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鹏  张薇娜  汤荣华  张英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17):2089-2090,2092
目的比较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一步法和二步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的结果,研究钩状效应对TP-ELISA一步法检测抗-TP结果的影响,评价TP-ELISA二步法检测抗-TP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用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TP-ELISA一步法和二步法检测3 600份住院患者血清,并用TP-ELISA一步法(稀释法)检测怀疑存在钩状效应的血清标本12份。结果 TPPA、TP-ELISA二步法分别检测出91份抗-TP阳性,结果一致;TP-ELISA一步法检测出79份抗-TP阳性,12份TP-ELISA一步法检测结果阴性怀疑存在钩状效应的血清标本进行1∶5、1∶10、1∶40、1∶80倍稀释后,再采用TP-ELISA一步法进行检测,分别有12份、12份、8份、4份结果转为阳性。结论采用TP-ELISA二步法或TP-ELISA一步法同时对标本进行一定倍数稀释后检测,可以克服钩状效应,提高检测的敏感度。  相似文献   

2.
TP-ELISA一步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钩状现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探讨钩状效应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原夹心一步法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结果的影响,评价双抗原夹心ELISA一步法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稀释法,ELISA双抗原夹心二步法和振荡法分别检测怀疑存在钩状效应的血清标本8例;采用ELISA双抗原夹心一步法和二步法分别检测4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和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提供的梅毒抗体临床科研血清盘一套.结果 8例ISA双抗原夹心一步法检测结果为阴性,怀疑存在钩状效应的患者血清标本,采用ELISA双抗原夹心二步法进行检测时,结果均转为阳性;进行1:2,1:10,1:50和1:100倍稀释后,采用ELISA双抗原夹心一步法进行检测,分别有7例,8例,8例和5例结果转为阳性;将反应板在孵育过程中同时进行振荡,有5例转为弱阳性;ELISA双抗原夹心一步法和二步法分别检测4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和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提供的梅毒抗体临床科研血清盘,除3例弱阳性结果不符外,其它结果均一致.结论 建立敏感度高的ELISA两步法或采用现有ELISA一步法试剂同时对标本进行原倍和一定倍数稀释后检测,可以既克服钩状效应,又保证检测的敏感度.  相似文献   

3.
血液检测中钩状效应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ELISA双抗夹心一步法检测中的钩状效应。方法HBsAg初检用一步法,复检用二步法,对初检阴性而复检阳性血液标本先做中和确证试验,阳性者用一步法同厂家的二步法试剂检测,对检出阳性血液标本进行倍比稀释后用一步法和一步法同厂家的二步法试剂检测,直至一步法检出阳性。梅毒初检用一步法,复检用TRUST法,对初检阴性而复检阳性血液标本用TPPA法做确证试验,阳性者进行倍比稀释后用初检一步法检测,直至一步法检出阳性。结果初复检5 968份血液标本,共检出HBsAg阳性3份,于稀释度1∶2、1∶2、1∶4时分别检出;梅毒阳性2份,在稀释度1∶2、1∶4时分别检出。结论ELISA双抗夹心一步法检测献血者高浓度血液标本确有钩状效应,双抗夹心二步法无钩状效应,提高了血液安全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TRITURS全自动酶免分析仪测定梅毒螺旋体抗体并与传统手工方法进行比较评价。方法 14例梅毒抗体阳性标本经倍比稀释后,分别用梅毒螺旋体抗体双抗原夹心法(TP-ELISA)、梅毒螺旋体抗体胶体金试剂(SYP)、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三种方法进行测定比较,其中TP-ELISA用手工和酶免分析仪两种方法进行检测。结果 14例阳性标本在酶免分析仪上用TP-ELISA法检出阳性率为92.86%,TRUST法阳性仅为7.14%。三种方法中以TP-ELISA敏感度为最高,其稀释度为1∶16,而TRUST仅为1∶4。酶免分析仪两种不同孵育时间检测吸光度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2=0.9728,P0.01),其对梅毒定性结果无显著性影响。结论 TP-ELISA法作为梅毒筛查手段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取代传统血清学实验;结合酶免分析系统优化模式,适合与其他输血筛查项目同步上机检测,与传统手工法相比更为高效和规范。  相似文献   

