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了解北京市育龄群众对免费避孕药具发放和使用的评价及需求。方法:对北京市8个区县65名育龄群众进行小组访谈,对14名计划生育人员进行个人深入访谈。结果:访谈对象主要是户籍地常住育龄妇女,初、高中文化者居多,现多在使用避孕套;药具质量可靠和方便获取是访谈对象利用免费避孕药具发放网络的主要原因;对避孕套、口服避孕药、杀精剂有不同看法;虽然获取信息的途径多样,但访谈对象不能全面准确地掌握药具知识;对自助设备、避孕药具及生殖健康知识等有需求。结论:北京市免费避孕药具发放工作具有成效,但存在药具品种单一,知识宣传不够等问题。为推进工作,建议增加免费避孕药具品种,加强使用指导和宣教咨询,促进计划生育人员培养和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2.
<正>计划生育药具(指国家每年投入专项资金采购的避孕药具)免费发放是政府为实现人口目标,满足育龄人群避孕节育需求而提供的公共服务产品。随着婚育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计划生育药具已经成为育龄人群避孕节育、促进生殖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的必需品。计划生育药具免费发放的传统方式是手工发放,是从省、市、地区各级计划生育药具发放部门,逐级向下发放到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各街道居民社区,再到每个需求的个体[1-5]。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育龄人群免费避孕药具使用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北京市育龄群众获得和使用免费避孕药具的现状及需求,发现药具发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改进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整群抽样,对北京市8个区县3199名育龄群众进行横断面问卷调查。结果:94.2%的调查对象在最近1年内使用免费避孕药具;89.0%的人对药具的获得及使用感到满意;获得免费药具的途径主要是居委会;计划生育人员定期上门发放是获得药具最有效方式;群众的需求包括增加药具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完善药具发放渠道,提供个性化服务和加强宣传教育。结论:北京市免费药具发放范围广,育龄群众对药具获得及使用的满意度高;在药具选择多样性和宣传知识有效性等方面仍需提高;需进一步完善药具发放网络;根据群众需求,促进药具管理;加强对避孕方法知情选择的指导。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杭州市育龄群众计划生育药具服务需求现状,为完善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由经统一培训的调查人员,使用自制的计划生育药具服务需求调查问卷,对杭州市的1610名育龄群众开展问卷调查。结果:74.6%受访者知晓国家计划生育药具领取政策;76.0%受访者知道可以到社区领取免费避孕药具;避孕套、口服避孕药、宫内节育器、皮下埋植知晓率分别为93.2%、93.2%、53.2%、17.2%。67.7%受访者遇到避孕节育困惑选择去医院;53.9%是在专业人员推荐下选择目前避孕方法;60.6%受访者目前使用免费避孕药具;免费避孕药具咨询服务满意度为59.4%。34.5%受访者希望得到个性化咨询服务;≤25岁对象对性知识教育、避孕方法和避孕药具知识介绍需求最多;文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下者对各项需求最大;65.6%的受访者希望开通"避孕药具公共服务"微信公众号。结论:新时期应加强避孕知识的宣传,提高计划生育公共服务知晓率;提升药具服务人员的服务能力,保障避孕节育措施落实;推进互联网药具服务,满足群众对计划生育公共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5.
