性尿道下裂患儿心理行为问题。结果:216例尿道下裂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而且不同年龄段患儿的行为问题有不同特点。结论:在关注疾病治疗的同时,护士应该了解患儿的心理变化和情绪反应,给予正确、及时的关爱和引导,提高患儿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病患儿家属的感受是否存在差异,旨在为儿童慢性病的治疗和康复工作制定社会心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应用中文版患儿家属感受量表在山东省4家三级甲等医院163名慢性病患儿家属中使用。结果3个因子的得分因患儿所患疾病的类型不同差异明显,1个因子的得分因患儿家属的年龄不同差异明显。慢性病患儿家属的性别、学历、职业以及与患儿之间的关系4个因子得分之间差异不明显。结论慢性病患儿家属对患儿疾病的感受与患儿所患疾病的类型和家属的年龄密切相关,与家属与患儿的关系、性别、学历及其职业关系不密切。此结果为医护人员对慢性病患儿家庭制定个体化干预措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健康教育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改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孤独症患儿父母的心理需求及相应护理对策。方法 运用自行设计的患儿家属心理状态调查表对80名不同职业、不同文化程度的儿童孤独症患儿父母的心理需求进行调查。结果 调查对象最迫切需要的是能及早纠正孩子的异常行为。学历层次较低的患儿父母,他们更注重的是孩子异常行为的纠正,而对于与患儿间的交流时机、方式、内容和技巧运用方面的需求意识还有待提高。结论 对患儿父母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及健康宣教能提高患儿父母对儿童孤独症的认知水平,促进父母与患儿的情感交流,减轻家长的焦虑。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学龄期哮喘患儿自理行为,识别一般资料中对学龄期哮喘患儿自理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慢性病儿童自理行为水平量表对119例学龄期哮喘息儿进行调查。结果被调查的119例哮喘息儿整体自理行为均分为(80.87±9.09)分,一般性自理行为均分为(30.71±4.27)分、发展性自理行为均分为(34.01±3.91)分、健康偏离性自理行为均分为(16.14±3.38)分。不同年龄、疾病不同严重程度的哮喘患儿间自理行为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自理行为总分的因素为疾病严重程度和年龄,对方程变异的解释度变异系数R^2为0.151。结论学龄期哮喘患儿整体自理行为较好,一般性、发展性自理行为较好,健康偏离性自理行为有待于加强。年龄越小、疾病越严重患儿自理行为越差。医护人员应对其加强哮喘知识的宣教,提高其自理行为。  相似文献   

9.
张大华  张英新 《现代护理》2007,13(7):1801-1802
目的通过对癫痫患儿的社会能力和行为能力的调查分析,对他们进行心理干预,提高癫痫患儿的生活质量。方法使用婴儿一初中学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袁和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袁,对癫痫儿童社会生活能力和心理行为特点进行评价。实验组选择:年龄在5~11岁的癫痫患儿,病程大于半年;对照组选择: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与之相匹配的儿童。结果癫痫儿童的生活能力明显低于正常儿童,主要表现在独立生活能力、运动能力、作业、交往、参加集体活动、自我管理方面。32例癫痫儿童中生活能力在边缘和低下的为24例(占75.0%)。同时,癫痫患儿的行为问题明显高于正常儿童。结论为提高癫痫患儿的生活质量,应对癫痫患儿的心理问题给予高度重视,只有进行药物和心理的全面综合治疗,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使患儿身心得到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心理行为,比较各年龄段患儿的心理行为差异。方法采用阿亨巴赫儿童行为量表(CBCI)对124例不同年龄段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进行心理行为的调查分析。结果①与正常儿童相比,各年龄段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活动情况、社交情况、学校情况评分均偏低,且活动能力、社交情况与年龄无明显相关,而学校情况与年龄呈正相关。②各年龄段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心理行为问题评分均高于正常儿童;学龄前患儿(3~6岁)在抑郁、体诉、多动、攻击性等因子上得分高于正常儿童;小学段(7~12岁)患儿在抑郁、强迫性、攻击性、违纪等因子上得分高于正常儿童;初中段(13~16岁)患儿在抑郁、交往不良、社交退缩、攻击性等因子上得分高于正常儿童。结论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在社会能力上,活动能力、社交情况和学校情况均较正常健康儿童低;在行为问题上,各年龄段患儿不尽相同,普遍存在抑郁、攻击性心理行为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不同人口学特征的慢性病患儿家属感受的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慢性病患儿家属的感受是否存在差异,旨在为儿童慢性病的治疗和康复工作制定社会心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中文版患儿家属感受量表在山东省4家三级甲等医院163名慢性病患儿家属中使用.结果 3个因子的得分因患儿所患疾病的类型不同差异明显,1个因子的得分因患儿家属的年龄不同差异明显.慢性病患儿家属的性别、学历、职业以及与患儿之间的关系4个因子得分之间差异不明显.结论 慢性病患儿家属对患儿疾病的感受与患儿所患疾病的类型和家属的年龄密切相关,与家属与患儿的关系、性别、学历及其职业关系不密切.此结果 为医护人员对慢性病患儿家庭制定个体化干预措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术前心理干预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理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下良心理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需住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84例,随机分为两组,即干预组(n=42)和对照组(n=42),术前准备及常规护理两组相同,干预组在术前3d给予心理干预。观察两组患儿的焦虑情况、依从性、心率和血压及平均住院天数。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焦虑情况明显好转、依从性较好、心率和血压基本恢复正常、平均住院天数减少。结论: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先天性心脏病息儿术前普遍存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及时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可改善患儿的不良心理行为,使其以最佳心态接受手术治疗,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孤独症患儿父母的心理需求及相应护理对策。方法运用自行设计的患儿家属心理状态调查表对80名不同职业、不同文化程度的儿童孤独症患儿父母的心理需求进行调查。结果调查对象最迫切需要的是能及早纠正孩子的异常行为。学历层次较低的患儿父母,他们更注重的是孩子异常行为的纠正,而对于与患儿间的交流时机、方式、内容和技巧运用方面的需求意识还有待提高。结论对患儿父母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及健康宣教能提高患儿父母对儿童孤独症的认知水平,促进父母与患儿的情感交流,减轻家长的焦虑。  相似文献   

