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异氟醚在小儿齿科麻醉中应用的适应性仍有争议,McAteer 等认为异氟醚能满意地取代氟烷,而Cattermole 等认为异氟醚有辛辣味不推荐应用,本文研究目的是比较小儿拔牙手术时应用氟烷或异氟醚麻醉对气道刺激及氧饱和度的影响。全组48例,未用术前药,随机分成二组,或应用氟烷或应用异氖醚,二组的年龄和体重无明显区别,术中监测心率、心律和动脉压,用Nellcor N100脉搏血氧仪连续监测血氧饱和度(SaO_2)。病人置平卧位,测定心率、动脉压和SaO_2后,开始麻醉诱导,通过Bain's 系统和面罩吸入67%N_2O—O_2,蒸发器浓度平均每六次呼吸增加0.5%,直到氟烷最高浓度为3%,异氟醚为4%,当出现气道并发症时,蒸发器浓度以0.5%递减,而呼吸形式  相似文献   

2.
我院近年来施行先天性脊膜膨出手术88例,男46例,女42例,年龄20d~2岁。其中脊膜膨出修补82例,脑膜膨出修补6例,麻醉前用药为阿托品和安定。42例用r-OH加氯胺酮复合麻醉,20例用r-OH加哌替啶复合麻醉,用鼻导管吸氧。26例行口腔气管插管复合麻醉,用T管及呼吸囊手控呼吸。全组患儿麻醉、手术期间生命体征平稳。2例脑膜修补术患儿6月与1(1/2)岁,手术结束后自主呼吸费力,带气管插管回监护室,患儿分别于手术后40min及2h拔除气管插管。全组无麻醉并发症,无麻醉死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单鼻塞和面罩在拔出气管插管的患者中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单鼻塞吸氧和面罩吸氧,观察拔管前和拔管后30mi n患者的心率(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动脉血PH值。结果:两组患者的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和动脉血PH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并拔除气管插管的患者,应用单鼻塞吸氧优于面罩吸氧。  相似文献   

4.
全麻病人拔管前后的血氧饱和度变化孟京华本文比较了全麻病人拔管前后的SpO2的监测结果。共24例,年龄10~64岁,行心胸、颅脑、颌面和椎管手术,术前Hb及心肺功能均正常。麻醉用快速诱导插管静吸复合全麻经过平稳。拔管前以病人咳嗽、吞咽反射活跃、呼唤能应...  相似文献   

5.
术目药能降低成人的PaO_2和SaO_2。絮绀型先天性心脏病(CCHD)儿童可能也有类似情况,虽未证实,但CCHD患儿用术前药后应该短时间吸纯氧。由于CCHD患儿需用较大剂量的术前药后以防止麻醉诱导时动脉血的血氧去饱和现象,因此这类患儿应在麻醉诱导前和诱导时充分供氧使SaO_2升高。CCHD患儿的SaO_2位于氧离曲线的陡直部分,PaO_2稍有变动即影响SaO_2,所以采用无创性脉冲式血氧计(pulse oximetry)就很有意义。作者选择11例紫绀型先心病择期作矫治手术的患儿观察SaO_2的变动。以自身作对照,分两阶段观察(每次90分钟)。手术前一天记录SaO_2(诱导前25.5小时开始)作对照,并与手术当天(诱导前1.5小时开始)的SaO_2进行比较。患儿均用N100型  相似文献   

6.
作者选择65~79岁实施髋关节或膝关节成形术的老年病人进行自控镇静(PCS)的研究,随机将病人分成2组:①用异丙酚自控镇静组:用异丙酚0.3mg·kg~(-1),间隔3min组成,当病人术中感到焦虑或希望镇静时,随机自控应用PCS装置;②用咪达唑仑0.5mg和芬太尼25μg,均由麻醉医师静注,全部病人均在腰麻或硬膜外麻醉下手术,术中面罩吸氧,监测ECG,无创血压测定血氧饱和度和呼吸频率,并经采样管接面罩检查CO_2含量,病人的不适,焦虑和满意程度均用目测  相似文献   