正流动人口主体是育龄人群,处于生育高峰期。笔者了解到,流动人口中避孕药具停用率高、意外妊娠率高,并非都是因为不想避孕,而多是由药具供应不稳定、避孕出现副作用等原因所致。如何加强流动人口避孕药具服务,让药具服务随人口"流动"起来,提高生殖健康水平,不妨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多渠道宣传。首先要充分利用卫生计生基层服务阵地,广泛开展避孕药具宣传服务活动,突出宣传避孕药具发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流动育龄女性免费避孕药具使用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育龄女性避孕节育方法使用情况和影响免费避孕药具使用的因素。方法:采用匿名问卷调查了解调查对象的年龄、文化程度、收入等信息和采取避孕的方法、获取避孕药具途径的信息。结果:①近1年内未婚流动女性有性生活比例为17.2%,已婚流动人口有性生活比例为88.6%,已婚户籍人口有性生活比例为96.3%。调查对象性生活时采取避孕的比例为76.0%。②选择避孕方法以避孕套和节育环为主,分别占49.2%和27.9%,领取了免费药具的人群占61.8%。③近1年内进行过流产的有7.7%。④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和户籍是影响调查对象领取免费避孕药具的重要因素,文化程度和家庭收入较低的人群领取免费药具的比例低。结论:社区外来女工主要选择避孕套作为常用避孕方法,但她们很多没有领取过免费药具,需要加强服务和宣传。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全面两孩政策下北京市免费短效避孕药具使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北京市基本公共卫生(药具)服务需求调查数据库中,使用短效避孕方法且对免费短效避孕药具有需求的15~49岁育龄群众2341人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免费短效避孕药具使用一般情况,应用χ2检验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法分析免费短效避孕药具...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避孕药具发放模式改革,提高流动人口避孕药具的可及性和使用满意率。方法对深圳市南山区8个社区工作站年龄在20~40岁之间的已婚育龄流动人口进行基线调查,然后利用半年的时间进行避孕药具发放模式的改革,避孕药具发放采用统一药具发放专柜、统一药具发放品种、统一避孕药具免费发放点的标识、统一布点、统一工作流程(简称“五统一”)的模式进行,1年后进行终点调查。结果对避孕节育有关知识的了解,终点组的比率明显高于基线组,在避孕药具发放可及性及满意度方面,2组避孕失败率、目前措施满意率、绝育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计划生育率、男性参与率、IUD使用率、药具使用方便率、对计生工作的满意率终点组明显高于基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避孕药具发放“五统一”模式改革,可以提高流动人口避孕药具的可及性,使用率和满意率。  相似文献   

9.
以人为本提高育龄群众领取避孕药具的积极性和易得性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我国避孕药具实行计划免费发放政策,凡自愿要求使用药具避孕的本市常住人口和属地管理的外来人口的育龄夫妇,都可到居住地所属的居委会领取所需的免费避孕药具。目前避孕药具的发放渠道有两个:一是药具发放员定期将药具送上门;二是群众根据个人需要,可到就近的避孕药具免费发放  相似文献   

10.
为了进一步适应计划生育新形势、新任务发展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满足育龄群众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的基本需求,切实做好免费避孕药具的发放工作,完善药具供应网络。浙江省浦江县于2005年7~9月在城区进行药具供应改革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闵行区新婚女性对避孕方法的知晓及使用情况,为进一步实施干预和提高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面对面的方式对450名登记结婚的新婚女性进行避孕知识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对避孕套、口服避孕药的知晓率较高,达到95%以上,避孕率为83.33%;使用率最高的避孕方法是避孕套,满意率最高的是口服避孕药;避孕知识主要来源于报刊、杂志、书籍。结论:生殖健康服务要真正实现避孕知情选择,必须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让人们全面、正确地掌握避孕知识和信息,提高其避孕知识水平和避孕意识。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广州市8个城区和深圳市6个城区流动人口生殖健康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为制定促进流动人口生殖健康服务利用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完全随机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外来务工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利用SPSS 1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对应分析。结果:获取有效问卷4 332份,深圳市1 859人,广州市2 473人。流动人口平均年龄为28.81岁,56%为30岁以下。暂住城市、人群类别、对生殖健康检查场所及计生政策的知晓度是流动人口获得生殖健康检查的主要影响因素;暂住城市、人群类别、务工时间、文化程度、受孕知识是流动人口获得避孕方法指导的主要影响因素;暂住城市、文化程度、对免费避孕药具场所的知晓度是流动人口获得免费避孕药具的影响因素;暂住城市、年龄、务工时间、文化程度及对计划生育服务政策的了解程度是流动人口查孕、查环的影响因素。结论:流动人口对生殖健康服务利用不高,各级计划生育服务机构需加强生殖健康知识宣传及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激发流动人口对自身生殖健康服务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刘丽平 《现代预防医学》2016,(21):3902-3905
目的 了解武汉未婚重复人流女性对避孕节育的知识、态度、行为(KAP)及生殖健康状况,为降低重复人工流产率提供科学依据及思路。方法 设计KAP问卷调查表进行队列研究,然后在队列数据库中,随机抽取来自武汉13个辖区的共1127名未婚重复人流女性的调查问卷进行分析。结果 未婚女性重复人流的高发年龄段在20-30岁之间,占77.37%;重复人流者对避孕知识的掌握情况较差,答题正确率仅35.89%;在避孕态度方面,表示愿意采取避孕措施的占83.85%;但有53.24%的人对人流的危害认知不足;采用低效避孕措施如体外排精、安全期避孕、紧急避孕药的占50.67%;通过学校、医院、社会宣教等相对正规渠道获取避孕知识的比例不高。结论 社会应关注未婚人群的生殖健康需求,扩大避孕知识的普及率,提高未婚重复人流女性避孕措施使用率。  相似文献   

14.
