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获得阿克陶县塔吉克族成人的头面部体质人类学特征,并通过与其他人群的聚类分析探讨其族源问题。 方法 按照《人体测量方法》对新疆阿克陶县286名塔吉克族成人(男121人,女165人)的12项头面部形态观察指标、19项头面部测量指标、12项头面部指数及其分型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 阿克陶县塔吉克族成人头长、头宽、头高、额最小宽、面宽、下颌角间宽、鼻宽、口裂宽、耳上头高、容貌面高、形态面高、鼻长、鼻高、容貌耳长、容貌耳宽、颧部突出度、鼻根高度、鼻背侧面观、鼻基底方向等指标具有性别间差异(P<0.05);阿克陶县与塔什库尔干县塔吉克族相比:颧部突出度、眼裂倾斜度、鼻根高度、鼻基底方向、鼻孔最大径、耳垂分型、头宽高指数分型、形态面指数分型、鼻指数分型等头面部类型指标存在地区间差异(P<0.05);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塔吉克族具有独特的头面部特征,单独聚为一类,并与伊朗人较相似。 结论 阿克陶县塔吉克族具有欧罗巴人种的头面部特征,阿克陶县塔吉克族与塔什库尔干县塔吉克族的头面部特征有一定差异,从头面部特征看可能与东伊朗部族人群具有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浙江绍兴地区汉族人类头面部形态特征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规律.方法:遵循知情同意原则,采用随机抽样方法,赴浙江省绍兴地区调查了汉族687例(城市男性144例,城市女性153例,乡村男性186例,乡村女性204例)38项头面部指标.结果:男、女性随年龄增长均出现有蒙古褶率下降、眼裂变窄,眼裂倾斜度渐趋水平、鼻翼变宽、上唇皮肤部高度增加、红唇厚度减小.头长、下颌角间宽、鼻宽、口裂宽、形态面高、鼻高、鼻长、上唇皮肤部高度、容貌耳长、容貌耳宽、面颊皮褶以及男性的容貌面高与年龄呈正相关,不同年龄组间这些指标值(除女性形态面高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头宽、面宽、眼内角间宽、眼外角间宽、鼻深、唇高、红唇厚度、耳上头高均与年龄呈负相关,不同年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额顶宽度、形态面、容貌面、头面高指数与年龄呈正相关,头长宽、头长高、容貌耳指数及口指数与年龄呈负相关.结论:浙江汉族人头面部形态特征随年龄增长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鄂尔多斯蒙古族头面部特征,了解其5项头面部指数的分型类型。方法:依据《人体测量手册》和《人体测量方法》,测量了鄂尔多斯蒙古族人336例(男142例,女194例)20项头面部指标,对5项头面部指数进行计算和分型。结果:鄂尔多斯蒙古族男女均为圆头型(头长宽指数)、中头型(头宽高指数)、高头型(头长高指数)、超狭面型、中鼻型;形态面指数均值女性大于男性,鼻指数值男性大于女性。鄂尔多斯蒙古族头长宽指数男性、女性均以圆头型、中头型、特圆头型出现率高;头宽高指数男性、女性均以阔头型、中头型出现率高;头长高指数男女以高头型率最高;形态面指数男性阔面型、超阔面型率高,女性以阔面型、狭面型、中面型率高;鼻指数男女均以中鼻型率最高。结论:与蒙古族10个族群相比,鄂尔多斯蒙古族男性、女性头较长、较低,面较宽,鼻较阔。5项头面部指数与青海蒙古族、巴尔虎蒙古族最为接近。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数字化三维重建与测量分析内蒙古地区正常蒙古族青年大学生面部解剖学参数,评价面部性别差异,以便对外科美容整形、颌面部正畸等提供解剖学参考依据。完善面部轮廓数据库,为现代蒙古族青年男女面部整形提供美学参考。方法对60名(男30例,女30例)蒙古族青年大学生采用面部三维扫描,利用软件测量头宽、形态面长等12项指标以及头面部指数,并进行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对比不同地区民族之间的面部差异。结果内蒙古地区蒙古族青年大学生左右侧眼裂宽分别为(31.76±4.81)mm、(31.47±4.34)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眼裂宽分别为(35.49±2.74)mm、(27.74±1.99)mm,男性大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间比较头宽、容貌面长、面宽、形态面长、眼外角间宽,男性大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计算出男女性鼻指数分别为72.55±1.63、73.14±1.