7.
缺氧与乳酸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缺氧在临床上十分常见,是导致病人死亡的基本原因之一。许多麻醉意外都直接或间接与缺氧有关。氧的供给利用是复杂的过程,包括外呼吸、气体的运输和内呼吸。其中任一环节的异常均可导至缺氧。缺氧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监测:(1)动脉血氧分压(PaO_2)、血氧饱和度(SaO_2)及血氧含量(CaO_2)测定。这实际上只是监测外呼吸,反映呼吸功能状态和红细胞携氧能力。(2)细胞活性测定,如心电图(ECG)、脑电图(EEG)等。这种方法只有在缺氧造成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监测了具备“临床拔管指征”病人拔管前后SpO_2和分钟通气量。结果表明,拔管前后分别有13/80例(16%)和21/80例(26%)SpO_2低于94%;分别有7/40例(17.5%)和8/40例(20%)分钟通气量比麻醉前降低超过1000ml。因此认为,单纯用临床拔管指征指导拔管并不安全,应用SpO_2和分钟通气量指导拔管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小儿开腹手术时小剂量瑞芬太尼合用咪达唑仑对术后拔管的影响。方法小儿开腹手术40例,全凭静脉麻醉。随机分为两组:Ⅰ组:异丙酚、维库溴胺、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Ⅱ组:咪达唑仑、异丙酚、维库溴胺、瑞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气管插管后行人工控制呼吸。对比观察两组患儿停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术毕至气管导管拔除时间、拔管后5min不吸氧时的SpO2及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停药后病人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及术毕至导管拔除时间:Ⅱ组明显短于Ⅰ组(P<0.01)。气管导管拔除后5min不给面罩吸氧时的SpO2:与麻醉诱导前比较Ⅰ组降低(P<0.05),Ⅱ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Ⅱ组高于Ⅰ组(P<0.01)。术后恶心呕吐:Ⅰ组3例,Ⅱ组无1例发生,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瑞芬太尼作为麻醉镇痛药,术毕自主呼吸恢复快,易于早期拔管,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较低,适用于小儿开腹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高海拔高原(海拔4 000 m)地区全身麻醉手术病人,不同吸氧流量对于术后血氧饱和度(saturation of peripheral oxygen, SpO_2)的影响。方法:选取西藏阿里地区人民医院2017年8月至2018年4月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手术的80例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拔管后2 L/min吸氧为L1组,4L/min吸氧为L2组,6L/min吸氧为L3组,8L/min吸氧为L4组,每组各20例。分别记录进入手术室后未吸氧时(T0)的SpO_2,以及苏醒拔管后,给予口鼻面罩吸氧30min、1h、2h、4h、24h时的SpO_2。结果:本研究男47例,女33例,年龄19~58岁,体重48~72 kg,术前评估病人为美国麻醉医师学会Ⅰ、Ⅱ级。所有病人术后拔管给予面罩吸氧,SpO_2较术前均有升高(P0.05)。吸氧流量为2L/min时,SpO_2处于较低水平。吸氧流量为4L/min时,SpO_2已接近低海拔地区健康人群正常值。吸氧流量≥6 L/min时,SpO_2不再随吸氧流量的增加而升高。吸氧4h后,L_3、L_4组与L_2组比较,SpO_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氧流量可降低至4L/min。继续吸氧至术后24h,L1组SpO_2为94.86%,接近富氧环境的95%。因此,吸氧流量24h后可降为2L/min。结论:高海拔高原地区全身麻醉病人术后早期吸氧流量建议≥6L/min。此后可以降至4L/min和2L/min,避免高流量氧的浪费和氧中毒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自主呼吸麻醉结合单孔非置管胸腔镜技术在肺大疱手术中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纳入2015年3月至2017年5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气胸肺大疱患者112例,按照电脑随机序列号将患者随机分为自主呼吸麻醉结合单孔非置管胸腔镜手术组(Tubeless组)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单操作孔腔镜手术组(对照组),每组56例。Tubeless组,男49例、女7例,年龄(25.5±6.5)岁;对照组,男50例、女6例,年龄(23.5±4.5)岁。对比两组患者术中最低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术后1 h SaO_2、手术时间、术毕清醒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疼痛评分。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最低SaO_2、术后1 h SaO_2和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ubeless组术毕清醒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00)、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P=0.000)、术后尿路不适感及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得分优于对照组。结论在肺大疱切除术中应用自主呼吸麻醉结合单孔非置管胸腔镜技术是安全可行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肿瘤患儿常须接受多次诸如腰穿鞘内化疗,骨髓穿刺和诊断性活检等虽短暂但痛苦的诊疗处理。本文介绍作者应用镇静—镇痛的麻醉方法使作为门诊的手术安全而又可以及早离院回家。本组100例,年龄3月~17岁,均系接受化疗和/或放疗的患儿。全组病例均无其它疾患及血液动力学或气道异常。患儿禁食来门诊部后先指血检查血象和血小板计数。在手臂上应用管芯针或25g穿刺针静脉输液。所有诊疗处理均在配备有完善麻醉设备的室内完成,患儿均应用脉搏-血氧饱和度仪监测。仅在吸空气时氧饱和度(SaO_2)超过90%或吸氧后达90%以上才给予镇静刺。首选的镇静剂为咪唑安定(0.04mg/kg)和  相似文献   