胡漪清  王瑾  陈玮华  徐飚 《上海预防医学》2013,25(3):143-145,148
[目的]了解非户籍育龄妇女的避孕节育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完善非户籍人口避孕节育服务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年7月至2008年12月在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科就诊的所有非上海户籍育龄妇女共430例进行避孕情况的问卷调查,分析影响因素。[结果]有79.3%的妇女近1年内采取避孕措施,已婚妇女以采用宫内节育器(IUD)为主(占50.8%),未婚妇女以使用避孕套为主(占61.3%)。71.3%的妇女对所采取的避孕方法满意。获取避孕药具的途径,90.3%的未婚者为自行购买,免费获取的仅占9.7%。[结论]管理-宣教-服务相结合的服务模式有利于提高非户籍妇女的避孕率和避孕方法满意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怀柔山区人户分离已婚育龄妇女避孕节育知识知晓程度和接受避孕节育服务情况,为改善服务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抽取3 900名居住在怀柔区2个街道及城区附近各镇的居(村)、但户籍在本区北部山区5个乡镇(喇叭沟门满族乡、长哨营满族乡、汤口镇、宝山镇、琉璃庙镇)的人户分离已婚育龄妇女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有效问卷3 876份,调查对象在2009年度接受避孕节育知识教育比例89.04%,紧急避孕知晓率85.91%,其中对紧急避孕药的认知度高达95.07%,放置含铜宫内节育器进行紧急避孕的认知度仅为5.95%;避孕措施失败率为6.22%;对在社区可获得避孕药具的知晓率仅5.21%。结论:怀柔区人户分离已婚育龄妇女避孕节育服务参与率较高,但知识和政策知晓率较低。计划生育服务部门应针对人群特点,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功能,开展避孕节育知识和政策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上海市职业高中学生性与生殖健康认知现状与需求。方法:全市范围随机选择7个区县,每个区县2所职业高中,每个学校2个班,采用统一的调查问卷进行调研。结果:①职校学生性生殖健康知识知晓率较低,66.2%的同学不知道少女妊娠的危害性。②性观念和态度较开放:38.9%同学认为只要愿意就可以发生性行为,38.8%的学生谈过恋爱。③性安全意识淡薄:首次性行为未采取避孕措施的有60.5%,以后坚持使用避孕的仅27.8%。④性与生殖保健需求:最希望得到的服务是心理咨询(62.9%)、性生理保健咨询和指导(62.6%),性病预防和治疗(37.3%)。希望通过医务人员、广播电视和网络途径了解性与生殖保健知识。结论:由于职校学生是性教育的重点人群,需从教育体系上加以保证,教育内容上有所侧重,采取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与分析我国青年学生对避孕节育及生殖健康服务的相关需求,为提高青年学生的避孕节育意识和生殖健康教育知识水平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在2018年对全国222所高等院校的43 251名在校青年学生进行匿名自填问卷调查,使用χ2检验对避孕节育及生殖健康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 43 251名青年学生中,男女性别比为(28.77% vs 71.17%),平均年龄(20.00±1.00)岁。青年学生中,仅有23.66%(10 225/43 216)了解避孕节育知识,获得避孕节育知识的最主要途径是网络65.11%(28 075/43 120),最普遍及最希望获得避孕药具的方式均为药店,分别占比53.57%(3 350/6 253)和60.92%(26 269/43 120),52.90%(12 089/22 853)表示发生意外妊娠的同学最需要的服务是生殖健康咨询。