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今的医学影像学检查不外乎X线检查、CT检查、磁共振检查、超声检查、核医学检查,有的医院把它分成6个科,即放射科、介入放射科、CT室、磁共振室、超声诊断科、核医学科;也有的分成3个科,即医学影像科、超声诊断科、核医学科。那么,这里面究竟含有哪些内容呢?  相似文献   

2.
目前,核医学已经成为医院现代化的标志之一,但还有许多患者不了解核医学的具体内容,不知道核医学科是干什么的?是检查还是治疗疾病?能检查和治疗哪些疾病?这篇文章,就是想使大家对核医学有个简单的认识,同时也消除大家对核的恐惧,使适合核医学治疗的疾病患者能少走弯路,早日去核医学科就诊。[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王骏 《家庭健康》2008,(6):40-40
医学影像学检查因其先进、创伤小,深得人们的青睐,但又因其检查项目的繁多、费用高等,使患者感到眼花缭乱,不知该作什么好。如何才能少花钱,办好事呢?以下三点要则供参考。一、发挥特色检查 医学影像学检查种类繁多,包括X线摄影、CT、磁共振、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超声、核医学,每个类别还可以细分。而且,每种检查的特点和检查内容也不同。正因如此,一旦你身体的某个“零件”出了故障,要充分发挥各种影像学检查的特点,扬长避短,绝不可滥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学影像学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时期。常规X线、CT、磁共振和超声等目前主要是以识别病变的解剖学信息,如部位、分布、数量、大小、形态、组织结构及毗邻关系而诊断疾病的。核医学主要以显示人体组织如器官的功能以及生理变化过程而在诊治疾病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上海市某城区核医学科的现状,检测核医学科不同工作场所,包括诊疗机房、候诊区、注射室、走道等的地面表面污染水平,查找存在问题,并探讨提出相关解决方法。方法 通过监督检查现场布局、诊疗操作以及运用表面污染检测仪进行多个工作场所的地面表面污染水平抽检等方法。结果 相当部分医疗机构存在不同程度污染,地面表面污染检测值最高达到155.52 Bq/cm2,由于核医学的快速发展,高低活性区分布不尽合理,放射性废弃物管理存在问题。结论 经过多年监督管理,上海市某中心城区卫生行政部门在核医学放射诊疗项目的管理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放射防护基本到位,但还存在了一些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王骏 《健康》2000,(10)
随着医学的发展,医院放射科已从过去单一的X光诊断,发展成为拥有血管造影机、CT、磁共振、超声、核医学等多种仪器设备的融诊断与治疗为一体的大型诊疗科室。如果一个人发生了严重外伤,可做一个CT检查看一下肝,脾是否破裂;如果脊髓发生了肿瘤,可做一个磁共振,看看病变的占位情况;如果是患了肺癌,可做一个血管造影,以便明确瘤体的血供,从而进行有的放矢的栓塞、化疗。如此等等,都是在医学影像科内进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儋州市某医院新建核医学科进行放射防护评价,了解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计算机断层成像(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SPECT-CT)诊断、甲功测定、甲亢治疗的放射防护水平。方法 2021年8—10月采用现场调查法和检测检验法,对儋州市某医院新建核医学科工作场所进行放射防护检测、表面污染检测、设备性能检测、通风换气检测及放射防护评价。结果 SPECT-CT工作区注射台窗口(开)、分装柜观察窗、分装柜操作口(开)、废物室防护门和留观室防护门、SPECT-CT机房防护门处的剂量率较高。SPECT-CT中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工作场所辐射水平的周围剂量当量率为0.13~0.19μSv/h,处于环境本底水平。核医学科放射工作场所的表面污染检测结果均小于探测下限,即<0.09 Bq/cm2。SPECT-CT中的SPECT和CT的设备性能检测指标均符合相关标准。通风橱截面风速未达到1 m/s,部分放射工作场所通风换气次数&...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核医学科患者预约注意事项的知晓率和执行率,提高核医学科预约工作效率。方法:采用联合多媒体教学法,将预约内容以文本、声音、图像、动画、图形、视频的综合形式体现,增强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记忆能力,对比教育前后患者检查前准备不充分问题的发生人次。结果:采用联合多媒体教学方式进行预约宣教的患者,检查前忘记禁食、忘记带疾病相关诊断资料、中途离开等准备不充分的问题发生率,明显少于常规预约方法的患者(P<0.01),联合多媒体教学方法提高了患者预约注意事项知晓率和执行率。结论:联合多媒体教育适用于核医学科各类检查前患者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9.
影像中心是医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医院诊疗、教学、科研等诸多医学任务,其建设是现代医院整体规划与设中的重头戏。由于历史原因,部分大中型医院将放射科按检查设备划为多个独立的科室,如CT科、磁共振科、介入科等,这种形式显然已不适应现代医院的发展潮流。随着医疗影像技术的发展,一些新兴设备正在被广泛应用,个别医院原有的影像科室面积也已达不到国家标准,而多个独立科室分散布局,更不利于影像设备的高效使用与管理。如此种种,让综合型“影像中心”成为现代医院建设的发展趋势之一。那么,从工程角度来说,影像中心该如何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呢?本期特别策划邀请业内专家、医院相关管理人员各抒己见,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核医学科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到2014年1月本院核医学科检查患者11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平均分成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而观察组患者采取人性化护理措施,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其满意度等情况进行分析与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依从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89.83%),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8.31%,明显高于对照组(84.7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核医学科检查患者采取人性化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依从性,提高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放射技术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放射工作的种类从单一的X影像诊断发展为放射治疗、核医学、介入放射学等多个类别,放射工作场所也不再局限于放射科,拓展到核医学科、放疗区、口腔科、骨科、泌尿外科等多个科室,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除集中在放射科、核医学科、放疗区等科室外,也广泛存在于心血管内科、骨外科、泌外科等多个临床科室。临床放射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运用,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但同时日常放射卫生管理中也曝露了一些问题,使患者、工作人员和公众受到了不正当的照射,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应积极地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解决[1]。  相似文献   

