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与诊断的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神经梅毒的诊断相关问题及各种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2004年收治的19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脊髓痨2例,间质型神经梅毒4例,麻痹性痴呆13例;脑脊液梅毒螺旋体抗原凝集试验(CSF-TPPA)100%阳性,脑脊液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CSF-RPR)阳性率84.21%,脑脊液检查蛋白增高阳性率68.42%,细胞数增高阳性率78.94%;头颅CT和MRI表现脑萎缩、梗塞或脱髓鞘病变等改变。结论神经梅毒的诊断应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影像学、电生理等检查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2.
HIV阴性神经梅毒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梅毒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治疗与预后的关系。方法18例神经梅毒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神经梅毒患者中男16例,女2例;平均发病年龄50.6岁,其中麻痹性痴呆9例,其次为脊髓痨3例,无症状型2例,视神经炎2例,脑膜型1例,脑膜血管型1例。血清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均为阳性,脑脊液检查:lO例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阳性,18例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均为阳性,10例蛋白定量〉500mg/L;12例白细胞数≥10×10^9/L,CT、磁共振成像、肌电图等均无特异性,首诊误诊率为77.8%。结论神经梅毒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误诊率高,预后较差,应重视脑脊液检查。  相似文献   

3.
报告1例以头痛为首发表现的颅内树胶肿型神经梅毒。患者男,39岁。表现为头痛伴有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等症状。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阳性,滴度1:128、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阳性,滴度1:1 280;脑脊液检查:性病研究实验室试验(VDRL)(+)、RPR 1:2,荧光梅毒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FTA—ABS)::IgG(+)、IgM(-)。头颅磁共振成像(MRI):颅内梅毒树胶肿。经青霉素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该病的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征性,诊断需综合分析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资料。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梅毒并发HIV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颅脑核磁共振成像、实验室检查、治疗和预后。方法:收集该院2014年8月--2017年11月收治的102例脑脊液检查异常的梅毒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2例梅毒患者中男97例,女5例;平均发病年龄(45±3)岁。所有患者HIV初筛及确证试验均为阳性,确诊神经梅毒者51例,排除神经梅毒者51例。所有患者血清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及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均为阳性。脑脊液检查:35例RPR阳性,98例TPPA阳性,56例梅毒螺旋体(TP)-IgM试验为阳性,29例蛋白定量升高,10例WBC计数≥1.0×10^9/L。51例确诊神经梅毒患者中,一期及二期梅毒并发HIV发展为神经梅毒患者比例为14.7%,平均时间为9个月。结论:一期或二期梅毒并发HIV患者比早期梅毒未经治疗或未治疗彻底的患者更易引起神经梅毒,脑脊液TP-IgM阳性率较高,早期梅毒并发HIV感染患者建议行脑脊液TP-IgM检查。  相似文献   

5.
18例神经梅毒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神经梅毒的临床特征,探讨其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 对我院2006-2008年诊断的18例神经梅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例患者中包括无症状神经梅毒3例,脑脊膜梅毒1例,脑膜血管梅毒7例,麻痹性痴呆5例及颅内占位2例。18例患者血清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TRUST)和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均阳性。16例(88.89%)患者脑脊液TRUST阳性,18例患者脑脊液TPPA阳性。7例脑脊液白细胞升高(≥10 × 106/L),13例患者脑脊液蛋白 > 0.5 g/L。头颅磁共振(MRI)分别表现为脱髓鞘、脑萎缩、脑梗死等。除2例血清TRUST滴度1 ∶ 4的患者外,所有患者随访3个月时,TRUST滴度均有4倍降低。除1例麻痹性痴呆外,所有患者在随访中临床症状都有所改善。结论 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多样,容易误诊,其诊断应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综合分析,争取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神经梅毒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各期梅毒均可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实验室检查显示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及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阳性,脑脊液性病研究实验室玻片试验(VDRL)阳性,脑脊液白细胞计数≥10x106/L、蛋白定量>500 mg/L,可诊断为神经梅毒.水剂青霉素是目前治疗神经梅毒的最好选择.脑脊液中细胞计数是疗效观察的敏感指标,并发HIV感染者脑脊液异常时间可能延长.  相似文献   