14.
康复心理学     
《中国临床康复》2005,9(4):112-112
康复心理学:研究解决各种心理行为问题①心理行为与慢性病的关系及影响和适应过程。②心理行为与伤残的关系及影响和适应过程。③对慢性病人和伤残者的综合性心理咨询,危机干预、帮助其渡过短期内的情绪危机。④开展各种心理行为的治疗技术及其应用。⑤康复病人的心理评定:行为类型、人格问卷、智力测验、各种心理障碍(抑郁症、紧张症、焦虑症、紧迫症等);研究内容:否认心理、不遵医嘱行为、偏见、  相似文献   

15.
家庭护理     
931267浅谈慢性疾病患儿在家庭中的心理护理:附38例慢性疾病患儿的家庭调查/孙荣一刀天津医学院学报.-1992,16(3)。66~68 通过问卷方法,对38名患慢性疾病,并在家庭中接受治疗和护理的儿童家长进行调查,了解患慢性疾病儿童的心理状态。结果表明:不同年龄阶段的慢性疾病患儿的最大乐趣与希望均不同.3岁以下的患儿最愿意与母亲或亲人在一起,而3岁以上患儿则以游戏、玩耍为最大乐趣,3~6岁患儿最大希望是不住院、不打针、不吃药;7~15岁患儿则盼望疾病及早治愈。根据不同年龄阶段患儿的心理需求,提出在家庭中应注意的心理间题及应采取的心理护理措…  相似文献   

16.
老年慢性疾病患者遵医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老年慢性疾病患者的遵医行为。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100例老年慢性疾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老年慢性疾病患者的文化程度、居家情况、经济状况、不同疾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对医护人员的信任程度以及不同的心理功能等对老年慢性疾病患者的遵医行为有影响(P<0.01)。结论针对老年慢性疾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因素,实施有效的护理对策,可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  相似文献   

17.
银屑病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静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8):1836-1836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在儿童中也较为常见,对儿童的生活质量、自尊心及自我意识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1],儿童患者的心理精神因素作为重要的诱发和加重因素之一常常被忽视.但由于患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及理解能力有限,进行心理护理非常困难,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但患儿父母对银屑病的了解、态度及行为与疾病的过程和严重程度密切相关[2].笔者通过对患儿家长开展心理护理,以其与患儿亲密的关系和熟悉的表达方式,达到良好的护理效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慢性疾病住院患儿气质与父母素质的关系及其干预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慢性疾病住院患儿不同气质特征及其父母素质施予的影响并试行相应护理。方法:采用儿童气质量表问卷法对237名3-7岁慢性肾脏疾病、慢性胃炎的住院患儿进行气质调查,同时对他们的父母进行素质因素的调查。结果:父母为B型性格和(或)父母教育方式持“关心理解”子女E型气质明显多于其他,但父母化程度与子女气质形成关系不明显。结论:父母性格、教育子女方式对子女气质形成有显影响。利用住院期间护患关系密切、便于观察、干预的有利条件,实施心理-行为干预为主的综合护理,有利于促进患儿气质的良性转化和疾病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儿童慢性病发病率呈逐渐增长的趋势,预测到2020年,我国慢性病患儿总数将达1100万人~([1])。儿童慢性病持续时间长、难自愈,是涉及个体、家庭、社会的严重疾病,常见类型包括:先天性心脏病、肾病、糖尿病、哮喘等。儿童慢性病作为一个家庭的慢性应激源,不仅影响患儿身心健康及社会适应,同时给家庭成员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进  相似文献   

20.
小儿肾脏病是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据统计,我国3.6亿儿童中至少有300万患肾脏疾病。小儿肾脏疾病多为慢性临床过程,病情迁延或反复,严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甚至生存质量。肾穿刺活检术(简称肾穿刺术)在明确肾脏疾病类型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触摸能起到镇静、镇痛等护理作用。针对以往肾穿刺术中患儿因情绪紧张等因素而导致的不合作,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增加了一系列的心理行为干预,特别是在术中给予患儿适当的关爱性触摸,帮助患儿减缓心理压力,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