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头面宽指数、形态面指数、额面指数、唇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形态面指数分型,男性阔面型多见占46.67%,女性超阔面型多见占56.67%;根据鼻指数分型,男女性中鼻型多见分别占50%和53.33%。结论内蒙古地区蒙古族青年大学生面部三维指标,男性普遍大于女性;男性形态面指数分型多见阔面型,女性形态面指数分型多见超阔面型;鼻指数分型男女性均多见中鼻型。与其他民族相比,蒙古族男女性都存在面宽较宽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人类头面部形态特征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规律.方法:采用随机取样方法调查了汉族湘语族群730例的头面部指标共38项,并计算了12项头面部体质指数,对湘语族群头面部形态特征的年龄变化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随年龄增长,湘语族群有蒙古褶率下降,眼裂变窄,眼裂倾斜度内角高率增加,眼色变浅,上唇皮肤部高度增加,上红唇变薄,鼻翼宽的宽型率增加;湘语族群头长、鼻宽、形态面高、上唇皮肤部高度、容貌耳长、容貌耳宽、面颊皮褶与年龄呈正相关,头宽、面宽、眼内角间宽、眼外角间宽、唇高、红唇厚度、耳上头高与年龄呈负相关,并且上述指标值在不同年龄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湘语族群容貌面、形态面、头面高指数与年龄均呈正相关,头长宽、头长高、口指数与年龄呈负相关,上述指数值在不同年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湘语族群头面部形态特征随年龄增长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数字化三维重建与测量分析内蒙古地区正常蒙古族青年大学生面部解剖学参数,评价面部性别差异,以便对外科美容整形、颌面部正畸等提供解剖学参考依据。完善面部轮廓数据库,为现代蒙古族青年男女面部整形提供美学参考。 方法 对60名(男30例,女30例)蒙古族青年大学生采用面部三维扫描,利用软件测量头宽、形态面长等12项指标以及头面部指数,并进行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对比不同地区民族之间的面部差异。 结果 内蒙古地区蒙古族青年大学生左右侧眼裂宽分别为(31.76±4.81)mm、(31.47±4.34)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眼裂宽分别为(35.49±2.74)mm、(27.74±1.99)mm,男性大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间比较头宽、容貌面长、面宽、形态面长、眼外角间宽,男性大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计算出男女性鼻指数分别为72.55±1.63、73.14±1.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头面宽指数、形态面指数、额面指数、唇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形态面指数分型,男性阔面型多见占46.67%,女性超阔面型多见占56.67%;根据鼻指数分型,男女性中鼻型多见分别占50%和53.33%。 结论 内蒙古地区蒙古族青年大学生面部三维指标,男性普遍大于女性;男性形态面指数分型多见阔面型,女性形态面指数分型多见超阔面型;鼻指数分型男女性均多见中鼻型。与其他民族相比,蒙古族男女性都存在面宽较宽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湖北汉族头面部形态特征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规律.方法:采用年龄组分层随机抽样方法调查了湖北汉族男性和女性的38项头面部指标,计算12项头面部体质指数,对湖北汉族头面部形态特征的年龄变化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随年龄增长,湖北汉族有内眦褶率下降,眼裂倾斜度渐趋水平、眼裂高度变窄,上唇皮肤部高度增加,红唇变薄、鼻翼宽型率增加.下颌角间宽、鼻宽、口裂宽、形态面高、上唇皮肤部高度、容貌耳长、面颊皮褶7项指标值和形态面指数与年龄呈正相关.额最小宽、眼内角间宽、眼外角间宽、唇高、红唇厚度5项指标值及额顶宽、颧额宽、口指数3项指数值与年龄呈负相关.结论:湖北汉族成人头面部形态特征随年龄增长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8.
