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广东省乐昌市麻风病流行规律及其防治效果,为指导今后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以5年为一年段,回顾性分析1956-2005年乐昌市麻风病的流行特征。结果:患病率从最高1961-年段的12.73/10万下降到2001-年段的0.04/10万;发现率从1956-年段的4.52/10万下降至2001-年段的0/10万。结论:为巩固“基本消灭”麻风病的成效,应加强麻风病各项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广东省汕尾市区麻风病流行特征及其防治效果,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以5年为1年段,回顾性分析1956-2000年的麻风病防治情况。结果:历年累计新发病人1079例,复发36例,其中少菌型(PB)861例,占77.29%,多菌型(MB)254例,占22.71%;麻风病发现率由1956-年段的39.34/10万,降至1996-年段的0.24/10万,呈逐年段下降趋势;麻风病患病率从1956-年段的251.0/10万上升至1966-年段的269.0/10万,之后呈逐年段下降趋势,至1996-年段为1.1/10万(1999年起为0.7/10万)。新发病例呈散发态势,向青中年龄组转移;儿童发病得到有效控制,1991年以后为零发病。结论:汕尾市城区麻风病流行已得到有效控制,流行范围缩小、强度减弱,已处于低流行状态。仍须提高病人的早期发现率,及早落实联合化疗,控制传染源,巩固防治成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50年来澄海区麻风病的防治效果,为有关部门制定防治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全区1951-2005年麻风流行病学资料。结果:历年累计登记麻风病人1532次例,其中多菌型570例,少菌型962例。患病率从最高1958年的218/10万,下降到1996年的5.0/10万;发病率从最高的14.88/10万下降到1996年的0.24/10万;1996年以后未发现有15岁以下儿童发病。结论:澄海区麻风病的流行已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信宜市历年来麻风病的流行特点,为今后防治提供科学性的参考依据。方法:查阅历年麻风病人的病历资料,回顾性地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统计本市1956-2005年麻风病各年段的发病情况及年龄、性别的分布情况。结果:我市麻风病患病率由1956年段的20.79/10万下降至2001年段的0.545/10万,下降了97.38%;发现率由1956年段的5.80/10万下降至2001年段的0.06/10万,下降了98.97%。结论:麻风病已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揭阳市区麻风病流行特征和评价防治效果。方法:对揭阳市区1956-2000年麻风病疫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病率由最高1966-年段的166.6/10万下降至1996-年段的0.97/10万,发现率由最高1956-年段的19.88/10万下降至1996-年段的0.25/10万;儿童发病率逐年减少,从1986年开始没有15岁以下儿童病例;新发病人病期逐渐缩短,畸残率明显下降。结论:广东省揭阳市区麻风病流行已得到有效控制,已处于低流行状态。为巩固基本消灭麻风病的成果,应继续加强麻风病的防治工作,健全三级防治网,落实各项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增城市1955-2004年麻风病的流行特征,评价防治效果,为今后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增城市1955-2004年麻风病的流行特征。结果:通过近50年的不懈综合防治,麻风患病率从最高1961年的146.9/10万逐步下降至2004年的0.2/10万,于1999年实现基本消灭麻风病指标后至今5年,疫情继续呈稳定下降趋势。流行强度显著减弱,范围缩小。结论:发现病人、控制传染是今后防治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河源市麻风病的流行情况,评价近50年防治效果。方法:对河源市1956年~2003年麻风病疫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河源市1956年~2003年累计发现麻风病1326例,现有现症病人15例。我市麻风病流行特征呈持续性下降,发病率、发现率、患病率分别由1956年段的5.29/10万、8.10/10万、0.259‰下降至1999年段的0.044/10万、0.10/10万、0.004‰,下降幅度分别为99.2%、98.8%、98.5%,1994年后未发现儿童患者,1992年后未发现病人家属发病。结论:河源市麻风病的各项指标均达到基本消灭麻风病的标准,流行已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电白县麻风病流行及防治工作情况,为达标后低流行状态下麻风病的管理机制提供借鉴。方法:通过对全县55年的麻风防治工作的调查,利用麻风病发病率、发现率和患病率等指标,评价历年来麻风病的防治成果。结果:至2009年底累计发现麻风病患者2 656例,治愈2 315例,死亡333例,复发37例,全县尚有现症病人8例。平均发现率从最高的1970年(179.5/10万)降至近5年的0.15/10万;随着防治工作的不断深化,麻风病平均发病年龄上升、型比增高、儿童发病率下降,符合麻风病后期特征。