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快速发展,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规格要求越来越高。为此,2006年教育部提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1]。推进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的紧密结合,是加强职业教育与用人单位需求对接的关键举措[2]。构建工学结合人才模式、培养高技能人才是高职院校面临的重要任务。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3]。工学结合是一种将理论知识的学习,职业技能的训练和实际工作的经历三者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复杂且不断变化的世界中更好地生存和发展的教育方法[4]。基于这一背景本校护理系从2011年开始在老年护理教学中进行了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李姣  屈艺  母得志 《重庆医学》2015,(4):564-565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作为医学生毕业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学人才培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它的培养水平与医院的整体医疗、教学和科研水平密切相关[1‐2]。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目的是培养牢固掌握基本理论知识、临床实践技能,并具备教学、科研能力及独立工作能力的高素质综合型医学人才[3‐4]。  相似文献   

3.
随着医学院校向综合院校的转变,许多医学院校也开设了非医学专业,如管理类、信息类、语言类等专业,生源多是未被医学专业录取的调剂生,他们成为了医学院校中较特殊的群体[1]。当前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相当一部分学生的专业思想模糊,专业意识淡薄,专业学习压力大,就业情况不理想[2]。本科生班级导师制是教师对学生思想、学业、发展等方面进行引导和指导并全面负责的教育制度,它是以学生思想引导为基础,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学生学习指导为载体,综合性地开展工作,其教育指导工作应贯穿整个大学阶段[3]。为进一步加强对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大学生专业学习的指导,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充分发挥专业教师在学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着力构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教育体系,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笔者制定了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本科生班级导师制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4.
导师制、学分制、班建制是常见的三大教育模式[1]。相较于其他两种模式,导师制具有能针对学生个性差异而因材施教、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天然优势。随着创新型人才培养和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导师制正逐渐被高职院校重视[2‐4]。本科生导师制侧重于对学生的品行培养,指导学生全面成才;研究生导师制侧重于指导学生的科学研究[5];而高职院校导师制则依据人才培养目标,以提升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重点,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为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5.
朱小平  尹思源  杜一华  李祥 《重庆医学》2015,(18):2586-2587
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质量的首要问题[1],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2]。为了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加快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育部、卫生部等部门达成共识开展临床医学“5+3”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立医教协同机制,促进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衔接。  相似文献   

6.
安徽医科大学作为最早开展康复医学教育的单位之一,其康复教育以正规学历教育为主,短期培训班为辅,注重人才培养的实用性和层次性。其办学经验表明:(1)康复医学学科的建设、发展及其水平是开展康复医学教育的基础,也是保证康复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而开展康复教育将促进康复学科的发展,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2)在强调专业素质教育的同时,必须重视基础课教育和综合素质教育,以保证学生毕业后具有适应人才市场需求变化的较强应变能力;(3)建立以教学为中心的专职教师队伍和专业教学管理机构是保证康复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7.
为满足各级医疗机构对康复护理工作的需求,齐鲁医药学院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重新整合、优化课程,制定符合康复医学发展需求的康复护理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组建"医—技—护—教"教学团队,依托护理专业和康复治疗专业,培养满足临床工作需求的康复护理人才。  相似文献   

8.
以往在各个医院主要建设和发展的重点集中在心内科、神经科等临床医学相关的科室,几乎难觅康复科的身影。但近年来,在医学技术和服务理念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加之由于脑卒中等原因导致行动不便的患者逐年递增,为康复医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许多医院尤其是三甲医院纷纷开设了康复医学科,以与医学的发展相同步和满足患者的康复治疗需求[1-3]。康复医学科毕竟属于新兴学科,从科室护士工作服务角度分析,在角色定位和人员培训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4],需要护士从自身和医院管理培训双重角度入手,帮助护士提高专业服务素质。  相似文献   

9.
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先进业务水平,符合中国运动康复行业需求和国际化发展趋势的应用型运动康复人才,锦州医科大学与新西兰怀卡托理工学院开展了运动康复专业本科教育合作办学项目,旨在将锦州医科大学运动康复特色专业的优势与国际先进的人才培养理念和培养方式相结合,引进新西兰较为成熟的运动康复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通过中外合作办学,实现运动康复专业教学理念和课程体系的国际化,促进运动康复专业学科发展,拓宽国际合作渠道,提升运动康复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康复医学事业的迅猛发展,康复技术人才的社会需求迅速增加,形成了多层次、多梯队的人才培养模式。中职学校开办的康复技术专业成为康复治疗人才培养的重要形式之一。自贡仁济医学中心是由三级甲等医院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和自贡市卫生学校构成。为适应社会需求,在充分进行社会调研的基础上,我中心自贡卫校从2007年开始招收康复技术专业学生,笔者参与了该专业的建设与教学工作,现就其中存在  相似文献   