13.
异丙酚对无痛人工流产术病人呼吸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 观察异丙酚对人工流产病人呼吸气体流速的影响,以期将异丙酚对呼吸的抑制程度进行量化描述。方法 择期行无痛人流术的早期妊娠病人40例,ASA Ⅰ级,异丙酚静脉麻醉。首次剂量为2.5 mg/kg,根据术中情况静脉追加30-50 mg。监测脉率及脉搏血氧饱和度。热线风速仪参数设定为:采样频率100 Hz,时间81.96 s。在麻醉前、后分别采样。观察每例病人麻醉前、后脉率、血氧饱和度、呼吸暂停发生率、及吸气、呼气相平均及气流最大速度、气体流量及动压、呼吸频率及平均每次吸气、呼气时间等呼吸力学相关指标。结果 与麻醉前比较,异丙酚麻醉后血氧饱和度下降(P<0.01),吸气、呼气相平均及气流最大速度、气体流量及动压下降(P<0.05),其中吸气相的改变尤其明显(P<0.01),呼吸频率增加(P<0.01),平均每次吸气、呼气时间缩短(P<0.01)。结论 异丙酚静脉麻醉后病人呼吸气流速度、流量及气体动压均降低,尤以吸气相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100%O2常规用于麻醉前预先吸氧和麻醉诱导.吸高氧浓度更快地发生肺不张,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全麻期间损害肺气体交换.我们用气管插管后0.5 FiO2混合空气和100%O2的通气效果,评价损害气体交换的发展过程.方法:102名年龄1月~15岁,先天性心脏病(非紫绀型)手术病人,均100%O2麻醉前预先吸氧3min和(麻醉诱导时)面罩通气2min,接下来气管插管.这些病人随机分为两组:Ⅰ组49例0.5FIO2和空气混合通气,Ⅱ组53例100%O2通气.分别于预先吸氧前和气管插管后30min、入ICU、拔管后30min、术后前三天做动脉血气分析,做记录接着计算PaO2/FiO2比值.结果用t检验和单相方差分析.P值<或=0.05结果相差显著.结果:PCO2值入ICU(C)时CO2交换Ⅰ组明显优于Ⅱ组,PaO2术后在入ICU(C)60%FiO2、拔管后30min(D)1.5L/min FIO2面罩吸氧两个时间点动脉血氧Ⅰ组明显高于Ⅱ组,PaO2/FiO2值在插管后30min(B)、入ICU(C)60%FiO2、拔管后30min(D)Ⅰ组明显高于Ⅱ组(P值<0.03).结论:先天性心脏病(非紫绀型)手术患儿全麻时,0.5 FiO2混合空气通气较100%O2通气能够显著的改善肺的气体交换功能.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拟评价不同潮气量单肺通气对呼吸力学、血气的影响,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资料与方法 28例病人,年龄19~65岁,男17例,女11例,均为肺叶切除手术。术前肺功能基本正常。入手术室后,行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呼吸力学监测用Bicore 2000(USA)进行连续监测,其中20例病人行桡动脉穿刺置管行动脉血气监测。常规吸氧去氮后,预注维库溴铵及静注硫喷妥钠、琥  相似文献   

16.
作者选择173例择期全麻手术的成年病人,ASA1~3级,年龄均超过40岁,气管内插管和实施正压通气。不包括术后需持续吸O_2或正压通气者,也排除呼吸调控有问题或贫血、低血压导致氧饱和度仪读数不准者。从手术室到麻醉后恢复室(PACU)只呼吸空气。到达PACU后即用Hudson面罩吸O_2 10L/min,30min后按照病人已清醒,肌张力正常,生命体征无异常,也无呼吸窘迫,即终止吸O_2,约45min后即可回病房。病人到达PACU 5min后开始用Nellcor—N100型脉搏血氧饱和度仪监测直到回病房。凡氧合血红蛋白饱和度(SpO_2)低于90%,持续15秒以上定为低氧血症。出现低氧血症期间还记录呼吸频率(RR)、呼吸型式、有无中心性发绀、最低SpO_2值,以及低氧血症持续时间和意识状态(  相似文献   