结论:广东省电白县麻风病流行特征呈持续下降趋势,控制成效显著,防治成果继续得到巩固。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浙江省50多年来的麻风病防治工作的调查,利用麻风病发病率、发现率和患病率等指标,评价历年来麻风病防治成果.了解全省麻风病流行及防治情况,为今后低流行状态下麻风病管理模式提供借鉴.至2008年底累计发现麻风病患者16 634例,治愈12 058例,复发346例,复发率为2.87%,复发患者中,339例为单疗治愈者复发(97.98%),7例为联合化疗治愈者复发(2.02%),全省尚有现症病人109例,其中复发现症病人14例;平均发现率最高的1955~1959年(2.79/10万)降至近5年的0.05/10万;随着防治工作不断深化,流行趋势表现为平均发病年龄上升、型比值增高、少儿发病率下降,符合麻风病防治后期特征.浙江省麻风病流行特征呈持续下降趋势,控制成效显著,防治成果继续得到巩固.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研究广东省清远市区(原清远县)麻风病流行规律及其防治效果。方法:用回顾性流行病学分析,对1956年至2000年的防治资料以年段综合统计处理。结果:历年发现病人1792例,多菌型580例,少菌型1212例,患病率从1958年10.63/10万降至1995年1/10万以下,随着防治工作的开展,儿童发病得到控制,新发病例呈散发态势及向高年龄组转移。结论:广东省清远市区麻风病流行已得到有效控制,流行范围缩小,强度减弱,已实现“基本消灭麻风病”的各项指标。  相似文献   

11.
建湖县位于苏北平原 ,人口 80万 ,历史上是麻风病流行的高发地区。截止1999年低 ,累计登记麻风病人 1479例 ,最高年患病率达 98.2 8/ 10万。经过 40多年的积极防治 ,于 1996年患病率降至作者单位 :江苏省建湖县皮肤病防治院 ,2 2 4 70 00 .75 / 10万 ,近 5年平均发病率降至 0 .2 8/10万。达标以后 ,我县坚持落实各项防治措施 ,防治成果进一步巩固。现报告如下 :防治措施  (1)抓好网络建设 :我县县、乡、村三级麻风病防治网络健全 ,活动正常。县皮防院始终保持 4~ 5名业务骨干专职从事麻风病防治工作 ,乡、村都有 1~ 2名兼职麻防医生 ;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勐腊县近60年麻风流行趋势变化及防治效果,为消除麻风病危害行动计划(2016 ~2020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调查,计算麻风发病率、发现率、患病率、儿童麻风构成比等指标.结果 (1956 ~2015)年全县累计发现麻风病人386例,其中多菌型185例,少菌型201例;累计临床治愈337例,(92.08%),无复发病例.发病率由最高年段(1961 ~1965)年的10.61/10万,降到(2011 ~2015)年的0.28/10万,下降了97.36%.发现率由最高年段(1981 ~1985)年的11.27/10万,降到(2011 ~2015)年的0.84/10万,下降了92.55%.患病率由最高年份1983年的13.29/万,降到2015年的0.17/万,下降98.72%.儿童麻风构成比为10.62%,平均发病年龄30岁,Ⅱ级畸残率年均41.45%,平均延迟期27个月.结论 勐腊县麻风流行已得到有效控制,降为低流行区,但距离消除麻风病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仍需加强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目前广东省高州市麻风病流行特征。方法:对高州市1956年~2003年的麻风病流行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高州市麻风病患病率、发病率及发现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至2003年患病率为0.25/10万、发病率为0.125/10万,处于低流行状态。结论:应加强对综合医院皮肤科医生的麻风病防治知识培训,及早发现病人,及早落实治疗措施,巩固防治成效。  相似文献   

14.
贺州地区位于广西北部,辖三县一市,总面积12123.97平方公里,总人口约200万.目前全地区有麻防专业机构地区级1个、县级3个、县市级皮防科1个;专业防治技术人员76个(副高2人,中级34人,初级40人).本地区1956年起开展麻风防治工作.40多年来累计发现麻风病人801例,累计治愈692例,除愈前死亡、外迁、失踪等减少外,1999年底尚有现症病人4例.平均发病率由历史最高的1956~1960年段的3.1/10万降到1995~1999年段的0.041/10万,下降了98.68%;发现率由1956~1960年段的3.26/10万降到1995~1999年度的0.092/10万,下降了97.18%;患病率由1971~1975年段的0.191‰o降至1995~1999年段的0.003‰,下降了98.43%.全地区麻防工作经历了"四个转变,已由麻风中流行区降为低流行区.并于1996年通过省级基本消灭麻风病考核验收.麻防"达标"后,如何巩固和发展麻风低流行区的防治成果,将是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我市辖18个镇,300个行政村,总人口92.6万,麻风最高年患病率2.04%(1976年),最高5年平均发病率为12.20/10万(1956~1960年),原为麻风病高流行区之一。至2000年底,累计登记麻风病人1866例,其中TT 1309例,BT 298例,BB 30例,BL 128例,LL 101例。麻风现症病人为6例,患病率为0.006‰,近5年平均发病率为0.17,10万(1996~2000年),疫情已处于麻风病低流行状态。  相似文献   

16.