7.
回顾性分析6例麻痹性痴呆患者脑脊液的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6例均为中年男性,脑脊液快速血清反应素试验(RPR)、梅毒螺旋体抗原凝集试验(TPPA)阳性,脑脊液主要变化为细胞、蛋白升高,免疫球蛋白升高,葡萄糖和氯化物基本正常.对血清RPR、TPPA 阳性的中年渐进性痴呆患者,脑脊液检查有助于神经梅毒的诊断,对其早期诊治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梅毒血清学持续阳性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与梅毒螺旋体共感染患者临床与实验室检查特征。方法选取2012年至2019年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二医院)感染科住院期间行腰椎穿刺检查的30例HIV合并梅毒螺旋体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梅毒血清学持续阳性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梅毒螺旋体共感染患者临床表现及脑脊液检测结果。结果 30例患者中,13/30例(43.33%)患者脑脊液检查无异常结果,排除神经梅毒;17/30例(56.66%)患者确诊或者疑似合并神经梅毒,该17例患者脑脊液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均阳性,其中脑脊液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实验(RPR)阳性者有5/17例(29.41%),脑脊液细胞数异常者3/17例(17.64%),脑脊液蛋白明显升高者8/17例(47.05%),CD4~+350个/μL的患者有(8/17)例(47.05%),未启动HAART治疗者有7/17例(41.17%);有5/17例(29.41%)患者颅脑MRI提示出缺血灶。结论 HIV-梅毒螺旋体共感染患者的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持续阳性可能与神经梅毒密切相关,其发生率高达(56.66%),尤其是CD4~+小于350个/μL及未启动HARRT治疗的患者,应及早行腰椎穿刺进行脑脊液检测。  相似文献   

9.
晚期神经梅毒——麻痹性痴呆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麻痹性痴呆的临床特征,为其早期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晚期神经梅毒——麻痹性痴呆患者临床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均为中年男性,均有非婚性生活史。3例均以神经精神症状为主,2例突发癫痫样抽搐。梅毒血清学检查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和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均阳性。脑脊液白细胞数升高,性病研究实验室试验(VDRL)阳性,2例脑脊液蛋白量增多。脑影像学检查无异常。结论:麻痹性痴呆误诊率高,中老年人有神经精神症状或初发癫痫者应排除神经梅毒,及早诊治可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报告1例癫痫样发作的吉海反应。患者男,49岁。因双下肢麻木、乏力1年入院。入院后行脑脊液检查:性病研究实验室玻片试验(VDRL)阳性(滴度1:16)、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阳性(滴度1:16)、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阳性,诊断为神经梅毒。患者在接受青霉素治疗12h后出现癫痫样发作,伴有头痛和发热。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确诊癫痫样发作为吉海反应。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报告1例外阴Pinkus纤维上皮瘤。患者女,71岁。左大阴唇外侧斑块10余年。皮肤科检查见左大阴唇外侧一2cm×2cm灰黑色浸润性斑块.质地中等,边缘清楚,表面散在红色点状糜烂面,无明显渗液。皮损组织病理检查:棘层下方大量基底样细胞增生.增生的细胞呈条索状嵌入真皮增生的纤维间质中,彼此吻合形成网状,基底细胞胞核大而深染,胞质少,呈嗜碱性,表皮基膜完整,真皮内有以淋巴细胞为主的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诊断:外阴Pinkus纤维上皮瘤。  相似文献   

15.
16.
17.
Current Aspects of Modes of Action of Dapson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8.
19.
20.
The structure of the skin and the pattern of alteration in chronic ulcerations associated with deficiency of prolidase have been studied superficially in the past. We examined histologically several biopsies taken from apparently normal skin and from ulcerations afflicting a young woman with such a syndrome. Deposits of amyloid were found within the walls of medium-sized vessels and occasionally occluding their lumens. Impaired cutaneous microcirculation resulting from statis, moderate vasculitis, and abnormal structure of the dermis may be responsible for the regional preponderance of deposits of amyloid and ulcerations in the leg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