17.
多年来6个月至6岁小儿常用经直肠甲己炔巴比妥钠(MHS)诱导.作者用血氧饱和度(SpO_2)连续监测并评估这一诱导方法的安全性.将Nellcor N-100脉搏血氧仪置于病人手指或足趾连续监测SpO_2及HR并记录.全麻前不用氧气及其它药物.SpO_2严重降低的标准为≤85%、≥30sec或<95%、≥1min.研究对象49例,其中44例用直肠MHS诱导成功.病人平均年龄2.7±1.6岁,体重13.8±4.3kg,Hct36.4±2.5%.MHS用量27.0±3.0mg·kg~(-1).2例因诱导前未置放测氧探头;5例给2次MHS未能麻醉,上述7例均从分析资料中排除.又由于11例未作连续记录故未观察到SpO_2下降.故仅31例可供作SpO_2分析.注用MHS至产生麻醉诱导(睫毛反射消  相似文献   

18.
不同麻醉深度下气管拔管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常的临床拔管指征除要求自主呼吸恢复、潮气量足够、反射活跃 ,最好还能按指令睁眼、抬头。但拔管前麻醉过浅可能导致呛咳、躁动及不适 ,在某些情况下并不适宜。为此我们对“临床麻醉深度”或“浅麻醉”下气管拔管的心血管反应及拔管后并发症进行了比较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6 0例择期全麻手术病人 ,ASAⅠ~Ⅱ级 ,年龄 2 2~ 6 0岁 ,术前常规给予安定 10mg、阿托品 0 5mg肌注。入室后开放静脉 ,面罩吸氧去氮 ,静注芬太尼 0 1~ 0 2mg、异丙酚2~ 2 5mg/kg、入睡后静注琥珀胆碱 2mg/kg ,气管内插管后行控制呼吸 ,…  相似文献   

19.
Ma HN  Li HL  Che W 《中华外科杂志》2010,48(23):1811-1814
目的 探讨术毕深麻醉下拔除气管导管(拔管)-喉罩替代通气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苏醒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2008年10月至2009年6月择期行上腹部手术患者40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龄65~78岁,平均(69±5)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Ⅱ级,体质量51~74kg.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清醒拔管组(TT组,20例)和深麻醉下拔管-喉罩替代组(LM组,20例).记录两组麻醉诱导前(T0)、拔管或拔除喉罩前吸痰时(T1)、拔管或拔除喉罩即刻(T2)、拔管或拔除喉罩后5 min(T2)、10 min(T4)和15 min(T5)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和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并计算心率收缩压乘积(RPP);同时于T0、切皮即刻、T2及T3四个时点测定血糖和皮质醇浓度,并记录LM组喉罩替代前后上述指标水平;观察患者从自主呼吸恢复至拔管后15 min的气道反应情况.结果 TT组患者清醒拔管前后T1~T3时点MAP、HR、RPP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LM组患者清醒拔除喉罩前后上述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深麻醉下拔管-喉罩替代通气过程MAP、HR、RPP无明显变化(P>0.05).LM组中、重度呛咳发生率低于TT组(P<0.05).与T0比较,两组血糖水平与皮质醇浓度水平自插管(喉罩)后均不同程度上升,TT组于T2显著上升(P<0.05),并于T3达峰值.结论 术毕深麻醉下拔管-喉罩替代通气能降低老年患者应激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提高全身麻醉术后苏醒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监护下麻醉管理应用于消化内镜检查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书平 《护理学杂志》2004,19(21):22-23
对58例接受内镜检查病人进行监护下麻醉管理(MAC).检查前详细介绍内镜检查的意义及MAC技术的优点.做好术前及麻醉监护的准备;术中严密监测病人的血压、心率、呼吸和血氧饱和度;术后嘱病人休息,2h后开始进食水。结果58例检查中安静无痛.均顺利完成检查.未发生恶心、呕吐、疼痛及不良记忆等现象。提示在MAC下行内镜检查及完善的护理有助于提高病人舒适、安全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