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总结恶性实体瘤并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的19例患儿38例次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APBSC)采集的护理,采集前全面评估患儿身体状况、做好健康教育、做好造血干细胞动员期的护理、建立与维护有效的静脉通路;采集期间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观察及处理并发症;采集后预防枸缘酸钠抗凝剂中毒、以及预防出血与感染的发生等对患儿实施相应护理,使患儿顺利完成干细胞采集,为造血干细胞的移植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肢体严重缺血性下肢血管病手术前、后的护理。方法帮助术者在良好的心理、生理状态下接受外周血干细胞采集及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术。手术前、后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及有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外周血干细胞动员的成功是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下肢血管病的基础,期间细心的临床护理观察,可有效地防止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肢体严重缺血性疾病是一种安全、简便和有效的方法。正确的围采集术期的护理为成功实施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手术奠定了基础,有利于提高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疗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性系统性淀粉样变性(AL)患者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中的护理要点。方法 13例AL患者在本科干细胞移植病房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所有患者均经肾活检明确诊断,采用单用粒细胞刺激因子(G-CSF)方案采集干细胞,人均采集2次。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采集足够干细胞,主要并发症为低钙血症、低钾血症及血小板减低。采集CD34+细胞数(2.00~8.36)×106/kg,平均(4.02±2.01)×106/kg。结论对于严格选择的AL患者,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HSCT)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采集足量的造血干细胞是成功行干细胞移植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4.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下肢血管病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下肢血管病70例3个阶段的临床护理观察,总结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动员是治疗成功的基础,期间细心的临床护理观察,可有效地防止并发症的发生;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采集则要求护士有熟练的采集技术及丰富的临床经验,良好的护患配合可取得较好的采集效果;移植术必要的术前术后指导及护理,是保障移植后的血管内皮祖细胞在体内再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儿童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的全程护理措施。[方法]对26例儿童进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同时加强术前准备,向家属解释造血干细胞采集术的过程,家属及患儿积极配合,为患儿建立合适的静脉通路;术中严密观察;术后回访并进行健康教育。[结果]26例患儿均能成功进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20例发生不同程度的口唇及四肢麻木,经对症处理后好转,无一例发生低钙性抽搐及其他并发症。[结论]加强儿童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的全程护理是成功采集足够造血干细胞、预防和治疗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保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的患儿提供全程护理,降低不良反应,采集足量造血干细胞。方法 2014年10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并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患儿7例,术前准备充分,取得家属信任,降低患儿恐惧,建立合适的血管通路;术中严密观察;术后回访,注重健康教育。结果 7例患儿采集终产品总量120mL,无一例患儿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全程细致周到的护理有利于缓解患儿恐惧情绪,确保采集足量造血干细胞,为移植成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背景: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治疗恶性实体瘤的重要方法之一,干细胞动员与采集是决定造血重建的重要因素。目的:主要评价环磷酰胺,吡柔比星,长春新碱动员方案对儿童神经母细胞瘤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动员采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5例患儿,确诊神经母细胞瘤30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5例,采用CDV化疗方案动员,观察采集干细胞效果。结果与结论:所有病例化疗后第4~9天(平均6.5d)白细胞<2×109L-1,给予粒细胞刺激因子5~10mg/kg刺激造血,化疗后13~19d(平均15.5d)至白细胞>5×109L-1后开始采集。所有病例均采集到足够的单个核细胞数和CD34+细胞,总采集次数1~4次,平均2.1次,单个核细胞:(6.1±1.2)×108/kg,CD34+细胞为(5.3±0.8)×106,锥虫蓝拒染率:99.5%(99%~100%),动员并发症少,患儿均能耐受。其中25例进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均获快速造血功能重建,白细胞开始回升(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109L-1)时间为移植后10~20d(平均14d)血红蛋白恢复(>80g/L)的时间为移植后10~30d(平均18d),血小板恢复(>20×109L-1)时间为移植后12~35d(平均20d)。结果提示CDV方案可以安全有效地完成神经母细胞瘤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患儿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动员和采集。  相似文献   