11.
特色专业是指教育教学整体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较高,办学思想、专业建设、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显著特色和较高社会声誉的专业。高校特色专业建设,一方面可以促进学校制定出一套好的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包括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及教学管理等多方面的探索与建设,从而推动全方位的教学改革。另一方面,特色专业建设重点是强化实验实践教学,大力推动产学研结合,实现教学内容和社会需求的对接。特色专业建设是高校在新形势下求得生存和获得持续竞争力和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手段。  相似文献   

12.
校企合作办学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1]。校企“双主体”办学是推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职业与岗位对接、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着力点。高职高专中药专业是直接面向区域、面向中药产业服务并为其发展提供人力的支撑。本文以学校校企合作为例,针对传统高职高专中药专业人才到企业后难以满足中药产业对实用型人才的需求,与岗位实际严重脱节、需进行操作技能再培训等诸多弊端,积极探索校企“双主体”办学的育人新模式。在“资金共投、过程共管、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这一基本建设思路下[2],以校企结合开放式办学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主动对接地方主导产业、骨干企业及中药行业中具有较大规模和影响力的多元化企业,牵手重庆太极集团,围绕校企“双主体”办学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3.
临床实习是护理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生整个学习阶段中理论联系实践的桥梁[1],也是临床培养合格护理人才的重要环节[2]。本院是一所三级甲等医院,每年承担了十余所学校百余名护生的实习任务,如何理顺教学管理体系,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并规范教学运行管理[3],确保医院的教学水平和护生实习质量,是医院护理管理部门面临的重要课题。为了切实加强护理专业实习生教学质量管理,提高实习生综合素质和能力,自2010年以来,本院对教学管理体系、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提高了护生临床实习效果,保证了临床带教质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研究生学位论文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最终体现,其质量综合反映了研究生教育的水平和质量[1]。而选题是撰写学位论文的方向性的关键决策,决定预期成果水平和科研成败。目前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普遍存在以下问题:盲目性、局限性、实用性差、无创新性、欠缺需求性、脱离现实性、违背科学性等[2‐4]。校企合作是一种注重培养质量,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5]。本文试图把握校企协同育人的契机,以校企合作为研究生开展研究工作提供的重要的研究方向与研究平台为立足点,探讨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的创新模式,提高学位论文的质量和研究生的学术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临床护理见习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生获取专业知识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1]。临床见习不仅能巩固课堂传授的知识,还能提高护生的专业综合能力,为后期的临床实习及将来的临床工作奠定基础[2]。本研究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探讨合作学习在儿科临床见习教学中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国际康复医学的迅速发展给我国康复职业教育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对康复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双语教学运用的是一种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式教育理念,在教学内容上强调多元、开放、融合,是促进国内康复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自教育部1998年批准普通高校开设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以来,该专业发展势头迅猛,目前全国有430多所高校开设公共事业管理本科专业,仅医学院校就有36所。由于卫生管理类教育在国内开展时间较短,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多集中于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和社会实践等方面,作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形式[1]的实验室并未得到充分利用。目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验教学环节在全国各大高校中普遍较为薄弱[2],主要存在诸如实验课教学的学时比例偏低、理论与实践课程脱节、实验课教学模式陈旧、实验效果差[3]、学生专业学习积极性低等问题[4]。社会经济的发展、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均对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2012年10月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再次将卫生管理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的全面提高提到议事日程。懂经营、善管理的高素质、创新性卫生人才的短缺已成为我国卫生领域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医学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更是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自主性学习旨在培养具有独立学习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学习者,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的一个重要体现形式[1]。在知识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要想长期胜任工作,必须要具备终生学习的能力,以不断地获取新知识、新技术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2]。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学科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意识和能力[3]。2011年,本校医学免疫学课程被评为山东省精品课程,作者以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为核心,随机选取部分五年制医学本科生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  相似文献   

19.
针对当前经济社会和医药产业发展对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应用型药学人才的需求,作者对徐州医学院药学院药物制剂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专业特点,在药物制剂专业实践教学中引入"校企合作",以探索实践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证明,校企合作培养药物制剂人才是充分利用校企双方优势,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有益举措。  相似文献   

20.
唐慧  李雅妮  沈晖  耿庆山 《重庆医学》2015,(32):4595-4597
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 ,QOL )又称为生命质量、生活质量,最初是社会学概念。1993年W HO 提出,QOL 是指不同文化和价值体系中的个体对与他们的目标、期望、标准及所关心事情有关的生活状况的体验[1]。医患关系紧张,医务工作者承受巨大生理、心理压力,不少研究表明,医生患病率较高[2],而且普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3],工作负荷大,职业倦怠的发生率达到52.4%[4],在任素娟[5]的调查研究中,72%的医生认为工作强度大是其主要压力源。三甲综合医院患者数量大,诊疗人次多,手术级别高,风险大,经常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除了临床工作,同时还承担科研、教学等多方面的任务,职称晋升压力大,具有特殊性和重要的研究意义,所以本研究以广州三甲医院的600名医生为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及访谈法,了解医生的QOL现状及影响因素,并提出改善医生 QOL 的健康干预措施与对策,为提高临床医生生活、工作质量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