5.
抗-HIV(1/2)ELISA一步法检测时应注意钩状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认识抗 HIV(1/ 2 )双抗原夹心ELISA一步法试剂盒在检测某些高滴度HIV抗体强阳性标本时可能存在的钩状效应。方法 用 5种不同厂家的抗 HIV(1/ 2 )双抗原夹心ELISA试剂盒 (包括一步法和二步法 )检测 4 32 5 6份血标本 ,将检测出来 4份高滴度HIV抗体强阳性标本用蛋白印迹法确认结果 ,同时将 4份强阳性标本稀释 10 0倍后用 5种不同厂家的抗 HIV(1/ 2 )双抗原夹心ELISA试剂盒重复检测。结果 某些厂家抗 HIV(1/ 2 )双抗原夹心ELISA一步法试剂盒在测定原倍和稀释后高滴度HIV抗体强阳性标本时其结果OD值存在着显著性差异。结论 在使用抗 HIV(1/ 2 )双抗原夹心ELISA一步法试剂盒进行检测时应注意因严重钩状效应而影响结果正确的可能性。提示应选择高灵敏和高特异性试剂 ,确保血液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ELISA双抗原夹心法检测抗-HIV HOOK效应及对策。方法 分别使用双抗原夹心一步法、双抗原夹心二步法检测抗-HIV阳性高值标本及倍比稀释后的标本,比较结果的差异。结果 双抗原夹心一步法的HOOK效应十分明显,双抗原夹心二步法无此现象。结论 双抗原夹心二步法是减少HOOK效应的有效方法。血站系统检测HIV抗体时,至少应选用一种二步法试剂,以避免HOOK效应造成的强阳性标本漏检。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临床常用的3种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进行对比,即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和梅毒螺旋体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以及明胶颗粒凝集法(TPPA)3种梅毒检测方法。评价这3种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在梅毒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TP-ELISA方法检测标本4 620例,检测到的阳性标本再用TRUST与TPPA法平行测定。结果 TP-ELISA检测出的56例阳性标本中,TPPA检出阳性54例,阴性2例;TRUST法检出阳性39例,阴性17例,符合率分别为96.4%和69.6%。结论 TP-ELISA法具有较高的阳性符合率,可作为临床批量标本梅毒检测理想的筛选方法;TRUST法适用于梅毒疗程观察和疗效判断,有助于判断梅毒复发及再感染,以便梅毒患者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治;TPPA法有极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梅毒血清抗体检测的确证试验。  相似文献   

8.
检测梅毒四种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国内检测血清梅毒螺旋体的方法较多。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法虽可快速检出结果,但特异性差;胶体金试纸法可快速检测血清/血浆中的梅毒抗体,但也存在假阳性及假阴性;而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试验(TP-ELISA)为双抗原夹心一步法,可减少假阳性的产生和避免弱阳性的漏检;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HA)为目前公认的梅毒确诊试验。笔者采用TP-ELISA与TRUST及胶体金试纸法进行对照试验,最后用TPHA进行确诊。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标本来源我院2005年1~12月门诊及输血前患者1306例。1.2试剂TRUST由上海荣盛生物公司生…  相似文献   

9.
目地探讨采用一步法检测梅毒螺旋体和乙肝表面抗原并发生阳性拖带现象时是否存在钩状效应。方法将出现阳性拖带现象的第一个阳性孔标本及反应板上其对应位置的前一个标本各34例分成I、Ⅱ两组,分别用一步法和二步法进行复检,并将一步法阴性而二步法阳性的标本进行倍比稀释后用一步法检测,直至检出阳性。结果复检后,I组34例标本有5例为阴性,Ⅱ组中有4例因钩状效应呈假阴性,并且这4例标本造成阳性拖带现象。结论采用酶联免疫反应(ELISA)一步法检测时可因钩状效应使强阳性标本漏检,如果用固定加样针加样还可能造成交叉污染使其后的标本出现阳性拖带。  相似文献   