结论 我国青年学生对避孕节育知识掌握程度低且不全面,对开展避孕节育与生殖健康知识教育的需求强烈,今后应在高校内广覆盖安全套自动售卖机,对不同年级、专业及性别特征的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台州市流动人口避孕知识、态度和行为,为提高流动人口生殖健康水平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取多阶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台州市5个县、市、区共计1372名流动育龄人群的人口学特征、避孕方法知情选择及使用情况、避孕知识获取途径和避孕知识了解、态度及行为等进行调查。结果:调查对象平均年龄31.2岁,其中女性占54.7%,男性占45.3%;平均月收入1200元人民币;文化程度以小学、初中为主,占78.7%;职业以技术工、服务业为主;采取避孕节育措施的以女性为主,宫内节育器占所有避孕措施的40.76%,其次为避孕套(21.59%);获得避孕节育知识的途径以广播电视媒体和报纸杂志为主(84.9%);相关知识回答正确率〈80%;男性KAP值高于女性,文化程度是影响KAP得分的主要因素;对计划生育服务机构提供的服务内容的满意度为57.4%。结论:流动人121避孕方法知晓率较低,对避孕、节育知识及生殖健康服务需求强烈。应该加强普及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知识,探索新的长效服务机制,以满足流动人口育龄人群避孕节育/生殖健康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少数民族已婚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现状,从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2007年1~10月,在贵州省松桃、镇宁、三都、务川和玉屏5个少数民族自治县,随机问卷调查苗族、布依族、水族、仡佬族和侗族20~49岁已婚育龄妇女各110名。数据录入计算机,采用SPSS11.5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结果:有效问卷回收率94.6%。产前检查率和住院分娩率的影响因素有民族、户口、文化水平、生殖健康培训和职业。各种避孕方法现用率为94.8%,少数民族育龄群众选择避孕方法最看重的是方法的有效性、失败率,计划生育政策性要求也是其重要影响因素。生育和避孕意愿及原因在民族、户口间有显著差异。少数民族妇女健康意识低下,自报生殖系统患病率为48.2%,其影响因素有民族、户口、教育程度和家庭年收入。生殖健康知识水平受民族、户口、文化水平、家庭经济状况、生殖保健服务等影响。自我评价性生活满意率为72.6%,文化水平低和生殖系统疾病降低了育龄妇女的性生活满意度。结论:少数民族已婚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状况受民族、文化水平、经济状况、社会生殖保健服务体系的影响,在生活方式、禁忌习俗与社会风尚方面,如何兴利除弊、因势利导和促进男女平等是改善各民族生殖健康状况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0.
工厂流动人口避孕药具推广干预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工厂途径对流动人口进行避孕药具推广干预活动的效果,并比较基本干预模式与全面干预模式间效果差异。方法流行病学现场干预试验。在深圳市和东莞市各选择2个工厂,基线调查后进行避孕药具推广干预,基本干预模式实施避孕节育/生殖健康知识宣教和推荐可获得免费避孕服务的地点,全面干预模式同时整合了面对面咨询及药具发放服务,半年后开展终线调查及效果评价。结果干预前后调查对象人口学特征具有可比性;干预后调查对象的避孕相关知识水平有所提高(P=0.000),且全面干预组及格率高(P=0.000);调查对象自我报告最常使用的避孕措施为安全套,干预前使用比例为69.7%,购买过比例为67.7%,干预后使用比例和购买过比例上升(P=0.000),基本和全面干预组使用比例分别提高为84.9%和87.1%,购买过比例分别提高为90.2%和95.1%;实施两种干预后坚持使用避孕措施的比例由35.7%分别上升至38.1%和42.9%,且全面干预组坚持使用率高(P=0.000)。结论对工厂流动人口避孕药具推广干预取得一定效果,整合了咨询及药具发放服务效果更佳,建议持续开展并在其它类似人群中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