12.
《医药与保健》2008,16(10):41-41
核医学检查是利用特定的显像剂对某种组织或脏器进行选择性定位并能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种医学影像检查。与CT、X线摄片等放射学检查不同的是,核医学检查利用的放射线不是来源于检查设备,而是来自特定的显像剂。核医学检查前,须经静脉注射、皮下注射等途径将相应的显像剂引入受检者体内。不同的检查项目,使用的显像剂不同。  相似文献   

13.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功能影像设备(核医学影像)在医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越来越显著。SPECT-PET/CT结合功能影像和解剖影像的特点,使受检者在一次检查中可同时得到两种影像并进行同机图像融合,为临床提供前所未有的高分辨率、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医学影像。如何引进SPECT-PET/CT,使其其达到最高的性价比,即实用又能满足临床需求,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从多个方面论述了引进SPECT-PET/CT需要考察的各种要素,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4.
随着核医学学科研究及技术的迅猛发展,核医学的诊疗手段得到了广泛应用。现我国许多中小型医院均设立了核医学科,其在发挥独特诊疗作用的同时,也存在若干问题亟待解决。 一、中小型医院核医学科存在的问题 (一)医院整体规模决定了核医学科不可能超越其所处的层次。一方面,接诊病源量相对较小,接诊病种较少,制约了检查项目的完善及检查标本量的增加。另一方面,旧有的核医学检查已不具备明显优势,而新型的在临床上有重要价值的核医学仪器及配套的试剂、耗材等往往较为昂贵,相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核医学科医院感染的有效预防控制策略,为降低核医学科医院感染提供有益借鉴。方法成立医院感染控制小组,定期对科室感染进行检测,重新整理和制定工作流程及标准,定期不定期进行人员培训等;对2011年2月-2013年2月医院核医学科的物体表面、分装室空气、注射室、制备室、外用消毒剂安尔碘以及医务人员手等样本进行采集,并送微生物室进行标本培养,比较科室感染控制小组成立前后科室感染的控制效果。结果改进前,空气培养、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安尔碘消毒液合格率分别为89.39%、84.85%、78.79%、100.00%,改进后分别为95.45%、100.00%、96.97%、100.00%;科室空气培养、工作人员手、物体表面等细菌培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用消毒剂安尔碘细菌培养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核医学科细菌检测、重新制定工作流程和感染控制标准、加强工作人员无菌操作意识等措施可有效控制交叉感染,确保核医学科注射环境和配制核素药品安全。  相似文献   

16.
近日,来自全国各地的700多位趋吉诊断专家汇聚我国超声诊断技卡应用发源地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隆重纪念我国超声医学诊断技术创建50周年。在现代医学影像中超声医学与放射影像、核医学影像并驾齐驱.互为补充,在临床医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是世界各国中超声医学诊断受益人群最多、装机量最大的国家.据了解,我国超声医学诊断技术应用始于1958年深秋,当时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在江南造船厂帮助下用工业探伤仪(A超)用于诊断肿瘤疾病,  相似文献   

17.
医学放射设备现状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电离辐射在我国医学应用的基本情况,包括开展放射诊断、放射治疗和临床核医学服务的医疗机构数、从事放射诊断和治疗的放射工作人员数,以及放射诊断、放射治疗和临床核医学设备的装备情况.对我国不同地区的医学放射设备装备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与部分经济发达的国家的装备情况进行了比较,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对我国的医学放射设备的发展和相关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电离辐射源和放射性核素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日益广泛,通常情况下医疗照射已成为人工电离辐射源对人体产生辐射剂量最大的来源。因此,在利用X射线医学诊断技术为患者检查疾病的同时,应重视辐射防护工作,降低X射线诊断检查中所致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为了解医用诊断X射线诊断检查场所的辐射防护状况,探讨防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保证工作人员和公众的辐射安全,我们对某综合大型医院放射科的X射线外照射水平进行了调查。1仪器与方法分别对放射科的CT室、X射线摄片室、胃肠透视室等工作场所在开机和关机状态下的…  相似文献   

19.
韦媛 《中国校医》2016,30(1):73-73
在现代医学中,核医学科是一门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的学科。临床上越来越重视核医学科利用开放型放射性核素对疾病做出科学的诊断和治疗的信息。随着近些年先进医疗设施的引进,检查手段和技术的不断提高,核医学检查项目也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医学影像学发展方向:——我国发展战略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895年X线的发现,放射学的形成,诊治兼备的现代医学影像学(包括超声和核医学)的发展开创了本学科的新世元。本文简要论述了现代医学影像学的特征,迈向新千年的发展方向。与国际水平对比,论述了我国医学影像学诊断和治疗的现状和问题,进而探讨了未来的发展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