10.
邵舜莉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4):488-488,492
目的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法(TRUST)和酶联免疫双抗原夹心法(TP-ELISA)先对标本中梅毒螺旋体抗体进行筛查,阳性标本再用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试验法(TPPA)进行确认,探讨这3种方法在梅毒筛查及确认工作中的合理应用情况。方法 2010年度本实验室共计5 370例标本,同时用TRUST法和TP-ELISA法进行筛查,阳性标本均用TPPA法复检,再结合临床诊断确认结果。结果 TRUST法筛选出的阳性标本为48例,经TPPA法复检确认44例为阳性,4例为假阳性,另有11例假阴性标本未测出;TP-ELISA法筛选查出阳性标本为55例,经TPPA法复检确认为54例阳性,1例假阳性,1例标本因显色浅而判断为假阴性。TPPA法共复检60例,初筛阳性标本确认为55例,经结合患者的临床诊断情况,55例标本完全符合。结论这3种方法操作简便,结果易判断,对实验室条件及设备要求不高,适合基层医院开展,但TPPA法成本较高,不宜为所有标本全部做检测。为防止梅毒螺旋体感染者的漏报、误报,该科室选用先筛查再确认的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梅毒螺旋体抗体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TP-ELISA)、梅毒螺旋体特异抗体颗粒凝集法(TPPA)、梅毒螺旋体特异抗体红细胞凝集法(TPHA)4种梅毒检测方法,选择一种适合血站献血者血液梅毒筛查的模式。方法以RPR和TP-ELISA法对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TP感染的初筛检测,再采用TPHA或TPPA微量血凝法进行复检确认,分析初复检试剂检测效果。结果RPR与TPHA检测58586份标本,结果显示二者的阳性符合率为81%(267/331),RPR法漏检64例,漏检率0.11%,出现假阳性22例,假阳性率0.04%,两种检测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LISA和TPPA检测18206份标本,二者的阳性检出符合率为98.2%(109/1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法有2例漏检,漏检率为0.01%,出现假阳性5例,假阳性率0.027%;TPHA和TPPA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ELISA初筛,TPHA或TPPA复检模式对血液TP感染进行筛查,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梅毒螺旋体抗体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梅毒螺旋体胶凝试验(TPPA)和梅毒螺旋体抗体胶体金试纸(金标法)4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梅毒抗体检测,以探讨方法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用目前常用的TP-ELISA、RPR、TPPA和金标法对67例阳性标本及80例阴性标本分别进行检测。结果 TP-ELISA、RPR、TPPA和金标法的灵敏度分别为95.5%、80.6%、98.5%、91.0%,特异性分别为91.3%、88.8%、97.5%、100.0%,阳性预期值分别为90.1%、85.7%、97.1%、100.0%,阴性预期值分别为96.1%、84.5%、98.7%、93.0%。结论 TP-ELISA是目前筛查梅毒的理想方法。RPR检测梅毒非特异性抗体用于疗效观察及过筛试验。金标法快速方便,很适合应用于急诊标本。TPPA不适合大规模的血液筛查,适用于对筛查后的阳性标本进行梅毒抗体的确证试验。  相似文献   

13.
三种梅毒抗体筛查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比较无偿献血者梅毒抗体筛查方法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双抗原夹心法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的特性。方法以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梅毒抗体血清盘标本40份为质评标本,用TRUST、TP-ELISA和确认试验TPPA对质评标本作盲法筛查。结果TRUST、TP-ELISA、TPPA试剂盒的灵敏度分别为80.6%、97.7%、100.0%,特异性分别为77.8%、94.4%、100.0%,重复试验符合率分别为87.2%,98.3%,100.0%。结论TP-ELISA双抗原夹心法无论在灵敏度、特异性及重复试验结果上都与确认试验TPP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明显高于TRUST法;TP-ELISA法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好、结果客观、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适用于无偿献血者大批量的血液筛查。  相似文献   