革家成年人头面部形态特征的年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革家人头面部形态特征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规律。方法 按照国际学术界规定方法,在贵州黄平县共调查了311例(男性为159例,女性为152例)革家成年人38项头面部指标,并计算了12项头面部体质指数,对革家人头面部形态特征的年龄变化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 随年龄增长,革家人有蒙古褶率下降,眼色变浅,上唇皮肤部变高,红唇变薄。革家人形态面高、上唇皮肤部高度、容貌耳长、容貌耳宽与年龄呈正相关,革家人头宽、眼外角间宽、唇高、红唇厚度与年龄呈负相关,革家人额最小宽、下颌角间宽、眼内角间宽、口裂宽、鼻深与年龄无相关。革家人容貌面、形态面、头面宽、头面高指数与年龄呈正相关,头长宽、头长高、口指数与年龄呈负相关。 结论 革家人头面部形态特征随年龄增长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贵州平正仡佬族头面部体质特征以及是否存在性别差异,并与我国其他4个仡佬族和贵州其他族群进行比较,找出亲缘关系远近,为赤水河流域少数民族体质人类学研究积累资料。方法:对世居在贵州平正仡佬族的349名(男167人,女182人)年龄在20~59岁的仡佬族进行头面部活体观察和测量;采用聚类分析,选择欧氏距离值,比较其亲缘关系。结果:测量的体质特征有23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头宽、鼻长、颏高、头耳高、全头高、头长、额最小宽、两耳屏宽、面宽、两眼外角宽、左眼裂宽、右眼裂宽、鼻宽、鼻深、口裂宽、唇高、全上唇高、全下唇高、容貌面高、左容貌耳长、右容貌耳长、形态面高以及头冠状围;平正仡佬族男女发色都以黑色为主,多为直发,前额发际多为平型;肤色都以褐色为主,眼色大部分为黑褐色;眼裂倾斜度都以水平为主,上眼睑大部分有皱褶,且多为短睫毛,眉毛密度男性以中等居多,女性以稀少居多;鼻背形态多为直型,鼻尖方向男性以下垂多见,女性以水平为主,鼻孔形状大部分为椭圆形;上唇皮肤前凸度以正唇为主,且红唇厚度大多为中等;耳垂形状以方形多见,耳垂外展度都以中等居多;颧部突出度都以中等占优势,颏部向前突出度直型居多。平正仡佬族男女性都以圆、高、阔头型为主;面型以超狭面型多见;男性以中鼻型为主,女性以狭鼻型多见。结论:平正仡佬族头面部体质特征大部分存在性别差异;男女性都与贵州习水苗族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10.
贵州习水苗族头面部体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贵州习水苗族头面部体质特征是否存在性别差异,以及与我国南方其他5个苗族和贵州其他族群的亲缘关系。 方法 对世居在贵州习水良村镇苗族的357名(男173人,女184人)年龄在20~59岁的苗族进行头面部活体观察和测量(观察项目14项,测量项目19项);采用聚类分析,选择欧氏距离值,比较其间亲缘关系。结果 习水苗族头面部的特征除头长、额最小宽、下颌角间宽、两眼内角宽、鼻长、口裂宽、唇高、全头高、形态面高男女差异无显著性(P >0.05)外,鼻宽、鼻高、鼻深、头耳高男女性别差异显著(0.01<P <0.05),而头宽、两耳屏宽、面宽、两眼外角宽、容貌面高以及头水平围男女性别差异极显著( P <0.01); 习水苗族男女以直发为主,大部分头发为黑色,前额发际多为直型;大部为浅色皮肤,以黑褐色眼色为主;眼裂倾斜度以外角高于内角为主,上眼睑大部分有皱褶,且多为短睫毛;鼻梁形态,男性多为凸型,女性多为直型,以上翘的鼻尖方向为主,鼻孔形状大部分为卵圆形;上唇皮肤部突出以正唇为主,且红唇厚度大多为中等;耳垂形状以三角形多见。男性头型以特圆型、女性以圆型多见;面型都以阔面型为主;都属中鼻型。结论 习水苗族头面部体质特征有些存在性别差异和差异显著;男性与贵州王卡苗族,女性与贵州布依族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11.
应用图像分析仪测定了52名青年手的掌侧投影面积,各指掌侧面积的平均值,以中指最大(13.40cm~2),拇指其次(12.47cm~2),食指(12.03cm~2)与环指(12.00cm~2)近似,小指的掌侧面积最小(8.63cm~2)。全手掌侧总面积平均145.20cm~2。指掌侧总面积平均58.52cm~2,占手掌侧总面积的40.30%。手掌面积平均86.69cm~2,占手掌侧总面积的59.70%。按stevenson公式,根据身长和体重,计算出体表面积的估计值,进而求得全手掌侧投影面积占身体表面积的0.93%。经计算机处理,求得手长、手宽、身长、体重、体表面积估计值与手面积的相关系数,说明上述5个变量与手面积的相关均非常显著。本文还建立了由手长、手宽推算手掌侧投影面积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2.