2011-2015年中国麻风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2011-2015年中国麻风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1-2015年收集的全国麻风病监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和趋势分析.结果 中国麻风病发现率从2011年的0.085/10万下降至2015年的0.049/10万,年均下降12.9%.2011-2015年新发现麻风病例4 775例,其中儿童、女性、流动人口、多菌型和2级残疾病例分别占新发现病例总数的2.2%(106例)、31.4%(1 499例)、10.8%(518例)、84.6%(4 041例)和23.7%(1 134例).2011-2015年全国发现复发病例328例,其中联合化疗后复发病例占复发病例总数的46.6%(153例).患病率从2011年的0.407/10万下降至2015年的0.235/10万,年均下降12.9%.2015年底,全国尚有现症麻风病例3 230例,麻风病患病率> 1/10万的县(市、区)为124个.结论 2011-2015年,全国麻风病发现率和患病率持续下降,高流行省份为云南、贵州、四川、广东,中低流行省份的麻风病控制工作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广东省高要市麻风病流行规律及其防治效果,为指导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用回顾性流行病学分析,对1956年至2002年的防治资料以5年段综合统计处理。结果:历年发现病人1871例,多菌型796例,少菌型1075例,患病率从1964年157/10万降至1996年的1/10万以下,随着防治工作的开展,儿童发病得到控制,新发病例呈散发态势向青中年龄组转移。结论:高要市麻风流行已得到有效控制,流行范围缩小、强度减弱,已达到“基本消灭”麻风病的各项指标。  相似文献   

18.
<正>腾冲县目前麻风疫情处于低流行状态、其发病率、发现率、患病率均达到了国家基本消灭麻风病标准(患病率≤0.1/万,近5年来发病率≤0.5/十万),2012年通过了省级考核验收。本文对腾冲县2008-2012年麻风病疫情进行分析,为我县今后麻风病防治提出具体的防治措施及防控策略。1疫情分布1.1发病率2008—2012年共有登记麻风病5人。其中2008年发病1人,发病率0.16/十万;2009年发病1人,发病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广东省近10年麻风病新发病例的流行特征,探讨防治策略。方法:对2004~2013年广东省麻风病新发现病例进行流行病学描述性分析。结果:2004~2013年全省共新发现麻风病1201例,年均发现率0.13/10万,发现率最高年份为2004年(0.17/10万),最低年份为2013年(0.08/10万);年均患病率0.39/10万,患病率最高年份为2004年(0.41/10万),最低年份为2013年(0.34/10万)。新发病例在21个地市均有分布,但地区分布不均,其中户籍病例主要集中在粤东、粤西地区,非户籍病例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新发病例中男性病例占65.3%,儿童病例占2.2%,多菌型病例占87.3%,2级畸残病例占13.7%,非户籍病例占25.0%。结论:近10年广东省的麻风病疫情处于较平稳的低流行状态,但仍存在病例早期发现力度不足、非户籍病例比重逐年上升等问题,因此防治工作不容松懈,应加强早期发现力度,巩固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赣榆县麻风病流行趋势 ,为制定“基本消灭麻风病”后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现将赣榆县 1949~ 1999年 5 0年间登记的麻风病资料统计分析如下。资料来源 麻风病发病资料由县皮防所资料室提供 ,并进行核实整理 ,人口资料由县统计局提供。结果分析 发病情况 :全县累计发病10 5 5例。 195 9年平均发病率最高为 12 .38/ 10万 ,经数 10年的综合性防治 ,以后逐年下降 ,至 1999年底 ,平均发病率降至0 .19/ 10万 ,1999年尚有现症病人 8例 ,患病率降到 0 .0 0 77‰。地区分布 :10 5 5例患者分布全县 2 9个乡镇 ,44 0个自然村 ,分别占 10 0 %和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