14.
一步法ELISA在HIV初筛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一步法ELISA试剂在HIV抗体初筛实验中是否存在高剂量钩状效应,及其影响程度和对策。方法分别采用一步法和二步法HIV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对10例确诊抗体阳性样本进行检测以及样本梯度稀释后再复检。结果10例确诊样本二步法结果均阳性,一步法仅7例阳性;假阴性样本经10—1和10—2稀释后,再用一步法检测时结果均为阳性。结论ELISA一步法试剂的检测范围不可忽视。一步法双抗原夹心ELISA检测HIV抗体时的明显前带现象是潜在的漏检导致因素,应用于HIV初筛效果不如二步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构建一种合理检测梅毒螺旋体的实验室组合方法。方法对住院及门诊患者共42,448例用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筛查出阳性标本,阳性标本则进一步做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和快速血浆反应环状卡片试验(RPR)。结果用TP-ELISA法检测出阳性的745例标本,进一步做TPPA确证试验,TPPA阳性690例(其中RPR阳性212例),两种方法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7.11,P=0.000)。TP-ELISA法的假阳性率为55/745=7.3%,假阴性率2/41,703=0.005%。结论TP-ELISA二步法适合批量检测,但有一定数量假阳性和假阴性,TPPA的准确性较高但不适用批量检测,RPR是现症梅毒和疗效观察的指标。三者结合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实验组合。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TP-ELISA(梅毒螺旋体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与FTA-ABS(荧光梅毒螺旋体抗体吸附试验)的实验结果,探讨TP-ELISA梅毒检测方法在献血者血液筛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2种TP-ELISA试剂对42 994份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梅毒抗体检测,呈阳性反应的血液标本再使用FTA-ABS法进行确认。结果 42 994份无偿献血者标本,经2种TP-ELISA试剂检测呈阳性反应共167份,其中FTA-ABS确认为阳性130份,单试剂阳性标本FTA-ABS法均阴性。结论 TP-ELISA作为血站大规模血液筛检试验,在报告献血者梅毒阳性结果之前,应作确认检测,以避免假阳性结果给献血者造成压力。  相似文献   

17.
输血前患者血清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解输血前人群梅毒感染状况,提出检测该群体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最佳方案。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所有ELISA阳性标本用梅毒螺旋体抗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进行确证试验。ELISA法和TPPA法均阳性者判断为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标本,并对其进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学试验(TRUST)。结果10350例输血前患者中,共检出梅毒感染者59例,占待检测人群0.57%。结论对输血前患者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检测应采用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的TP-ELISA法进行初筛,再用TPPA进行确证试验,最后可用TRUST法检测判断是否为现症患者,以及观察梅毒疗效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乙肝表面抗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一步法(简称一步法)和乙肝表面抗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二步法(简称二步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结果,研究钩状效应对一步法检测HBsAg结果的影响,评价二步法检测HBsAg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别用一步法和二步法检测1200份无偿献血者初检标本,并用一步法(稀释法)检测怀疑存在钩状效应的标本6份.结果 一步法检测出29份HBsAg阳性,二步法检测出35份HBsAg阳性,6份一步法检测结果阴性怀疑存在钩状效应的标本进行1∶5、1∶10、1∶30、1∶60倍稀释后,再采用一步法进行检测,分别有6份、6份、4份、3份结果转为阳性.结论 采用二步法或一步法同时对标本进行一定倍数稀释后检测,可以克服钩状效应,提高检测的敏感度.  相似文献   

19.
梅毒是由梅毒苍白螺旋体感染而引起的性传播性疾病,可经血源传播,因此加强对血源梅毒的筛选是防止梅毒扩散的重要措施,卫生部已将梅毒血清学检验列入血液筛查,检测方法的可靠性决定了血液制品使用的安全性。我们对目前正在使用的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双抗原夹心法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的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进行了比较。一、材料和方法1.标本来源2004年1月~2005年10月间无偿献血者ELISA检测阳性的标本共62例。2.检测试剂ELISA所用试剂由英科新创科…  相似文献   

20.
目的孕前检查的患者进行梅毒患者检测酶联免疫吸附实验(TP-ELISA)与甲苯胺红不加热实验(TRUST)检测的结果进行分析及临床评价。方法对2890例标本采用TRUST和TP-ELISA同步联合检测血清中的梅毒抗体,并用TPPA确认实验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890例标本TP-ELISA与TRUST检测,共检测出阳性213例,TRUST阳性130例,TPELISA阳性184例,两者均阳性为101例,TRUST阳性、TP-ELISA阴性29例,TRUST阴性、TP-ELISA阳性83例,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TRUST和TP-ELISA分别检测TPPA(密螺旋体颗粒凝集实验)确认为150例阳性、150例阴性标本,灵敏度分别为87.3%、90.6%,特异度分别为95.3%、97.3%。结论 TP-ELISA法适用于梅毒筛查试验,大批量检测血清梅毒抗体;TRUST法可作为病程观察和疗效判断的指标,因此用TP-ELISA结合TRUST同步联合检测血清梅毒抗体可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从而能更好地控制梅毒的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