13.
在手术显微镜下观察了37例婴幼儿脊髓前(正中)动脉和脊髓后(外侧)动脉的分支,其主要结果如下:婴幼儿脊髓平均长度为14.08±1.49cm,脊髓前(正中)动脉外侧分支平均为76.17±18.64支,中央动脉平均为169.78±25.51支.中央动脉分布到灰质前角、侧角和后角底部及邻近灰质的深层白质,而白质浅层和后角大部,则由软膜动脉网发出的穿支供应.此外.还讨论了与临床应用有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肾脏的交感神经支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大体解剖学方法和肾内注射HRP逆行标记神经元的方法,研究了猫肾脏的交感神经支配。发现了下述的待点。1.猫左、右侧腹腔神经节相互融合,呈半环状包绕在肠系膜上(前)动脉的起始处,于其融合部,各发出左、右肾支。肠系膜上神经节与右侧腹腔神经节融合。2.肾交感神经节后神经元,分别位于腹腔神轻节,同侧主动脉肾神经节和T_(12)~L~4节段的交感干神经节内,並具有局部定位分布的关系。3.肾交感神经节后纤维主要来自腹腔神经节(82.08%),其次是主动脉肾神经节(12.76%),交感干神经节最少(5.16%)。4.肾交感神经节后神经元,多呈圆形或椭圆形,交感干神经节中有少量呈梭形。5.支配肾周腹膜的交感神经节后神经元与肾交感神经节后神经元存在部位、数量和在各种神经节内分布形式均不相同。  相似文献   

15.
16.
17.
本文观察了50例女性乳房内侧部的动脉,标本血管内注入有色乳胶液,在肉眼及手术显微镜下解剖观察。胸廓内动脉的Ⅰ、Ⅱ、Ⅲ穿支为动脉主要来源。动脉分5型,2支型最多(54%)。分布到乳腺的穿支为肌皮腺型血管,其基本形具有4个方向的分支:主支向乳头;另1支向腋下;第3支向胸骨;第4支向锁骨。血管径以第Ⅱ穿支最大(0.92 mm),其次是第Ⅰ和第Ⅲ穿支。分布面积以第Ⅱ穿支最广(6,265.50 mm~2),其次是第Ⅲ和第Ⅰ穿支。第Ⅰ穿支跨4肋者占52%;第Ⅱ穿支跨4肋者占43%;以下各支逐渐减少。乳房内侧部的动脉与乳房外侧部的动脉分支吻合数最多(48%)。  相似文献   

18.
癫痫大鼠血脑屏障超微结构改变及妥泰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马桑内酯致痫及妥泰干扰大鼠中央前回血脑屏障的超微结构改变,探讨癫痫发作及妥泰治疗机制中血脑屏障的意义。方法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癫痫组、治疗组;癫痫组、治疗组用马桑内酯注入到大鼠侧脑室,制作癫痫动物模型;实验组用妥泰在癫痫发作后1h灌胃,持续7d,1次/d;7d后取大鼠大脑中央前回,做超薄切片,电镜观察中央前回血脑屏障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癫痫组内皮细胞、基膜、周细胞出现明显水肿,电子密度降低;治疗组水肿缓解。血脑屏障内皮细胞胞质厚度、基膜厚度、周细胞胞质厚度的比较表明,癫痫组与对照组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与癫痫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马桑内酯致痫大鼠血脑屏障内皮、基膜、周细胞出现明显水肿,妥泰使水肿缓解;2.血脑屏障超微结构改变可能是癫痫发作及恢复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9.
20.
猫直肠上部的交感神经支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向猫直肠上部肠壁内注入HRP,通过逆行追踪证明:1.长轴突型交感节前神经元直接分布到直肠壁内,其位于双侧脊髓的L_(1-6)髓节,多数集中于L_3髓节(占69.79%),两侧标记细胞的数量无明显差别。主要位于中间带外侧核(IL占90.74%)并由此向网状核,侧索(LF)、中介核(IC)、中间带内侧核和前角腹后外侧核(DLM)内扩散。不同核团标记细胞的节段性分布有一定差别、IL、IC标记区偏向颅侧,LF、DLM标记区则偏向尾侧。2.支配直肠的交感节后神经元主要位于肠系膜前、后节(占标记细胞总数的68.4%,其余者位于双侧腰骶交感于神经节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