8.
背景: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治疗恶性实体瘤的重要方法之一,干细胞动员与采集是决定造血重建的重要因素。目的:主要评价环磷酰胺,吡柔比星,长春新碱动员方案对儿童神经母细胞瘤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动员采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5例患儿,确诊神经母细胞瘤30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5例,采用CDV化疗方案动员,观察采集干细胞效果。结果与结论:所有病例化疗后第4~9天(平均6.5d)白细胞〈2×109L-1,给予粒细胞刺激因子5~10mg/kg刺激造血,化疗后13~19d(平均15.5d)至白细胞〉5×109L-1后开始采集。所有病例均采集到足够的单个核细胞数和CD34+细胞,总采集次数1~4次,平均2.1次,单个核细胞:(6.1±1.2)×108/kg,CD34+细胞为(5.3±0.8)×106,锥虫蓝拒染率:99.5%(99%~100%),动员并发症少,患儿均能耐受。其中25例进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均获快速造血功能重建,白细胞开始回升(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109L-1)时间为移植后10~20d(平均14d)血红蛋白恢复(〉80g/L)的时间为移植后10~30d(平均18d),血小板恢复(〉20×109L-1)时间为移植后12~35d(平均20d)。结果提示CDV方案可以安全有效地完成神经母细胞瘤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患儿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动员和采集。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预防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采集术后患者离床时跌倒,提出相对应的预防护理措施,以防止跌倒的发生.方法 对106例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采集术患者全术程进行评估,通过在采集术前会诊、加强心理疏导;采集术中掌握采集速度,控制流速、预防性口服钙剂;采集术后实施针对性健康教育.结果 106例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采集术后无一例患者发生跌倒.结论 对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采集术患者,全术程对可跌倒因素加强预防和护理,是可以有效地防止跌倒发生.保证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采集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0.
通过5例白血病患儿自体周血干细胞动员与采集的护理,对小儿自体周血干细胞的动员与采集过程中的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进行了总结,认为做好动员采集前的准备工作,采集中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不良反应先兆,是保证采集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1.
通过5例白血病患儿自体周血干细胞动员与采集的护理,对小儿自体周血干细胞的动员与采集过程中的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进行了总结,认为做好动员采集前的准备工作,采集中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不良反应先兆,是保证采集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儿童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回输的护理要点。方法35例恶性肿瘤患儿经大剂量化疗或化疗加放疗的预处理后,接受解冻后的冻存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的回输。结果患儿共接受冻存自体造血干细胞回输70次,回输后出现了不良反应:血红蛋白尿54例次(77.1%)、头痛28例次(40.O%)、呕吐24例次(34.3%)、恶心17例次(24.3%)、心率失常11例次(15.7%)、腹痛8例次(11.4%)、腹泻2例次(2.8%)、发热1例(4.O%)。未发生心脏、肝、肾功能衰竭及休克等严重反应。结论儿童冻存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回输易出现不良反应,护理人员应加强患儿的心理护理、专业的对症护理、预防不良反应,使回输安全有效进行。  相似文献   

13.
总结自体外周血干细胞支持治疗30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阶段护理体会。护理重点是干细胞动员阶段做好化疗药物毒副反应的观察;干细胞采集阶段做好各项护理配合,采集足够量的自体干细胞;治疗准备阶段做好层流无菌室、患者的准备;预处理阶段加强患者心理护理,做好饮食护理,密切观察相关并发症;干细胞回输阶段做好造血干细胞的复温及快速回输。3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14.
牛巧红 《护理研究》2009,(10):2683-2683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因具有造血和免疫功能重建快、肿瘤细胞污染少等优点,成为治疗多种恶性肿瘤并使病人长期生存的有效治疗方法。APBSCT成功的基础是获得足够数量的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APBSC),除了病人自身因素、动员方法和动员剂外,采集的时机及各参数的设定也影响造血干细胞采集的数量。我院应用Cs-3000PLUS血细胞分离机对42例病人进行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采集分离,均取得了成功。现将采集过程的护理干预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温晶 《天津护理》2011,19(5):256-257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具有造血和免疫功能重建快.肿瘤细胞污染少等优点.成为白血病、淋巴瘤及实体瘤等恶性疾病治疗的方法之一。APBSCT成功的基础是获得足够数量的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APBSC)。除了患者自身因素、动员方法和动员剂外。采集的时机及各参数的设定也影响造血干细胞采集的数量。同时在采集过程中护理技术操作也直接决定着能否成功采集和成品质量。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自2009年2月至2010年6月进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采集共98例次,用于实体肿瘤的治疗,体外增殖的成品均达到计数标准。  相似文献   

16.
总结11例糖尿病足坏疽患者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联合开放截趾治疗的护理。认为重点是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及正确实施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动员阶段的护理;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患肢血液循环监护,指导早期活动,预防出血、感染及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出院时做好糖尿病足的自我管理及糖尿病知识的教育,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11例移植后6月,患肢创口全部愈合,无1例行小腿中下段截肢。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Ⅳ期神经母细胞瘤患儿术后并发症预防及护理方法。方法:对23例Ⅳ期神经母细胞瘤患儿实施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并加强基础护理、无菌操作和心理护理。结果:本组23例患儿全部移植成功,术后并发症均痊愈,安全出仓。结论:Ⅳ期神经母细胞瘤患儿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中,需严格无菌操作、消毒隔离和认真细致的病情护理,确保移植顺利进行,促进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18.
林红霞 《全科护理》2012,10(10):877-878
[目的]总结恶性血液病病人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护理。[方法]对10例恶性血液病病人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同时加强心理支持、造血干细胞回输的护理、营养支持、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结果]10例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全部成功,病人移植期间均发生程度不同的口腔溃疡及胃肠道反应,发热8例,消化道出血2例,药物性肝损伤1例;1例多发性骨髓瘤病人移植6个月后复发。[结论]加强恶性血液病病人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护理,是移植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结合运动神经元病临床特征,探讨患者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采集前后的特异性规范化临床护理路径。方法选取14例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术的运动神经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在外周血干细胞采集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发生频率,以确定自体外周血干细胞采集前后的护理要点及难点,提出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路径。结果运动神经元病临床表现的肌肉萎缩及呼吸困难是影响外周血干细胞采集效率的主要因素。通过有效护理,本组患者不论病情轻重均顺利经外周静脉穿刺完成采集,采集液细胞数量及质量能够满足移植要求。结论针对运动神经元病临床特点制定特异性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指导护理人员对患者采集进行有目标有计划的护理,并为采集的速度和质量提供了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0.
金慧玉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3):2181-2182
由于低体质量患儿的个体特殊性,其外周血干细胞采集(peripheral blood cell,PBSCs)与一般人群有不同之处。我科2006年3月~2009年4月,共有11例体重小于20kg的患儿因施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术而进行外周血干细胞的动员和采集,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